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End of Myself

Hi GAMErs!

Today’s passage is Exodus 7:1-13.  For context, we’ll also include Exodus 6:28-30.  Let’s go! 

Exodus 6:28-Exodus 7:1 (NIV)
28  Now when the LORD spoke to Moses in Egypt,
29  he said to him, “I am the LORD. Tell Pharaoh king of Egypt everything I tell you.”
30  But Moses said to the LORD, “Since I speak with faltering lips, why would Pharaoh listen to me?”
1  Then the LORD said to Moses, “See, I have made you like God to Pharaoh, and your brother Aaron will be your prophet.

On Exodus 6:28-Exodus 7:1:  Notice the difference in the way Moses saw himself and the way God saw Moses.  Moses focuses on his inability and weakness, his “faltering lips” (v30).  God says He has made Moses to be like God to Pharaoh and Aaron to be Moses’ prophet (v1). It goes to show that God sees us differently than the way we naturally see ourselves.  If like Moses you have a tendency to focus on your weaknesses and limitations, know that God sees you in a completely different light: He sees you as forgiven, strong, an overcomer (see 1 John 2:12-14).  Part of becoming more godly is learning to see yourself the way God sees you.

Exodus 7:2-7 (NIV)
2  You are to say everything I command you, and your brother Aaron is to tell Pharaoh to let the Israelites go out of his country.
3  But I will harden Pharaoh’s heart, and though I multiply my miraculous signs and wonders in Egypt,
4  he will not listen to you. Then I will lay my hand on Egypt and with mighty acts of judgment I will bring out my divisions, my people the Israelites.
5  And the Egyptians will know that I am the LORD when I stretch out my hand against Egypt and bring the Israelites out of it.”
6  Moses and Aaron did just as the LORD commanded them.

亞述王西拿基立被殺

〈列王記下〉下 19:30猶大家所逃脫餘剩的,仍要往下扎根,向上結果。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19:1-37

這真是每個遇到霸凌的人最高興的結局,霸凌被解決掉了,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在霸凌被除掉之前,我們要先明白必須有怎樣的信心才能度過面對霸凌的日子。希西家盡全心去建築工事和裝備,也勉勵百姓要倚靠神。但是當眼前的局勢越變越糟時,他的信心還站立得住嗎?靠近非利士邊境的拉吉被亞述佔據了,而亞述正在攻擊立拿。這兩個地方都是軍事重鎮,可以阻擋從埃及來的軍隊。亞述王聽到古實王要出來與他爭戰的話,更希望趕快攻下耶路撒冷,免得兩面受敵,因此要先拿下立拿和拉吉,好讓埃及軍隊不能經過。有人說這位古實王其實是古實籍的埃及王,也有人說是埃及尼羅河北部的古實之王。因為埃及離猶大和以色列比較近,所以有時會向他們求援。

希西家派家宰和書記披上麻布去見先知以賽亞,說:「今日是急難、責罰、凌辱的日子,就如婦人將要生產嬰孩,卻沒有力量生產。或者耶和華你的神聽見拉伯沙基的一切話,就是他主人亞述王打發他來辱罵永生神的話,耶和華你的神聽見這話就發斥責。故此,求你為餘剩的民揚聲禱告」。在等待的時候,在危難中看不見希望之際,希西家沒有離棄神,他派人去找神的僕人,請他代禱。在急難、責罰、凌辱的日子裡,希西家依然仰望神。有的人看到情勢不對,就去算命、抽籤,希望從別處得到指引。但是希西家認定了唯有耶和華是真神,他就不像其他的王轉向假神,反而去找神的僕人。

這樣的信心得到神的肯定,因此神藉著先知回應希西家:「你聽見亞述王的僕人褻瀆我的話,不要懼怕。我必驚動他的心,他要聽見風聲,就歸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裡倒在刀下」。哇,多麼令人得安慰的話,神終於應允要出手了。但是亞述王給希西家的信卻令他傷痛不已。不是為了國勢的危險,而是他所敬畏的神被亞述王眨得一文不值,被亞述王拿來與其他國家的假神相比。希西家把信件拿到聖殿,在神的面前展開,求神救猶大脫離亞述的手,使天下萬國都知道,唯獨耶和華是神。希西家的禱告蒙神垂聽了,因為神必不讓自己和其他的假神做比較。我們若要為霸凌事件禱告,也要這樣禱告,讓耶和華神彰顯祂自己的榮耀,使世上的人都知道,我們倚靠的是真神。

Bigger Than Our Brokenness

Hi GAMErs!

