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記〉1:5 耶和華天上的神,大而可畏的神啊,你向愛你守你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

閱讀經文:〈尼希米記〉1 章

根據猶大史學家約瑟夫和其他早期作者的記載,〈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在早期希伯來文聖經是合成一卷的,併稱〈以斯拉記〉。最早把兩卷書分開是1448年的希伯來文抄本,現代希伯來文聖經則分別稱它們為〈以斯拉記〉及〈尼希米記〉。在舊約的希臘文譯本(七十士譯本)中,這兩卷書也是合成一卷。在三世紀初,神學家俄利根是第一個人見證這兩卷書是分開的。〈尼希米記〉中,大部分是尼希米的個人回憶錄,學者們多認為是真實可靠的。

有的人認為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大人因為失去聖殿,同時也失去了信仰;尤其是在〈以斯帖記〉裡一點都沒有提到他們與神的關係,所以他們都是離開神,不敬虔的。事實上並非如此,當我們看到末底改不畏權勢,怎樣也不跪拜哈曼;以斯帖叫大家和她一起禁食,為進宮做準備時,我們就知道他們可能無法像在耶路撒冷時去敬拜和獻祭,但是在他們的生命中依然流淌著對神的敬畏和倚靠。

從尼希米聽到耶路撒冷的消息而痛哭祈禱時,我們也知道他心繫故土,並且深深敬畏神。尼希米其父爲哈迦利亞,也是被擄之民。在波斯國王亞達薛西(一世)統治猶大時,尼希米在宮中給亞達薛西王做進酒的工作。當亞達薛西王20年基斯流月(約主前446年的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他從一位來自猶大的弟兄得知被擄歸回及留在猶大的居民受辱,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就大爲悲傷並爲此禁食祈禱 (1∶1-4)。

我相信很多移民都會有類似的感受,雖然移居他鄉,但還是切切關注著家國的動靜和消息。尼希米雖然是第二代的「移民」,但他對耶路撒冷的熱愛並不因而減低。他怎樣為耶路撒冷祈禱,我們也可以他的禱文為範本,來為自己的家國祈禱。讓我們來看看他祈禱的重點:

  1. 他提起神的本質:祂是大而可畏,且向愛神、守祂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當我們明白神愛我們的事實時,我們才能毫無畏懼到祂面前。
  2. 求神側耳聽,睜眼看,接納他們為以色列的祈禱。
  3. 承認自己和百姓犯下的罪過。
  4. 提醒神的應許:『你們若犯罪,我就把你們分散在萬民中;但你們若歸向我,謹守遵行我的誡命,你們被趕散的人雖在天涯,我也必從那裡將他們招聚回來,帶到我所選擇立為我名的居所。 』
  5. 我們都是祢的子民,求神使他的道路亨通,在王面前蒙恩。

我們雖然不是以色列人,但是因著主耶穌完成的救恩,我們也成了神的選民,神的兒女,我們也有從神來的應許。我們可以為眾人認罪,為家國祈求;倘若神感動你去做事,你也可以求神讓你的道路亨通,在上司面前蒙恩。願神祝福你,讓你的家國之念可以因而得到安慰,你所想念的也都因而蒙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