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以色列與周邊地區)的葡萄樹不只是經濟作物,也是文化與宗教的象徵。巴勒斯坦屬於地中海型氣候,冬季溫和多雨,有利於葡萄的根系發育;夏季乾燥炎熱,有助於果實成熟、糖分集中。猶大山地、以法蓮山地的丘陵地區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特別適合種植葡萄。

古代巴勒斯坦的葡萄栽培方式和現代葡萄園不同,多數葡萄樹不架高,而是低矮沿地面爬行,或攀爬在石牆、棚架上。因地中海陽光強烈,低矮的生長方式有助於保留水分,並減少曝曬。秋季採收葡萄後,枝子會被修剪。

舊約裡,神將以色列民族比喻為一棵葡萄樹,祂從埃及領出,親手栽種在迦南地的葡萄園中(詩篇80:8),祂為這棵樹除石開墾,築牆防護,期待它結出甜美的果實,但令人痛心的是,這棵樹竟結出野葡萄(敗壞與不義)(以賽亞書5:1-7)。這不只是親手栽種農夫的失望,更代表神對祂子民不領受其心意的哀嘆。

然而,在新約裡,耶穌闡述且更新了葡萄樹的生命關係:「我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凡結果子的,祂就修理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約翰福音15:1-6)。

耶穌是真葡萄樹,這裡的「真」有真實的、依據真理的、值得信賴的、貨真價實的…含意,天父是栽培的人,祂賦予真葡萄樹擁有(且能供應)豐盛的生命活力;信主的人不是樹的本體,而是樹的枝子,枝子連結於真葡萄樹上,得著來自樹本體的養分供應,枝子上就可以結實纍纍。

舊約裡的葡萄樹代表著神與以色列民族的律法關係,但是人無法因行律法而稱義,這葡萄樹原被期待結好葡萄,反倒結了野葡萄。新約裡,耶穌是真葡萄樹,代表著神與世人的恩典關係,信主的人因信稱義,成為真葡萄樹的枝子,得以與真正的源頭相連,便能在屬靈生命中結好葡萄,且結實纍纍。

祢是真葡萄樹


**林大惠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