馬太福音4 :19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

迦百農是在加利利湖邊的一個小鎮,在舊約時默默無聞,到了公元前二世紀才開始有人注意到她,那時她的名字是Capharnaum迦弗農,到了第五世紀才改為Capernaum迦百農;「迦百」翻譯自英文的「Caper」,在希伯來文是Kefar,意思是村。「農」翻譯自英文的「naum」,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安慰;也有說Kefar Nahum,Nahum意指那鴻,所以是「那鴻的鄉村」,但是無法查考這那鴻是否舊約裡的先知那鴻。Talhum是她的阿拉伯名。

耶穌離開拿撒勒後,就來到約卅公里外的迦百農,若以時速4公里計算,大約要走七、八個小時。當時的迦百農並不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地方,她座落在當時國際通道的中心。這條國際通道是從底加波利Decapolis到敘利亞Syria的主要公路,向南通到埃及,向西可以通到地中海沿岸的三個大港口:該撒利亞(Caesarea),多利買(Ptolemais),及推羅(Tyre)。

因為這條公路,迦百農成為一個從富庶的東方而來的駝商隊之第一個休息站,並且從其西南方一帶來的鹹魚,一定要先經過這裡,然後才上往西的羅馬公路,到地中海岸的多利買而輸出到歐洲。因此在迦百農很自然的就有一個稅關(Custom House),並且坐在稅關上的一位稅吏馬太(或名利未),後來竟然成為耶穌的十二門徒之一(路5:27-29)。

最近在迦百農發現一個「羅馬里程碑」(Roman milestone),也證明了「羅馬道路」曾經經過這個城鎮,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一位羅馬的百夫長,要住在以猶太人為主的迦百農(路7:1-10)。耶穌曾在這裡醫治了一位百夫長的僕人,並稱讚百夫長的信心。

迦百農也是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的家鄉,耶穌在這裡醫治彼得的岳母,也呼召他們做祂的門徒。或許因為地利和人和,耶穌選擇迦百農作為祂的傳道基地和第二故鄉。耶穌在這裡向人疾呼 : 「天國近了! 」的福音,在這裡告訴彼得要他得人如得魚(太:19)。耶穌也曾在迦百農的會堂裡趕逐污鬼。

耶穌雖然在迦百農傳福音,又行了許多神蹟奇事,但是祂對這個城基本上是失望的,祂說:「迦百農阿!你已經升到天上,將來必墜落陰間。因為在你那裡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所多瑪,他還可以存到今日」(太11:23)。現在到迦百農的遊客大都會去看迦百農的一個會堂遺址,雖然有人說耶穌曾在那裡讀經卷,事實上那是西元4世紀拜占庭時期重建的會堂。

今天的圖是空拍迦百農,遊客參觀的範圍通常就是從圖片中的八角建築物(教堂)走到白色的建築物(四世紀猶太會堂),其他廢墟部分都沒有開放,所以整體來說參觀時間純走路大概3分鐘可快速繞完全部。有興趣可以參閱以色列美角的迦百農會堂

迦百農曾經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主耶穌曾經給迦百農許多時間,也在那裡行神蹟奇事,但她始終輕看從神來的恩典,沒有像門徒一樣抓住那最好的,以致成了一片廢墟,還要靠一所殘缺的會堂,因著耶穌的名聲才有人再去看她。我們的一生若因為擁有一些優勢就輕看神的恩典,那損失該有多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