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合攻摩押

〈列王紀〉下 3:17 因為耶和華如此說:你們雖不見風,不見雨,這谷必滿了水,使你們和牲畜有水喝。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3:1-27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

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亞哈→亞哈謝→約蘭

亞哈的兒子亞哈謝做王兩年就死了,因為沒有兒子,因此由他的兄弟約蘭接續他做王。因此說是亞哈的兒子約蘭在撒瑪利亞登基。作者對他的評語是,約蘭比他老爸好一點點,因為除掉亞哈和耶洗別所立的巴立柱像,但還是拜金牛犢。作者何等細心,讓我們知道即使是小小的功過,神都鑒察。

這是約沙法還在世時的一場聯合戰事。根據考古學家在18世紀,曾於亞嫩河發現摩押王米沙在主前九世紀刻的石碑。那時以色列人由暗利和其子孫作王,他們曾統治摩押。大約在亞哈謝作王的第二年,摩押王背叛,石碑上記載那時開始不再進貢。亞哈謝死後,他的兒子約蘭要去攻打摩押,重新叫摩押納貢,但是自知兵力不足,因此邀請猶大王約沙法一起進攻摩押。

約沙法很快就答應了約蘭的邀請:“我肯上去。你我不分彼此,我的民與你的民一樣,我的馬與你的馬一樣。”可能那時約沙法剛剛戰勝摩押和亞捫等國的攻擊,有了戰勝的經歷,因此信心滿滿。更何況他已經娶了亞哈的女兒為媳婦,於情於理都不能不去幫忙。摩押王米沙在北方邊築有堅固的防禦工事,因此約沙法選了一條繞過曠野的路去攻打摩押。這條路得從撒瑪利亞經過耶路撒冷、希伯崙、亞得拉,再經以東的曠野才能進攻摩押。因此他們也邀請了以東王一起去進攻摩押。

《聖經中各種審判》10 — 對埃及的審判 之四

出埃及記  7-11章

《聖經》告訴我們所有的政權都是從上帝來的,因此基督徒明白上帝比政權高,因為政權事從上帝而來,政權不是自我獨立、成全,基督徒相信有一天上帝要審判政府,政府要向上帝負責。我們從《聖經》的總原則看見神權、人權、政權的次序,讓我們明白人民比政府更大。如果不從總原則來處理,我們就以為我們要怕政府,事實上我們要怕的是上帝,政府應該要怕人民。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意即:人權是最高的,政權是最低的,這是最靠近民主政治的中國大哲學家,但可惜孟子並沒有改變中國文化以君權神授為統治整個中國的政治哲學思想,但西方國家不認為如此。法國大革命帶來民權至上的思想,但從《聖經》的思想,我們看見英國的《大憲章》才是帶來真正的民主 。

神的作為與祂的子民有關係

埃及以前有幾個大政體,但第一個被上帝審判的是埃及的政權,因為埃及的政權妨礙上帝在救贖歷史之中要做的事情,逼害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後代。神的作為與祂的子民有關係。如果地上有真正敬畏上帝的人,正如上帝應許亞伯拉罕:「如果這城有五十個義人」,表示基督徒如果敬虔度日,上帝一定賜福那個國家。上帝賜福祂的子民,也賜福祂的子民所在的地方。我嚴格講一句話,是很多神學家沒有看見的。當埃及人逼迫在他們當中的以色列民族,當以色列人離開埃及,埃及已經不重要了。埃及的信仰是古代最為宏偉與具影響力。如果你把其他帝國的信仰與埃及的信仰相比,其他帝國完全不能與埃及帝國相比。埃及有龐大的祭司體系,法老王與宗教領袖的關係密切,埃及的宗教禮儀弘大,但上帝看虛假的宗教綑綁人、違背祂的旨意。

聖經對宗教自由的定義——離開假宗教、進到真宗教

以利沙求加倍的感動

〈列王紀〉下 2:9b以利沙說:「願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2:1-25

耶和華要用旋風接以利亞升天的時候,我但願自己也在場,親眼看見那萬分榮耀的一刻。以利沙何等執著,他堅決要看見那奇妙的一刻,所以他緊緊地跟隨以利亞。我們若想看見神的榮耀,就要有以利沙這樣的心志,緊緊跟隨主,不偏左右地跟隨。

