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命記〉 12:25    不可吃血。這樣,你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你和你的子孫就可以得福。

在非常推崇素食的時代裡,看到〈申命記〉12章19-32節,會不讓你連想到昨天讀的經文:「各人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今天這段經文給了我們一節對照的經文:「行耶和華你神眼中看為善、看為正的事(申12:28)」。在人的一生裡,經常在這兩節經文的掙扎之中做選擇,究竟要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事好,還是要行耶和華神眼中看為正的事?前一陣子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一定要吃素食才健康嗎?雖然現在的肉食有太多的抗生素等等因素,但是有些肉店還是有品質不錯的肉,我們必須放棄嗎?在不斷地思考中,我幾乎不知如何下廚了。

在神起初創造這個世界時,神把蔬菜和水果賜給亞當和夏娃作為食物;在大洪水之後,神又把動物賜給挪亞和他的後裔作為食物。然後在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神正式宣告,哪些是不潔的動物,哪些是潔淨可食的動物。潔淨的肉食,表示是適合人吃的肉食,也表示是乾淨、完整、無瑕的肉;不潔淨的動物包括自死的或是被野獸撕裂的,當然也有人吃,但是吃了不一定對健康有益。例如,現在有一些地方流行豬瘟疫,有的生意人把病死的豬也拿去做香腸,醃肉,等等,不知內情的人吃了生病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十分可怕。

這段經文給我們一個很清楚的引導,肉是神給人的一個恩賜。是人說不可以吃肉,不是神說不可以吃肉。「在你各城裡都可以照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福分,隨心所欲宰牲吃肉(申12:15)」,不管是潔淨的人或是不潔淨的人都可以吃。只是不可吃血。摩西說得非常清楚,肉是神賜給人的福份。但是不可將血與肉同吃,要先把動物的血放掉,如同倒水一樣倒掉(申12:24)。

當然,有的人提出一些說法,因為現在養殖動物和殺動物的方法不當,因此吃肉對健康反而有害。吃菜和水果也因為農藥太多,因此必須吃有機的。我們希望回歸自然。因此,讓我們來看看猶太人怎樣處理他們的食物,以致可以吃得安心。

猶太人的〈屠宰條例〉 (shechitah)是根據《妥拉》,即舊約摩西五經裡,神所規定的方法,再加上一些拉比賢哲們的細節制定。其〈屠宰條例〉的基本精義是以最迅速無痛,以及最人道的方法來宰殺動物。猶太人的屠夫要由受過專業訓練,熟諳宰殺技巧的「教儀屠宰師 (shochet)」來執行。屠夫必須信仰虔誠,守安息日,不但從技術,而是從信仰的基礎上知道不能讓動物受苦。他們須以一刀割斷喉管,以減少動物死亡前的痛苦,事後亦要檢查屍身是否符合食用標準,然後再放血及挑出腳筋(大腿窩的筋,即大腿腱;源自雅各與天使相搏被打瘸一事(創32:33),是故猶太教舊稱「挑筋教」)。

猶太人去除血的方法是「浸泡與鹽漬」。將切好的肉先浸泡水中,之後抹上粗鹽,讓殘留的血被吸收排除。肝臟一類的肉品含有大量的血,無法以浸泡與鹽漬的方法將之完全清除,因此若要食用,動物的肝臟必須用燒烤的方式處理,以確保血液不會殘留。除了血以外,在〈利未記〉7章23節也提到:「牛(原指公牛,後來也包括母牛)的脂油、綿羊的脂油、山羊的脂油,你們都不可吃。」透過精確的宰殺技術,這條命令得以持續在現代被遵行。在〈利未記〉3章裡,說:「把蓋臟的脂油和臟上所有的脂油,兩個腰子和腰子上的脂油,就是靠腰兩旁的脂油,並肝上的網子和腰子,一概取下,獻給耶和華為火祭。」脂油是獻給神的。

但是,即便肉品是出於可食的動物,宰殺過程又切實遵循〈屠宰條例〉,並且肉中的血與脂肪也被排除剔盡,但猶太人依然被禁止食用動物的後腿(或後臀)。這意謂著,從動物上半身所切下的肉(例如牛肩肉與牛胛肉)都是「可食」的,但從動物下半身所切下的肉(例如牛腰肉、牛丁骨與牛小排)都屬「不可食」。

在肉類稀有的以色列地,拉比、教儀屠宰師、以及猶太飲食條例的控管者已經研究出一種剔除動物下半身坐骨筋(主要筋脈)的方法。他們宣稱,這種去筋的肉是「可食的」,因為它並非《妥拉》所訂的大腿窩筋(大腿腱)。藉此,以色列地可食肉品的量與質都得到了提升。但是居住以色列境外的拉比與教儀屠宰師則辯稱,挑除坐骨筋的作法太花時間,成本也太高,因此依舊將動物下半身的肉品視為「不可食」。

若是按照聖經吃肉的方法去準備肉食,相信我們吃了都不會有問題。我們吃肉吃出問題,是因為我們行自己眼中看為正的方法,而不是行耶和華神眼中看為善、為正的方法。所以我們應該改善吃肉的方法,而不是戒肉。因為肉是神賜給人的福份之一。我們當然不必像猶太人那樣去準備肉食,但是不吃血和脂油,確實對健康有益。盡量吃神認為適合人吃的肉食,減少吃神認為不潔之物,相信而去遵行的人必不會後悔,因為不潔之物的膽固醇似乎都比較高。

以色列人之所以要遵守飲食條例,不是因為有明確的理由,而單單是因為它來自耶和華神的教導。在不明白為何可以或不可以的情況下,卻依舊去遵行,這就是信心的基礎,因為相信神的智慧高於人的智慧,相信祂所訂的方法都是對人最好的。相信神的全智和全愛,可以幫助我們養成紀律和自我節制。我們也會因而蒙福。

資料參考:以斯拉百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