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布甲尼撒的大樹夢

〈但以理書〉 4:3 祂的神蹟何其大,祂的奇事何其盛!祂的國是永遠的,祂的權柄存到萬代!

閱讀經文:〈但以理書〉4:1-37

尼布甲尼撒(以下簡稱:尼王)把但以理的三個朋友丟入烈火窯中,卻看到神子釋放他們,並與他們同行。他驚訝萬分地把那三位叫出火窯。再次曉喻住在全地各方、各國、各族的人,至高的神向他所行的神蹟奇事;終於願意承認唯有至高神的國是永遠的,祂的權柄存到萬代。但是尼王正處在他人生的顛峰,世界諸國向他稱臣,又建造了世界一大奇蹟的空中花園。巴比倫城以兩道圍牆圍繞.外牆以外,還有一道護城河,城內的主幹道中央以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鋪成,另城有八個城門,其中的北門就是著名的伊絲達爾門(獅門),表面用青色琉璃磚裝飾,磚上有許多公牛和神話中的怪物等浮雕。巴比倫城被建設得宏偉壯麗,直到100多年後,希臘歷史學家,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來到巴比倫城時,仍稱它為世界上最壯麗的城市。

巴比倫城的空中花園北邊就是巴比倫的米羅達神廟,形狀和〈創世記〉裡的巴別塔很像。尼王把各個戰敗國的廟殿裡的寶物都收到廟裡,表示他的神最偉大,勝過其他國家的神。尼王顯然是個才華過人的君主,不但在軍事戰略上十分出色,還是個罕見的建築天才,但也是一個熱衷於宗教的人。他深信占星術、占卜和天象,因此身邊總有一群哲士和迦勒底人。在〈以西結書〉廿一章21節裡說:“因為巴比倫王站在岔路那裡,在兩條路口上要占卜(攻打亞捫或猶大)。他搖籤求問神像,察看犧牲的肝。” 因為巴比倫人就是利用肝臟來求問吉凶。因此當他做了異夢時,他相信一定是出於神明的指示。

烈火窯中的神子

〈但以理書〉 3:18 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閱讀經文:〈但以理書〉3:1-30

在但以理為尼王解夢之後,尼王俯伏在地,向他下拜,又說:“你既能顯明這奧祕的事,你們的神誠然是萬神之神,萬王之主,又是顯明奧祕事的。”但是在他的心裡是否真的如此想呢?有時向人傳福音,人家有困難時為他禱告,當事情解決之後,對方是否會真的認為我們相信的神很厲害,是唯一的真神而投靠祂呢?嘴巴說的和心裡想的,往往是不一樣的。

當但以理為尼王解釋了夢中的人像之後,尼王心裡又是怎麼想的?從尼王所造的金像,我們可以試著去揣摩一二。在尼王的夢中,巴比倫在尼布甲尼撒的時期代表了像的金頭,但以後會有其他的國家相繼興起,雖然都不及巴比倫,不及尼王的偉大,但是對於一個相當自負的尼王而言,這豈是可忍受的?他的國度怎麼會就只有一個頭呢?就像秦始皇一樣,他也希望他的國家可以千秋萬世地傳下去,永無止盡,所以他派徐福帶了五百童男童女去找長生不老藥。徐福一去不回頭,據說他那批人變成了現在日本人的祖先。

而尼王呢?他造了一座又高又大的金像,很可能不是精金而是鑲金的。將兩個像一比較,就知道尼王想要表達的心意了,他要他的國度存到永世,而不是只有一個頭的時間。這就是人的野心和不知量力。會有非人手鑿出來的一塊石頭從山而出,打碎列國嗎?好,尼王現在就差人將總督、欽差、巡撫、臬司、藩司、謀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員都召了來,為此像行開光之禮,統一他國內的宗教。這些人有許多是從其他國擄來的,他們有各自的信仰,各自拜的神明,但是尼布甲尼撒打敗了諸國,把各神殿中的器皿都放進米羅達的神廟裡,所以尼王認為巴比倫所拜的米羅達勝過一切的神明。現在就要求所有的巴比倫子民,無論是巴比倫人或擄來的,通通放棄自己的信仰,都來拜最偉大的米羅達神。這樣,會不會安全一點?可以抵擋那塊非人手鑿出來的石頭?

