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約伯的安慰者

〈約伯記〉34:3   因為耳朵試驗話語,好像上膛嘗食物。

閱讀經文:〈約伯記〉34章

在〈約伯記〉裡,人稱約伯的三位朋友和以利戶為“約伯的安慰者”,這是一個諷刺性的稱謂,並不是說他們真的能安慰約伯,而是說他們雖然想安慰約伯,卻反而帶給約伯更多大的痛苦。以利戶雖然在言語上加了一點蜜糖,要使其言語看來不急燥而親切,但是往往一下子就露出他欲加罪於約伯的心態。他說:“耳朵試驗話語,好像上膛嘗食物。我們當選擇何為是,彼此知道何為善”,這句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下一句立刻就攻擊約伯:“喝譏誚如同喝水,他與作孽的結伴,和惡人同行”。僅僅引用約伯的一句話,就把約伯定罪,與惡人同行。

這種“斷章取義式”的定罪法,在耶穌和司提反被定罪的例子上也可以找到。我們在和別人辯論時,也很容易就會用這種方法打擊對手。是是,約伯豈真是說,“人以神為樂總是無益?”倘若約伯真覺得人以神為樂總是無益,那麼他又何必一直回頭找神,向神祈求?約伯記得神使他平順的那些日子,他只是不明白為何災難忽然臨到,壓得他無法喘過氣來,他希望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這實在是人之常情,當人落在苦難中時,有誰能不問:為什麼?

以利戶認為 “神斷不至行惡,全能者斷不至作孽,但是祂會按著人所做,公平地報應各人。”在這裡以利戶想為人的災難,替神開後門。神給人的災難不是作惡也不是作孽,而是公平的報應。他和約伯其他三個朋友一樣,為了神不斷地辯護,但是神需要律師嗎?當約伯說出他的感受時,他要求的是什麼呢?約伯從來沒有說神行惡或作孽,約伯只是希望神讓他明白,他錯在哪裡?神從來不需要人為祂辯護。在〈申命記〉32章,神說:“你們如今要知道,我,唯有我是神!在我以外並無別神。我使人死,我使人活,我損傷,我也醫治,並無人能從我手中救出來。(申32:39)”

以利戶自言是約伯的中保

〈約伯記〉33:6   我在神面前與你一樣,也是用土造成。

閱讀經文:〈約伯記〉33章

這整篇文章行雲流水,其實有點像詩歌。以利戶一開始用很正直的口吻和約伯說話,自認與約伯平等,都是神用土造成的人。但是在第六節裡,英文裡有一句Truly I am as your spokesman before God,意思指他願意做約伯的中保,在神面前為他辯護。因此他強調,他必不用威嚴驚嚇約伯,也不用勢力壓約伯。他先表達對約伯的善意,表明他與前三位老者不一樣。

但是很快地,他就像約伯其他的朋友一樣,指責約伯的話說得不對,因為神比世人更大,所以人不應該與神爭論。但是在我的經驗裡,我覺得你若相信有神的存在,難免要和祂辯一辯,因為人的心太淺,人的眼看得太近。我們需要毫無畏懼,才能真的來到神面前傾心吐意。因為“愛裡沒有懼怕”,正因為我們對神的愛有把握,我們才敢像孩子來到父母面前一樣,又傾訴又爭論。倘若你不相信有神,你就不會花力氣去跟神爭辯了。唯有當你心裡有神的存在時,你才會找祂爭論。因為你希望能夠明白一些事情。我們跟神爭論時,其實並不是要贏,而只是想讓自己和神之間毫無阻礙,不希望有誤會,不希望有懷疑。所以要和神把話說個清楚。朋友之間,有時不也如此嗎?你希望的不是輸贏,只希望彼此之間沒有隔閡。

所以約伯才敢據理力爭,因為他相信神的愛。當我們讀〈詩篇〉時,也會發現大衛在神面前毫無保留,什麼心思意念,好的壞的,生氣或失望,感謝或悲哀,他什麼都講,因為他相信神的愛,他不願意對神有任何隱瞞。不管是對或錯,都是最真實的情感。我相信那就是神所求於我們的,不要隱瞞,因為沒有用,神一切都明白,什麼都知道。你向祂隱瞞做什麼呢?難道你不說,祂就不知道嗎?我相信,神希望我們知道祂對我們的愛毫無保留;也希望我們對祂的愛,毫無保留。

