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北國亡

〈列王紀〉下17:41a 如此,這些民又懼怕耶和華,又侍奉他們的偶像。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17:1-41

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亞哈→亞哈謝→約蘭→耶戶→約哈斯→約阿施→耶羅波安(二世)→撒迦利雅→沙龍→米拿現→比加轄→比加→何細亞(主前930年-722年)

從主前930年-722年,大約是208年的時間裡,神一直在容忍以色列,等待他們的悔改,盼望他們的歸回,等了兩百多年。有的人認為神是很殘忍的神,喜歡舞槍弄劍,使人流血成河的神;只要想想神等了兩百多年,還等不到以色列人的悔改,神能不施行審判嗎?那些說耶和華神是嗜戰之神的人,大概都沒有想想,為何神要興起戰爭?戰爭其實只是神審判的一種方式,神提醒人們,遠離真神去拜偶像行惡,是要付代價的。

何細亞殺了比加之後,做王九年。在這九年之中,他先是奉行親亞述的政策,後來可能因為亞述王提革拉毗列色過世,何細亞因而想趁機反叛,投靠埃及。不料,亞述王撒縵以色在主前722年來攻打以色列,可能在圍攻以色列的三年之中也去世了,換成亞述王撒珥根最後攻取撒瑪利亞。根據亞述年譜的記載,撒珥根在自己的年監上聲稱攻陷撒瑪利亞,擄去其中二萬七千二百九十人及五十輛戰車。

猶大王亞哈斯

〈歷代志〉下28:11現在你們當聽我說,要將擄來的弟兄釋放回去,因為耶和華向你們已經大發烈怒。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16:1-20
〈歷代志〉下28:1-27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她利雅)→約阿施→亞瑪謝→亞撒利雅(烏西雅)→約坦→亞哈斯

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亞哈→亞哈謝→約蘭→耶戶→約哈斯→約阿施→耶羅波安(二世)→撒迦利雅→沙龍→米拿現→比加轄→比加

亞哈斯有一個很敬虔的父親約坦,但是他卻反其道而行。他的曾曾祖父約阿施拆毀巴力廟,又殺了巴力的祭司(王下11:18),但是亞哈斯竟重鑄巴力的像,在欣嫩子谷燒香,用火焚燒他的兒女,並在丘壇上、山岡上、各青翠樹下獻祭燒香,效法外邦人所行可憎之事。有的人認為那是學摩押人向假神基抹獻祭。在三王(以色列王約蘭、猶大王約沙法和以東王)去聯合攻打摩押時,摩押王在兵敗如山倒時,在城上把自己的長子獻為燔祭。因此以色列人遭到神的大怒,三王才退兵(王下3:27)。亞哈斯那時面對以色列王和亞蘭王的攻擊,自知無法取勝,可能以為把自己的兒女經火,可以求得摩押假神基抹的幫助,卻沒想到觸犯了神的大忌。

亞蘭人攻擊猶大,佔据以拉他。以拉他位於紅海北部亞喀巴灣的頂端,這裡是亞拉巴路的起點,從阿拉伯半島南部和埃及直達腓尼基的路線由此經過,是兵家必爭之地。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繞行曠野時在西珥山住了很長時間;他們遵循耶和華的吩咐,離開以掃子孫所住之地,從亞拉巴路經過以拉他、以旬迦別,轉向摩押曠野。大衛征服以東時,一併奪得以拉他;所羅門在紅海的商船以此為基地。猶大王約沙法試圖在此恢復航業,但他的船卻毀壞了;在亞哈斯時,以他拉被亞蘭奪去。後來又被以東搶走。

猶大王約坦

〈歷代志〉下27:6約坦在耶和華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漸強盛。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15:32-38
〈歷代志〉下27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她利雅)→約阿施→亞瑪謝→亞撒利雅(烏西雅)→約坦

在猶大王中,約坦不是一個很出名的王,甚至是很少被人提起的王,但也是唯一一個沒有顯著過失的王,因為他是一個可以從歷史去學習教訓的王。自從他的父親亞撒利雅(烏西雅)因為進聖殿,想要取代祭司向神燒香獻祭,因而被神懲罰額頭長大痲瘋之後,約坦就開始代替父親料理國事。但是直到亞撒利雅過世之後,約坦才登基做王。亞撒利雅除了獻祭這件事,一生向神心存誠實,所以約坦效法父親所行的正事,但是不入聖殿,免得得罪耶和華神。