“願感動你的靈加倍地感動我”。以利沙對以利亞說的這句話感動了很多人,也成為許多人的禱告。因為很多人都直覺地認為,以利沙要的是以利亞加倍的能力。但是我們再仔地讀一讀,以利沙所指的是能力嗎?以利沙講的是:願感動你的“靈”-加倍感動我。願感動你的“靈”,是指什麼呢?我想大家都會同意是指聖靈,也可以說是神。加倍感動我,是何意呢?有從上面來的感動,人會有何反應?以利亞的表現就是順服,神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神要他說什麼,他就說什麼。可不可以這樣說,以利沙若被神加倍地感動,那麼以利沙就會更加順服神。先知在這裡求的,不是加倍的能力,而是在神裡面,更進一步的順服,被神感動,被神使用。

想要如此禱告的人,必須明白,加倍的感動,要有加倍的心理準備,放棄自己,因為神要成全的是祂的計劃,不是你的計劃。為了求感動以利亞的靈感動自己,以利沙不辭辛苦地,緊緊跟隨以利亞,從吉甲到伯特利,從伯特利到耶利哥,再過約旦河。當所有的門徒都在遠處觀看時,只有以利沙緊緊跟隨,為了求神的靈感動他,像感動以利亞一樣,不是一樣,是加倍。為何要加倍呢?他不是已經蒙召了嗎?以利亞已經按著神的心意呼召他了,他為何還不滿足?

亞哈謝遣使找以利亞

〈列王紀〉下 1:3b 你們去問以革倫神巴力西卜,豈因以色列中沒有神嗎?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1:1-17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

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亞哈→亞哈謝→約蘭

有姐妹來信指出,在〈歷代志下〉廿一章第2節的最後一句說:“這都是以色列王約沙法的兒子”,她希望有所解釋,使大家明白為何這裡說約沙法是以色列王。〈歷代志〉和〈列王紀〉雖然都是記載猶大和以色列歷代的王,但是〈歷代志〉的作者並不承認以色列北國的王,所以〈歷代志下〉只記錄大衛的後裔。所有大衛的後裔做王的,在〈歷代志〉作者眼中才是正統的,全以色列的王,因而用“以色列王”來稱呼約沙法,而不是猶大王。但是〈列王紀〉記錄了以色列國分裂成猶大南國和以色列北國的實情,因此在〈列王紀〉裡,我們就明白約沙法其實是猶大南國的王。也因此我們需要參考這兩本書一起讀,使讀者對列王的歷史更有系統的理解。大家也可以看到諸王的名字有時都一樣,因此列出來使大家可以看得更清楚。

以革倫是非利士人五個主要城巿中最北的一個,他們拜巴力。巴力一向被認為是創造蒼蠅之神訪之主) ,有控制那些為禍中東地區的害蟲之能力。巴力西卜的原文是蒼蠅王,新約譯為魔王或鬼王;也因為巴力西卜以賜人神諭聞名,有人認為神諭就是藉蒼蠅飛來飛去的嗡嗡聲賜下的。

約沙法卒約蘭繼位

〈歷代志〉下 21:6 他行以色列諸王的道,與亞哈家一樣;因他娶了亞哈的女兒為妻,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

閱讀經文:〈歷代志〉下 21:1-20

約沙法是個敬畏神的王,但是他做父親時,卻為兒子約蘭娶了一門拜偶像的媳婦,以致為猶大家帶來的前所未有的災難。

約蘭有一個最敬虔的父親,和一個最惡毒的妻子。當一個男人結婚後,你覺得誰對他會有最大的影響?這是約沙法當初沒有想到的。他和亞哈結成親家,使他的兒子們都死於非命,百姓被引誘去拜偶像和假神,他所有的工作都功虧一匱。一個錯誤的決定,影響何等深遠。這是他所料不及的。所以我們在做決定時,不要以為無所謂,不要以為結婚後對方會因你而改變,不要以為你有能力可以改變任何人,不要自以為很有能力。

約沙法有七個兒子,約蘭是長子,因此約沙法把王位交給約蘭。當約沙法在位時,他將許多金銀、財寶和猶大地的堅固城賜給他的兒子們;但是約蘭一上位就把六個弟弟和別的王子們(堂表兄弟)全部殺掉。這裡用“奮勇自強”是不合宜的,因為他是為了擴展自己的權勢而殺掉其他的王子們。英文是:he strengthened himself and killed all his brothers with the sword, and also others of the princes of Israel.