以利戶陳述己意

〈約伯記〉32:8   但在人裡面有靈,全能者的氣使人有聰明。

閱讀經文:〈約伯記〉32章

約伯的三個老朋友聽完約伯的慷慨陳詞後都安靜下來,覺得沒什麼好說的了。既然約伯覺得他什麼錯都沒有,樣樣事都做得十分完全,這樣自大的人,何必再回答他呢?你可能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好話壞話都說盡,人家都不聽勸,那也只好由著他,不然又能怎樣?年記大一點的人就有這份成熟,不再去自找麻煩。但是有一個比較年輕的人以利戶就不這樣想了,既然你們都想不出話來答約伯,那麼就讓我來吧。不管以利戶說得對不對,神後來向約伯顯現時,沒有責備以利戶,也沒有對以利戶說什麼。所以讓我們來看看以利戶的話有幾分真實合理。

布西(有譯:布斯)是亞伯拉罕的侄兒,亞伯拉罕的兄弟拿鶴的兒子(創22:20-21)。一開始他顯然很有禮貌,尊敬老年人,所以退讓一邊不語。但是越聽越生氣,終於說出來:“尊貴的不都有智慧,壽高的不都能明白公平。”上一句當然很有道理:“在人裡面有靈,全能者的氣使人有聰明。”全能者的氣,指的是神吹進亞當鼻子裡的那口氣(創2:7),也是神放在人裡頭的靈。神在大洪水之前說:“人既屬乎血氣,我的靈就不永遠住在他裡面,然而他的日子還可到一百二十年。(創6:3)”所以當神的靈留在人裡面時才稱之為活人。動物也是活的,但是牠們裡面沒有神的靈,神給牠們也有悟性和本能,但是沒有神賜的靈和聰明。

自言雖遭困苦守道不偏

〈約伯記〉31:35   唯願有一位肯聽我!看哪,在這裡有我所畫的押,願全能者回答我!。

閱讀經文:〈約伯記〉31章

這是約伯最後為自己辯解的最後一段,為了表明他所言一切屬實,他甚至當場畫押。當台灣的選舉越來越白熱化時,因為有位副總統候選人炒軍宅的問題,讓該黨的立委也被衝擊,甚至有人用自己的姓名下了重咒:“若XXX有買任何一戶軍宅,全家死光”,以示清白。很多人為了要讓人相信自己說的是實話,便不惜立下重誓。約伯畫押也有類似的意思。古時候審判犯人,問明罪狀,就叫犯人畫押。現在約伯也自行畫押,表示所言一切屬實。他之所以要畫押,可能是要對朋友們表明心意,因為在這之前,他們列指約伯的罪狀,令約伯十分憤怒。

約伯的自省從自己的眼目和心開始。使徒約翰說:“因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都不是從父來的,乃是從世界來的。(約壹2:16)”雅各也說,“但各人被試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慾牽引、誘惑的。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1:15-16)”可見約伯非常清楚罪的來源和形成之道,因此他一開始就講到他與眼睛立約。其實在現今的社會上,很多人跌倒就是從眼目開始,以前是看黃色書刊,現在一上電腦,時時有裸露的美女或帥哥相片就跳入眼中,若不立刻設置讓那些都消失不再出現,難免有時會感到好奇,而走錯第一步。但是約伯禁止他的眼目,不隨便去看別的女人,所以也不起淫念。

很多人心中起淫念,往往是因為看了一些色情有關的節目或雜誌,以致想入非非。心裡不乾淨,自然追求邪僻,以致害己害人。這裡我們看到約伯也起了一個咒:“我若受迷惑,向婦人起淫念,在鄰舍的門外蹲伏,就願我的妻子給別人推磨,別人也與她同室”。約伯強調自己不與虛謊同行,也不追隨詭詐。他的腳步若偏離正路,他的心若隨著我的眼目,若有玷污沾在他手上,就願他所種的有別人吃,他田所產的被拔出來。所以起咒也是一個世人為了證明自己而有的模式。因為約伯還是相信,至高的神依然在察看他所行的道路,數點他的腳步。