約坦怎樣效法他父親呢?在〈歷代志〉下27章裡說:“約坦在耶和華他神面前行正道,以致日漸強盛”,原文則是說:“他在耶和華他神面前‘預備’行正道。”中文沒有把‘預備’這兩個字譯出來。這個‘預備’在其他地方有時被譯為:‘堅立’、‘堅定’、‘建立’、‘立定’、‘準備’。這些字曾用在四個王身上,第一位是猶大王羅波安:羅波安行惡、因他不‘立定’心意尋求 耶和華;神稱讚約沙法,因為因為他‘立定’心意尋求神;希西家也是‘立定’心意尋求神;也是約坦‘立定’心意尋求神的王。有‘立定’心意,必有準備的工作,所以有譯者把它譯為:“約坦在耶和華他神面前‘預備’行正道。”我們若想立定心志跟隨神,也需要有預備行正道的心。有預備,才能立定心意,才能實行。

約坦王在位期間,以賽亞、何西阿和彌迦在國內做先知。雖然約坦在神面前行正道,只是還沒有廢去丘壇,百姓仍在那裡向假神獻祭燒香。因為這個罪根沒有除去,所以百姓也無法全心倚靠神。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一般而言,上樑不正下樑歪,但若是上樑正下樑歪,那個建築物也不建全。因此先知們在猶大國裡不斷地立言,希望使百姓能歸向耶和華神,能明白神的心意。也因而我們回頭再看約沙法派人到各城鎮去教導百姓律法,是一件何等難能可貴的事。

《聖經中各種審判》12 — 對埃及的審判 之七

上帝審判干犯人權之極權

上帝曾用洪水毀滅地上的活物,僅存留八個人,這是全世界第一次廣泛的審判,上帝應許以後不再用洪水毀滅世界,就以彩虹為記,與挪亞立約。耶穌再來時,白色大寶座的審判是用永遠的烈火來審判。上帝對埃及的審判,是對帝國的審判。當百姓受當權者逼迫,上帝憐憫受逼迫的百姓,聽見被奴役的以色列百姓的哀聲,就紀念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因而干預人的政權,行了神蹟,超自然的上帝干預自然,顯明祂是掌管宇宙萬物的上帝,是天地的主宰。自然界的規律為上帝所定,當人違背上帝的心意,超自然的上帝干預自然界的規律,顯明祂超越萬有的能力,干預政界的不公。

在埃及之前,有所多瑪、蛾摩拉被上帝毀滅,這是局部的區域被審判,然而埃及帝國國力強大的程度超越各國,甚至超越當時的中國,當時的中國還沒有建造最宏偉的建築,而埃及卻已經建造很大的金字塔,是四千年前已有的建築。中國的秦始皇於二千二百年前建立阿房宮【編按:阿房宮被譽為「天下第一宮」,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修建的新朝宮,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被放火燒了九十天還沒有燒完,但阿房宮不高,也沒有雄偉的石碑與高塔,然而埃及的金字塔歷經風吹雨打的摧殘,仍有高一百五十多公尺的建築矗立在那,更何況是四千年前在沒有現代科技的輔助下,動用二十萬到四十萬名工人建成的。這些帝王的墳墓、皇宮的建造真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是古代建築的典範,足見埃及是國力雄厚的帝國。

如此偉大的帝國,為什麼遭受上帝的審判呢?上帝對埃及的審判關係著人類宗教自由、神人關係的基本人權,因為上帝所賦予的政權不應濫用其權,隨意欺壓百姓。當政權用人為的方法控制人的宗教自由、神人關係,這是上帝所不喜悅的。上帝審判埃及,差遣摩西面見法老並逐次降下各種災難,法老總是剛硬著心,直等到第十大災難臨到埃及,法老才終於鬆手讓以色列人離去。

北國君王從撒迦利雅到比加

〈列王紀〉下 26:5通曉神默示撒迦利亞在世的時候,烏西雅定意尋求神,他尋求耶和華,神就使他亨通。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15:1-12
〈歷代志〉下  26:1-23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她利雅)→約阿施→亞瑪謝→亞撒利雅(烏西雅)→約坦

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亞哈→亞哈謝→約蘭→耶戶→約哈斯→約阿施→耶羅波安(二世)→撒迦利雅

