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春安教授
亞哈隨魯王飲酒,心中快樂,就吩咐太監,請王后瓦實提頭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為她容貌甚美。王后瓦實提卻不肯遵太監所傳的王命而來,所以王甚發怒,心如火燒。(參以斯帖記一章10~12節)
波斯帝國興盛時,所管轄的版圖甚大,從印度到古實(衣索匹亞),行政區就有一百廿七省之多,當時的王亞哈隨魯權威勢廣,不言可喻。
亞哈隨魯王嬪妃眾多,但最鍾愛的是瓦實提,因為她最美,美到王把她當寶,美到王喜歡在臣民面前展示她,加上酒喝多了,一時興起,就要瓦實提出來給大家欣賞。那知,王后居然敢抗命不來,弄得亞哈隨魯王灰頭土臉,顏面盡失,如聖經所記:「王甚發怒,心如火燒。」而王后的下場當然很慘,被貶入冷宮,三千寵愛一夕之間化為烏有,對她而言,這當然是個悲劇。
我們應該分析,這場悲劇為甚麼會發生?這牽涉到兩性之間的認知差異。
事業與幸福
一國之君所擁有的權勢,不用多所著墨。但男人很奇怪,有了大片江山仍然不夠,還要美女來陪襯才能真正滿足。江山是他打出來的,而打造江山所需的能力是智謀、是領導、是武力,光有這些領袖特質,不一定會得到美女垂青,讓美女「就範」還需要陽剛之氣以外的東西,可能是尊重、是感覺、是體貼、是瞭解當時這位美女王后的心境。
喝了酒心中快樂、一出令就可以要人命的王,不清楚男女關係這麼複雜,以為王后一定要打扮得漂漂亮亮馬上來報到,而王就能享受擁有江山的成就感,及享受美女就範的滿足感。誰知王后竟敢抗命不從,難怪他「發怒,心如火燒」了。
「亞哈隨魯王飲酒,心中快樂」的王者心態,在現代社會仍然處處可見。最普遍的是以為事業的成就,必然帶來女性的歡心。所以,男人的認知就是必須好好賺錢,否則就不是成功的男人。更可怕的心態是:只要事業成功,大家就會很快樂。這種男人的心態仍然處於原始人的時代,以為男人只要將獵物帶回家,餵飽妻女就算盡責。為了事業,男人拼命衝,事業愈成功,衝得愈拼命,他的家人就一定愈幸福。孰知打造了大片江山後,家人並不見得愈幸福,更慘的是,成功的事業經常是犧牲家庭幸福換來的。
以對方的情境心態為主
男人另外一個錯誤的認知是以為有權有勢後,每個人就必須隨侍在側討他的歡心,形影不離的讓他快樂。
事業的成功,可以以自己的邏輯、自己的時間、自己的判斷為主軸,所以只要夠努力、判斷準確、時機掌握得好,事業就能成功。然而愛情的獲得卻不能以自己的喜愛為主軸,愛情最大的挑戰是你必須瞭解對方,知道她的心思意念,陪她溝通分享;要清楚她的喜怒哀樂,陪她同甘共苦;有時更要體諒她,明明知道她無理,還是牽就她;明明自己也很無奈,卻還要讓她,成全她……這些特質都是以對方的情境和心態為主軸,而不是以自己的能力為中心。遺憾的是,成功的男人很缺乏此特質,這更不是一國之君的亞哈隨魯王可以理解的。
王后不聽王命前來,當然是她不對,但王有沒有「猜」過為何王后會不來?可能是時間不夠,無法將自己裝扮得美麗;可能是她那時心情實在不佳,就是不想看人,也不想被人看;可能是她不喜歡被當作物品般展示,和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那種感覺;可能是……。猜透女人的心豈是容易之事,女人永遠有很多男人不知道的心境與理由,如果王有這個氣度先去猜猜看,而能體諒王后的無禮的話,相信王不至發怒,更不用「心如火燒」了。
王后瓦實提的抗命,是不智的行為(容下期再分析)。但是甚麼因素造成王后的抗命也不應被忽略。男人痛恨自己在眾人面前沒面子,所以瓦實提該罰,不過不要忘了,男人是否也應明白王后不肯前來「應酬」的原因;至少總該猜猜看,猜錯也無妨。或許瞭解諸多因素後,故事就不會以悲劇收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