悲傷的絕境

〈約伯記〉30:16 現在我心極其悲傷,困苦的日子將我抓住。

閱讀經文:〈約伯記〉30章

人生的境遇何等難料。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有過和約伯一樣的感嘆,有的人覺得今不如昔,有的人想念往日的風光,有的人埋怨上帝不聽禱告。神把約伯的例子放在我們眼前,讓我們發現我們共同的敵人,那就是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感覺讓我們對上帝的信心搖擺不定,但是上帝始終堅定不移地看守著我們,看守著約伯,不讓撒旦得寸進尺。當我們感覺最糟的時候,也就是撒旦技窮之時,牠就快失敗了。

主耶穌說過:“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唯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太10:28)”撒旦在約伯身上所施的技倆有哪幾種呢?一是拿走約伯的兒女,二是取走約伯的財產,三是惡待約伯的身體,四是讓環境來逼迫約伯。每一種技倆都是針對人的弱點,每一種技倆都會讓人抓狂,要把人逼到絕境。張文亮老師講了一個故事,他說:「如果你在一幢房子,卻找不到走出去的路,怎麼辦?」我問學生。學生答:「我把大門撞開。」,「我會從窗戶跳出去。」,「我將牆挖洞。」,「總該有個屋頂吧?」,「冷靜地想一想,怎麼進來,就能怎麼出去。」,「打電話出去,請鎖匠來協助。」我微笑的搖搖頭,學生問道:「那麼老師呢?」我說:「我祈求上帝,給我光。」

絕境的意思就是人找不到出路,沒有解決的方法,無法可想了,那叫絕境。人一旦陷入絕境,又看不到上帝的援手時,就會發出像約伯一樣痛苦而悲傷的言語。約伯講到社會上一些最貧窮的愚妄人,竟然現在也敢來向他的臉吐唾沫,推他的腳,甚至想辦法攻擊他,欺負他,讓他不甚悲傷,覺得自己的情況已經落到比那些人還不如的地位。

約伯述昔日佳景

〈約伯記〉29:3   那時祂的燈照在我頭上,我藉祂的光行過黑暗。

閱讀經文:〈約伯記〉29章

我們當中有很多人可能都有約伯的經驗,回憶從前,不甚稀噓。最近有個朋友回鄉探親,回來後講起回鄉尋找五十年前的小吃,那種喜樂和回味令人難以忘懷。當然,從前的小吃或零嘴現在再吃,可能因為感覺變了,味道也不再一樣。但是尋根是人人都有的衝動,回憶也使人的心裡感到充實,尤其是美好的回憶,使我們感到人生沒有白虛度。約伯在自嘆自艾中,回想到他曾經也有過一段非常美好的日子。

約伯以前過怎樣的好日子呢?他把從前人生的美好分為四部份: 神的保守和祝福,神的帶領和同行。約伯享受天倫之樂,以及豐盛的物質。那時約伯正值壯年,事事如意,樣樣稱心。奶多可洗腳,磐石為他出油成河,不管是吃的用的,他都不需愁煩。在他人眼中的磐石可能毫無用處,但是在約伯的手中,卻成了出油的源頭。這種事有人稱之為運氣,別人看不見的,一到他手裡石頭就變錢了。也因為有錢,相對的也受到人的尊重。現代人要競選政治的職位,沒有錢是萬萬不能。

約伯可能因著財富,成為城裡有勢之人,也就是有了官位。以前的城門是審判人民,或為百姓排憂解恨的地方。所以約伯出到城門,在街上設立座位,表示他做了城裡的領袖。因此少年人看到他要迴避,老年人也起身站立,因為他是官。王子看到他就停止說話,首領默默無聲,表示非常的尊敬。那時約伯為困苦人申冤,幫助孤兒寡婦,因此聽見的人都稱他為有福,並且稱讚他的所作所為。