就像耶羅波安二世一樣,猶大王亞撒利雅(烏西雅)登基後,也成了一個非常偉大的君王,在他的任內有許多輝煌的功績。亞撒利雅的意思是“我的幫助是耶和華”,烏西雅的意思是“我的力量是耶和華”,在他執政時,的確讓人看到神在猶大的作為,重新感受到神的祝福。但是也像歷代的猶大王,他們行眼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只是”,總有一點美中不足,是神心裡的遺憾。這個“只是”讓我們感受到神何等希望去掉我們心中的“只是”,多麼希望我們能夠全然歸向祂,不要有“只是”的存在。只要有“只是”的存在,就有百姓還在丘壇獻祭燒香的事實,就有百姓還在祭祀偶像和假神。神要的不只是猶大王歸向祂,神要的是祂的子民都全然的歸回。

神希望的,是否就是猶大王能去拆除掉那些丘壇呢?因為有丘壇的存在,百姓就無法專心歸向神。我們心裡有沒有不屬於神的地方,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只是”的存在呢?神非常祝福亞撒利雅,因為他定意尋求神,神就使他亨通。他登基時才十六歲,可見從年輕時就定意尋求神,是何等地蒙福。

猶大王亞撒利雅(烏西雅)

〈列王紀〉下 26:5通曉神默示撒迦利亞在世的時候,烏西雅定意尋求神,他尋求耶和華,神就使他亨通。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15:1-12
〈歷代志〉下  26:1-23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她利雅)→約阿施→亞瑪謝→亞撒利雅(烏西雅)→約坦

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亞哈→亞哈謝→約蘭→耶戶→約哈斯→約阿施→耶羅波安(二世)→撒迦利雅

就像耶羅波安二世一樣,猶大王亞撒利雅(烏西雅)登基後,也成了一個非常偉大的君王,在他的任內有許多輝煌的功績。亞撒利雅的意思是“我的幫助是耶和華”,烏西雅的意思是“我的力量是耶和華”,在他執政時,的確讓人看到神在猶大的作為,重新感受到神的祝福。但是也像歷代的猶大王,他們行眼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只是”,總有一點美中不足,是神心裡的遺憾。這個“只是”讓我們感受到神何等希望去掉我們心中的“只是”,多麼希望我們能夠全然歸向祂,不要有“只是”的存在。只要有“只是”的存在,就有百姓還在丘壇獻祭燒香的事實,就有百姓還在祭祀偶像和假神。神要的不只是猶大王歸向祂,神要的是祂的子民都全然的歸回。

神希望的,是否就是猶大王能去拆除掉那些丘壇呢?因為有丘壇的存在,百姓就無法專心歸向神。我們心裡有沒有不屬於神的地方,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只是”的存在呢?神非常祝福亞撒利雅,因為他定意尋求神,神就使他亨通。他登基時才十六歲,可見從年輕時就定意尋求神,是何等地蒙福。

亞撒雅對外征服了非利士人、阿拉伯人、米烏尼人和亞捫人,並且從亞捫人收取貢銀;他控制了南地,建立了一連串的“沙漠守望塔” (望樓),又在耶路撒冷的角門和城牆轉彎之處建築堅固的城樓,可以防守敵軍來襲。他喜悅農事,為牲畜挖了許多井,並設立農夫和修理葡萄園的人;他加強耶路撒冷的防禦工事,設計了機器用以射箭發石,裝備了最新進的防衛炮火,軍隊也被重組、重新裝備。神給亞撒利雅有各方面的智慧,使整個猶大國興旺富強。他的名聲就遠播至埃及。神給他有各方面的幫助,不僅賜他智慧,也賜給他各樣的人才,去成就他的心意。

耶羅波安二世

〈列王紀〉下 14:27 耶和華並沒有說要將以色列的名從天下塗抹,乃藉約阿施的兒子耶羅波安拯救他們。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14:23-29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她利雅)→約阿施→亞瑪謝→亞撒利雅(烏西雅)

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亞哈→亞哈謝→約蘭→耶戶→約哈斯→約阿施→耶羅波安(二世) →撒迦利雅

在談到耶羅波安二世時,不能不提到當時的背景,以及先知約拿。耶羅波安二世做王的時期約在主前793-753年,而亞述之前雖然有時強大有時衰落,在主前約900年時,變得空前強大。那西爾帕二世(主前883-859年)和沙爾馬納塞三世(主前839-824年)相繼征服了北部和南部的亞蘭(敘利亞)。在約哈斯做王時(主前814-798),因為他帶領百姓繼續拜金牛犢,因此神屢次把以色列人交在亞蘭王哈薛和他兒子便哈達的手裡。後來約哈斯懇求耶和華,耶和華就給以色列人一位拯救者,使他們脫離亞蘭人的手,讓以色列人仍舊安居在家裡。這位拯救者是誰?就是亞述王亞大得尼拉力三世。