作者很快就提到,約蘭行以色列諸王的道,與亞哈家一樣,因他娶了亞哈的女兒為妻,所以在妻子的影響之下,做盡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父親的教導他完全不放在心上,反而跟著妻子去拜偶像,殺親兄弟,成為一個十惡不赦的王。但是神依然有憐憫,因著與大衛立的約,仍然給他悔改的時間和機會。

約沙法祈禱讚美敗敵

〈歷代志〉下 20:3 約沙法便懼怕,定意尋求耶和華,在猶大全地宣告禁食。

閱讀經文:〈歷代志〉下 20:1-37

提到隱基底,可能大家都記得,那是大衛逃亡時住過的地方。因為那是在猶大曠野裡唯一有水泉之處。隱基底位於猶大曠野的盡頭,不僅是猶大人逃亡的躲避之處,也因它位於猶大境的東南邊緣,所以又是猶大國的後門。這一帶的地勢有曠野,有山寨,有水泉,也有山地。在約沙法晚年時,摩押人、亞捫人和米烏尼人聯合進攻猶大,面對強敵壓境,約沙法要如何[應對?

約沙法是一個很勤奮的王,做王不久,他就奮勇自強,不僅防備北國以色列人,且安置軍兵在猶大一切堅固城裡,又安置防兵在猶大地和他父亞撒所得以法蓮的城邑中。他在猶大建造營寨和積貨城,又在猶大城邑中有許多工程,又召集勇士,以致於非利士人和阿拉伯人都來朝貢。以色列王亞哈也邀他一起出兵去打亞蘭。所以他不是沒有兵力,也不是一個膽怯的王,但是當他看到那麼多的敵軍一起來襲時,約沙法也懼怕了。

一個有神同在的王,蒙神祝福的王,也只是一個人。是人就會有懼怕,只是願不願意承認,或是還沒有碰到巨大困擾的差別。當約沙法懼怕時,他為我們設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不是像亞撒去求亞蘭的幫助,而是定意尋求耶和華,在猶大全地宣告禁食,尋求耶和華的幫助。約沙法在神面前坦承“我們無力抵擋這來攻擊我們的大軍,我們也不知道怎樣行”,這叫“自知之明”。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有多少斤兩,才不會被無知所敝,而盲目行事。承認自己軟弱,承認自己有限,承認自己不知道,並不是羞恥,因為這是人的本相;反而為了面子而逞強的人,往往把事情弄得一團糟。

約沙法和亞哈謝

〈歷代志〉下 19:6 你們辦事應當謹慎,因為你們判斷不是為人,乃是為耶和華,判斷的時候祂必與你們同在。

閱讀經文:〈歷代志〉下 19:1-11

約沙法可能礙於情面,與親家亞哈一起去打仗,想幫他取回失地拉末。但是先見卻帶來神的警告:「你豈當幫助惡人,愛那恨惡耶和華的人呢?因此耶和華的憤怒臨到你。……」這句話聽了令人心頭為之一顫,原來我們和什麼人一起行事,神都知道;並且,神不喜歡我們和不敬畏神的人共同行事。正如保羅說的:「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原來和恨惡神的人同工,會引起神的慎怒。

這種事在政治上更為明顯,有不少從政者為了選票,什麼廟都進,什麼香都拿。誠然,這世界上沒有完人,即使有敬畏神的競選者,也不見得就可以處事談話都討人的喜悅和滿意。但是按著耶戶說的這兩個原則,神的兒女還是應當選擇敬虔的人同工。他做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但我們應當怎樣行則是我們在神面前應有的心志。但神也褒獎約沙法做得對之事,便是除掉偶像,立定心意尋求神。因此神不再追究他的過犯。祂是賞罰分明的神。