敬畏主就是智慧

〈約伯記〉28:28  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

閱讀經文:〈約伯記〉28章

約伯對神和大自然的認識,在本章中把我們的眼界提升到一個境界,跳脫了無止休的辯論,進入神那遼闊的殿堂。有人說,本章是世界自然史中最古老最優美的篇章之一,也是文學界裡最偉大的詩篇之一。約伯從他對大自然的觀察和理解去認識到一件事,不管金銀寶石何等稀罕難得,也不能買到真正的智慧,唯有敬畏神才能得到真智慧。

現代人都以為科學猛進,我們比古人聰明得多,沒想到在約伯那麼早的年代,就已經掌握了煉礦冶金的方法。根據《舊約聖經背景注釋》,埃及早在第一王朝時代(約主前3000年)已經有採礦的記載。約伯記在此描述的冶金方法,埃及新王國時代(約主前1550~1050年)很多古墓壁畫中都能找到。本段所形容的地下採礦法稱為豎井採礦法〔pitting〕,近東在主前2000年左右開始使用。這種採礦法是在不同距離挖掘垂直的礦井,以求開採平向的礦層。此外,他們亦在山側或懸崖開鑿橫向的礦坑。

狄奧都魯斯也描述了古代的採礦工藝:沿著礦脈把礦井打入山中。用火把礦石燒得易碎,然後由人點著燈把礦石挖出來砸成粉,用水沖,最後得到黃金。“銀子有礦,煉金有方,鐵從地裡挖出,銅從石中熔化”,神把金銀銅鐵都藏在無人居住之處,在山的最深之處,那裡十分黑暗,卻沒料到竟然也有人可以認出那些看起來不足為道的平凡石頭,那些幽暗陰翳的石頭,裡面竟然含有寶藏。而獲取每一種礦的方法都不一樣。採礦工作都在無人居住、與人遠離之地,運送困難,“懸在空中搖來搖去”似乎是說到用纜線運送一桶桶採到的礦之方式。

我持定我的義

〈約伯記〉27:6我持定我的義,必不放鬆;在世的日子,我心必不責備我。

閱讀經文:〈約伯記〉27章

約伯說“神奪去我的理”,好像在《聖經》裡也曾經有人說過類似的話,你記得嗎?那個人說:“我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看到神赦免尼尼微城的人,先知約拿氣到口不擇言。他覺得他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理是在他約拿那邊的,神太無理。約伯也說神奪去了他的理,他本來有理,但是神使他變得無理,所以是神無理。但是誰有理,誰無理,我們這些事後諸葛亮都看得很清楚。

美國敬虔的足球四分衛Tim Tebow(科比)曾被謠傳和環球小姐OliviaCulpo(奧莉薇亞)分手,理由是因為他不願意在婚前發生性關係。有人拿這消息炒作,說他根本就不應該和那類女性交往,並以此大作文章警戒信徒。但是科比的發言人說,那些都是八卦新聞的炒作,只因為奧莉薇亞有一次去科比的教會,就被影射成他們兩人在交往,實際上他們根本連約會都未曾有過。對科比而言,他身處一個壓力很大的環境裡,在他身邊幾乎所有的人都對性都很隨便,只有他一支獨秀,排除所有的異見,單單以《聖經》的教導為至寶。

約伯在他的朋友攻擊之下,雖然覺得神奪走了他的理,以致於朋友和妻子都覺得他沒理。但是他依然決定:“我的嘴決不說非義之言,我的舌也不說詭詐之語”。人在被激怒的情況下最容易失去理智,說出讓自己後悔的話,但是約伯拒絕讓憤怒或悲傷控制他的舌頭。在這裡,我們可以稍微明白,為何摩西在書卷的開頭就形容約是個義人,完全,正直,且敬畏神,遠離惡事。雅各說:“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各3:2)。約伯在苦難之中,不斷地被朋友指責,但是他仍然立志不說非義之言,不說詭詐之語,這是何等值得我們學習。

