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未記11章44節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 神;所以你們要成為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

曾經有位做餐飲業的從業人員,為了要研究知名人物的用餐習性,特別花精神去了解個別人物的愛好。她發現當年的國務卿,猶太裔的季辛吉的習性:「不喝酒,愛喝沛綠雅﹝Perrier﹞ 礦泉水,不吃有殼的海鮮,不吃豬肉。」因而若季辛吉到她服務的餐廳,她總是特別為季辛吉準備沛綠雅礦泉水,並且避免向他介紹有殼的海鮮或豬肉方面的菜單。這就是猶太人在飲食方面的堅持,因為這是神給他們的規定。

在〈利未記〉11章裡,神教導以色列人怎樣分別潔淨和不潔淨的動物,潔淨的可以食用,不潔淨的就不可以食用。其中大部份是為了食用的安全和人體的健康。例如:死了的爬物,掉在甚麼東西上,這東西就不潔淨,無論是木器、衣服、皮子、口袋,不拘是做甚麼工用的器皿,須要放在水中,必不潔淨到晚上,到晚上才潔淨了。若有死了掉在瓦器裡的,其中不拘有甚麼,就不潔淨,你們要把這瓦器打破了。其中一切可吃的食物,沾水的就不潔淨,並且那樣器皿中一切可喝的,也必不潔淨。(利11:31-34)

現在我們知道因為那些死了的爬物,很可能身上有致病的菌或毒,若沾上了我們使用的器皿,沒有洗乾淨,就會使人生病或死亡。

但是動物倒嚼或分不分蹄,對我們食用真的有影響嗎?凡在海裡、河裡,並一切水裡游動的活物,無翅無鱗的,為什麼都不可以吃呢?為什麼有翅膀用四足爬行的物中,有足有腿,在地上蹦跳的,都可以吃;有翅膀有四足的爬物,卻當以為可憎?

我們有很多不明白,猶太人當時也不懂,但是神怎樣教導,他們就怎樣接受,這是猶太人蒙福的原因之一吧。

生物學教授張文亮寫了一些有關這方面的文章,我在這裡稍微引用一下。(當然,己經有張教授的許可)

駱駝倒嚼不分蹄,為什麼上帝認為不潔淨,人不可以吃?

駱駝是單蹄動物,便於快速走路,可以縱橫走過沙漠,會反芻,吃一點草葉吃很久,是很棒的動物。

但是駱駝長期活在惡劣的環境裡,牠們喝的水,可能不乾淨。沙漠裡耐旱的植物,常含有毒的物質。對高忍受性的駱駝,沒問題,對人會有問題。

2012年,中東與埃及地區,發生呼吸性症候群(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簡稱MERS),冠狀病毒所引起。至少約350人死亡,可怕的是MERS是駱駝傳給人的動物。

荷蘭的科學家,為中東地區的駱駝進一步普查,才發現許多駱駝(百分之十以上)身上,已有冠狀病毒的抗體。抗體是可遺傳的,亦即很早以前,駱駝身上就有冠狀病毒。

為什麼可以吃蝗蟲、螞蚱、蟋蟀與其類;蚱蜢與其類?

蝗蟲在生態界的角色與功能,是有機氮的轉換。蝗蟲大發生的起點,常是土壤較肥沃,草葉較密集生長的地區。蝗蟲獲得足夠的營養份繁殖,到天氣較乾的時候,才成群起飛,飛到他處。

蝗蟲體內20-75%是蛋白質, 80-99%是人體人可吸收的,此外有油脂與礦物質。油炸、乾煎,吃來味道像蝦米或小龍蝦。蝗蟲只吃綠葉,大批蝗蟲一起吃時,植物沒有時間分泌毒性物質防衛,等於避開植物有毒的危險。

為什麼凡在海裡、河裡,並一切水裡游動的活物,無翅無鱗的都不可吃?

這裡告訴人不要吃無鰭無鱗的魚–鰻魚,不是要打擊鰻魚店,而是從公共衛生,論食用無鰭無鱗的魚類,具有的危險。

鱗,是保護魚類的身體。水生物沒有鱗,水中的細菌、黴菌、寄生蟲就容易附生在其皮膚上。水中的化學物質容易滲透皮膚,進入體內,增加毒性。

翅,是幫助魚類在水中游動的鰭。水生物若無翅,就會爬上陸地,蠕動前進,甚至在水濱泥濘地做穴。身體在地上蠕動,很容易附上地面的菌種。例如鰻(eel)魚,是無鱗、無翅的生物,經常到地上覓食,冬天水冷,鰻魚到地上築穴過冬。

鰻魚肉多,油脂多,經過特別料理,很好吃,許多人愛吃。但是鰻魚的皮膚、腸道、血液有許多的細菌、黴菌、寄生蟲。

許多野生的鰻魚,是皮膚有病的,不只感染其他魚類,也易感染未經仔細消毒就攝食的貓、狗與人。人工養殖的鰻魚,魚塭也要定期消毒、投藥,維持養殖環境的乾淨,並且不能高密度養殖,否則死亡率高。

吃鰻魚易感染「慢性疲乏症」(chronic fatigue syndrome),這是綜合性的病癥,人會疲勞、變瘦等。以前以為這是人在長期焦慮,或處於壓力,產生的免疫力失調。

後來才發現,是當人體的免疫系統面對未知病毒,或是無法處理的病毒,也會有「慢性疲乏症」。鰻魚體內的「淋巴囊腫病毒」(Lymphocystis Virus),進入人體,也會引發這種免疫性疾病。

早期的人吃魚肉,常加大量的蒜頭,或泡檸檬汁、蕃茄汁,或泡中藥材,很多人以為是為美味或當補品,要小心,其實這是為抑制病毒,讓你吃了少危險。(明天我們再來看:野兔和沙番,魷魚,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