約沙法是一位非常敬畏神的人,在他之前之後都沒有像他那樣注重把百姓帶到神面前的王。他不只是派人出去教導百姓律法,更親自出巡民間,引導百姓歸向耶和華神。當一個人愛神時,就會很注重審判的公義。因此他設立審判官時特別囑咐兩件事:一,判斷不是為人,乃是為耶華。二,神不偏待人,也不受賄賂。所以他們也當像神一樣,不偏待人,也不可以收賄賂,因為他們的工作是代表神在地上的審判。巴不得每個國家的法官們都有這樣的心思去施行審判。

《聖經中各種審判》9 — 對埃及的審判 之三

聖民是上帝賜福世人的管道

兩河之間肥沃的土地產生阿卡王朝、米所波大米王朝,其中的吾珥城是當時最大的城市,上帝就是在吾珥城呼召亞伯拉罕。聖經記載第一位聽見天上偉大的上帝呼召的先祖就是亞伯拉罕,當亞伯拉罕離開米所波大米,米所波大米的文明就沒有什麼價值了,因為上帝的選民是歷史的中心,如果我們真正敬畏上帝、遵行祂的道。印尼最重要的人,就是敬愛上帝、信仰真神、事奉祂、遵行祂旨意的人,就像上帝對亞伯拉罕說:「如果所多瑪、蛾摩拉有五十個義人,我就不把災禍降在這些城市」。如果我們真心敬畏上帝,上帝要因為我們這些敬畏上帝的人賜福印尼。如果這些人被殺死、被除掉,上帝的恩典就離開這個地區,這個原則是很重要的。我們基督徒一定要過一個敬畏上帝的生活,使我們的存在成為百姓的祝福。當人遵行上帝的旨意,聖經說:「這世界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上帝旨意的,是永遠常存」(約壹2:17),有上帝給他的永生,使他在世界結束之後,他們要活在上帝面前,直到永永遠遠,這是聖民在世上的貢獻,是真正敬畏上帝的人在人間帶來的祝福。

這要出埃及的以色列人,就是上帝要賜福的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後代,上帝要為他們建立永恆的國度,藉著他們產生彌賽亞救主,使世界因為耶穌基督的福音,看到永恆的光、上帝的愛與救贖的恩典,所以這個民族是很重要的。當這個民族受逼迫的時候,上帝興起摩西對法老說:「讓我的百姓離開埃及,到曠野敬拜我」,這是上帝首次干預偉大政權的命令。世界歷史不注意聖經,但是你把世界歷史所有文化的記載與聖經的記載相比,你就知道世界暫時的國度會過去,而且一去不回。埃及如今在哪裡?現今的埃及人,不是摩西時代的埃及人。古埃及人自克麗奧佩脫拉七世之後,已經衰微到近乎滅絕;六百年以後,回教徒興起,阿拉伯人爭奪埃及的領土;現在的埃及人是阿拉伯人,已經沒有古埃及人。

埃及什麼時候開始衰微?就是摩西的時代。聖經的出埃及記比世界的埃及歷史更為重要,上帝興起在埃及受逼迫的以色列人,使他們成為改變歷史的新方向。世上的帝國皆如曇花一現,上帝卻在埃及中興起一個受逼迫四百三十年的民族,因為上帝的恩典,透過摩西的帶領,離開埃及,敬奉上帝。這些敬奉上帝的人,才是上帝看待世上眾百姓的關鍵人物。逼迫的人看自己很偉大、很有權勢,把軍隊當作轉動世界潮流的樞紐,但上帝看敬畏上帝的百姓才是決定世界命運的關鍵。這是從上帝永恆的旨意看暫時的世界,「這地上和其上的情慾都要過去,惟獨遵行上帝旨意的,是永遠常存」。在世以敬虔、遵行上帝的旨意過日子,是你、我所當行的。

