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8:22他們來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

耶穌和施洗約翰都是傳天國的福音,但是他們傳福音的方式是相反的。施洗約翰以約但河為據點,呼召各地的人到他那裡去悔改,洗禮。耶穌則行走於猶大地各個鄉村城鎮,到處呼召人出來跟隨祂。

耶穌呼召的第一批門徒原先都是住在伯賽大,這是腓力,彼得,安得烈的家鄉;但是在耶穌呼召他們時,彼得和安得烈己經住在迦百農。

伯賽大位於加利利湖的東北角,在約但河入湖處的東邊,附近有許多野生動物和魚類,所以其亞蘭文原名意思是「漁人之家」,也有人譯為「捕魚之家」或「撒網之地」。在以色列有兩個地點被考古學家認為是當年的伯賽大 :  Et-Tell  和El-Araj (阿拉伯語),到目前為止尚未有定論,但只有一個伯賽大Et-Tell 可以去參觀。

伯賽大在舊約裡曾是基述(Geshur)的大城,也就是大衛的妻子(基述王達買的女兒)瑪迦的娘家。大衛和瑪迦生的兒子押沙龍,因為哥哥暗嫩強姦他的妹妹她瑪,因此找了一個機會殺死暗嫩,之後就逃到外公家裡,也就是當時的基述。此地在主前732年被亞述王所滅。根據猶太史學家約瑟夫的記載,在耶穌時代的伯賽大是個小漁村,分封王腓力將其重建成一個希臘城巿,並以奧古斯都之女的名字命名:「猶利亞斯伯賽大」(Bethsaida Julias)。但是猶太人並不接受此名。

迦百農和伯賽大非常接近,相距不到六公里。在耶穌的時代,這兩個城巿由兩個分封王:希律·安提帕和希律·腓力管轄,因此有一條主要的道路連接這兩座城。當耶穌聽到施洗約翰被希律安提帕斬頭之後,原想和門徒暗暗地到曠野歇一歇,沒想到眾人看見他們,就從各城步行比他們先到一步。耶穌看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樣,便開口教訓他們,說啊說的,天就黑了。

耶穌又憐憫他們,怕他們肚子餓,因此行了五餅二魚的神蹟。在〈馬可福音〉六章裡記錄是在行五餅二魚的神蹟之後,耶穌和門徒才去伯賽大;〈路加福音〉九章則描述耶穌和門徒來到一座名叫伯賽大的城市,其後在附近的鄉郊野地施行五餅二魚的神蹟。其實講的這神蹟都不是在伯賽大行的,耶穌也有可能是從伯賽大到曠野,後來又從曠野回伯賽大,反正都是在附近,所以我覺得不用太在意。

耶穌叫門徒先去伯賽大,門徒先坐船過去,門徒還在努力搖櫓時,耶穌卻輕輕鬆鬆地踏水而來,嚇得他們以為見鬼了,都喊叫起來。耶穌告訴他們:「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門徒看到耶穌走水上船都十分驚訝。馬可的結論是,因為他們那時都還不明白五餅二魚的神蹟,心裡還是愚頑。

在〈馬可福音〉八章也記錄了耶穌用唾沫醫治了一個瞎子,瞎子能看見之後,看到的人像會走路的樹木,但是之後就看得很清楚了。

迦伯農、哥拉汛、伯賽大可說是主耶穌加利利事工的中心地帶,學者稱之為「福音三角」(Evangelical Triangle),耶穌在這些地方行了很多神蹟奇事,但是如馬可皂結論,這些人的心實在愚頑,以致於耶穌宣告他們有禍了:「哥拉汛哪,你有禍了!伯賽大啊,你有禍了!因為在你們中間所行的異能,若行在推羅、西頓,他們早已披麻蒙灰悔改了。(太11:21) 」有許多人說,只要耶穌顯神蹟給他們看,他們就會信主了。可事實上,那只是一個藉口,耶穌明白人心的愚頑。但願我們都能像那個被醫治的瞎子一樣,看到的耶穌不再是會走的樹木,而能看清楚,祂是神的兒子,是我們的彌賽亞。

Israel’s Bethsaida: The Biblical Home of Jesus’ Apostles
以色列的伯賽大:聖經裡耶穌的門徒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