神將北極鋪在空中

〈約伯記〉26:7  神將北極鋪在空中,將大地懸在虛空。

閱讀經文:〈約伯記〉25-26章

有位姐妹有一次吃魚時吞得太快,把魚骨也吞下了。結果魚骨卡在喉嚨裡,不上不下,讓她越來越不舒服,連吞口水也會痛。但是可能卡得太深了,她去找醫院檢查後,醫生竟然看不到有魚骨,於是約她第二天去做胃鏡。第二天做完一連串的檢查後,沒想到醫生說沒有看到任何東西在裡面。這時她的家人和朋友都開始不相信她,認為她只是胡思亂想。但是魚骨在她喉嚨裡,真的很痛,很不舒服啊!因此她開始禱告,尋求主的幫助。有一天她的同事感冒要去看醫生,她便陪同事一起去了。又請那位醫生幫她看看魚骨還在不在。那位醫生非常細心,很認真地找了一遍,真的找到魚骨,把它夾出來了。多麼令人欣喜的後果,但是在沒有人相信的過程中,又是何等令人沮喪!

約伯此時也是在沒有人願意相信他沒有犯罪的過程裡。書亞人比勒達在這幾次的發言裡都排在以利法的後面,可能因為以利法的年記最大吧。他第一個指責(或許)約伯的兒女作惡,罪有應得(伯8:4);並且暗示約伯可能因而無子無孫(伯18:19)。他的言語之激烈雖比不上瑣法,但其尖鋭卻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比勒達第三次的發言。他看世人“如蛆如蟲”,不僅不潔淨,更不能稱義。當然,如此一來,他把自己也罵進去了。

約伯的態度開始轉變了,他不再訴說自己的苦楚,不再希望他的朋友可以理解他的苦難。他開始用嘲笑的方式來回答比勒達。他笑比勒達幫助不了無能的人,拯救不了膀臂無力的人,也指教不了無智慧的人。表示比勒達所講皆是虛言,不值一聽。既然你要提到神,那麼就來看看誰對神的理解更深!在約伯的發揮裡,他為我們掀開了一部份宇宙的奧秘,使我們可以稍微一窺神的創造之奧秒神奇。

言善人惡人死亡無異

〈約伯記〉24:22 然而神用能力保全有勢力的人,那性命難保的人仍然興起。

閱讀經文:〈約伯記〉24章

台灣某食品企業曾因為製作黑心油一審,卻被判無罪一事,令台灣百姓無不憤慨萬分。該公司自2008年以來從香港進口動物飼料油,累積56批共2385噸豬油,偷天換日加工成劣質食用油,他們期下的產品很多是民眾喜愛的日用食物,為害人群甚眾。如此作法,居然被判無罪,真是司法不公。我們現在排拒的基因改造食品,也是同樣對人體有害,始作佣者仍然在發不義之財,讓眾人頗感無奈,只求自保。比起約伯列舉的惡人,這些在飲食上蠶害大眾的人,又有誰去制裁他們呢?

約伯列舉的例子和受害者真是一個極大的對比。惡人搶奪群畜,拉去孤兒的驢,強取寡婦的牛為當頭,使貧窮人如同野驢出到曠野,殷勤尋找食物,靠著野地給兒女糊口,終夜赤身無衣,天氣寒冷毫無遮蓋,使人赤身無衣,且因飢餓扛抬禾捆,在那些人的圍牆內造油,榨酒自己還口渴。這些都是惡人欺負窮人的真相。當然,你可能可以列舉更多的例子,使人感到哀鴻遍野,不僅無人理會,神也不理會。

但是當我們讀先知書時,我們就曉得神不是不理會。神差遣祂的先知和使者一個又一個,去警戒世人,但是他們不僅把先知的話當作耳邊風,還殺害先知,到最後還把神的兒子釘上十字架。神不是不管,神只是希望用愛和包容使世人知道悔改,並且給人有悔改的時間。但是世人的心和神的心不一樣,當我們看到惡人行惡時,就像約伯說的,為什麼不讓他們立刻受到報應?這樣不是更可以警戒世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