Today’s passage is Exodus 6:14-30.  For context, we’ll start at Exodus 6:13.  Let’s go!

Exodus 6:13-27 (NIV)
13  Now the LORD spoke to Moses and Aaron about the Israelites and Pharaoh king of Egypt, and he commanded them to bring the Israelites out of Egypt.
14  These were the heads of their families: The sons of Reuben the firstborn son of Israel were Hanoch and Pallu, Hezron and Carmi. These were the clans of Reuben.
15  The sons of Simeon were Jemuel, Jamin, Ohad, Jakin, Zohar and Shaul the son of a Canaanite woman. These were the clans of Simeon.

On verses 13-27:  Just before we get into the big action scenes of Exodus, we are first given a genealogy (i.e. a summary of the family line) for Moses and Aaron.  The purpose of this genealogy was to show future generations of Israelites where exactly Moses and Aaron fit under the family tree of their nation’s patriarchs Abraham, Isaac and Jacob (also known as Israel).  It is an abbreviated, selective genealogy that does not show every name and every generation in Moses and Aaron’s family tree, but just enough to show that Moses and Aaron were descendants of Israel’s third son Levi, and the origins of some of Aaron’s descendants like Nadab, Abihu, Eleazar, and Phinehas, who would play prominent roles in Israel later on.

亞述王進攻猶大

〈歷代志〉下32:8 與他們同在的是肉臂,與我們同在的是耶和華我們的神,他必幫助我們,為我們爭戰。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18:5-37

在信徒的人生中難免也會碰到不講理的人,想要罷佔他產業的人,或是其他方式的霸凌。最近不止在學校中有霸凌,網路上也有霸凌,有的人因為氣不過就自殺了。被欺負當然很可憐,但是自殺就太不值得了,只要你不死,你就有爭口氣的機會,一死就冤死了,白白吃了那麼多年的飯。希西家倚靠神,在他前後的猶大列王中,沒有一個及他的,他辦事都很順利,甚至還有能力可以去攻打非利士人。

在以色列亡國之際,亞述王撒珥根過世,趁著亞述內部動亂不安,無暇顧及迦南地時,希西家趁機向西擴展領土,直到非利士人的領土迦薩(Gaza),並囚禁原本忠於亞述的非利士人的以革倫王帕第(Padi)。這件事記載在撒珥根二世兒子西拿基立的年鑒上:“因著Padi對亞述神的忠心,他的貴冑、臣僕和官員們把他交在猶太人手中。希西家王就非法地,把他當作敵人,囚禁起來。” 他的父親亞哈斯被非利士人攻擊,現在輪到他去攻擊非利士人。但是他也遇到了當時的國際霸凌,亞述。

在希西家當王的前幾年,不斷有消息傳來,亞述怎樣圍攻以色列北國的新聞,聽著都讓人害怕。因為亞述人的行徑實在太殘酷了。亞述攻了三年,終於攻下撒瑪利亞,希西家看到以色列人流離失所,被亞述擄去,心裡也發毛。猶大南國在亞哈斯王執政期間,亞哈斯不停地用錢去餵飽亞述人的胃口,但是亞述人後來不但不幫他,還欺負他,只拿錢,不幫忙打仗了。亞哈斯死的時候,猶大人己經民不聊生,十分窮困,猶大淪為亞述的藩屬,但是在希西家的經營下,終於有了復興的跡象。希西家再也不肯像他父親那樣,一味地拿錢去討好亞述了,他要倚靠神來脫離亞述的霸權。這話說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

