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試煉之後必如精金

〈約伯記〉23:10 然而祂知道我所行的路,祂試煉我之後,我必如精金。

閱讀經文:〈約伯記〉23章

在約伯每一天的哀告中,都被朋友認為是悖逆,但是他覺得他的怨訴根本道不完身心所受的痛苦。即使如此,他只想希望能面對神,為自己辯白。他相信神一定會理會這個案子。約伯不知道為何他要經歷這些憂患苦難,但是他相信只有在神那裡,可以還給他一個公道。只是約伯滿心悽楚,因為神好像消失了。約伯找不到神,是他心裡最大的苦。你還記不記得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最痛苦的那一刻,就是當他呼喊出:“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的時候。

“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你有沒有經歷過這樣黑暗的時刻?忽然之間,你的老闆叫你明天不用來上班了。忽然之間,你的配偶說他(她)已經另外有了家庭,請你放過他(她),在離婚紙上簽字。忽然之間,醫生宣佈,你已經有了什麼癌第四期。彷彿掉入深坑,找不到路了。當我們不斷地問:“為什麼?為什麼是我?”時,我們想找神來領我們走出恐怖的幽谷,卻找不到神的手,看不見祂的影子。你想問神,可否有解決的方法?現在應該怎麼辦?回答你的,卻是風的響聲。

但是,約伯在他的困擾中彷彿明白了一件事:既然,他未曾背棄神的命令,看重神口中的言語,那麼這些事是個試煉嗎?假如是個試煉,那麼神必然明白,即使在患難之中,約伯依然全心尋求祂,倚靠祂,盼望祂,因此當試煉過後,約伯會像被煉盡雜質的金子,在神面前成為精金。宣教士楊宓貴靈在她的見證裡提過,她剛剛奉獻給神不久,就碰到了很多人事的問題。經過很多禱告之後,她才發現,原來藉著那些問題,神讓她看見自己生命中的雜質。例如:缺乏忍耐,不夠愛心、嫉妒、虛偽、驕傲,等等。

以利法歷指約伯之罪

〈約伯記〉22:21 你要認識神,就得平安,福氣也必臨到你。

閱讀經文:〈約伯記〉22章

以利法,智慧的老者,以深明大義的口吻來指責約伯。他講的有句話頗有道理。“人豈能使神有益呢”,我們能做何善事,使神得到益處?有誰能使神增添什麼或減少什麼?當然不能。但是人的公義,豈是為了讓全能者喜悅?我想還是會吧,我們若行公義的事,正符合神的要求,不是嗎?在〈彌迦書〉六章8節,先知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所以行公義才可以討神喜悅,卻也不能說神就因而受益了。

以利法接著數算約伯的罪狀:“因你無故強取弟兄的物為當頭,剝去貧寒人的衣服。困乏的人,你沒有給他水喝;飢餓的人,你沒有給他食物。你打發寡婦空手回去,折斷孤兒的膀臂”。在我們這個時代,假如以利法沒有證據的話,約伯就可以告他譭謗了。約伯何時強取弟兄的當頭?剝去貧寒人的衣服?在第一章裡,摩西記載約伯是個完全人,正直,敬畏神,遠離惡事。這樣的人怎麼會做出以利法指控的事情?難道當時約伯十分富有,就說他完全、正直;現在約伯潦倒了,就變成一個罪孽甚大,沒有窮盡的人?並且他還希望“有網羅環繞你,有恐懼忽然使你驚惶;或有黑暗蒙蔽你,並有洪水淹沒你。”有時候,人情冷暖的轉變,令人不寒而慄。怎麼可以這樣黑心咒詛朋友呢?

所以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人一生氣就亂講話,講出許多自己回想後十分後悔的話。連以利法這樣年老有智慧的人,也無法控制自己,而被怒氣駕馭。怒氣像一頭瘋狂的馬,會毫無目的橫衝直撞。喜歡生氣的人,日子不好過,因為無法建立良性的人際關係;有很多打人、殺人的案子也都是因怒氣而生。所以我們要學習控制怒氣,不然怒氣就會把我們帶到險地。

約伯述惡人未受報應

〈約伯記〉21:34 你們對答的話中既都錯謬,怎麼徒然安慰我呢?

