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春安教授
亚哈随鲁王饮酒,心中快乐,就吩咐太监,请王后瓦实提头戴王后的冠冕到王面前,使各等臣民看她的美貌,因为她容貌甚美。王后瓦实提却不肯遵太监所传的王命而来,所以王甚发怒,心如火烧。(参以斯帖记一章10~12节)
波斯帝国兴盛时,所管辖的版图甚大,从印度到古实(衣索匹亚),行政区就有一百廿七省之多,当时的王亚哈随鲁权威势广,不言可喻。
亚哈随鲁王嫔妃众多,但最钟爱的是瓦实提,因为她最美,美到王把她当宝,美到王喜欢在臣民面前展示她,加上酒喝多了,一时兴起,就要瓦实提出来给大家欣赏。那知,王后居然敢抗命不来,弄得亚哈随鲁王灰头土脸,颜面尽失,如圣经所记:「王甚发怒,心如火烧。」而王后的下场当然很惨,被贬入冷宫,三千宠爱一夕之间化为乌有,对她而言,这当然是个悲剧。
我们应该分析,这场悲剧为甚么会发生?这牵涉到两性之间的认知差异。
事业与幸福
一国之君所拥有的权势,不用多所着墨。但男人很奇怪,有了大片江山仍然不够,还要美女来陪衬才能真正满足。江山是他打出来的,而打造江山所需的能力是智谋、是领导、是武力,光有这些领袖特质,不一定会得到美女垂青,让美女「就范」还需要阳刚之气以外的东西,可能是尊重、是感觉、是体贴、是了解当时这位美女王后的心境。
喝了酒心中快乐、一出令就可以要人命的王,不清楚男女关系这么复杂,以为王后一定要打扮得漂漂亮亮马上来报到,而王就能享受拥有江山的成就感,及享受美女就范的满足感。谁知王后竟敢抗命不从,难怪他「发怒,心如火烧」了。
「亚哈随鲁王饮酒,心中快乐」的王者心态,在现代社会仍然处处可见。最普遍的是以为事业的成就,必然带来女性的欢心。所以,男人的认知就是必须好好赚钱,否则就不是成功的男人。更可怕的心态是:只要事业成功,大家就会很快乐。这种男人的心态仍然处于原始人的时代,以为男人只要将猎物带回家,喂饱妻女就算尽责。为了事业,男人拼命冲,事业愈成功,冲得愈拼命,他的家人就一定愈幸福。孰知打造了大片江山后,家人并不见得愈幸福,更惨的是,成功的事业经常是牺牲家庭幸福换来的。
以对方的情境心态为主
男人另外一个错误的认知是以为有权有势后,每个人就必须随侍在侧讨他的欢心,形影不离的让他快乐。
事业的成功,可以以自己的逻辑、自己的时间、自己的判断为主轴,所以只要够努力、判断准确、时机掌握得好,事业就能成功。然而爱情的获得却不能以自己的喜爱为主轴,爱情最大的挑战是你必须了解对方,知道她的心思意念,陪她沟通分享;要清楚她的喜怒哀乐,陪她同甘共苦;有时更要体谅她,明明知道她无理,还是牵就她;明明自己也很无奈,却还要让她,成全她……这些特质都是以对方的情境和心态为主轴,而不是以自己的能力为中心。遗憾的是,成功的男人很缺乏此特质,这更不是一国之君的亚哈随鲁王可以理解的。
王后不听王命前来,当然是她不对,但王有没有「猜」过为何王后会不来?可能是时间不够,无法将自己装扮得美丽;可能是她那时心情实在不佳,就是不想看人,也不想被人看;可能是她不喜欢被当作物品般展示,和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那种感觉;可能是……。猜透女人的心岂是容易之事,女人永远有很多男人不知道的心境与理由,如果王有这个气度先去猜猜看,而能体谅王后的无礼的话,相信王不至发怒,更不用「心如火烧」了。
王后瓦实提的抗命,是不智的行为(容下期再分析)。但是甚么因素造成王后的抗命也不应被忽略。男人痛恨自己在众人面前没面子,所以瓦实提该罚,不过不要忘了,男人是否也应明白王后不肯前来「应酬」的原因;至少总该猜猜看,猜错也无妨。或许了解诸多因素后,故事就不会以悲剧收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