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15:1   一夜之間,摩押亞珥變為荒廢,歸於無有。一夜之間,摩押基珥變為荒廢,歸於無有。

閱讀經文:以賽亞書15:1-9

1一夜之間,摩押亞珥變為荒廢,歸於無有。一夜之間,摩押基珥變為荒廢,歸於無有。 他們上巴益,又往底本,到高處去哭泣。摩押人因尼波米底巴哀號,各人頭上光禿,鬍鬚剃淨。 他們在街市上都腰束麻布,在房頂上和寬闊處俱各哀號,眼淚汪汪。 希實本以利亞利悲哀的聲音達到雅雜,所以摩押帶兵器的高聲喊嚷,人心戰兢。 「我心為摩押悲哀,她的貴胄[a]逃到瑣珥,到伊基拉施利施亞。他們上魯希坡隨走隨哭,在何羅念的路上因毀滅舉起哀聲。 因為寧林的水成為乾涸,青草枯乾,嫩草滅沒,青綠之物一無所有。 因此,摩押人所得的財物和所積蓄的都要運過柳樹河。 哀聲遍聞摩押的四境,哀號的聲音達到以基蓮,哀號的聲音達到比珥以琳。 底們的水充滿了血,我還要加增底們的災難,叫獅子來追上摩押逃脫的民和那地上所餘剩的人。」

本段為先知論到的第四個國家,完整的經文應該是包含了15:1~16:14。今天我們要先來看對摩押預言的第一部份,就是15:1-9的部份。

摩押人乃是亞伯拉罕姪子羅得的後代,他們世居在死海以東的高原上。在摩西律法中明訂摩押人不可入耶和華的會。雖然如此,我們卻看到摩押女子路得竟成為耶穌的先祖,而被列在家譜中(太1:5)。

有學者認為本段經文原先乃是一首輓歌,後來被收納進以賽亞的預言裡面,並且加入了16:14的部份,因此把預言分成「從前舊的預言」與「現在新的預言」兩個部份(參閱16:13-14「這是耶和華從前論摩押的話,但現在耶和華說……」的經文自述)。

摩押在所羅門在位期間表示臣服,然而當所羅門死後,國家分裂,摩押選擇投效擁有較多支派的北國以色列,離棄所羅門嫡傳的猶大國。直到北國君王亞哈死後,摩押王米沙決定反叛,拒絕繼續納貢(王下3:5)。於是以色列王協同猶大王和以東王起兵圍勦摩押。結果摩押的首都亞珥被佔領,堡壘要塞基珥被摧毀(王下3:25、賽15:1)。三王合攻的激烈與恐佈,正是本段經文的產生背景。

當時遭三王合攻的摩押,主要城市幾乎全部淪陷(15:4-6所列的城市均在摩押南方,這些城市均為三王一路上征伐的地點,因三王自北方殺下來,因此百姓便向南方逃)。先知論到在戰亂倉皇之際,摩押人上到「巴益」(意即房子,指他們的神廟)與「底本」(這兩個城市座落在死海東邊的尼波山上)去向他們的神哭泣哀求(15:2)。先知以「頭上光禿,鬍鬚剃淨」來形容他們的憂傷與降卑。他們如喪考妣的腰束麻布,哀號哭泣(15:3)。百姓在軍人的打殺聲之下,到處人心惶惶,因此有許多的貴冑(或作逃民)和百姓紛紛攜帶著從廢墟家園中撿拾到的家當,隨走隨哭的越過摩押南方與以東交界的邊境「柳樹河」而逃難(15:4-7)。然而這還不是結束,因為耶和華神說,祂對於驕傲的摩押(15:6)有另一波的災難要臨到,就是那逃難的百姓將再逢兵災(15:9「我還要加增底們的災難,叫獅子來追」)。

歷史印證,摩押後來分別在主前715年、711年兩次遭到撒珥根二世入侵,最後在主前701年受到亞述王西拿基立的攻擊而亡國。

歷史是最佳的導師,叫我們知道神對世人或列國所行之事的回應。掌管歷史的主,在人類的一切舉措上,必然有正義的審斷。摩押見風轉舵的現實主義作風,實不足取。

〔今日禱告〕我必不將榮耀歸給假神或偶像,縱然看不到幫助,我仍要耐心等候神。(戴文峻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