閱讀經文:〈約伯記〉21章

聽完瑣法的話之後,約伯卻說出一番令人吃驚的回答。但是他的回答,卻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就像大衛王在〈詩篇〉10篇問的:“耶和華啊,祢為什麼站在遠處?在患難的時候為什麼隱藏?惡人面帶驕傲,說:‘耶和華必不追究。’他一切所想的,都以為沒有神。凡他所做的,時常穩固,祢的審判超過他的眼界。至於他一切的敵人,他都向他們噴氣。他心裡說:‘我必不動搖,世世代代不遭災難。’他滿口是咒罵、詭詐、欺壓,舌底是毒害、奸惡。他屈身蹲伏,無倚無靠的人就倒在他爪牙之下。他心裡說:‘神竟忘記了,他掩面永不觀看。’”

瑣法說惡人終必滅亡,像自己的糞一樣;惡人的兒女要求窮人的恩,他的手要賠還不義之財;他因貪而無厭,所喜悅的連一樣也不能保守,等等。但是約伯卻問:“惡人為何存活,享大壽數,勢力強盛呢?”這也是許多人的問題。很多貪官污吏,壓榨百姓,但是他們不但沒遭報應,反而住大房子,盛氣凌人。“他們的家宅平安無懼,神的杖也不加在他們身上”,從外表看過去,他們都很平安啊,不管做了多少黑心生意,兒女一個個開名車穿名牌,神的杖在哪裡?“他們的公牛孳生而不斷絕,母牛下犢而不掉胎”,用現在的比喻,或可以說,他們玩弄股票巿場,盡賺不賠。“他們隨著琴鼓歌唱,又因簫聲歡喜”,他們經常去夜總會和高級酒家,吃喝玩樂,縱情聲色。“他們度日諸事亨通”,看起來非常寫意的人生,但是約伯不忘加上一句:“轉眼下入陰間”。約伯不但反應快,而且還挺幽默的。一轉眼就給他下陰間了。

就像大衛在〈詩篇〉37篇裡說:“還有片時,惡人要歸於無有,你就是細察他的住處,也要歸於無有”(v.10)。所以惡人雖然不信有神,不信神會審判,神會報應。但是一到陰間,就知道大事不妙。但是約伯說,為何要等到下陰間或是讓其兒女受苦呢?“我說不如本人受報,好使他親自知道”。這也是一般人的想法,假如人做了惡事,立刻遭報,還有誰敢亂來?

在胃酸與蛇毒看到上帝造物之美

〈約伯記〉20:5 惡人誇勝是暫時的,不敬虔人的喜樂不過轉眼之間嗎?

閱讀經文:〈約伯記〉20章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張文亮教授寫的〈在胃酸與蛇毒看到上帝造物之美〉。拿瑪人瑣法聽到約伯的辯白後十分激動,不僅咒詛約伯,連他的兒女也不放過。瑣法所言的咒詛包羅萬象,彷彿一個失去理智的人,瘋狂地攻擊一個在受苦中的人。我們有時聽到人家對我們負面的批評時也會有類似的反應,因為沒有人喜歡被批被攻擊。但是約伯的朋友若能不懷偏見去聆聽約伯,或許他們會明白,約伯實際上是在向神懇求,要明白自己究竟何處得罪神,並不是要抵禦神。他們聽話聽一半,所以只覺得受到人身攻擊而反擊了。以下便是張教授的讀經筆記。

在大學裡有一門迷人的課叫「環境化學」(environmental chemistry),介紹各種污染與毒性的化學機制,與去除污染或減輕毒性的方法。在我任教的科系裡,環境化學是大二的必修課,我教授這門課已近二十 年,管他上課時學生是否或趴、或睡、或流口水,教這門課多年,我從不覺得厭煩,我常在課堂興高采烈,講到口沫橫飛,似乎進入不見眾人,只見耶穌的境界,因 為課本上許多內容,總是讓我體會上帝的奇妙。