猶大王約沙法

〈歷代志〉下 17:6 他高興遵行耶和華的道,並且從猶大除掉一切丘壇和木偶。

閱讀經文:〈歷代志〉下 17:1-19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

這是神的律:“你若留意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謹守遵行他的一切誡命,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祂必使你超乎天下萬民之上。你若聽從耶和華你神的話,這以下的福必追隨你,臨到你身上。你在城裡必蒙福,在田間也必蒙福。你身所生的,地所產的,牲畜所下的,以及牛犢、羊羔,都必蒙福。你的筐子和你的摶麵盆都必蒙福。你出也蒙福,入也蒙福。(申28:1-6)”當神千方百計要喚回以色列王亞哈時,在猶大南國卻興起了一位敬畏耶和華的王。

那就是約沙法,亞撒王的兒子。亞撒雖然年老失節,但是在他的大半生裡,還算是遵守耶和華神律法的王,蒙神祝福的王。當約沙法在35歲登基時,他已經有一個很好的榜樣,就是他的父王亞撒。

亞撒年老時,因為以色列王巴沙不准以色列人去耶路撒冷的聖殿敬拜,所以攻擊猶大國,修築拉瑪,不許人從拉瑪進出猶大。亞撒王便聯合亞蘭人攻打北國以色列,迫使巴沙停工,不再修築拉瑪。巴沙的兒子以拉接續做王,後來被心利所殺,心利輸給暗利後自焚,暗利傳位給亞哈。在亞撒死後,以色列王頻頻更換時,約沙法沒有放鬆警戒,他奮勇自強,防備以色列人,安置軍兵在猶大一切堅固城裡。

約沙法除了盡力於工事保護人民之外,最重要的還是他行大衛初行的道,不尋巴力,只尋求他父親的神;遵從耶和華神的誡命,不隨從以色列人拜偶像的行為。經過亞撒王當年從國中除去孌童,又除掉他列祖所造的一切偶像,並且貶了他祖母瑪迦太后的位,砍下她的偶像,燒在汲淪溪邊。到了約沙法年間,猶大還有許多丘壇和木偶(即偶像)。可見在所羅門年老時,因為他不僅跟隨嬪妃拜偶像,更允許她們到處設壇,以致百姓相繼跟隨,直到約沙法年間,那些偶像和丘壇才被除去。

耶和華的箭

〈列王紀〉上 22:34 a有一人隨便開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縫裡。

閱讀經文:〈歷代志〉下 18:1-3 *** 〈列王紀〉上22:1-40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

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亞哈→亞哈謝

在拿伯一事上,神似乎赦免了亞哈,暫緩他的死刑。可是當事過境遷時,亞哈依然不敬畏耶和華神,渺視祂的先知。神有憐憫,卻不以有罪為無罪。當人把神的憐憫和恩典視為理所當然而不悔改,不珍惜時,他的末日也就到了。

從羅波安開始,猶大南國和以色列北國就一直在過招,大小戰役不停,但是到了猶大王約沙法時,這兩個兄弟國竟然和解了。不僅三年沒有爭戰,而且結成親家了。我們不知道約沙法為何會為兒子約蘭,看中亞哈那拜偶像的女兒亞她利雅,娶她為媳。這一和親,幾乎斷送了猶大的王朝,若不是神的保守,猶大國就被這個“武則天”給滅掉了。可見敬畏神的人若是以為自己不管怎麼做,都有神的保守,就可以不顧神的原則去做事,那就是大大的偏離,有可能給自己惹禍上身。屬神的人若故意出軌,還真的很難免其禍。

在約沙法大有尊榮、資財時,就與亞哈結親。他已經忘記所羅門娶了外邦嬪妃的後果,反而覺得這是美事,還特地去探望他的親家亞哈。亞哈看到約沙法很高興,這個親家看起來很強,各國來朝,進貢不斷,大可利用一下。因此向他提到了以前被亞蘭搶去,那時尚在亞蘭手中的一塊地,就是基列的拉末。

基列的拉末原屬迦得支派,後劃分給祭司米拉利的後裔,南北國分裂後,以色列和亞蘭爭戰,此地數次易手。雖然便哈達二世曾承諾把以往奪得的以色列城鎮還給亞哈,但究竟沒有兌現諾言。基列的拉末是約旦河東的關口,是從東方進入基列的孔道,君王大道(king’s highway)也通過此城,自古就是一個重要的軍事據點,所以在以色列國的歷史和地理上都佔着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