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4章36節 他說:「阿爸,父啊!在祢凡事都能,求祢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祢的意思。」
當耶穌帶著門徒離開馬可樓,吃最後晚餐的地方時,祂說:「看哪,時候將到,且是已經到了,你們要分散,各歸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獨自一人;其實我不是獨自一人,因為有父與我同在。」這時,直到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祂都深切明白天父與祂同在。
耶穌帶著門徒越過汲淪溪,到了橄欖山下的一個客西馬尼園(Garden of Gethsemane),這名字就是醡各種油的地方。祂帶著三個最親近的門徒去禱告,他們卻都因為困倦睡著了。耶穌心甚憂傷,使我們知道祂是以全人的身份來面對苦難,因此祂也禱告,若神許可,求神挪去這杯,但是不要從祂的意思,只要從神的意思。憂傷至此,耶穌卻不覺得孤單,因為有父與祂同在。甚至到猶大帶著官兵來捉耶穌時,帶祂到大祭司該亞法的家裡,耶穌也不覺孤單,因為父與祂同在。
今天是週二,按傳統的說法,最後的晚餐是週四晚上,週五上十字架。可是這樣一來,怎樣也算不出從死亡到復活的三天三夜。但是耶穌說過,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 (太12:40)。耶穌的話不能打折,所以假如耶穌沒有錯,那麼就是其他人的錯。
王明道弟兄做了一番查考,認為耶穌最後晚餐是星期二晚上,也就是星期二夜裡被捕,是期三釘十字架。現在有更多人認同他的說法,以色列美角網站列出了這個圖表。讓我們看得更清楚。
在這個特別的晚上,耶穌被到大祭司家裡,那裡有祭司長和全公會的成員等著要審判耶穌。這時彼得遠遠地跟著耶穌來到了大祭司的院子裡,在那裡三次不認主。那時雞叫了,彼得記起耶穌指著他說的預言,還有他信誓旦旦地回應,便出去痛哭了。但彼得和猶大不同,猶大上吊自殺,彼得悔改歸主,一生獻上。哪種作法更值得我們效法呢?
雞叫之後就天亮了,因為那時猶太人的公會沒有權柄訂罪,他們便把耶穌押解到當時猶太省的總督本丟彼拉多那裡,彼拉多查不出耶穌有罪,便把祂押解到希律,希律又把祂送回給彼拉多。就在這兩個羅馬官吏手中,耶穌被羅馬兵丁戴上荊棘冠冕,被鞭打,被戲弄。
此時的耶穌被折騰了一整夜,己經十分軟弱疲乏,因此在要去髑髏地的路上,他們強迫一個古利奈人西門為耶穌背十字架。明天我們再來看耶穌上十字架前的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