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 15:13-15

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 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 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

1975年,羅伯特・普雷沃斯特(Robert Prevost)正處人生巔峰,他是芝加哥的數學老師、虔誠的天主教徒,頃獲哈佛法學院錄取。他擁有年輕人夢寐以求的一切,但他做了出人意料的選擇,拒絕了哈佛,拒絕了六位數年薪的未來,拒絕了名聲與安逸,選擇了極少人敢踏上的道路:完全的奉獻人生。

他加入傳教團體,搬到祕魯,不是城市,不是觀光地,而是最偏遠的村莊。那裡孩童因可治療的疾病而死,家庭需步行數公里才能取得乾淨水源。那裡沒有道路、沒有自來水、沒有網路,只有山巒、寂靜與貧窮。但他卻視那裡如家一般擁抱。

羅伯特不只是住在當地人中間,他成了他們的一份子:學會古印加神聖語言(克丘亞語)、徒步幾天送糧食、與村民同睡泥土地、在星空下祈禱。當他不是在建庇護所時,他就在破舊屋頂下教赤腳孩童數學;當他不是在教書時,他就騎驢送病人去就醫;當他不是在救人時,他就在聆聽,真正聆聽那些被遺忘者的故事。

當他在美國的朋友一個個成為律師、醫生,他卻成了另一種人:一位牧者、一位兄弟、一位靜默的信仰戰士。他的事蹟沒有被廣播,但在安第斯山中悄悄流傳。

主教們注意到他,神父們注意到他,最後,梵蒂岡也注意到他。

他被召回,領導整個奧斯定會,從服務一個村莊,到領導橫跨40多國、2,800位會士的團體。但他依然穿著那雙舊涼鞋,依然與窮人同行,依然拒絕奢華。直到有一天,一通電話改變了一切,羅馬要他更靠近核心。

2020年,他被任命為總主教,負責全球主教的治理。這是非常罕見的事,但羅伯特從不追求傳統名分。他不只通曉拉丁文和教會法,他更精通:同情、謙遜、傾聽、同在。梵蒂岡不僅看見了一位神父,他們看見了一位有靈魂的領袖。2023年9月30日,教宗方濟各正式任命他為樞機,只差一步,就成為教宗。

然後2025年,首次,一位美國人、一位前數學老師、一位為被遺忘者而奉獻的傳教士,被選為天主教第267任教宗。而他從未忘記塑造他的人們,直到今天,教宗羅伯特仍返回那些村莊,仍以克丘亞語祈禱,仍坐在泥土地上,仍靜默握住長者的手。因為他相信領導不是位置,而是同在。

在這個世界醉心權力的時代,羅伯特・普雷沃斯特證明了:沒有服務,頭銜毫無意義;沒有愛,知識毫無價值;沒有犧牲,信仰只是一片噪音。他拒絕了世界,卻改變了世界。

** 加拿大一位耶穌會士寫的短文,介紹新教宗良十四世

如祢 / Like You


**林大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