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記〉6:16 以色列的祭司和利未人,並其餘被擄歸回的人,都歡歡喜喜地行奉獻神殿的禮。

閱讀經文:〈以斯拉記〉六章

經過哈誶和撒迦利亞的督促和鼓勵,回歸的猶大人終於肯面對自己的軟弱而悔改,重新開始建殿。雖然還沒有拿到王的許可,還是努力進行。當時的達乃總督也沒有禁止他們,只是請求當時的大流士王去徹查一下,猶大人的說法是否真實,居魯士王(或:塞魯士)是否曾經應允他們回到耶路撒冷建聖殿?

大流士王也做了實在的調查,果然在瑪代省的典籍庫裡找到一卷,上面註明了當年塞魯士王叫猶大人回歸的一切。大流士查明之後發佈了幾個命令:

  1. 命令河西的總督達乃和示他‧波斯乃,並他們的同黨,就是住河西的亞法薩迦人,當遠離猶大人。
  2. 不可攔阻神殿的工作,要任憑猶大人和他們的長老修建聖殿。
  3. 要從河西的款項中,急速撥取貢銀做他們的經費,免得耽誤工作。
  4. 他們與天上的 神獻燔祭所需用的公牛犢、公綿羊、綿羊羔,並所用的麥子、鹽、酒、油,都要照耶路撒冷祭司的話,每日供給他們,不得有誤。叫他們獻馨香的祭給天上的 神,又為王和王眾子的壽命祈禱。
  5. 無論誰更改這命令,必從他房屋中拆出一根樑來,把他舉起,懸在其上,又使他的房屋成為糞堆。

我相信當所羅巴伯他們得知這樣的消息時,必然雀躍無比,因為神所賜的比他們所要所求的更多更豐富,神為他們預備了各方面的需要,不僅有經費補助,還有獻祭需要的牲畜,等等。每天的供應,真是太奇妙了!

神又讓王警告仇敵遠離,不得攔阻。在以斯帖記裡,想殺害末底改的哈曼,反而要為末底改牽馬;在這裡猶大人的仇敵反而要供應猶大人經費和每天獻祭的需要。神是何等幽默的神,誰能與祂作對呢?

波斯王的一貫政策,就是協助帝國中各地人民重建聖所。其目的就是要為王和王眾子的壽命祈禱。因為既然擁有了國權和財富,若沒有壽命享受,那還有什麼意思呢?王也知道人的壽命不由自己,命由天定,天說了算。天是誰呢?反正他也不知道,就讓各地子民去向他們所拜的求吧,希望有一個中的。

現在神去除了猶大人所有建殿的障礙,賜下一切需要,又有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的訓勉,大家同心一意在六年裡就把聖殿建好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祭司和利未人都回到了他們的崗位上工作。亞達月就是神曆的十二月,接著就是神曆第二年的一月,所以在獻殿後又逢逾越節(正月14日),猶大人在亡國後終於可以再過逾越節,何等有意義,何等喜樂!

最初的逾越節記念神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脫離為奴,成為自由人,神的子民的日子;這個逾越節是神帶領他們從巴比倫回歸,讓亞述王的心轉向他們,使他們再次得到自由,成為神的子民的日子,這兩者之間的酸甜苦辣,只有在場的人才會有最深刻的體會。

在這裡可能有人會奇怪,亞述不是被巴比倫滅了嗎?為什麼說是亞述王的心轉向他們呢?根據聖經學者的說法,這是對波斯王大流士的奇特稱呼,波斯王也被稱為「巴比倫王」。

在這裡有一件特別重要的事,過逾越節要先自潔,而祭司和利未人都一同自潔,無一人不潔淨。這件事表明他們對這個逾越節的慎重,也表明他們十分明白神的要求,他們也願意按著神的心意去做,這就是最美的結合。

宰羊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奉獻聖殿的禮:公牛一百隻,公綿羊二百隻,綿羊羔四百隻,還有為以色列十二支派獻上的贖罪祭的十二隻公山羊,再加上逾越節的羔羊,那真的是血流成河。當耶穌吃完逾越節的筵席,前往客西馬尼時要經過汲淪溪,據說那晚的溪水都是羔羊的血,全是紅色,因為那正是殺逾越節羔羊的時節。

這次的逾越節除了猶大人,也有尋求耶和華的外邦人,他們願意歸附耶和華神,也願意除掉自己的污穢,一起守節。他們一起在神面前歡歡喜喜地守除酵節七天。神沒有行神蹟一下子打死所有的壞人,也沒有揮一揮魔杖,讓聖殿回復華美。但是神要祂的子民學習在每一件事上的仰望,明白神與他們同在不是虛言,讓他們與神同工,一起享受在神恩典中的榮耀和大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