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10: 1_4耶穌差遣十二使徒(上)
1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汙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
2 這十二使徒的名:頭一個叫西門,又稱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 3 腓力和巴多羅買,多馬和稅吏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 4 奮銳黨的西門,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耶穌是個言行合一的人,在說完「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之後,就裝備門徒,並打發門徒出去。在這裡我們來看一下耶穌的門徒,每個人的個性和認識主的經過都不一樣。
彼得,原名「西門巴約拿」,意思是「約拿的兒子西門」,(約翰福音稱他為約翰的兒子西門)。「彼得」是希臘文,與亞蘭文的「磯法」同意,是石頭或磐石之意,是伯賽大的漁夫。跟隨耶穌後,承認耶穌是基督,永生神的兒子;後來三次不認主,悔改後成為門徒和初期教會的領袖,後來在尼祿逼迫基督教的時候殉道,官府按照他自己的要求,倒釘十字架而死,因為他認為自己不配像耶穌一樣地釘十字架。著有〈彼得前後書〉。
安得烈與彼得是兄弟,曾是施洗約翰的門徒,伯賽大的漁夫,也是耶穌呼召的第一個門徒。他是一個喜歡帶領人到耶穌跟前的門徒,第一次帶彼得去見耶穌,第二次是把帶有五餅二魚的孩童引見耶穌,第三次引見一些想見耶穌的希利尼人(約3:22)。希利尼人即己經希臘化的猶太人。據傳說,安得烈曾在小亞細亞沿黑海傳道,因此他成為羅馬尼亞和俄羅斯的主保聖人(守護聖者之意)。
雅各,當彼得把船借給耶穌用,並順服主的指示下網,圈住許多魚時,雅各被招呼前去幫助,把魚裝滿了兩條船,在驚訝之時,聽見主呼召的應許:「要得人如得魚」,他便與彼得他們一同撇下所有的,跟從主耶穌,作得人的漁夫(路5:4-11)。雅各本來的個性相當猛烈暴躁,耶穌給他取了外號,叫半尼其,就是雷子的意思(可3:17)。五旬節聖靈降臨之後,使徒們勇敢為耶穌作見證,聖經記載希律王(亞基帕一世)處決了雅各(使12:1-2) 。雅各成為第一位殉道的使徒。
約翰,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的弟弟。與雅各、彼得在經歷獲得大量魚獲的神蹟後,跟隨了耶穌。在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受死之時,受主委託奉養耶穌的母親。就在那天,他把馬利亞接到自己家裡去。曾因傳道遭受嚴酷的逼迫,晚年更被流放拔摩島,因而看見異象,寫下〈啟示錄〉。著有〈約翰福音〉,〈約翰一書〉、〈約翰二書〉和〈約翰三書〉。
腓力來自伯賽大,曾帶拿但業去找耶穌。有次耶穌講道完,問腓力:「我們往哪裡買餅,給這些人吃呢?」腓力回答:「即使有兩百塊銀幣的餅,也不夠他們每人分得一小塊。」在最後的晚餐中,耶穌對門徒們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腓力對祂說:「主,把父顯示給我們,我們就心滿意足了。」耶穌對他說:「腓力,這麼長久的時間,我和你們在一起,而你們還不認識我嗎?……」雖然如此,在使徒行傳裡他曾到撒瑪利亞,又被提去跟埃塞俄比亞的太監傳福音;後來到希臘、敘利亞與弗里吉亞傳福音。在羅馬杜米喜安皇帝執政時期,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釘的時候,頭在下,腳在上。
巴多羅買又名拿但業。在符類福音馬太、馬可和路加中,腓力和巴多羅買常聯在一起而沒提過拿但業,而約翰福音剛好相反。他和腓力是好朋友,起初懷疑彌賽亞怎麼可能來自拿撒勒,見了耶穌後立刻降服,認祂是神的兒子。據說耶穌升天之後,巴多羅買曾和馬太到印度傳教。後來在亞美尼亞傳道時,被釘在十字架上殉道;也有說是在印度傳教時,被暴徒剝皮而殉道。古代教會用三把剝皮刀為標誌,來象徵這位忠心的使徒因熱心宣揚福音而殉道的精神。
其餘六位,我們明天再來看。
讓我們一起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我們看到不管怎樣的人,祢都可以使用。再軟弱的人也可以因著祢的恩典變為剛強。求聖靈塑造我們,使我們成為祢能使用的器皿。奉耶穌聖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