但以理解夢

〈但以理書〉 2:20 但以理說:神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從亙古直到永遠!因為智慧能力都屬乎祂。

閱讀經文:〈但以理書〉2:1-49

很多人都想為神做大事,有這種心志不是不對,卻不是神所要的。因為神要不要你為祂做大事是在於神的決定。神常常要我們從小事做起,例如,為祂立志不沾污自己。很多人可以為了健康而不吃油不吃鹽不吃糖不吃肉不吃蝦不喝酒不抽煙,但是能不能為了神,保守自己口舌言語上的潔淨?保羅說過,大戶人家裡有各樣的器皿,若想做貴重的器皿,不做卑賤的器皿,就要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做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2:20-21)。我們若立志不沾污自己,神才能使用我們。不是先立志做大事,而要先立志過聖潔的生活。

但以理和朋友生活在一群尼布甲尼撒王(以下簡稱:尼王)擄來的俊傑之中,各個都是年少沒有殘疾,相貌俊美,通達各樣學問,知識、聰明俱備的,每個人都巴不得能夠脫穎而出,得到尼王的青睞,一步登天,坐上高位,那就前途無量,錦衣玉食了。個個都知道唯有最優秀的才能被尼王相中,可是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似乎並不熱衷於尼王的權勢,而是希望在異域仍然能夠保守他們在耶和華神眼前的聖潔。這也是我們和子女面臨的考驗,究竟是事業第一或是敬畏神第一?是神給人機會或是人自己找機會?當神給的機會來臨時,我們是否有能力去回應去承擔或表現?

在表面平靜的生活中,有一天王宮裡傳出了尼王的憤怒,因為他做了一個夢,但是他把夢給忘了。他問遍宮裡的術士、用法術的、行邪術(巫術)的和迦勒底人,但是沒有人能夠告訴他,他做了什麼夢。些人都是自認有異能的,迦勒底人則是一群看天象的人。他平時養了那麼多人,就是為了有需要時可以幫助他,現在他有需要了,這些人卻什麼都說不出來!平常在他面前吹牛吹馬的,現在都成孫子了!這些人平時自詡有能力,但此時在王的面前,卻無能為力,他們只能說:“請王將夢告訴僕人,僕人就可以講解”。王更生氣,這麼一個夢就把你們難倒了?他們承認:除了不與世人同居的神明,沒有人能說出來。他們承認他們的有限,人的有限。尼王氣極,要把這一批飯桶通通殺掉。

但以理被擄到巴比倫

〈但以理書〉 1:17這四個少年人,神在各樣文字、學問上賜給他們聰明、知識,但以理又明白各樣的異象和夢兆。

閱讀經文:〈但以理書〉1:1-21 

按照舊約的秩序,似乎應該續讀〈以斯拉記〉,但是在猶大人回歸耶路撒冷之前,有好多故事發生,所以我們先讀〈但以理書〉,因為在但以理年老時,正是猶大人回歸之時。在〈但以理書〉第1章第1節指出猶大王約亞敬第三年時,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第一次圍困耶路撒冷,但是在〈耶利米書〉46章2節說這事發生在約雅敬作王第四年。那是因為猶大的記法和巴比倫的計算法有異,猶大的計算是登基做王的那年為第一年,而巴比倫的算法是要登基滿一年才算一年,登基那年則稱為加冕 年。

約西亞和埃及作戰,戰死沙場之後,百姓擁立他的幼子約哈斯為王。可能因為約西亞死於埃及人之手,因此約哈斯對埃及極為不滿。那時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 (以下簡稱:尼王)正在敘利亞的哈蘭和亞述決戰,無法抽身去顧猶大,因此約哈斯被埃及王尼哥二世罷黜,並俘虜到埃及;尼哥二世立親埃及的約雅敬為王。但是不久,連接尼尼微和地中海東西商道及沿河而行的南北商道的重鎮迦基米施失陷於巴比倫,亞述和埃及都敗於巴比倫,尼王控制了整個地區,約雅敬很不情願地變成 了巴比倫的蕃屬。

