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鴻書 3:18 亞述王啊,你的牧人睡覺,你的貴胄安歇,你的人民散在山間無人招聚。
讀經文: 那鴻書 3:1-19
1禍哉,這流人血的城!充滿謊詐和強暴,搶奪的事總不止息。 2 鞭聲響亮,車輪轟轟,馬匹踢跳,車輛奔騰, 3 馬兵爭先,刀劍發光,槍矛閃爍,被殺的甚多,屍首成了大堆,屍骸無數,人碰著而跌倒; 4 都因那美貌的妓女多有淫行,慣行邪術,藉淫行誘惑列國,用邪術誘惑多族。 5 萬軍之耶和華說:「我與你為敵。我必揭起你的衣襟,蒙在你臉上,使列國看見你的赤體,使列邦觀看你的醜陋。 6 我必將可憎汙穢之物拋在你身上,辱沒你,為眾目所觀。 7 凡看見你的,都必逃跑離開你,說:『尼尼微荒涼了!』有誰為你悲傷呢?我何處尋得安慰你的人呢?」
8 你豈比挪亞們強呢?挪亞們坐落在眾河之間,周圍有水,海做她的濠溝,又做她的城牆。 9 古實和埃及是她無窮的力量,弗人和路比族是她的幫手。 10 但她被遷移,被擄去,她的嬰孩在各市口上也被摔死,人為她的尊貴人拈鬮,她所有的大人都被鏈子鎖著。 11 你也必喝醉,必被埋藏,並因仇敵的緣故尋求避難所。 12 你一切保障必像無花果樹上初熟的無花果,若一搖撼,就落在想吃之人的口中。 13 你地上的人民如同婦女,你國中的關口向仇敵敞開,你的門閂被火焚燒。 14 你要打水預備受困,要堅固你的保障,踹土和泥修補磚窯。 15 在那裡,火必燒滅你,刀必殺戮你,吞滅你如同蝻子。任你加增人數多如蝻子,多如蝗蟲吧! 16 你增添商賈多過天上的星,蝻子吃盡而去。 17 你的首領多如蝗蟲,你的軍長彷彿成群的螞蚱,天涼的時候齊落在籬笆上,日頭一出便都飛去,人不知道落在何處。 18 亞述王啊,你的牧人睡覺,你的貴胄安歇,你的人民散在山間無人招聚。 19 你的損傷無法醫治,你的傷痕極其重大。凡聽你信息的,必都因此向你拍掌,你所行的惡誰沒有時常遭遇呢?
在先知那鴻預言後大約八年,亞述的命定就來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主前681年,希西家年間,西拿基立王從耶路撒冷幾乎是空身敗退,含羞回國後被他叛逆的兒子刺殺;他兒子以撒哈頓繼位(Esarhaddon)(以賽亞書37:36-38),從叛徒手中奪回了尼尼微城,遷都至迦拉城,並另建宮殿。
以撒哈頓王雖居住在迦拉城,他的兒子亞述尼帕(Assurbanipal),卻在尼尼微城,他在那裏接受教育,包括體能及軍事訓練。此人對亞述的古文化發生興趣,成為一位出色的古物研究家,熟悉亞甲和蘇默文。亞述尼帕繼位作王,在宮中建立當時最大圖書館,收藏有關亞述的書籍和文獻。
在撒珥根二世以前的時代,於拿布神廟裏也設有圖書館;不過,無論在圖書館的面積和收藏數量,遠不及亞述尼帕的皇室圖書館。撒珥根王和繼位人收集了很多紀事泥版;亞述尼帕王更差遣文士,到亞述和巴比倫各地蒐集和抄錄,所藏集泥版數以萬計。尼尼微城收藏的資料極為廣泛,包括:商業文件,書信,皇室記錄,歷史文獻,辭彙編纂,不同語言文字,傳記,神話及不同宗教典籍,如詩歌,禱文和諸神與廟宇名單。當時亞述人所知全世界各地的書籍,無不俱備。亞述尼帕曾對大臣下令說:“只要你知道而亞述沒有的稀世碑記,都給我找來!”在其所收集的泥版中,有七塊記錄巴比倫的創世故事,共有十二塊記錄著名的紀勒戈邁士史詩(Epic of Gilgamesh),其中有洪水和其他故事,後來學者以與聖經故事比較和研究。
亞述尼帕王性殘酷好戰。在他皇宮中,有一幅描述和平宴會的浮雕上,刻出一個以攔人首領的首級掛在樹上。在他的晚年,附庸國紛紛反叛,巴比倫脫離亞述獨立,於主前614年與瑪代聯盟,攻取亞述和迪拉。瑪代人西阿薩里,巴比倫的尼布拉撒和西吉聯軍圍攻尼尼微城,於城陷後,亞述王辛沙里坤與城共亡。
亞述的烏巴烈帶着一群尼尼微餘民,逃往哈蘭繼續頑抗。在主前609年,應驗了希伯來先知的預言,尼尼微城終於完全被毀。不到幾世紀,這座城的位置已被人完全遺忘。
在主前401年,希臘歷史學家奚諾芬(Xenophon),隨軍隊經過尼尼微城遺址時,竟全不曾察覺。另一個古希臘詩人說:”尼尼微城的毀壞如此徹底,人再不能指出她的位置,這城沒有留下絲毫痕跡。”哀哉!(節錄自翼報_那大城,尼尼微_和英撰)
尼尼微利用自己的繁華、尊榮和勢力引誘列邦,其手段就像妓女一樣。她假意與列國建立邦交,讓他們疏於防範,把她看為真盟友,但時機一到,便大舉搶掠和毀壞。尼尼微外表雖然美麗吸引,內裡卻充滿奸惡謊詐。美麗的面紗背後往往隱藏著引誘和殺機。無論是政府機構、團體或個人,切勿因其外表有吸引力,就被 他們引誘而降低個人的道德標準,或作出妥協。
8-10節: ”挪亞們”是埃及的名城。昔日,埃及也屬強國,曾阻擋了亞述勢力向南伸展;但在此預言發出前51年,挪亞們已被亞述攻陷。猶大也被亞述南北圍繞,看來已絕望了。然而,神說發生在挪亞們的種種慘劇,也必重現於尼尼微。
8-10節: 世上根本沒有任何力量可保護人免受神的審判,或代替神在我們生活中的位置。挪亞們及亞述把他們的信心寄託在和約及軍事勢力上,但歷史證明, 這一切並不足以發生效力。所以,切勿單憑個人的經驗行事,反而要從歷史中汲取教訓,把信心建基於神過於一切,蒙保護之路只此一條。
19節: 列國都憎恨亞述殘暴的統治,可是,心裡卻又渴望能像亞述般強盛、富有和尊貴。所以他們表面仍然追求和亞述建立良好關係。同樣,我們不喜歡嚴厲的統治,然而心底裡卻渴想得到那分無上的權力,故此我們往往極力跟有權有勢的人拉關係。高高在上的感覺會使人飄飄然,權力的誘惑性極大,因此切勿嘗試追求權勢。貪求權力的,至終只會被權力毀掉,正如亞述帝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