胃液──保護人體的第一線

例如在環境化學的「生化反應」,上到胃蛋白酵素(pepsin)的代謝功能,我就會很high、很喜樂,每一年教到那一章,就會重新high一次,就 像老狗看到老骨頭,不自覺的會搖尾巴。我會high的原因,是胃液中的胃蛋白酵素最高活性,必須在pH接近2的環境,才能將食物(肉、蛋、菜)中所含的蛋 白質分解,而我們的胃液實在是酸,pH總在1.5-2.0之間。

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

〈約伯記〉19:25 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

閱讀經文:〈約伯記〉19章

在《聖經》裡,你會發現很多優美和犀利的言詞。約伯雖然失去子女和財產,並且身體受苦,但是他的意志和心思依然十分敏銳,並不因疾病而變得遲緩或呆滯。昨天我看到有人拿教會兒童主日學教導的一夫一妻制上網嘲笑,當我正在思想應該怎樣回應時,聖靈就賜下當講的話。我寫,“這個社會上人人都有自由,你有喜歡同性戀的自由,我有喜歡異性戀的自由。但你不可以因為你喜歡同性戀就來眨低教會的教導。教會之所以為教會,就因為它有不同的教導。你不會去問回教、猶太教、印度教,他們對夫妻的定義。那麼也不要踐踏別人的權利和自由”。後來就沒有人繼續嘲笑了。

該容忍時要容忍,但是為了我們的下一代,為了我們的子孫,該說話時一定要說。約伯的反擊十分犀利:“你們攪擾我的心,用言語壓碎我,要到幾時呢?你們這十次羞辱我,你們苦待我也不以為恥”。探病探到病人說你羞辱他?未免太沒面子了。苦待一個病人,實在沒良心。還說是好朋友?這使我想到大衛在〈詩篇〉64篇裡的禱告:“求祢把我隱藏,使我脫離作惡之人的暗謀和作孽之人的擾亂。他們磨舌如刀,發出苦毒的言語,好像比準了的箭,要在暗地射完全人”(詩64:2-4)。現在約伯感到的可能就是磨舌如刀後所發出的言語,刀刀割肉,箭箭穿心。

約伯比喻神用網羅圍繞他,用籬笆攔住他的道路,又使他的路徑黑暗。他找不到出路,他看不到前景,他無法躲避神的攻擊。神又使他孤獨認識的都與他生疏,親戚與他斷絕,密友都不來往。連在他家寄居的和使喚的,都把他當外人看待,僕人也不理他。個個都不想靠近他。連最親密的妻子也厭惡他的氣味。一身無完膚,只剩牙皮!

不要作個尖牙利齒的人

〈約伯記〉18:5 惡人的亮光必要熄滅,他的火焰必不照耀。

閱讀經文:〈約伯記〉18章

謝謝張文亮教授概允引用他的〈約伯記〉筆記,使我們有機會從一個專家的眼光來明白約伯和朋友們說的比喻。張教授有更多文章刊登在河馬教授的網站,歡迎大家多去閱讀。今天要來看看張教授這一篇:〈不要作個尖牙利齒的人〉,對比勒達的形容。

比勒達是生氣了,他第二次發言時,也許是等太久了,幾乎用謾罵取代勸勉,用咒詛取代祝福。很難想像一個飽讀史書、知書達禮的智者,一轉眼就變成尖牙利 嘴的咒罵者。這也許是喜好歷史者容易滋生的苦悶,看不慣別人時,就容易產生苦毒。他在第二次發言時,責罵約伯是「惡人」(wicked)。

惡人也有改變時

什麼是惡人?比勒達眼中的惡人是不敬虔的人,有自己的亮光,卻不靠上帝的光,他說那亮光必要熄滅。他也認為惡人是離開正道、偏行己路的人。他在這一點 的論述上,呈現他豐富的字彙與詞藻,「網」、「網羅」、「圈套」、「機關」、「活扣」、「羈絆」會將惡人絆倒,使他們不能往前。他也認為惡人是不義的人, 所以飢餓、禍患要臨到他們身上,末了,他為惡人作了個總結──根本要枯乾,絕子絕孫,他真是會罵惡人。