在主前601年,巴比倫想征服埃及卻未成功,約雅敬趁機和巴比倫決裂,轉向埃及求援。這種背叛的行徑導致尼王在主前597年前來圍攻耶路撒冷,並擄走了第一批年少沒有殘疾,相貌俊美,通達各樣學問,知識、聰明俱備的猶大貴族青年,為讓他們將來可以侍立在巴比倫王宮冑,服侍巴比倫王。尼王有野心要征服猶大國,因此要預備人才幫他管理將來的猶大子民。但以理和他的三個好朋友就這樣被擄到巴比倫,但他們並沒有受到俘虜的待遇,反而是被服侍得極為週到。尼王 派定用他所用的膳和所飲的酒每日賜他們一份,也就是說,他們吃的就像王一樣。

巴比倫之囚

〈歷代志〉下 36:21這就應驗耶和華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地享受安息,因為地土荒涼便守安息,直滿了七十年。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25:1-30   /   〈歷代志〉下 36:17-23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她利雅)→約阿施→亞瑪謝→亞撒利雅(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瑪拿西→亞捫→約西亞→約哈斯→約雅敬(以利亞敬,約哈斯的哥哥)→約雅斤→西底家

像清朝的末代皇帝一樣,猶大國最後一任王西底家,也面臨了最大的恥辱。西底家原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簡稱:尼王)所立的王,可是由於他性格優柔寡斷,後來又想倚靠埃及獨立,他的背叛招致巴比倫進軍,雖有埃及出兵暫解耶路撒冷之圍,但耶利米預言巴比倫必然傾覆猶大(耶37:5)。在亡國之前,西底家請求耶利米為他禱告,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可惜西底家並不是真的想悔改,以求得神的憐憫,他只想利用禱告,利用神來緩解當時的困局。

耶利米一直向西底家進言,因為“耶和華如此說:住在這城裡的必遭刀劍、饑荒、瘟疫而死,但出去歸降迦勒底人的必得存活,就是以自己命為掠物的,必得存活。(耶38:2)”雖然神要懲罰猶大人,但是祂依然為他們開一條路,要看他們肯不肯聽從神的話。就好像當年在曠野,百姓因為發怨言惹動神的怒氣,神就讓火蛇去咬他們。後來神叫摩西做了一條銅蛇,凡是被蛇咬,卻肯仰望銅蛇的人,就必得活。神要的就是人對祂的信心,不管神的方法在人的眼中是何等不可思議,何等奇怪,神並不跟我們討論得救的方法是否合理,而是要我們憑信心去接受。人若沒有信心,懷疑神的話,那麼再合理的方法,也可以找出很多理由去拒絕順服。

及至時候滿足

〈加拉太書〉4:4   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

主耶穌基督道成肉身的時候是最恰當的時候。聖經告訴我們「及至時候滿足」,上帝正是在最恰當的時候差遣祂的獨生子來到世上。

時間皆在神的主權之下

〈傳道書〉第三章告訴我們,上帝對時間有絕對的主權,這都是告訴我們無論喜怒哀樂都有定時。〈傳道書〉告訴我們凡事都有定時,撒種有時,農夫要播撒特定的種子,要選特定的時間,不能隨便選擇耕種的時間;同樣地,收割的時候也有特定的時間,太早、太晚收割都不好;所以,上帝說凡事都有定時。有時,太早結婚並不好,太晚結婚同樣不好。人對時間有特定的觀念,傳道書告訴我們見面、耕種的時候是喜樂的時候,同時也有分別、爭戰哀哭的時候。我們生命中離不開這些時候,有上學、工作、結婚的時候。我們小時候無法工作,也無法結婚,因為時候未到。我們不斷在時間中經歷喜怒哀樂,有時認為當我們哀傷的時候,上帝並未與我們同在;當我們喜樂的時候,是上帝對我們的祝福。我們簡易地將時間分成上帝同在的享受時候與上帝並未同在的哀傷時候,但傳道書告訴我們上帝對所有的時候都握有主權,即便是最困苦的時候,上帝也能按祂的旨意把一切轉變為最美好的時候。時間完全掌握在上帝手中,我們的心無論處在困苦、順遂的時候都享平安,因為上帝對所有的時候都握有主權。主耶穌說一切都在上帝的掌管之中,甚至連任何一隻麻雀都不會在上帝的掌管外。

良辰吉時?