希西家定獻祭之例

〈歷代志〉下31:21 凡他所行的,無論是辦神殿的事,是遵律法守誡命,是尋求他的神,都是盡心去行,無不亨通。

閱讀經文:〈歷代志〉下31:1-21
〈列王紀〉下18:1-4

在希西家帶領以色列人和猶大人過完逾越節之後,以色列眾人就到猶大的城邑打碎柱像,砍斷木偶,甚至到以色列北國去拆毀丘壇和祭壇,這是猶大地和以色列地的信仰大復興。希西家還打碎摩西所造的銅蛇,這是一件非常勇敢的創舉。摩西是誰?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後,近迦南時所造的銅蛇,竟然有百姓還在拜它。希西家稱那銅蛇為銅塊,因為他知道那是一堆銅所塑造出來的東西,並不是耶和華神。這也幫助我們明白為何神要隱藏摩西的屍體,因為若有人找到摩西的屍體,或被魔鬼拿去,那麼後果必然十分可怕。連個銅蛇過了幾百年都還有人在膜拜,何況是以摩西形像出現的“人”,必然使人十分困惑,甚至遠離真神。

以色列人和猶大人在耶路撒冷過了極為喜樂的雙倍除酵節之後,這個喜樂和敬拜並沒有因為節日的過去而停止,他們回家拆除偶像,並且遵行律法,按時獻祭,供應利未人和祭司。所以和神建立關係之後,我們的喜樂並不是停留在教會或特會裡,真正的敬虔是讓聖靈繼續帶領之後的每天的生活,讓神居首位。聚會時的“high”是情緒一時的興奮,但是每天的生活才是真正與神同行。所以我們不要一直停留在對聚會時之高潮的懷念,也不要一直倚靠聚會或特會來使我們感覺神的同在,因為神是以馬內利,永遠與我們同在的神。我們若遵行神的話語,就是時時刻刻在“充電”了。

當人們不敬畏神時,祭司和利未人就少吃少穿,甚至無法生活下去,只好去兼差,好像〈士師記〉裡有個利未人去米迦的家裡做祭司一樣,米迦的祭司後來還被但族人搶走。因此希西家下了諭旨,分咐百姓供應祭司和利未人應得的份。當百姓都樂意獻上十分之一時,祭司和利未人就吃不完兜著走了(正面的意思)。當神的僕人不用再為生活而奔波時,自然可以專心侍奉。希西家繼續吩咐,教導利未人和祭司管理所收到的奉獻,並且公平地分給亞倫的子孫和一切載入家譜的利未人。

Because I Am, I Will

Hi GAMErs!

Today’s passage is Exodus 6:1-13.  Let’s go!

Exodus 6:1 (NIV)
1  Then the LORD said to Moses, “Now you will see what I will do to Pharaoh: Because of my mighty hand he will let them go; because of my mighty hand he will drive them out of his country.”

On verse 1:  Moses and Aaron had approached Pharaoh about letting the Israelite slaves go, but Pharaoh rejected their request and even increased the Israelite slaves’ workload as a result.  Moses could not understand why, especially when God had promised that Pharaoh would let the Israelites go (see Exodus 5:22-23).  God reassures Moses that Pharaoh will (eventually) let the Israelite people go.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When God promises to do something, He will do it according to His timing, not your timing.  Rather than getting upset with God because God didn’t do things according to your way and timing, trust God that His way and His timing are perfect.  When God doesn’t do it in your way and your time, it means that He is writing a greater story than the one you have in mind.

Exodus 6:2-8 (NIV)
2  God also said to Moses, “I am the LORD.
3  I appeared to Abraham, to Isaac and to Jacob as God Almighty, but by my name the LORD I did not make myself known to them.

