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希米記〉2:9王派了軍長和馬兵護送我。我到了河西的省長那裡,將王的詔書交給他們。

閱讀經文:〈尼希米記〉2 章

在前一章裡,我們讀到尼希米的禱告,最後兩句話是:「使祢僕人現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 」可見尼希米心裡迫切地想回故土,但是不敢向王提起,也不知從何向王說起,所以先把這件事放在禱告中,求神為他開路。

神就為他開路了,讓王注意到他面帶愁容。有多少當上司的會注意到下屬的面容呢?尤其是一個高高在上皂王,一般都只有讓人看他皂臉色行事,很難期望他會看到別人的臉色。偏偏這一天王就注意到了尼希米的臉色有異。王很體貼的問他是否有病?沒病為何面帶愁容?對尼希米而言,他是嚇壞了,倘若王的心情不好,可以下罪詔,說尼希米給他臉色看。服事王的時候豈不當快快樂樂的嗎?為什麼擺一張臭臉給王看呢?幸好那天王的心情很不錯。

當他問清了尼希米心中的難處和打算後,便應允了尼希米的請求,並且還提供了許多的幫助和保護。大衛在〈詩篇〉37篇裡講到不要為惡人心懷不平,但更重要的是:「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尼希米 的禱告使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光是憂愁沒有用,要把事情交托給神才有用。

亞達薛西王按尼希米的請求給他詔書,通知大河西的省長准他經過,直到猶大;又賜詔書,通知管理王園林的亞薩,使他給尼希米木料,做屬殿營樓之門的橫樑和城牆,與他自己房屋使用的。王允准了尼希米的請求,還派軍長和馬兵保護他平安到達,他相信這些都是出於神的恩典。我們在生活中的平安和順利不是因為我們了不起,而是因為有神施恩的手幫助我們,所以我們也要懂得感恩,不要視為理所當然。

「參巴拉」的意思是「辛月神賜予生命」,他是撒馬利亞省長。尼希米記錄此人破壞或乾擾重建有十次之多。學者認為,猶大亡國以後,耶路撒冷可能成為撒馬利亞省的一部分,但城牆若順利重建,憑尼希米的權勢能力,猶大有可能獨立,不再受撒馬利亞管轄,參巴拉的勢力範圍將大為削弱,因此他才這麼激烈反對尼希米。

和倫人是參巴拉的別號,大概是指參巴拉的出生地是上伯和崙或下伯和崙(兩城都位於耶路撒冷西北19公里處)。為奴的亞捫人多比雅,是指他是參巴拉的下屬,他是亞捫人卻和耶路撒冷的望族聯婚,而成了有聲望,舉足輕重的人。政治上的朋友或敵人都是因為名利的關係,當他們感到尼希米的來臨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時,他們就對尼希米產生了敵意。

尼希米到達耶路撒冷後休息了三天,正如以斯拉在長途跋涉後,也休息了三天。三天後,尼希米就靜靜地開始巡視耶路撒冷的城牆。所羅巴伯和耶書亞的異象是重建聖殿,可以為亞達薛西王和其後裔求福;但是尼希米是要修建耶路撒冷的城牆,這會不會又引起某些人的猜疑,而上告於王呢?建築城牆等於加強防禦,會不會讓王懷疑他要叛變呢?這也是讓尼希米當初不敢主動向王提出的一個原因。因此現在要更加小心,不可落人把柄。

耶路撒冷總共有三十四座城塔,八個城門:

1.東城門:獅子門、金門。

2.南城牆:糞廠門、錫安門。

3.西城牆:雅法門。

4.北城門:新門、大馬色門、希律門。

尼希米是以逆時針方向巡視整個耶路撒冷,他當夜巡視的「谷門」和「野狗井」,今已不存在。目前唯有「糞廠門」還在,如上說明是屬於『南城牆』,鄰近還有錫安門,是最靠近哭牆的門,又低又窄。

「谷門」:位於當日耶路撒冷的西北邊,今日耶路撒冷城的西南邊 ,於西元前第八世紀由烏西雅王所建 (代下 26:9) 。「野狗井」的「野狗」也可以翻譯為「龍」,「井」也可以翻譯為「眼睛」或「泉源」。 「糞廠門」指「糞堆門」,位於耶路撒冷西南,距離「谷門」四百四十公尺;耶路撒冷城內的垃圾都是經過這個門丟棄在欣嫩子谷,因而得名。 「泉門」:在耶路撒冷東南方。 「王池」就是「西羅亞池」。沿「溪」其字義可以是「山谷」,這裡應該是指「汲淪溪谷」。

沿著汲淪谷北行,尼希米在 2:14 提到有一個地方牲口過不去,表示舊城破壞的情況非常嚴重。考古學證實這裡的建築物以階梯型建築,一層一層得直到谷底。因此城牆被毀時,依附的建築物也相繼倒塌,以致於有一大堆亂石。這部分後來尼希米很快就決定放棄,而改沿山脊建造一段新城牆。 (以前是從東面 的山坡低處開始建,因此早期選擇下面山坡取水較易,現則有著名的希西家「引水道」( 王下 20:20 ),因此尼希米可以從山脊頂端開始重新建造耶路撒冷城的東邊。

尼希米暗中視察後,就鼓勵猶大平民、祭司、貴冑、官長,和其餘做工的人一起去建立耶路撒冷的城牆;至於那些敵人的譏諷,己經不能使尼希米懼怕,因為他知道這是出於神,神必帶領他們完成這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