有塊亞述石碑在米索不達米亞北部的 Tell Rimah 出土,記載亞述王亞大得尼拉力三世在(主前805-802)曾有對抗敘利亞之役,他攻擊亞蘭,使他們一蹶不振,無力再與以色列作對。在這塊石碑中記載了當時向他進貢的統治者中,包括“撒瑪利亞約阿施”。

亞瑪謝和約阿施

〈列王紀〉下14:7 亞瑪謝在鹽谷殺了以東人一萬,又攻取了西拉,改名叫約帖,直到今日。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14:1-22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她利雅)→約阿施→亞瑪謝→亞撒利雅(烏西雅)

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亞哈→亞哈謝→約蘭→耶戶→約哈斯→約阿施→耶羅波安(二世) →撒迦利雅

猶大王約阿施不顧耶和耶大救他和撫育他長大成人的情份,叫人用石頭打死了耶和耶大的兒子祭司撒迦利亞,當他患重病在床時,他的臣僕背叛他,為撒迦利亞報仇,把他殺死在床上。約阿施死後,他的兒子亞瑪謝登基,一堅定,就把殺他父王的臣僕殺了。這事假如發生在北國以色列,王位早就被篡,但是在猶大南國裡,不管發生何事,王位還是回到大衛的後裔身上。可見神是一個何等信實的神,祂持守與大衛所立的約直到永遠。所以一個人的敬虔深深地影響到他的後代,一個人的悖逆也會使後裔遭到咒詛。信仰,從來不是你一個人的事。

在〈歷代志〉下廿五章把亞瑪謝去攻打以東的事記載得詳盡一些:亞瑪謝招聚猶大人,按著猶大和便雅憫的宗族設立千夫長、百夫長,又數點人數,從二十歲以外,能拿槍拿盾牌出去打仗的精兵共有三十萬。又用銀子一百他連得,從以色列招募了十萬大能的勇士。有一個神人來見亞瑪謝,對他說:「王啊,不要使以色列的軍兵與你同去,因為耶和華不與以色列人以法蓮的後裔同在。 你若一定要去,就奮勇爭戰吧,但神必使你敗在敵人面前,因為神能助人得勝,也能使人傾敗。」亞瑪謝問神人說:「我給了以色列軍的那一百他連得銀子怎麼樣呢?」神人回答說:「耶和華能把更多的賜給你。」於是亞瑪謝將那從以色列召來的軍兵分別出來,叫他們回家去。故此,他們甚惱怒猶大人,氣憤憤地回家去了,在回去的路上到處搶劫殺人。

有了神人的應許,亞瑪謝壯起膽來,率領他的民到鹽谷,殺了西珥人一萬;又生擒了一萬,帶到山崖上,從那裡把他們扔下去,以致他們都摔碎了。奇怪的是,亞瑪謝打了勝仗之後,卻把西珥(以東)的神像帶回去叩拜。假如以東打勝,拜他們的神還有一點道理,因為以東得勝;但是以東人都打敗了,怎麼還把一個打輸的神像帶回來呢?反而離棄那個使他得勝的耶和華神?他的心何等地愚蠢,且缺乏智慧!神差先知去見王,王反而罵他。

耶和華的得勝箭

〈列王紀〉下13:19 神人向他發怒,說:「應當擊打五六次,就能攻打亞蘭人直到滅盡。現在只能打敗亞蘭人三次。」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13:1-25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她利雅)→約阿施→亞瑪謝

以色列王:耶羅波安(一世)→拿答→巴沙→以拉→心利→暗利→亞哈→亞哈謝→約蘭→耶戶→約哈斯→約阿施→耶羅波安(二世)

自耶戶在以色列滅了亞哈全家和巴力之後,神應允讓耶戶的後裔做王直到四代(王下10:30),這裡談到的就是耶戶的後代:約哈斯、約阿施和耶羅波安二世。耶戶雖然滅掉巴力,卻不肯離開耶羅波安一世做的金牛犢。您會不會覺得很奇怪,以色列人在神的教導之下,怎麼老是弄不清楚耶和華神和金牛犢是何等的不同!從以色列人出埃及後,第一個做的偶像就是金牛犢;耶羅波安成了以色列北國的王之後,就立刻造了兩個金牛犢取代到聖殿的敬拜。他們的頭腦真的分不出牛和神之間的區別嗎?