《聖經中各種審判》14— 對埃及的審判 之九

在上帝主權統管下的意志

  聖經說:「我要使法老的心剛硬」,我們怎麼理解?上帝的主權超越人的意志,人心能否順從都在神主權的統管下。聖經說:「耶和華說:『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我的名。我要恩待誰就恩待誰;要憐憫誰就憐憫誰。』」(出 33:19)一個人的生命要敗壞下去,不是他決定就可以,也要上帝的許可。

有關上帝的主權與旨意,我分成四大階層:一、上帝計劃中的旨意,二、上帝許可中的自由,三、上帝引導人的轉變,四、上帝任憑人的滅亡,這四樣都在神的主權之下。你說:「我自己決定,所以我有這樣的地步」,你沒有想到你所打的主意有上帝的主權在你身上的彰顯,如果你能好,是因為上帝施恩給你,如果你不好,是上帝任憑你硬著你的心,因著上帝的主權與施恩決定一個人能領受多少恩典,如果上帝沒有施恩,我們只能抵擋上帝,剛硬著心。聖經說:「我要使法老的心剛硬」,這不是指硬心是上帝的決定,而是說這其中有上帝的許可,甚至是上帝的任憑。人自己本意的敗壞是上帝的任憑,不讓你悔改,繼續硬心下去。人以為他的抵擋連上帝都束手無策,把上帝的干涉當作是對自己的攪擾,在蒙蔽之中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不知道如果上帝不施恩,他也無法悔改。

聖經說:「我使法老的心剛硬,要在他身上顯出我的榮耀」,因為法老的剛硬,人看見上帝憑己意行萬事 ,上帝行事使祂的百姓得恩典,祂施行審判使祂的仇敵受災殃。

十災顯明埃及諸神非真神

  上帝降下十災最大的目的只有一個:顯明埃及人所敬拜的是假神,不能造福人群,解救百姓。在降災的事上,術士可以模仿先知所做的事 ,無論是杖變蛇或水變血,假先知所做的事情與神的僕人好像一樣,但在結局上,你看見法老的術士只能降災,顯明邪惡的能力無法施行拯救,這是聖經記載正邪之間真正的分別。

Get Up After Every Fall

Hi GAMErs!

Today’s passage is Exodus 5:1-23.  Let’s go! 

Exodus 5:1-23 (NIV)
1  Afterward Moses and Aaron went to Pharaoh and said, “This is what the LORD, the God of Israel, says: ‘Let my people go, so that they may hold a festival to me in the desert.'”
2  Pharaoh said, “Who is the LORD, that I should obey him and let Israel go? I do not know the LORD and I will not let Israel go.”
3  Then they said, “The God of the Hebrews has met with us. Now let us take a three-day journey into the desert to offer sacrifices to the LORD our God, or he may strike us with plagues or with the sword.”……

On verses 1-23:  Moses and Aaron step out in faith and approach Pharaoh with God’s demand to let His people go.  Pharaoh stone walls Moses and Aaron and, even worse, increases the workload expected of the Israelite slaves as a result.  This in turn causes the Israelite foremen themselves to be angry with Moses and Aaron for getting the entire Israelite community in trouble with Pharaoh.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Whenever you step out in faith to undertake something great, don’t be surprised if at first you fall flat on your face. That’s what happened to Moses and Aaron. Moses tried to do what God asked of him, and yet rather than making the situation better for the Israelite slaves, at first things actually got worse!

一首由著名講道牧師所寫的著名聖誕詩歌:《小伯利恒》

作者:徐彬

 

一年一度的聖誕佳節又將來到了。每當這個節日,我們可以聽到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美聖誕歌曲在我們的耳邊響起,其中就有一首就是今天我要介紹的《小伯利恒》。

我們先來瞭解這首讚美詩歌的作者生平。詩人的名字叫菲利普斯·布魯克斯(Phillips Brooks)(以下簡稱“菲利普斯”),是十九世紀美國聖公會的一名牧師。他出生於1835年的波士頓,其家族祖先是來自於十七世紀的英國,是英格蘭盎格魯撒克遜清教徒早年來美國的殖民者,也是屬於一個被公認是由富有的精英基督徒家族所組成的“波士頓婆羅門”(Boston Brahmin)的成員,其家族特別注重子女的精英教育,并與哈佛大學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菲利普斯的妻子也出身於名望世家。有趣的是她的姓恰恰是丈夫菲利普斯的名,叫瑪麗·安·菲利普斯(Mary Ann Phillips)。她的曾祖父小塞繆爾·菲利普斯(Samuel Phillps Jr.) 不但擔任過馬薩諸塞州的副州長,還曾以自己的名字在安多佛市創立了著名的菲利普斯學院(Phillips Academy)。該學校是美國最早通過法律註冊的著名私立寄宿高中,在歷史上曾培養出包括美國三位總統(老布希、小布希、富蘭克林·皮爾斯)和五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等眾多的名人和精英。到了菲利普斯的父母親這一代,雖然其社會知名度已名不見經傳,不過他們培養成人的六個兒子中成人後有四個都成為牧師,其中就包括作為家中老三的菲利普斯。

