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記〉上29:2 非利士人的首領各率軍隊,或百或千,挨次前進,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同著亞吉跟在後邊。

閱讀經文:〈撒母耳記〉上29:1-11  請點這裡

當亞吉興高采烈地叫大衛做他永遠的護衛長,讓他和跟隨的人一起去攻擊以色列人時,這時大衛的心裡有何打算呢?當非利士人的首領各率軍隊,挨次前進,有點像在閱兵時,他們發現了走在亞吉後面的大衛和從人。記不記得上次大衛投靠亞吉時,非利士人的首領都懷疑大衛;這次亞吉收容他們,他們沒有再出聲,因為確實知道掃羅在追殺大衛。但是要讓大衛一起出戰,大衛對非利士人有那個忠誠度嗎?他們恐慌了。他們想得很遠,大衛有可能以他們的頭作為與掃羅和好的禮物。亞吉無奈,只好叫大衛不要跟著去打仗。

在我的想像裡,這是很有可能的。非利士人在前面跟掃羅打仗,大衛在後面幫忙殺非利士人。因為大衛絕不會去殺以色列人。如此一來,前後圍攻,非利士人就會被殲滅了。無奈,這不是神的計劃。神把大衛和跟隨他的人趕出非利士人的陣營。從另一方面而言,當大衛聽到這個消息時,心裡會高興或不高興?至少,不必跟著非利士人去打以色列人,他的馬腳就暫時不會露出來了,大概是鬆了一口氣的感覺。不管怎樣,他還是對亞吉假惺惺地說:“我做了什麼呢?自從僕人到你面前,直到今日,你查出我有什麼過錯,使我不去攻擊主我王的仇敵呢?”自古以來,政治就是這麼虛偽啊!

亞弗位於平原與山地的交界,它的地勢稍高,附近斷崖之麓有豐富的泉水,位於一條約旦河的支流雅孔河(Yarkon River)的源頭;它又位於有名的國際幹道(the Great Trunk Road)的交通要衝,又在從耶路撒冷通到約帕港的要道上,因此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約書亞在攻取迦南時,曾經也殺掉一個亞弗王(書12:8),但是不久後亞弗就被非利士人佔去了。在以利的最後一場戰爭裡,非利士人也是安營在亞弗,以色列人安營在以便以謝,後來以色列人大敗,連約櫃也被搶去。在新約時代大希律重建亞弗,改名為安提帕底Antipatris;主後三百多年的一場大地震把亞弗夷為平地,沒有再重建,目前已成了廢墟。

這次非利士人又在亞弗安營,以色列人在耶斯列的泉旁安營。亞弗位於南北交通要道上;耶斯列是耶斯列平原的東口,位於一條東西向的交通要道上。兩相對峙,箭弩拔張,一觸即發。在這樣緊張的時刻裡,非利士人的首領看到殺死歌利亞和許多非利士人的大衛,怎能不敲鑼打鼓地反對?因為在戰場上要應付前面的敵人已經不容易,誰還能用第三隻眼睛去監視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即使發現到有不對勁的地方,是否來得及撲滅他們?

大衛在亞吉面前的表現,使亞吉不疑有他。但是我們知道大衛費盡心機在亞吉面前週轉,是為了得到亞吉的信任,以期有一席立足之地;另一方面,又得在猶太人中建立自己的威望,因為他相信神已經膏他為王,神的應許必定應驗。有些人認為大衛對亞吉說謊,這樣做不誠實,是對神缺乏信心的表現。但我個人覺得,不在大衛那個環境中,不能隨便評論。大衛是在最困難的處境中,夾縫求生;也因為他對神的信心,相信神的應許,所以他才敢如此斡旋於兩者之間,盡他的能力使自己能站立得穩。求生,就是那時的第一要素。

在最困難的時候,因為相信神,人才會有希望去努力;假如不相信神,就會在面臨問題時像掃羅一樣,變得歇斯底里,驚恐得不擇手段。看似非常複雜的形勢,卻在神的大手中被整理得有條不紊。大衛不僅被趕出了非利士人的軍營,並且他還得去處理一件對他和跟隨他的人都非常重要的事,使他無暇去管這場戰事,讓神的計劃得以順利進行。世上萬事看來錯縱複雜,但是在神的手中,卻都是有條有理。神不讓大衛參與這場戰事,也不讓大衛有機會去救掃羅。因為神明白大衛的心,倘若不把大衛支開,大衛為了約拿單,肯定會上前參戰。神用什麼方法支開大衛呢?那必定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你猜得到嗎?請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