自從奧古斯丁以來,人對時間的思索就不單從本體論出發,同時也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思考。有一派的人認為如果當人不存在了,就沒有所謂的時間,因為時間只有存在人的腦海裡,但奧古斯丁否定這一點,他相信有人心理感知的時間,時間也有本體性的存在。上帝創造了時間,上帝也使我們明白如何衡量時間,因為日、月、星辰都是用來數算時間的方式。但是,數算時間不等於時間本身。我們數算時間,這表示時間是存在的。手錶能告知我們現在的時間,假設有一天世上所有的手錶同時消失,奧古斯丁說:「即便如此,時間依然存在,因為手錶僅僅是我們數算時間的工具,手錶並不等於時間的本身」。因此,我們曉得有本體論的時間,人也必須主觀體會時間是什麼。

約雅斤和西底家

〈歷代志〉下 36:15 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因為愛惜自己的民和他的居所,從早起來差遣使者去警戒他們。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24:8-20   /   〈歷代志〉下 36:9-16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她利雅)→約阿施→亞瑪謝→亞撒利雅(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瑪拿西→亞捫→約西亞→約哈斯→約雅敬(以利亞敬,約哈斯的哥哥)→約雅斤→西底家

自從約西亞王死後,猶大國淪為埃及的附傭國;猶大的百姓立約西亞的兒子約哈斯為王,但是才做三個月,就被埃及廢了,另立約雅敬為王。約雅敬為王時,巴比倫戰勝了埃及,搶走了埃及所有的屬地,猶大淪為巴比倫的附傭國。就在約雅敬的第三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圍困耶路撒冷,帶走了一些聖殿的器皿,以及猶大宗室和貴胄中年少沒有殘疾,相貌俊美,通達各樣學問,知識、聰明俱備,足能侍立在王宮裡的,要教他們迦勒底的文字言語,要養他們三年,以備將來侍候尼布甲尼撒王。這就是第一次的被擄,包括了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

約雅敬做王11年死後,他的兒子約雅斤做王三個月加十天,尼布甲尼撒(以下簡稱:尼王)又親臨耶路撒冷城下。正如耶利米先知的預言:“耶和華說:猶大王約雅敬的兒子哥尼雅(又名:約雅斤/耶哥尼雅),雖是我右手上帶印的戒指,我憑我的永生起誓,也必將你從其上摘下來。並且我必將你交給尋索你命的人和你所懼怕的人手中,就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和迦勒底人的手中。我也必將你和生你的母親趕到別國,並不是你們生的地方,你們必死在那裡。但心中甚想歸回之地,必不得歸回。(耶22:24-27)”約雅斤帶著母親、臣僕、首領、太監一同出城投降,尼王把他們都擄到巴比倫,包括先知以西結。這是第二次的被擄。

猶大王約哈斯和約雅敬

〈列王紀〉下 23:34法老尼哥立約西亞的兒子以利亞敬接續他父親約西亞作王,給他改名叫約雅敬,卻將約哈斯帶到埃及,他就死在那裡。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23:31-37   /   〈歷代志〉下 36:1-8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她利雅)→約阿施→亞瑪謝→亞撒利雅(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瑪拿西→亞捫→約西亞→約哈斯→約雅敬(以利亞敬,約哈斯的哥哥)→約雅斤

從主前約1050年,以色列人要求立王,掃羅成為第一任以色列的王,到約雅敬作王約主前604年。在這大約400年的期間證明了一件事,神是對的。以色列人想要學外邦人有王統治,有王率領,但是約400年的經歷,讓我們看到,除了神,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假如碰到一個好王,就國泰民安;若是碰到不好的王,那真是全國皆悲,一天不如一天。世界的政局也淘汰了君王制度,因為在一個有限的人管轄之下,百姓看不到希望。所有的人都要看一個人的臉色行事,太令人感到痛苦了。