▼现今菲利普斯學院學院的俯瞰圖及學校的室內田徑場:

1850年菲利普斯從波士頓拉丁语學校畢業後,在次年如願考入了哈佛大學。在哈佛校園裏他是一名以擅長語言、邏輯和哲學思辨而出名的優秀學生,各科成績也在同年入學的學生中名列前茅。1855年他從哈佛畢業,隨即就輕車熟路地選擇了去自己的母校波士頓拉丁语學校擔任教師。可沒過了多久他就發現自己其實並非真的對教學有興趣,這種情緒的發酵導致有時候他人已經上了講臺,但口中卻不知道該說什麼的地步。那時他的挫折感就像他本人所描述的:「我不知道自己將會變得怎麼樣,也並不太在乎。我希望我能再回到15歲,如此就我可能會成為一個令人驚歎的男人,但現在我似乎將一事無成。」

就在那個困惑和尷尬的時刻,在哈佛讀書時就很欣賞和瞭解他的一位老師及時給了他一個建議,就是去神學院繼續深造;於是他在學校辭退他之前自己辭職離開,前往佛吉尼亞州的亞歷山大,進了聖公會神學院接受神學裝備。幾年之後,他才明白神的心意並不是讓他從此離開講臺,而是要他把講臺作為傳講福音的出口;不僅如此,神還早已為他預備了足夠豐盛的講臺恩賜。

1859年菲利普斯順利從神學院畢業,隨即開始了他卓有成效的服事生涯。他先是被聖公會授予執事聖職,被派往在費城的基督再臨教堂擔任牧師。因著他突出的服事能力,短短三年之後,他便被提升到更重要的費城聖三一教會去擔任牧師。在那裏他連續服事了七年,不但牧養教會成績斐然,而且還在美國因廢除奴隸制而爆發的南北內戰中,旗幟鮮明地支持了林肯所代表的北方陣營。他在1865年內戰結束時為紀念內戰死難者所作的一次講道,更讓他在全美範圍贏得廣泛的關注和好評。到了1869年,他又被授予了聖公會在全美最重要的大本營教會 – 波士頓三一教堂牧師和教區長的重要職位。他在該教會服事時間長達22年之久,直到他56歲時進一步被提升到擔任馬薩諸塞州的主教職務。

▼下圖是今日之波士頓三一教堂內外景照片及教堂內的菲利普斯雕像:

在所有的讚美詩詩人中,菲利普斯可能是唯一的一個,其佈道能力能夠與詩歌代表作並駕齊驅、同時在青史留名的作者。在他服事時間最長的波士頓三一教堂,每到主日,就有大量的人群前來聆聽這位身高六英尺四寸,體重三百磅的“巨人”在臺上的精彩講道,以致於這家規模宏大的教堂也常常“人滿為患”。人們形容他在講道時臉上容光煥發,激情橫溢,充滿著真誠和溫柔,並稱贊他的講道內容具有許多個一貫性,即一貫的具有力量,一貫的清晰和完整,以及一貫的深沉和強烈。在由他擔任校長的教會主日學學校裏,學員的人數也從原本僅有的36人增加到千人以上。他講道的名聲之大甚至還讓他成了波士頓民眾眼裏的“第一公民”,每當他外出,所到之處常被人認出指點或喝彩。在他擔任牧師的任內,波士頓三一教堂也成了美國最活躍的基督教活動中心。