比勒達厭惡惡人,但是對惡人的厭惡,也不能無限制的延伸,甚至罵到惡人的子孫,因為惡人也可能會悔改,變成義人,惡人的子孫也可能不是惡人。比勒達對於惡人遭受審判的邏輯也太過簡化,許多惡人的審判不在今世,而在未來。

義人要持守所行的道

〈約伯記〉17: 9  然而,義人要持守所行的道,手潔的人要力上加力。

閱讀經文:〈約伯記〉17章

人生有的時候會像約伯一樣,來到一個地步,感覺:“我的心靈消耗,我的日子滅盡,墳墓為我預備好了”。因為自己沒有力量,什麼都不能做,因而感到:“我的日子已經過了,我的謀算,我心所想望的,已經斷絕”。假如你也落在這樣的光景中,約伯的嘆息會成為你的安慰;若是你的光景比約伯更好,還能自主,享受人生,你也可以因而感謝,並且珍惜神給你的福氣。神為何讓約伯如此消沉的話也放到《聖經》裡呢?實在是要讓我們知道人的有限,並且學習珍惜自己的人生。

2015年法國接受了許多敘利亞難民,卻遭到ISIS的攻擊,因此很多國家都拒絕收敘利亞的難民,尤其是加拿大對於接收敘利亞難民的反對聲不斷。有一天在敬拜時,牧師以〈彼得前書〉三章8-18節來勉勵會眾:“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也要離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趕。”假如我們因為懼怕而拒絕難民,就好像約伯臣服於撒旦的勢力之下;但是假如我們敢以善拒惡的話,那麼我們就凌駕於撒旦之上了。“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是一個基督徒的功課,主耶穌已經親身做了榜樣。當羅馬兵丁鞭打侮辱祂之後,又把祂釘上十字架,在那錐心的苦痛之中,祂卻禱告:“父啊,饒恕他們,因為他們做的,他們不曉得”。

約伯力言其憂苦難堪

〈約伯記〉16:19 現今,在天有我的見證,在上有我的中保。

閱讀經文:〈約伯記〉16章

因為約伯不接受朋友們的控訴,所以第三輪的辯論又開始了。還是由年長的以利法開始。提幔人以利法是以掃的後裔,可以想見的,他是一位非常敬虔的老人。所以在以掃的後裔中也有敬畏上帝之輩,並非全然遠離神。他帶著好意來看約伯,希望能幫助約伯,但是在約伯的悲嘆中,他聽出了約伯要找神理論之意,因而大起反感。人怎麼可以在神面前稱義?人怎能說自己毫無過犯?人怎能批評神的作為?遭災之人豈不當反省悔改嗎?怎麼反而指責神不公不義?以利法開始發“義怒”了。

雅各說:“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1:20)。神在後來責備以利法和朋友們:“我的怒氣向你和你兩個朋友發作,因為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伯42:7)。以利法為了神而發怒,但是神並沒有因而被感動,反而覺得他亂講話。後來約伯還得為以利法和朋友們獻祭祈禱,他們才得赦免。神在聽他們講話,聽他們的辯論。神也聽我們講話,聽我們的議論。因此主耶穌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太7:1)

以利法可能就是他自己說的:“我們這裡有白髮的和年紀老邁的,比你父親還老”的那位,所以他非常不能接受約伯想要和神理論的想法。這裡好像產生了一點代溝的問題。有時候我對時下年輕人的想法也會感到很驚奇。和我同輩的人大多覺得,現代的年輕人不像我們年輕時那樣埋頭苦幹,想要存錢,有一番作為。時下的年輕人比較會享受生活,只要存了一點錢就去旅行,他們比較懂得生活。不像我們以前總是為了將來而活,無法享受到人生的樂趣。因此聆聽和學習去理解是我們都要學習的功課。

以利法再度責約伯

〈約伯記〉15:14 人是什麼,竟算為潔淨呢?婦人所生的是什麼,竟算為義呢?

