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記〉5:1 那時,先知哈該和易多的孫子撒迦利亞奉以色列神的名,向猶大和耶路撒冷的猶大人說勸勉的話。
閱讀經文:〈以斯拉記〉五章
當回歸的猶大人因為敵人的奸計得逞,而愁眉不展時,天上的父神又豈能不知?神的事工原本如此,若是出於神的工作,撒旦一定會千方百計地阻擾。神沒有派下一個超人或蝙蝠俠或蜘蛛人把敵人把得東倒西歪,相反地,祂差遣了兩個不會打架的先知去鼓勵他們,就是哈該和撒迦利亞。
你會不會覺得派個先知有什麼用啊?人家都去找王要了狀子回來了,先知能做什麼?說幾句話就行了嗎?人的話可能不管用,神的話可就不一樣了。首先是哈該義正嚴詞地要求猶大人省察自己的行為,因為他們己經失去起初的愛心,和建殿的熱誠。表面上看來是敵人阻擾建殿,實際上是他們內心的軟弱和拖延。他們藉口「建造耶和華殿的時間未到」,卻回家設計自己有天花板的房屋, 所以神說:「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吃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得工錢的,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因為私心,所以工作沒有果效,禱告也不蒙垂聽。
神給撒迦利亞先知有特別多的異象,其中有一個異象是兩棵橄欖樹中間有一個金燈台,這兩棵樹各有一管子接著金燈台。天使向他解釋:這兩棵樹代表所羅巴伯和耶書亞,金燈台是神自己,祂的能力要源源不絕地供應他們。因為成事不是靠人的勢力或才能,乃是靠神才能成事。
這樣一來,百姓悔改,所羅巴伯和耶書亞聽了也重新得力,因為知道這是神的事工,神必負責到底;並且神的恩典和力量會源源不絕地加添給他們,這是何等的應許。神的話語成了領袖的力量,驅除了他們心裡的恐懼,於是他們都起來,繼續建殿。當敵人發現,再去上告大流士(也就是亞達薛西王) 時,他們己經又做了不少事工了。
哈該和撒迦利亞的預言包含了「斥責」和「應許」兩部分。哈該說的話主要在斥責百姓只注意自己舒適安逸的生活而忽略了神的聖殿(該 1:4 );而撒迦利亞則專論猶大所等候的榮耀必將來到( 亞 1:17 )。兩者的主旨都在都激動歸國的猶大子民不要屈服於敵人的詭計,要採取新的行動。先知們並不只是斥責或袖手旁觀,而是站在建造者的旁邊協助他們。他們的行動讓我們看到:神的話是開啟事工的原因,神的話也是維繫事工的動力,神的話更是事工能力的來源。
河西總督達乃來詢問建殿的事情,並且奏告波斯王,但沒有要以色列人立刻停工。我們看到,當神動工時,敵人的惡意也減輕了,因為一切都在神的掌管之中。神從來不應許我們安逸的道路,但祂允許我們碰到困難,在艱苦中被陶造,以增強我們的信心和能力。神也不即刻減輕疫情,但是讓我們看到人類的罪,也看到在疫情中的生活對人類和世界整個大環境的好處。我們都必須學習悔改,不要只站在對自己有利的立場去看事情的發展,因為我們有限,我們只能用信心去跟隨,相信不管在怎樣的情況下,都有神的美意和帶領。
他們回答說:『我們是天地之神的僕人,重建前多年所建造的殿,就是以色列的一位大君王建造修成的。只因我們列祖惹天上的神發怒,神把他們交在迦勒底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手中,他就拆毀這殿,又將百姓擄到巴比倫。然而巴比倫王塞魯士元年,他降旨允准建造神的這殿。(vv.11-13)
神殿中的金、銀器皿,就是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的殿中掠去帶到巴比倫廟裡的,塞魯士王從巴比倫廟裡取出來,交給派為省長的,名叫設巴薩(所羅巴伯),對他說可以將這些器皿帶去,放在耶路撒冷的殿中,在原處建造 神的殿。於是這設巴薩來建立耶路撒冷 神殿的根基。這殿從那時直到如今尚未造成。(vv.14-16)
這一段話是猶大人對總督達乃的回覆,表明猶大人是奉了波斯塞魯士王的命令回歸建殿,並沒有反叛的企圖。這次除了歷史性的回顧,總督很客觀地請王去察巴比倫王的府庫,看塞魯士王是否曾降旨准在耶路撒冷建造神的殿,其中不再有謠言和惡意捏造的指控。
神藉著先知傳遞祂的信息,除去祂僕人的恐懼,堅定祂僕人的信心,神的話語充滿能力。因此當我們每一天攝取神的話語時,我們的靈裡也必得到造就,充滿從神來的祝福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