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11:28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創世記記載始祖亞當後續第十代子孫挪亞,他父親拉麥給他起名叫挪亞(字意是休息),說:「這個兒子必為我們的操作和手中的勞苦安慰我們;這操作勞苦是因為耶和華咒詛地。」(創世記5:28-29)
始祖亞當犯罪被逐出伊甸園,自此人們就陷在「終身勞苦才得吃的,汗流滿面才得糊口」(創世記3:17-19)的窘境中,休息(挪亞)是那個世代的渴望,「脫離勞苦,得到休息」不也是綿延世代我們每一個人的渴望嗎?我們期盼「休息」可以為我們的操作和手中的勞苦「安慰」我們。是嗎?
大衛形容耶和華是牧者,他是羊,說:「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詩篇23:4)牧羊人的杖是掛在腰間的短棍,用來趕走豺狼,保護羊群;竿是長的柺杖,用來引導羊群,前端有個鉤子,可以勾回走岔、走迷的羊。
大衛形容當他行過死蔭的幽谷時,神與他同在,在杖的「保護」、竿的「引導」下,他得「安慰」。「安慰」原文有嘆息、遺憾、憐憫、安慰、後悔的意思,大衛描述當他降伏於神的保護和引領下,他得著安慰。
我們可以從「休息」得到「安慰」嗎?不然!休息是歇下工作、放下自己,若再加上神的保護和引領,我們不僅能得「安慰」,更能享「安息」。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馬太福音11:28)
我得祢奇妙安慰(楊航-等候天亮的人(2022))
(A1)我得祢奇妙安慰,
非在我努力求追,
我口已開始讚美,
當我心陷傷悲,
(A2)祢垂聽我的祈禱,
雖然我無力求告,
祢仍作我的依靠,
當我任意飄搖,
(B1)主 祢愛何深遂,
我卻未體會,
當我行過流淚谷,
才知恩滋味,
(B2)主 祢恩何深奧,
救我出囚牢,
求賜清潔火熱的心,
以祢為至寶,
(⊕)求賜清潔火熱的心,
以祢為至寶。
**林大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