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10: 1_4耶穌差遣十二使徒(下)
1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
2 這十二使徒的名:頭一個叫西門,又稱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 3 腓力和巴多羅買,多馬和稅吏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 4 奮銳黨的西門,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
馬太又名利未,在跟從耶穌之前,原任羅馬帝國猶太行省的稅吏長,在迦百農工作,代表羅馬政府向希伯來人抽稅。有一個古老的傳說藉著一幅很著名的畫流傳下來,就是馬太在晚年時受到天使的啟示而寫下〈馬太福音〉。
在義大利畫家Guido Reni這幅圖中,年老的馬太似乎受到天使的啟發,通過幾乎是催眠的凝視而不是任何口頭的語言向他傳達福音的經文,但是天使的手勢又似乎表達了直接的語言。馬太則用羽毛筆快速地在他的書上記錄下天使提示的每一句話。主升天後,他在猶太各地傳道達九年之久,後來前往埃提阿伯,又赴帕西亞傳道,當他重返埃提阿伯時,在乃旦巴城被戟刺死,時約主後六十年。
多馬,又名底土馬或猶大·多馬·迪迪摩斯,皆為「雙胞胎」之意。聖經中提到多馬三次發言,三次都顯出他的疑惑不信。第一次是在拉撒路死了的時候,多馬對其他門徒說:我們也去和他同死吧(約11:16)。第二次是在最後的晚餐席上,多馬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往哪裡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約14:5)?第三次主復活後向門徒顯現,多馬竟不在場,後來門徒告訴他,多馬卻說:我非看見他手上的釘痕,用指頭探入那釘痕,又用手探入他的肋旁,我總不信(約20:25)。
主愛多馬就愛他到底。第一次,主讓他目擊拉撒路的復活;第二次,主用宣告回答多馬,主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第三次,主為了多馬的緣故,再次向門徒顯現,叫多馬伸出指頭來摸祂的手,探祂的肋旁。針對多馬說的「非……總不信」,主說:「不要疑惑,總要信。」多馬說:「我的主!我的神!」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多馬後來去印度西北部傳道(今日印度西北部有一多馬教堂,就是他當時傳教於此的證據),後來被婆羅門的祭司用矛刺死,為主殉道。
亞勒腓的兒子雅各,被稱為小雅各。雅各在聖經當中只見其名,没有記載過他說的一句話,或者做的任何一件事;倒是記載了他母親馬利亞在十字架下陪同主受難斷氣之時(可15:40),又在復活節的清晨,買了香膏要去膏主的身體(可16:1)。古時留下代表小雅各的標誌是一把鋸子,傳說他因為傳福音被判鋸刑,是被鋸子鋸死的。他默默地跟隨主,也默默地為主而死。
奮銳黨的西門,東正教會傳統上認為,基督和他的門徒所參加的迦南婚宴就是西門的婚宴。在那次婚宴上基督將水變作了美酒。西門之被稱為「熱誠者」,是因為當他看見了這神跡之後,便拋下父母與新婚妻子去追隨基督。同時,也提到在五旬節之後,西門去北非茅利塔尼亞傳教。在藝術中他的象徵是以鋸來辨認,因為傳統上認為他是被鋸子鋸死。
達太另一個名字叫猶大,在約翰福音中,特別聲明他不是賣主的猶大。聖經唯一記載有關達太的事蹟,就是耶穌解釋自己是道路、真理、生命的時候。耶穌說自己將要去父家預備住處。猶大(達太)問耶穌:「主阿,為什麼要向我們顯現,不向世人顯現呢?」,耶穌回答:「人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愛他,並且我們要到祂那裡去,與祂同住。」(約14:22-23)
據教會傳說,在受過聖靈之後,達太多次乘船遠行宣道,教父耶柔米也說及達太曾到今日土耳其境內,國王押迦重病因獲達太治癒而全國信主。他最後到波斯傳道,領多人歸主,致使當局不滿,將他釘死在十字架上。
加略人猶大,出賣耶穌的那位。猶大的意思原是「讚美」,可惜加略人猶大因為賣主,而使這個名字變成「背叛」,所以現在很少人願意用這個名字。他曾經被託付管理錢財的重任,最後卻為了卅元出賣耶穌。在耶穌被捕後,他曾後悔,把賣耶穌的錢退還給祭司長,自己出去吊死。他的位置後來由馬提亞補上。
讓我們一起禱告:
親愛的主耶穌,謝謝祢呼召許多平凡人成為祢的門徒,感謝祢也呼召我們,讓我們在祢的恩典和事工上有份。懇求聖靈帶領我們,像使徒們一樣忠心到底。奉耶穌聖名求,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