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二章17节  他的门徒就想起经上记着说:「我为祢的殿心里焦急,如同火烧。」

主耶稣曾经两次洁净圣殿。第一次是祂刚出来传道的时候。记载在〈约翰福音〉第二章。其余三福音所记载的是第二次洁净圣殿,是祂受死前一周所作的事。这也是祂第一次以成人的身份到耶路撒冷去过逾越节。犹太人曾经是游牧民族,但是后来在迦南地定居后,神规定只能有一个献祭和敬拜的地方。在所罗门圣殿建立之后,大家就一年几次去耶路撒冷过节。过节往往要献祭,但是远道而来的人带着牛羊很不方便,律法也允许他们带钱到耶路撒冷,再买牛羊及献祭用品。

但是在耶稣的时代,由于耶路撒冷圣殿为要维持圣洁,规定奉献的钱币必须是由圣殿发行和加利利地区的钱币才可以,因为这两个地方所发行的钱币只有灯烛,没有人物像。当时罗马帝国发行的钱币就有罗马皇帝的像。为了方便这些朝圣客的需要,就在外人院设立兑换钱币的地方,换钱之后再去买牲畜。这些牲畜摊贩通常都由祭司在负责,或是由祭司检验合格的摊位,表示这些摊子所贩卖的牲畜作献祭用是合格的。而所有自己带牲畜来献祭的人都必须经过祭司检验合格后才可以献祭。如果被祭司检定不合格的话,只好到这些摊贩去进行补贴「兑换」合格的牛羊等牲畜。祭司原本要服务朝圣客,却为了钱与商人勾结,骗取人民的钱财。例如在检验牲畜是否健康时,故意刁难,要求献牲祭者更换另一只新的牲畜,这样贩售动物的摊位就可以多赚兑换手续费,甚至故意以高价售出。

陈终道牧师说,「为甚么两次的事这么相似﹖那正好证明犹太人并没有因耶稣第一次洁净圣殿而悔改。主耶稣拿绳子作鞭子,把卖牛羊鸽子的人都赶出去,推翻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那些人的情形必然十分狼狈。后来主又得再次洁净圣殿,因为那些受责备的人依然如故!」

现在有的人认为耶稣很暴力,奇妙的是,耶稣的行动在当时并没有人认为祂是暴力或过份,反而希望耶稣解释一下:「你既做这些事,还显什么神蹟给我们看呢? (约2:18) 」耶稣到耶路撒冷之前曾参加了迦拿的婚宴,是否祂以水变酒的事都己经传得沸沸扬扬,路人皆知了呢?

假如我们记得当所罗门建圣殿后的祷告,便明白耶稣在〈马可福音〉11章17节的话:「经上不是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吗?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在〈约翰福音〉第二章,耶稣说:「把这些东西拿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做买卖的地方!」 这便是耶稣对那些人的审判,他们把为万国祷告的殿变成买卖的地方和贼窝。贼窝是因为他们用欺骗的方法去赚那些要以钱换牛羊献祭的外地人。

高铭谦博士说按著旧约古近东的圣殿观。旧约的人相信圣殿是通上天上的神的窗户(gateway),圣殿建在锡安山上,象征更贴近天,它是全地的敬拜中心,只有这中心才可连接天与地,成为天地线,让地上的敬拜反照天上的敬拜。

因此当耶稣说:「你们拆毁这殿,我三日内要再建立起来。」耶稣指的是祂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也就是雅各梦中的那道天梯,是神与人之间的桥梁和中保。但是犹太人想的是圣殿这个建筑的本身。最近大家对这个都很有感受吧,当新冠状肺炎疫情让教堂都关门时,我们都明白教会是指相信耶稣之人在一起,教堂本身只是个建筑物。所以我们也明白为何主耶稣说敬拜祂的人要以心灵和诚实敬拜,因为我们不是敬拜建筑物,而是敬拜三位一体的真神。

既然是敬拜真的神,就知道祂必与我们同在,也必垂听查看,怎能把祂的殿变成买卖的地方和贼窝呢?耶稣在12 岁时就己经告诉马利亚,祂当以祂的父的家为念,祂的父就是圣父,圣父的家就是圣殿。所以即使那只是建筑物,我们也要心存敬畏。到了教堂敬拜,要学习爱护神的家,用完时要弄干净,不要纸屑乱丢,用完的纸杯乱放。

耶稣指著自己的说的话,门徒都要在祂复活之后才明白,何况那些人。现在以色列的圣殿己经只剩下西墙,我们也明白我们的身体就是神的殿,耶稣是我们与神之间的中保,借着祂,神的灵就住在我们里头(3:16-17)。因此我们要小心保守自己,时时求圣灵洁净;而即使教堂关闭,我们依然可以敬拜神,因为祂就在我们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