周神助牧師說了一個例子:釣螃蟹的人,釣到一隻放在簍裡,一定要把口關起來,不然螃蟹一定會跑出來。但只要釣到兩三隻,甚至更多,你就不需要封口,因為沒有一隻爬得出來!因為只要有一隻拼命爬到簍口,其他的螃蟹會想盡辦法把他拉下來,無一例外!這一種見不得別人好,我爬不出去,別隻也休想爬出去,這就是非常可悲的螃蟹定律!也就是罪和死的律。以色列北國的王也是如此,都要學耶羅波安拜金牛犢,所以就一起深陷在罪和死的律裡。

當我們再想遠一點時,就會記得以色列人在埃及的430年裡,必然接觸了許多埃及的偶像崇拜。在埃及和希伯來人的近鄰,古代近東和愛琴海地區,野牛受到廣泛的崇拜;而在每個地區都有其圖騰(區徽),在最接近以色列人聚居的下埃及的中部至東部一帶的那些地區,以牛為區徽的比例異常地高。在埃及宗教神話中,金牛犢不是隨隨便便的一個牛神,而是太陽神,或說是太陽神之子。根據許多神話,原來的太陽是一個金牛犢,為天神所生。天神被想像為一碩大牝牛,橫亙在天宇之間,其軀體佈滿星辰。所以在埃及的牛神頭上或其他神的牛角頭飾上,往往有代表太陽的圓盤,即是,牛頂上的太陽(神)才是他們真正拜的那個神,而不是那頭牛。

《聖經中各種審判》11 — 對埃及的審判 之六

上帝的權柄高過世上所有的政權,在世的政權都要必須向上帝負責。政府被授予政權在地上統治百姓,政府不應用強硬的手段欺壓人民。埃及帝國無論在政治、建築方面的成就都超越其他帝國,聖經卻記載首先遭受上帝審判的帝國,就是埃及。《聖經》所記載的審判乃是告訴我們:「沒有任何權柄高過上帝的權柄,所有的權柄要在上帝的審判下受制裁。」當法老越發獨裁,上帝等候時刻到了,要將法老從王位挪開。上帝許可埃及四百三十年奴隸以色列,上帝紀念祂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約,垂聽以色列哀嘆的聲音。韓德爾(George Frederic Handel, 1685-1759)在一七三二年寫了第一部神曲〈以斯帖〉(Esther),之後寫了〈以色列人在埃及〉(Israel in Egypt),描述上帝如何顧念祂的百姓,音樂優美,令人動容。

時間神學與謙卑忍耐

紀念約瑟功勳的法老過世後,新的法老繼位,毫不顧念昔日宰相的功勳,奴役著以色列人,在埃及皇宮成長的摩西看不過眼,動手殺了一名欺負以色列人的埃及人,因事跡敗露逃往曠野。上帝的作為與上帝的時間密不可分,我們非常盼望上帝馬上答應我們的禱告,馬上解決我們的問題,但上帝有祂的時間表,不是我們可以干預的。為什麼要到時候滿足,耶穌才到世上?為什麼以色列人受逼害四百三十年,上帝才施行拯救?這都告訴我們時間神學的重要性。基督徒經常想掌控上帝,做越過基督教訓的事,但上帝有祂行事的時間與主權,祂是獨行奇事的上帝。不懂時間神學的人,就不會懂得如何用謙卑、忍耐、等候的心來看上帝怎麼做。

第一到第三災:血災、蛙災、虱災

上週我們提到四大刑罰,第一、水變成血。水是生命的泉源,當清澈、乾淨的水變成腥臭的血,這是何等可怕的景象。當上帝把災難降在埃及帝國,第一災就是水變成血,使我們得到生命的水現在失去作用,你想如果你用血洗澡,用血刷牙,用血煮飯,情況會是怎樣?上帝把很多我們沒有求、不配得的普遍恩惠賜與我們,如果我們在恩中不知恩,這是很可悲的。第二災,千萬隻青蛙從水域跳到陸地上,使埃及人雞犬不寧,法老要求術士施行同樣的事,法老絲毫沒有察覺上帝的刑罰是讓生命受攪擾,如果法老的術士能讓生命受攪擾,這有什麼可誇的呢?第三災是虱災。當虱子跳到人的皮膚上,人的身上遍滿了吸血的蟲,法老卻依然剛硬著心,要術士變出更多的虱子,但這次術士做不到,術士就對法老說:「這是上帝的手段」(新譯本譯為:「這是上帝的手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