約西亞想阻止埃及去攻打亞述,不僅阻擋不了埃及,並且約西亞也戰死沙場。這時原本獨立的猶大國變成受制於埃及了。法老尼哥二世打敗約西亞後就在哈馬地的利比拉安營,這是以色列北部的一個軍事重鎮。利比拉是軍隊安營的戰略地點,它操控了埃及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南北商業及軍事路線。當地水源充足,軍隊可以在周圍的山谷和森林搜集糧食和燃料,所以是兵家必爭之地。

約西亞戰死沙場

〈列王紀〉下 23:3王站在柱旁,在耶和華面前立約,要盡心、盡性地順從耶和華,遵守他的誡命、法度、律例,成就這書上所記的約言。眾民都服從這約。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23:1-30   /   〈歷代志〉下 35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她利雅)→約阿施→亞瑪謝→亞撒利雅(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瑪拿西→亞捫→約西亞

在耶羅波安做第一任北國的以色列王時,他造了兩個金牛犢。神派了一位神人從猶大去伯特利警告他,並且預言:“大衛家裡必生一個兒子,名叫約西亞,他必將丘壇的祭司,就是在你上面燒香的,殺在你上面,人的骨頭也必燒在你上面。(王上13:2)”神的預言何等準確,連約西亞的名字都在預言之中。在預言發出的三百多年後,約西亞不但拆毀焚燒耶羅波安所的壇,殺假祭司,並且打發人將墳墓裡的骸骨取出來,燒在壇上。死人一般被認為不潔淨,將人的骸骨燒在祭壇上,是一種污穢異教祭壇的作法。

約西亞在位時所做的一切讓我們看到當時異教的風俗何等盛行:不僅拜巴力和亞舍拉,還向日、月、行星並天上萬象燒香。他們在聖殿裡拜巴力和亞舍拉以及天上的萬象,聖殿裡還有給孌童住的屋子,給婦女為亞舍拉織帳子的地方。在城裡山上,從所羅門到亞哈斯、瑪拿西、亞們為異教所築的丘壇,約西亞都把它們污穢了。欣嫩子谷是指在耶路撒冷以南的一個山谷,靠近耶撒冷城的哈珥西門口。亞哈斯和瑪拿西曾經在此向假神獻上自己的兒女,把他們活活燒死,因此又得名“陀斐特”,即焚燒之處。此處也拿來作為崇拜摩洛之處,神曾經藉著耶利米先知宣告此地將不再稱為欣嫩子谷或陀斐特,而要稱為“殺戳谷the Valley of Slaughter”(耶7:32),因為他們在這裡流無辜人的血。在約西亞王褻瀆那神龕,並禁止在那裡獻祭之後,這地方成為焚燒犯人、動物屍體和廢物的地方。因此欣嫩子谷日後被用作“地獄”的同義詞,猶太人的傳統曾把此地作為地獄的入口。

猶大王約西亞

〈列王紀〉下22:2  約西亞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行他祖大衛一切所行的,不偏左右。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22:1-20
/ 〈歷代志〉下34:1-7

一個八歲的孩子做王,若是沒有旁人的扶持,怎能知道如何主理國政?正好比一個八歲的孩子,怎能知道如何選擇人生的信仰?不管父母覺得是否應當幫助他們先做選擇,從約西亞的例子上來看,有人幫助,好過他自己去摸索。所以在記載猶大歷任的王時,都會記載他們的母親是誰,雖然無從查考每一個母親的背景,但是在隱約之中,似乎在提醒我們,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約西亞能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行他祖大衛所行的,不偏左右,不能不歸功於他的母親。因為他的父親亞捫是一個不敬虔的君王,在他八歲時就己經過世了。

