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禮醫生

不少信徒對「信心」一知半解,只懂「心里相信,口裡承認」,以為這是上天堂的密碼。如此了解「信心」,往往帶來多方面誤解。讓我們從〈希伯來書〉第11及12章,重溫信心的功課,排除一些常見的誤解。

誤解一:舊約注重行為,新約高舉信心

在教會圈子中,不少時候聽見「舊約聖經註重行為,新約聖經高舉信心」的教導。這是錯誤的說法,我們千萬不要跌進其中的陷阱。新約聖經最詳細教導信心的經文是〈希伯來書〉第11章,而其中的信心偉人例子都是出於舊約,可見舊約非常注重信心。

《聖經》中的「信心之父」,不是使徒保羅,而是亞伯拉罕。神看見亞伯拉罕帶有行為的信心(願意順服獻上獨生子),便因此稱他為義。因信稱義的教義源出於〈創世記〉,而不是〈羅馬書〉。另外一個好例子是摩西(來 11:24- 28)。他因信而活出「三不」:不肯被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不顧惹法老怒氣,大膽要求他釋放以色列人。摩西的信心明顯不只是頭腦上的認同,而是需要付上極大代價的選擇。

誤解二:只要有足夠信心,必得著所應許的

中國人相信神明,最重要就是所拜的神必須「靈」。答允他們祈求的神明便是「靈」,不聽允他們祈求的便是「不靈」,「不靈」的神是假的,是騙人的迷信,不值得他們敬奉。在教會中,不少會友相信只要有足夠信心,我們必得著所應許的,因為耶和華是真神。然而〈希伯來書〉卻告訴讀者,《聖經》中的信心偉人很多都沒有得著所應許的(來11:39),但他們沒有因此把上帝看為「不靈」,這正好說明他們信心之偉大。

這誤解可以引起很可怕的後果。按照這邏輯,既然上帝是信實的,當我們得不著所求的,必定是因為信心不足。筆者曾遇過癌病患者,家人迫切為他禱告,也請教會牧師為他按手禱告,但他病況卻沒有起色,家人便責怪他「信心不足」,令到他生不如死。

誤解三:我們憑信稱義後,可以等上天堂

〈希伯來書〉的編排很特別,笫11章詳談信心,笫12章卻是強調行動。笫12章開始便記載三個「就當」的行動(let us):就當拋下重擔及罪孽(throw)、奔跑前面的路程(run)、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look ) 。  其實,〈希伯來書〉最震撼的觀念正是「所以」(來2:1/3:1/4:1,14/6:1/10:19/12:1,12)。我們的行動,不是我們得救恩的原因,而是對神的作為之回應。 〈希伯來書〉的「所以」,提醒讀者不要本末倒置。信心不是為了將來升上「天堂」,因為耶穌誕生已經把「天國」帶到人間(路17:20-21),所以從信主的一刻,我們便開始在人間過「天國」生活。

信心不是一刻的決志,而是一生的路程,有始有終,而耶穌就是一直 扶持照顧我們的主宰,所以我們的眼睛要時刻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救主。在這條信心的路上,耶穌與我們同在,加添我們力量,但我們也要儘自己責任實踐「拋、跑、望」,這是〈希伯來書〉的中心思想: 正因我們嘗了恩典的滋味,「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拋、跑、望」。

為何我們需要「拋、跑、望」呢? 經文提醒我們現實的三方面挑戰:魔鬼不但時刻引誘我們犯罪,更加上重擔憂慮「纏累」我們(來12:1),使我們被周圍環境影響因而疲倦灰心(來12:3),甚至因忘記了神的話語而失去人生方向(來12:5)。今天信徒不少感覺彷彿「手腳被纏」,或是疲倦灰心,生活及事奉失去方向。

〈希伯來書〉的「所以」,幫助我們明白何謂「信心生活」,再次指出我們當負的責任。最後值得略提「望」的重點,原文不是凝視 (keep looking),而是「轉眼」仰望(look away to)。彷彿耶穌沒有隹容美貌,世人不會自然被吸引望著衪,但因祂為了我們忍受十字架的苦難,並忍受罪人的頂撞(來 12:2 下),我們必需「轉眼」仰望衪。我們既有這許多信心的見證人,「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12:1-2 上)。是的,活潑的信心必帶來「拋、跑、望」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