菲利普斯的講道影響力也外溢到美國各地及國外。他先後被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牛津大學授予榮譽博士學位,其中耶魯還專門為他開設了“佈道講座”。1880年去英國訪問期間,他不但被著名的威斯敏斯特皇家教堂邀請前往佈道,甚至連英國女王也慕名專門請他前往自己的溫莎城堡,為她和王室成員講道。他所發表的著作也大都與講道有關,包括《講道講座》(1877年)、《佈道》(1878-81年)、《博倫講座》(1879年)、《英國教堂講道》(1883年)、《在美國最古老的學校講道》(1885年)、《二十個佈道》(1886年)、《世界之光和其它佈道》(1890年)等。後人甚至評價他為美國十九世紀最偉大的佈道者(The greatest American preacher of the 19th Century);連他所屬的聖公會也認為他講道的能力在整個聖公會編年歷史上無人可及。在那些光芒四射的時刻,又有誰能夠想像,這位不凡的講道者當年在費城拉丁語學校曾經是一個因“講課能力不夠”而差點面臨被解雇的教師!

▼下圖兩書是菲利普斯的講道集專著:

現在再讓我回過頭來介紹菲利普斯的這首代表作《小伯利恒》詩歌。

在眾多經典聖誕歌曲的詩人中,菲利普斯可能是唯一一位因親自到過耶穌誕生之地而寫出聖誕讚美詩篇的作者。1865年的冬天,正在費城擔任聖三一教堂牧師的菲利普斯安排了一次去歐洲和中東巴勒斯坦地區的旅遊;就在耶誕節平安夜那天,他和同行者一起騎著馬從耶路撒冷出發前往伯利恒。在後來寫給父親和教會的信上他大致描述了那天的經歷和感受:

「我們大約只花了兩個小時就到了伯利恒這個小鎮,它坐落在一座山的東邊山脊上,周圍是梯田式的花園,比我在巴勒斯坦見過的任何其它城鎮都要漂亮。小鎮最突出的標誌是《耶穌誕生教堂》(Church of the Ativity,建於在西元四世紀三十年代的君士坦丁大帝時期)。這個古老的教堂目前由希臘人、拉丁人和亞美尼亞人教會共同擁有,他們各自擁有自己的修道院。我們在希臘人的修道院安排好住處後,在傍晚時分又騎馬出城,前往傳說中耶穌誕辰之夜牧羊人看到天使報喜訊的那片曠野之地;當經過那裏的時候,我們仍然可以看到不少牧羊人正在“看守羊群”,或趕著羊群回家的場面,…。接著我們回到了伯利恒城裏,去參加教堂在當晚十點鐘開始的平安夜敬拜。敬拜儀式一直持續到後半夜的三點鐘。來自不同地區的信徒們一遍又一遍地唱著歌頌救主誕生那個奇妙夜晚的詩歌。我似乎能夠聽懂他們的語言,就像我們去年平安夜在自己教會所唱的那樣。不過我還是會短暫地關閉我聽覺,好讓自己更熟悉的那些詩歌旋律隔了半個地球飄到我的耳裏,…。」(摘自1865年12月30日菲利普斯寫給他父親的書信以及1866年2月19日給波士頓聖三一主日學學校的同學們的書信)

▼下圖是位於伯利恒的聖誕大教堂內外景照片。教堂蓋於西元四世紀,所蓋地點系相傳主耶穌的誕生地;左下圖是鑲嵌著一枚空心的14角伯利恒銀星以表示耶穌出生的具體位置,並鐫刻著拉丁文銘文“聖母瑪利亞在此生下基督耶穌”;右下圖即為主耶穌當年的誕生處,當年的泥馬槽早已不復存在,後人一度用銀馬槽所替代,現在看到的是後來被換成了一個大理石聖壇:

這一經曆給菲利普斯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致他在三年後還這樣說,那些記憶“仍然在我的靈魂裏歌唱”(still singing in my soul),而這第三年的日子就是發生在1868年的冬天。又一年的聖誕佳節再度臨近了,他想親自為教會主日學的孩子們寫一首聖誕詩歌,於是當年那美妙的經歷和感受再次湧上心頭;他拿起筆一口氣寫下了這首詩,並將其取名為《小伯利恒》。全詩分四段,內容如下:

