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約伯自詛其生辰

〈約伯記〉3:23 人的道路既然遮隱,神又把他四面圍困,為何有光賜給他呢?

閱讀經文:〈約伯記〉3 章

已故的喜劇泰斗羅賓威廉斯的遺孀蘇珊施耐德接受訪問,首次提到羅賓曾患有路易氏體型失智症,而抑鬱症只是其中的一個小症狀。路易氏體型失智症會讓患者身體僵硬、走路不穩,導致經常跌倒受傷、手震、焦慮及幻覺等。羅賓雖然努力抵抗病魔,但是難敵病痛,深感絕望,因而選擇自殺。不知道您可曾想過自殺,以這樣的方式來為自己找出路,希望不用再受苦;我曾經在沮喪時也想過自殺。好像不再活下去,就可以了無牽掛,不再被憂慮所困。這是人基本的願望,自由,不管是心智或肉體都希望自由。

因此我們可以稍微去體會約伯當年的沮喪。他覺得喪失了做人的尊嚴,坐在爐灰中刮膿瘡,像一隻人人討厭的癩皮狗。沒有作為,沒有功能,活著的意義和作人的目的盡都喪失,那麼活著還有什麼意思?羅賓在患病時感覺到不再行動自如時,變得非常敏感,覺得不管到哪裡,人人都對他指指點點,好像都在討論他有多糟糕。當然,那是出於他的自我幻覺。但是人在生病中,經常也會變得對他人的舉止更加敏感,好像凡事都是針對自己,給自己更大的壓力。

我想這就是疾病的可怕,撒旦不止讓人的肉體軟弱,也因而使人的精神軟弱。當人失去獨立自主的能力時,恐懼便佔滿了其心靈。害怕不再有人愛他(她),害怕成為別人的負擔,惹人討厭。這時才明白原來人是何等在意被接納被需要,因此覺得不再被接納也不再被需要,會讓人失去活下去的志氣。因此約伯咒詛自己的生日,他希望自己從來沒有活過。你有沒有這樣想過呢?

約伯全身長毒瘡

〈約伯記〉2:6耶和華對撒旦說:「他在你手中,只要存留他的性命。」

閱讀經文:〈約伯記〉2 章

這章裡撒旦說的話,其實也是對所有信徒的挑戰。“人以皮代皮,情願捨去一切所有的,保全性命。你且伸手傷他的骨頭和他的肉,他必當面棄掉祢”。我們在失去一切,又患重症時,會不會棄掉神?曾經ISIS專門去殺害基督徒,甚至美國Oregon俄勒岡州的校園殺手也專門挑釁基督徒(2015年10月1日),叫他們站起來,再一一槍殺。一槍斃命雖然令人痛惜失去的性命,但比起約伯的苦難,似乎後者更為痛苦。疼痛,是神賜給人的禮物,可以救人也可以使人發瘋。

在《聖經》裡的記載,有一些事很難領會。例如,神的眾子是指誰?撒旦為何也參與其中?神難道不知道撒旦在哪裡,還要問牠?神何必為了撒旦而讓約伯受苦?一般而言,神的眾子也指神創造的天使或使者,或者是那些已經到了天堂的人,例如肉身不死的以諾。撒旦也可以去見神,而且可以到神面前去控訴屬神的人。神允許撒旦的存在,並且利用撒旦,使牠成為神手中的反面器皿。從第一章到第二章,甚至到最後一章,神和撒旦都在約伯的事上角力。

我相信當約伯受苦時,神也心痛,但是祂自始至終在看(顧)著約伯;正如耶穌降世之後,聖靈一直與祂同在。神沒有讓耶穌降生在富人家裡,因此耶穌從一出生就要忍受物質的缺乏,過貧苦的日子,被人恥笑是私生子;被捕後被虐打、釘十字架,一直到復活,都在父神的眼目之中,但是父神必須讓祂走完全程,才能讓罪人因祂得贖。很苦,卻是一個特別的使命。約伯要完成的,也是一個特別的使命,因著他的受苦,許多人在患難中得到安慰和鼓勵,堅守了對神的信心。

約伯的擁有和失去

〈約伯記〉1:21 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閱讀經文:〈約伯記〉1章

約伯是什麼時候的人呢?這是許多人很好奇的一個問題,根據李道生牧師的《舊約聖經問題總解(上)》中指出,約伯友人以利法是以掃的後裔(創36:10/11);比勒達是亞伯拉罕和基土拉的兒子書亞的後裔(創25:2);以利戶是亞伯拉罕的兄弟拿鶴之子布斯的後裔(創22:21),因此約伯的年代大約是在雅各之後,摩西之前的那一段時間。這個故事對人類的世界產生很大的影響,讓人類知道苦難的來源,有時是出於神的允許。這是人很難接受的一個事實,為何敬虔像約伯這樣的人,竟然成為神和撒旦比試的一個“器皿”?人沒有辦法理解,神怎麼可以讓撒旦把災難加諸於約伯身上,以測驗約伯的信心之真實與否?難道沒有其他更理性的方法去測驗人對神的信心嗎?

讀了約伯的故事,人人自危,深怕自己也成為神和撒旦之間的試驗品。因為人都不喜歡苦難,只希望擁有,永遠地擁有。但這個故事讓我們重新思想人的定位和神、物質的關係。大多數人都希望做王,做自己的王,一想到人只不過是神的受造物,人權在神權之下,那種衝擊之大,使他們不斷地咒罵神,覺得神對約伯的作為十分無理。神知道人的軟弱,人的恐懼和害怕。但是不管撒旦怎樣惡劣,也不敢跨出神給牠規定的範圍;同時,人也始終在神的看顧之下,在神的眼目之中。

世人大多喜愛雅比斯的禱告甚於約伯的苦難:“甚願祢賜福與我、擴張我的境界、常與我同在、保佑我不遭患難、不受艱苦。” (代上 4:10)。約伯其實也怕苦難,因此他非常警醒,他不僅自己遠離惡事,也怕兒女犯罪棄掉神而遭禍患,因此在兒女的筵宴之後,總要替他們獻祭贖罪。就像尼希米,為了避免神再次對以色列人發怒,所以很努力地要讓以色列人遵行律法,守安息日,等等。這是人的本性,不想要有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