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鴻書 1:7 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並且認得那些投靠祂的人。
讀經文: 那鴻書 1:1-15
1論尼尼微的默示,就是伊勒歌斯人那鴻所得的默示。
2 耶和華是忌邪施報的神,耶和華施報大有憤怒,向祂的敵人施報,向祂的仇敵懷怒。 3 耶和華不輕易發怒,大有能力,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他乘旋風和暴風而來,雲彩為他腳下的塵土。 4 他斥責海,使海乾了,使一切江河乾涸。巴珊和迦密的樹林衰殘,黎巴嫩的花草也衰殘了。 5 大山因他震動,小山也都消化。大地在他面前突起,世界和住在其間的也都如此。 6 祂發憤恨,誰能立得住呢?他發烈怒,誰能當得起呢?他的憤怒如火傾倒,磐石因他崩裂。 7 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並且認得那些投靠祂的人。 8 但祂必以漲溢的洪水淹沒尼尼微,又驅逐仇敵進入黑暗。
9 尼尼微人哪,設何謀攻擊耶和華呢?祂必將你們滅絕淨盡,災難不再興起。 10 你們像叢雜的荊棘,像喝醉了的人,又如枯乾的碎秸全然燒滅。 11 有一人從你那裡出來,圖謀邪惡,設惡計攻擊耶和華。 12 耶和華如此說:「尼尼微雖然勢力充足,人數繁多,也被剪除,歸於無有。猶大啊,我雖然使你受苦,卻不再使你受苦。 13 現在我必從你頸項上折斷他的軛,扭開他的繩索。」
14 耶和華已經出令,指著尼尼微說:「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後。我必從你神的廟中除滅雕刻的偶像和鑄造的偶像,我必因你鄙陋使你歸於墳墓。」
15 看哪,有報好信傳平安之人的腳登山,說:「猶大啊,可以守你的節期,還你所許的願吧!因為那惡人不再從你中間經過,祂已滅絕淨盡了。」
在伊拉克北方靠近土耳其的地區,有個小城叫做伊勒歌斯(Alqosh),居民大多是亞述與迦勒底 (巴比倫)的基督徒。這個城靠在山邊,面對廣闊的尼尼微平原。在過去的兩年中,伊斯蘭國(ISIS)席捲伊拉克北方。伊勒歌斯離摩蘇爾(Mosul)只有30英里的距離,卻抵擋住了伊斯蘭國的攻擊,沒有陷落,成為那一帶唯一仍然高舉十字架的城鎮。
伊勒歌斯有將近3千年悠久的歷史,一直是亞述人居住的地方。那裡的房子大多都是石頭蓋的,沿著山坡往上攀附。山的最頂端,有個12米高的十字架。亞述人從第一世紀起,就全民改信基督教,一直至今。更久遠的是,它還是舊約先知那鴻的故鄉。《那鴻書》第一章記載,先知那鴻是伊勒歌斯人。他的墳墓至今還在城中心的舊猶太人會堂裡。
當我們讀到尼尼微城的滅亡時,就不能不想起先知約拿,假如當年約拿肯多花一點時間把耶和華神介紹給亞述人,以色列和猶大是否可以避免慘遭蹂躝的痛苦?當約拿去尼尼微宣告時,神給尼尼微人有時間可以悔改;但在150年之後,神說夠了,沒有時間了,毀滅即將來臨,而且無可避免。神不輕易發怒,但是祂的怒氣就像在小火上煮的牛奶,一時之間看不到動靜,忽然之間就沸騰起來。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小看神的警告,因為當神的容忍到極限時,就沒有悔改的機會了。
大約在主前8世紀後期,亞述王西拿基立將都城由薩爾貢城遷到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尼尼微。西拿基立曾率軍圍攻耶路撒冷,迫使猶太王希西家交出大量真金白銀(王下18:14)。帶著勝利的榮譽與勒索來的錢財,西拿基立著手修建尼尼微。因為這段淵源,尼尼微也就成了猶太人最為痛恨的亞述城市,在猶太人的經典中,尼尼微被稱為“血腥的獅穴”。從這段歷史,我們不難理解為何約拿拒絕去尼尼微傳神的話語,他巴不得亞述人全部滅亡,才不要他們悔改,蒙神憐憫 !
那鴻在猶大王希西家年間做先知,那時北國以色列已經被滅,那鴻從北國逃到猶大,住在耶路撒冷。那時的亞述是當時最強盛最殘酷的國家,連埃及都被其擊敗,猶大也被她拿下46座城池,在這樣危急的情況下,那鴻出來宣告亞述即將滅亡,安慰神的百姓必得拯救。這預言發出時約在主前663年,尼尼微在主前612年被巴比倫所滅。
尼尼微城被滅正如先知的預言:“但祂必以漲溢的洪水淹沒尼尼微,又驅逐仇敵進入黑暗”。因為尼尼微城位於底格里河的東岸,有大小運河環繞及貫穿城中,而亞述人又多設水閘。這些原是尼尼微城的保護和屏障,沒想到瑪代人和巴比倫王聯手進攻,放水灌尼尼微城,後又火燒尼尼微。亞述出土的許多浮雕都有被火和煙燒焦熏黑的痕迹。
在〈列王記下〉19章35-37節記載本章9-13節預言的應驗,亞述取了猶大的46座城池,正想攻下耶路撒冷時,“耶和華的使者出去,在亞述營中殺了十八萬五千人。清早有人起來,一看,都是死屍了。 亞述王西拿基立就拔營回去,住在尼尼微。 一日,在他的神尼斯洛廟裡叩拜,他兒子亞得米勒和沙利色用刀殺了他,就逃到亞拉臘地。他兒子以撒哈頓接續他做王。”從此亞述的國勢就逐漸衰弱了。
亞述的衰微是猶大的福音,因為他們可以守耶華的節期,還對神所許的願,恢復正常的生活,不再受到壓榨和欺凌,正如從他們的頸項上折斷他的軛,扭開他的繩索,重獲自由。這也是我們今天需要的信息,當我們悔改歸向神時,神也要從我們的頸項上折斷壓制的軛,就是一切的痛苦愁煩;扭開罪的繩索,使我們在主裡有真自由。因為耶和華本為善,在患難的日子為人的保障,並且認得那些投靠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