作為著名講道牧師的菲利普斯所寫的這首詩歌,其實也是一篇優美出色的講道。他給詩歌取名為“小伯利恒”就是借用了舊約聖經中一名偉大的先知彌迦的一個預言。在這一成書於西元前八世紀的書卷裡明確地記載:「伯利恒,以法他阿,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裏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祂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而彌迦的預言果真在七百多年後在伯利恒這個小城得以實現,救主耶穌在此誕生。

在進入到詩歌的具體內容後,作者又巧妙地把耶穌誕生之夜伯利恒的“靜”和伯利恒的“小”兩者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讓讀者首先從中感受到這樣一個特殊的場景和畫面:在救主誕生的那個夜晚,伯利恒這個小城的街衢上居然是“漆黑一片”,空無一人,眾人都在“酣睡”之中,“無夢”也“無驚”;除了“群星”和“天使”外,無人知曉這位“聖嬰”就在此時此地“悄然誕生”,…。然後作者又在詩文中明確指出,耶穌的到來是為了解決這世上的“罪”;祂就是照亮這個“漆黑”的世界“永遠的光”;祂的帶來將給這個世界帶來“和平(平安)”,並給世人帶來了“萬世希望”,…。在詩歌的最後兩節,作者進一步指出,雖然在那個晚上,伯利恒的居民“有耳”也聽不到祂的到來,但因為這個嬰孩帶來了上帝的“恩典”,任何人,只要你“虔誠謙卑”地“打開心門”,懷著“信心”來到祂的面前,祂就一定會“降臨”到你心裏,“除去你的罪”,讓你從此“以馬內利”(Emmanuel)- 享受“神與你同在”的“喜樂”,直到永遠!

菲利普斯寫完這首詩後接著面臨著由誰來為它譜曲的選擇。本來按他的知名度要在社會上找一位知名的作曲家來譜曲絕非一件難事,可考慮到此時離耶誕節那個主日所剩下的日子已經不多了,於是他就近想到了在教會詩班彈琴的風琴師,也是自己主日學學校的教課老師的路易斯·雷德納 (Lewis Redner 1831-1908)(以下簡稱“路易斯”),趕緊出面請他來幫忙。

路易斯出生於1831年,比菲利普斯年長四歲;為這首詩歌譜曲那年他正好滿37歲。可有趣的是,人到中年的他,其社會職業卻並非是一名音樂家,而只是當地的一名房地產經紀。不過他的管風琴彈奏水準可是一流,年輕時就有“管風琴琴鍵手”之美譽,而作曲只是他的業餘所好。

路易斯拿到歌詞後因為時間緊迫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可越有壓力他卻越缺乏靈感,幾天下來也寫不出一句音符。眼看與菲利普斯約好的周日前要交稿的日子臨近了,他變得更加心急火燎。接下來所發生的事情,他是這樣回憶的:

「到了星期六的晚上,我的頭腦還是一片糊塗;我想的更多的甚至還是第二天我要在主日學校教課的內容。到了當天的深夜時分,我突然從睡夢中驚醒,耳邊聽到了如同天使般的美妙聲音正在歌唱,…。我急忙起身抓起一張樂譜紙,草草記下那些曲調作為歌曲主音部分;到早上起來後,我又趕著在去教堂之前填寫了和聲部分,…。」

就這樣,在耶誕節主日的最後一刻,路易斯靠著這“夜半歌聲”而得來的靈感終於完成了這首詩歌的譜曲“作業”。到了那天的敬拜中,一群孩子們上臺獻唱,用他們天籟般的童聲完美地演繹了這首美妙詩歌。一曲罷了,菲利普斯和路易斯也終於松了一口氣。那一刻,他們兩人誰都沒有想到這首歌後來會名揚世界,成為傳統聖誕歌曲中又一首經典佳作。

▼下圖的左右是菲利普斯和路易斯兩人的照片:

