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3:16 約翰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給祂解鞋帶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哥林多前書9:27 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
施洗約翰談到他的工作,也為耶穌作見證,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給祂解鞋帶也不配。祂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路加福音3:16)施洗約翰用水施洗,耶穌則用聖靈與火為信祂的人施洗。
火是可燃物和氧化物間的燃燒化學反應,可燃物可以是燃料、大部分生活周邊的物品、廢棄物、動植物、甚至是人體…,氧化物則是來自空氣中的氧氣。讓我們以蠟燭為例,將燭火點燃,談談「火洗」帶出來的生命。
燭火的輻射熱直接加熱蠟燭頂部,頂端固體蠟燭熔解成液體蠟油,在燭芯底部蓄積成蠟油池;蠟油池的蠟油利用毛細管作用沿著燭芯上移,繼續承受燭火加熱而氣化。氣體的蠟油分子由燭芯往外圍燭火擴散,而氧氣分子同時由外界空氣往燭火擴散,在蠟燭火焰面兩者分子相互碰撞,接著進行燃燒化學反應。
蠟燭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碳和氫,在化學反應過程中,要先吸熱斷開碳和氫之間的化學鍵,分開的碳原子和氫原子接著跟由空氣端擴散進來的氧原子進行氧化反應,然後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化學能,並以光和熱(燭火)呈現出來。
燭火的形成是固體蠟燭經過熔解成液體、氣化成氣體、再斷開碳氫間化學鍵的層層受熱過程,對蠟燭而言,這是個全然破碎、改變的過程,如果它有感覺,應是痛不欲生、全然被摧毀。事實上,此時它已不再是蠟燭,完全變了,變成一群碳分子和氫分子。對信主的人而言,這種「火洗」就是保羅描述的「攻克己身,叫身服我」(哥林多前書9:27)的痛苦熬煉過程。
接續的氧化反應讓碳原子和氫原子變成二氧化碳和水,存在的不再是原先的蠟燭本質,乃是有氧結合在一起的二氧化碳和水;對信主的人而言,就如保羅所說的:「…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加拉太書2:20)。
在燭火中,蠟燭失去了它的本質,改變成為二氧化碳和水,重要的是,這樣的改變讓它釋出光和熱,這就是「火洗」的意義。
「火洗」的生命是破碎自己、經歷熬煉的生命,是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常住我裡面的生命,讓我重生,成為新造的人。
煉淨我 Cleanse Me, Lord
**林大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