約西亞在十六歲時,尚且年幼,就尋求大衛的神,而不是學傚他父親亞們所拜的偶像。可見當時在約西亞旁邊也有一些敬虔的人在輔佐他,引導他走正路。十六歲正是開始思想的年記,很多父母發現這年記的孩子已經不聽他們的話了。因為他們已經開始有了獨立的心靈,要去探討人生。他們要找出自己的路,所以父母最好是多聽他們的分享,在必要時點出他們的盲點(假如父母能查覺),不要提供自己很多已經過時的想法,這樣孩子才會願意和父母交流。有的父母不知道時代的改變有多快,每一年和前一年的制度或教育體系都有很大的不同,何況與父母當年的學習環境更是天壤之別,提出一大堆不合時的意見,孩子聽了,以後就不想再和父母交流了。

約西亞尋求神,到了廿歲時,開始潔淨猶大和耶路撒冷,除掉丘壇、木偶、雕刻的像和鑄造的像。這是出於一個廿歲青年的決定,立志跟隨神,不拜偶像。就好像現在很多基督徒青年,當他們決志跟隨神時,就立志過聖潔的生活,不隨波逐流,不在婚前與異性(或同性)發生性關係,立志過神所喜悅的生活。這樣的心志實在非常寶貴。在年輕時就立志跟隨神的人何等有福,因為他們可以躲過很多引誘,遠離惡人惡事,過著蒙神祝福,沒有後悔的人生。

雖然瑪拿西悔改後拆毀了很多偶像和丘壇,但是亞們作王後,又重新建立那些偶像和丘壇。所以此時耶路撒冷不止有巴力的壇,還有高高的日像壇(拜太陽),等等偶像。約西亞命人把這些像都打碎成灰,撒在祭偶像人的墳上,這是一個咒詛,表示他們的罪歸於他們自己。又將拜偶像的祭司的骸骨燒在壇上,潔淨耶路撒冷。此時以色列北國已亡,約西亞派人到北國也照樣而行,在瑪拿西、以法蓮、西緬、拿弗他利各城和四圍破壞之處,都這樣行。看來,約西亞想要潔淨的是整個應許之地,可惜範圍實在太大。

在約西亞廿六歲時,他開始著手修理聖殿。大祭司在修整聖殿時發現了律法書,有的聖經學者認為可能只是〈申命記〉(因為只有一卷)。書記沙番是先知耶利米的叔叔,他把律法書的內容讀給約西亞王聽。王聽了便撕裂衣服,因為他明白了原來猶大和以色列所遭遇的禍患,是因為他們的列祖沒有按著神的話去做,於是派遣人去求問於女先知戶勒大。與女先知戶勒大同期的還有先知耶利米和西番雅,但是王並沒有請人去求問耶利米和西番雅。可見姊妹與弟兄同樣被神看重,事奉的區別是在於神的調動,而不是因為性別。神有主權去揀選祂要使用的人,若是出於神的,我們還多說什麼?

戶勒大彷彿早已得了神的默示,因此回覆他們,“耶和華如此說”。因為猶大子民的背叛,神的憤怒不會止息,但是對於敬服於神的人,神依然有恩典有憐憫。所以神應許約西亞必不致於親眼看見神要降於迦南地的災禍,他也可以平安地歸到墳墓。有的人因而認為戶勒大的預言沒有應驗,因為約西亞是戰死沙場,不是平安安地歸到墳墓裡。但是這是一個對比的說法,是把要降於迦南地的災禍和他的死法相比較,約西亞是出於自願去和埃及打仗,並沒有受到凌辱。相對於猶大最末一任君王西底家,在逃亡時被巴比倫軍人抓到,先在他眼前殺死他的眾子,再挖掉他的雙眼,與此相比,我們就明白約西亞的確算是平安地到墳墓去了。

約西亞做王卅一年,從第八年(十六歲)開始,他從尋求神,去除偶像,潔淨聖殿,帶領百姓過逾越節,我們看到一個跟隨主的人的生命歷程。從尋求神開始,就無法忍受生命中還有其他雜質的存在,因此去除心中或心外的偶像是必然的工作。去除偶像之後,才能潔淨聖殿,也就是我們自己的身心靈,完全地歸向神。然後才能過逾越節,領受神賜下的救恩,與神和好,成為神的兒女。再來才能成為神要使用的器皿。因此,明天我們要看看神怎樣使用約西亞成就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