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二章17節 他的門徒就想起經上記著說:「我為祢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
主耶穌曾經兩次潔淨聖殿。第一次是祂剛出來傳道的時候。記載在〈約翰福音〉第二章。其餘三福音所記載的是第二次潔淨聖殿,是祂受死前一週所作的事。這也是祂第一次以成人的身份到耶路撒冷去過逾越節。猶太人曾經是遊牧民族,但是後來在迦南地定居後,神規定只能有一個獻祭和敬拜的地方。在所羅門聖殿建立之後,大家就一年幾次去耶路撒冷過節。過節往往要獻祭,但是遠道而來的人帶著牛羊很不方便,律法也允許他們帶錢到耶路撒冷,再買牛羊及獻祭用品。
但是在耶穌的時代,由於耶路撒冷聖殿為要維持聖潔,規定奉獻的錢幣必須是由聖殿發行和加利利地區的錢幣才可以,因為這兩個地方所發行的錢幣只有燈燭,沒有人物像。當時羅馬帝國發行的錢幣就有羅馬皇帝的像。為了方便這些朝聖客的需要,就在外人院設立兌換錢幣的地方,換錢之後再去買牲畜。這些牲畜攤販通常都由祭司在負責,或是由祭司檢驗合格的攤位,表示這些攤子所販賣的牲畜作獻祭用是合格的。而所有自己帶牲畜來獻祭的人都必須經過祭司檢驗合格後才可以獻祭。如果被祭司檢定不合格的話,只好到這些攤販去進行補貼「兌換」合格的牛羊等牲畜。祭司原本要服務朝聖客,卻為了錢與商人勾結,騙取人民的錢財。例如在檢驗牲畜是否健康時,故意刁難,要求獻牲祭者更換另一隻新的牲畜,這樣販售動物的攤位就可以多賺兌換手續費,甚至故意以高價售出。
陳終道牧師說,「為甚麼兩次的事這麼相似﹖那正好證明猶太人並沒有因耶穌第一次潔淨聖殿而悔改。主耶穌拿繩子作鞭子,把賣牛羊鴿子的人都趕出去,推翻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那些人的情形必然十分狼狽。後來主又得再次潔淨聖殿,因為那些受責備的人依然如故!」
現在有的人認為耶穌很暴力,奇妙的是,耶穌的行動在當時並沒有人認為祂是暴力或過份,反而希望耶穌解釋一下:「你既做這些事,還顯什麼神蹟給我們看呢? (約2:18) 」耶穌到耶路撒冷之前曾參加了迦拿的婚宴,是否祂以水變酒的事都己經傳得沸沸揚揚,路人皆知了呢?
假如我們記得當所羅門建聖殿後的禱告,便明白耶穌在〈馬可福音〉11章17節的話:「經上不是記著說『我的殿必稱為萬國禱告的殿』嗎?你們倒使它成為賊窩了!」在〈約翰福音〉第二章,耶穌說:「把這些東西拿去,不要將我父的殿當做買賣的地方!」 這便是耶穌對那些人的審判,他們把為萬國禱告的殿變成買賣的地方和賊窩。賊窩是因為他們用欺騙的方法去賺那些要以錢換牛羊獻祭的外地人。
高銘謙博士說按著舊約古近東的聖殿觀。舊約的人相信聖殿是通上天上的神的窗戶(gateway),聖殿建在錫安山上,象徵更貼近天,它是全地的敬拜中心,只有這中心才可連接天與地,成為天地線,讓地上的敬拜反照天上的敬拜。
因此當耶穌說:「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耶穌指的是祂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也就是雅各夢中的那道天梯,是神與人之間的橋樑和中保。但是猶太人想的是聖殿這個建築的本身。最近大家對這個都很有感受吧,當新冠狀肺炎疫情讓教堂都關門時,我們都明白教會是指相信耶穌之人在一起,教堂本身只是個建築物。所以我們也明白為何主耶穌說敬拜祂的人要以心靈和誠實敬拜,因為我們不是敬拜建築物,而是敬拜三位一體的真神。
既然是敬拜真的神,就知道祂必與我們同在,也必垂聽查看,怎能把祂的殿變成買賣的地方和賊窩呢?耶穌在12 歲時就己經告訴馬利亞,祂當以祂的父的家為念,祂的父就是聖父,聖父的家就是聖殿。所以即使那只是建築物,我們也要心存敬畏。到了教堂敬拜,要學習愛護神的家,用完時要弄乾淨,不要紙屑亂丟,用完的紙杯亂放。
耶穌指著自己的說的話,門徒都要在祂復活之後才明白,何況那些人。現在以色列的聖殿己經只剩下西牆,我們也明白我們的身體就是神的殿,耶穌是我們與神之間的中保,藉著祂,神的靈就住在我們裡頭(3:16-17)。因此我們要小心保守自己,時時求聖靈潔淨;而即使教堂關閉,我們依然可以敬拜神,因為祂就在我們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