耶誕節主日過去之後,路易斯認識的一位開書店的朋友理查德·麥考利(Richard McCauley)因為很喜歡這首歌,在取得作者同意後就把這首歌印在單頁上擺在書店裏出售。接著馬薩諸塞州聖徒教堂的牧師亨廷頓博士(Dr. Huntington)也注意到這首詩歌,特地請求作者允許將其收錄到自己教會主日學校將發行的讚美詩詩集中。就在這本詩集的編輯過程中,這位牧師發現這首詩歌居然還沒有為詩歌曲調命名,於是乾脆就以作曲者的名字把調名定名為“聖路易斯”。於是這位本來名不見經傳的管風琴師因此流芳青史,成了此歌流傳中的一個佳話和插曲,也是他在作曲時萬萬想不到的。就這樣,詩歌逐漸地傳開到美國各地,到1892年已經成為聖公會官方指定的聖誕頌歌;再過了若干年,這首歌不脛而走,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成為一首膾炙人口著名的聖誕頌歌。

很可惜的是,菲利普斯本人並沒有完整地看到自己寫的這首歌在世界各地傳播的盛況。就在剛被提升到擔任主教位置還不到兩年時間的1893年1月23日,他在家中因突發心力衰竭而英年早逝,終年才58歲。他的逝世成了波士頓城市的一大公眾事務。葬禮當天,波士頓的證券交易所和許多商店都關了店門,成千上萬人湧向三一教堂去參加追思儀式,並向他的遺體告別。因菲利普斯生前長期在哈佛兼任包括校園牧師等各項職務,他的靈柩由數位愛戴他的哈弗學生們抬著,從三一教堂出發,越過查理士河和哈弗大學校園,最後安葬在奧賓山墓園。波士頓市政府也專門為他舉行了悼念追思會,表彰他對城市和市民所做出的重大貢獻。在接下來的幾周裏,在全美各地都舉行了各種隆重的紀念活動。這種盛大的規模讓大洋彼岸英國的一名叫布萊斯的勳爵都不由地感歎道:「自從林肯遇刺身亡以來,美國民眾還沒有一次如此廣泛地哀悼他們所失去的這位領導人。」甚至到了他去世七十年周年日的1963 年1月23號,還有多達20,000 人專門來到他曾經服事過的波士頓三一教堂,向這位偉大的佈道家和詩人表達他們由衷的敬意和悼念。

菲利普斯和路易斯兩人一生中都沒有結婚,因此也沒有留下任何後嗣,但他們兩人合作所寫的這首歌頌讚美救主耶穌誕生的詩歌卻永垂青史;每到聖誕佳節在世界各地所響起那《小伯利恒》的美妙歌聲就是對他們最好的紀念!

 

▼下面請分别欣賞兩首中英文的《小伯利恒》合唱視頻:

He Hears Your Cry and Sends a Saviour

Hi GAMErs!

Today’s passage is Exodus 4:18-31.  There are so many lessons we can learn from this passage.  In this GAME sharing we’ll deal only with verses 27-31 today . Let’s go!

Exodus 4:27 (NIV)
27  The LORD said to Aaron, “Go into the desert to meet Moses.” So he met Moses at the mountain of God and kissed him.

On verse 27:  Aaron, Moses’ older brother who was 3 years Moses’ senior (see Exodus 7:7), hears from God that he should go to the desert to meet Moses.  So Aaron goes to meet Moses at “the mountain of God” (which is likely Mount Horeb where Moses first encountered God in the burning bush) and the brothers are reunited.  How was Aaron, an Israelite slave in Egypt, able to freely leave Egypt to visit Moses?  One theory is that Aaron was a respected elder among the Israelites and had the permission of Pharaoh to go.  Another theory is that Aaron escaped the slave camp without being discovered.

In any event, the fact that Aaron independently sensed from God that he should go see Moses, soon after Moses himself had heard God’s call to go back to Egypt, must have been very encouraging to both Moses and Aaron.  They both must have seen this as a sign from God.  It goes to show that when God wants to do something big, He tends to involve not just one person but multiple trusted leaders in the discerning of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