閱讀經文:〈約伯記〉15章

因為約伯不接受朋友們的控訴,所以第三輪的辯論又開始了。還是由年長的以利法開始。提幔人以利法是以掃的後裔,可以想見的,他是一位非常敬虔的老人。所以在以掃的後裔中也有敬畏上帝之輩,並非全然遠離神。他帶著好意來看約伯,希望能幫助約伯,但是在約伯的悲嘆中,他聽出了約伯要找神理論之意,因而大起反感。人怎麼可以在神面前稱義?人怎能說自己毫無過犯?人怎能批評神的作為?遭災之人豈不當反省悔改嗎?怎麼反而指責神不公不義?以利法開始發“義怒”了。

雅各說:“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1:20)。神在後來責備以利法和朋友們:“我的怒氣向你和你兩個朋友發作,因為你們議論我,不如我的僕人約伯說的是”(伯42:7)。以利法為了神而發怒,但是神並沒有因而被感動,反而覺得他亂講話。後來約伯還得為以利法和朋友們獻祭祈禱,他們才得赦免。神在聽他們講話,聽他們的辯論。神也聽我們講話,聽我們的議論。因此主耶穌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太7:1)

以利法可能就是他自己說的:“我們這裡有白髮的和年紀老邁的,比你父親還老”的那位,所以他非常不能接受約伯想要和神理論的想法。這裡好像產生了一點代溝的問題。有時候我對時下年輕人的想法也會感到很驚奇。和我同輩的人大多覺得,現代的年輕人不像我們年輕時那樣埋頭苦幹,想要存錢,有一番作為。時下的年輕人比較會享受生活,只要存了一點錢就去旅行,他們比較懂得生活。不像我們以前總是為了將來而活,無法享受到人生的樂趣。因此聆聽和學習去理解是我們都要學習的功課。

人生如花似影

〈約伯記〉14:7 樹若被砍下,還可指望發芽,嫩枝生長不息。

閱讀經文:〈約伯記〉14 章

約伯感嘆人生日子之短少,以及人出生於污穢的世界裡,怎可能完全無罪?既然如此,約伯求神不要對他要求太高,寧可轉眼不看他的罪,讓他得以歇息,直到人生的盡頭。所以約伯雖然覺得自己有理,沒有做什麼壞事,但是當他想到自己年幼之時可能有的過犯,以及可能附合過與社會中一些作法或思想,他知道自己在神面前無法完全。神若數點人的過犯,誰能完全?但是約伯屢屢提及,人生有限,神若不住手加苦害於他,以後神要再找他就找不到了;等神的憤怒過去再要找約伯時,他已經躺下不再起來,不得復醒了。頗有“你到時不要後悔”的意思在裡面。這就是約伯和神的關係,深到一個地步,約伯知道神很愛他,也必然想念他。

約伯想到人若沒有指望,連兒女的升尊或降卑都無所謂了;“但知身上疼痛,心中悲哀”。身外的人事物都不像肉體的攻擊那樣使人感到挫折。因為人有自尊心,有獨立的需求,很多事我們可以自己做時,不願假他人之手,不然就會很沮喪。例如吃飯、洗澡、走路、梳頭,等等的日常生活瑣事,若還需要人家來餵你,幫你洗澡,會讓人覺得很沒用,一無是處,只是個負擔。疼痛雖是個美好的禮物,可以讓我們知道危險而採取應對,但是有的疼痛會使人使去自理的能力,使人覺得像條蟲,不再有人的尊嚴,而感到十分悲哀。

張文亮教授針對這第十四章寫下了〈上帝之斧〉一文,對植物有精闢之解,會讓大家對本章有更多的理解:我對植物學的認識,大都是來自我在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的學習。我不知道約伯是在哪裡上過課,他怎麼知道這麼多植物的知識?聽啊!他說:「樹若被砍下,還可以指望發芽,嫩枝生長不息。其根雖然衰老在地裡,樹也死在土中,及到得了水氣,還要發芽,又長枝條,像新栽的樹一樣。」(約伯記14:7-9),距今三仟年多前的約伯,怎麼有這麼精確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