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為被退稿却成了經典的詩歌:《自耶穌來住我心》
作者:徐彬
引言:今天我要介绍的诗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敬拜歌曲,它的名字叫《自耶稣来住在我心》(Since Jesus Came into my Heart)。诗歌的歌词很有特点,它共分五节,每一节都由两段“自耶稣来住在我心,……”的短语句子组成,连同副歌整首诗歌总共重複了25次 “自耶稣来主我心”,由此连接起一个基督徒自信了耶稣之后其生命旅途中的种种变化及层层升华。而诗歌的曲谱更是通过富有激情和张力的旋律和音符将上述主题彰显烘托得淋漓尽致。可是这样一首词曲完美搭配的诗歌,作曲家和诗人却并不相识和互相了解,因而完全不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特殊背景;甚至两人还因为沟通不畅而发生了误会,以致于诗人在寄出自己的作品之后因長时间没有得到任何回馈消息,误以为诗歌已经被出版方拒绝,….。然而神却大大祝福和使用了这首诗歌,使其成为圣诗歌坛上激励了世上无数人身心灵的优秀作品。
下面的章节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追寻这首赞美诗歌创作者各自的人生故事,以及诗歌文字和音乐的表达方式。
我们先来看诗歌的歌词作者,他的名字叫鲁弗斯· 亨利· 麦克丹尼尔(Rufus Henry McDaniel,1850-1940 )。麦克丹尼尔1850年出生在俄亥俄州一个叫里普利(Ripley)的小村庄。这地方虽小,但在他的童年时代却大有名气,因为那时有大量肯塔基州的黑人奴隶要越过俄亥俄河,逃往自由的北方,而位于俄亥俄河旁的里普利就成了他们逃亡过程中地下通道的第一站。当地的长老会牧师约翰·兰金( John Rankin)和许多教会组织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者正是在这样的一片土地上长大,甚至连他所读的学校也是由著名废奴主义者、浸信会牧师帕克.阿德密尔所创立的帕克学院(The Parker Academy);因此他很早就成了一名虔诚的基督徒。
▲以上左及右下圖是約翰. 蘭金牧師夫妇及他們的親人朋友照片;右上照片是他位於俄亥俄河河岸高處的住宅,當年他利用自己屋子房頂的燈籠來指引河對岸的黑人奴隸偷渡俄亥俄河的時間,前後總共解救了2000餘名黑奴成功逃離奴隸制的肯塔基州前往自由的北方各州。
在帕克学院完成了基本神学装备后,麦克丹尼尔在19岁那年获得了布道执照。1873年他正式被任命为教会牧师,从此开始了他超过了半世纪之久的事奉生涯。期间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俄亥俄州,先后在许多地方牧养过教会,其中既包括像哈姆斯维尔、希金斯港这样只有数百人口的小村庄,也有人口超过百万的的大城市辛辛那提(Cincinnati)和代顿(Dayton),直至他年迈退休。
一生作为牧者的麦克丹尼尔严格意义上并不能够算得上是诗人。他活到90岁高龄,但所写的诗歌却仅有百首左右,而且许多诗歌还是他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因着自己特殊的境遇而写的。但仅此一首《自耶稣来住在我心》就让他在圣诗诗坛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成为经典。
大凡唱过这首诗歌的人都会有着这样的感觉,即这首诗歌充满着敬虔和喜乐,引人振奋向上,一心仰望耶稣。殊不知作者在写下这首诗歌之前曾经历了一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生悲剧!那就是1913年1月5日,麦克丹尼尔的次子埃德温·赫歇尔(Edwin Herschel McDaniel )不幸英年去世,享年还不到31岁;而此时的他已经是年迈六甲有余的老人。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象,作为父亲麦克丹尼尔在经历了这样的人伦之殇后会是怎么样的心情!
在追思怀念儿子的那些日子里,有一天他突然感悟到,儿子短暂的一生中是那么的敬虔爱主,那么通过创作赞美儿子所信之上帝的诗歌不正是追思儿子最好的方式吗?!同时他的心里也萌发出这样的负担:“上帝要我做一些事情来照亮那些正在经历心灵挣扎的人们。我的迫切愿望是,如果可能的话,通过写下这些赞美诗来祝福我的同胞,从而以上帝爱子耶稣的名来荣耀这位 ‘我所归属、我所事奉’ 的上帝。”(注:句中“我所归属、我所事奉”(whom I am, whom I serve)是出自使徒行传27:23)到了次年他从以往自己写下的诗歌中挑选出六首寄给远在伊利诺斯州的一家福音诗歌出版社,其中就包括这首《自耶稣来住我心》。
▼左下圖是詩歌作者麥克.丹尼爾;右下是為詩歌譜曲的加布裡埃爾
麥克丹尼爾寄出自己的作品之後卻一直沒有得到反饋信息,他以為對方肯定拒絕了他的投稿,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事實上那家福音詩歌出版公司的一位音樂編輯在看到這首詩歌已經欣然為它完成了譜曲,但卻不知哪一環節的問題該公司未及時通知到作者。好在詩歌出版後不久被當時大名鼎鼎的佈道家,曾經是著名棒球明星的的比利. 桑迪(Billy Sunday1862-1935 )看中,在他的“十字軍東征”巡迴佈道活動中大力推廣此詩,因此很快就傳播到各地,為無數人熟悉,成為一首影響了眾多慕道友生命翻轉,歸入耶穌名下的著名聖詩。
下面我们就把目光转向这首诗歌的作曲者查理.加布里埃尔(Charles H. Gabriel 1856-1932)。1856年他出生在爱荷华州马斯卡廷县的威尔顿( Wilton, Muscatine County, Iowa),从小是在一家农场里长大。照理说那样的生活环境很难培养出一名音乐人才,但幸运的是他有一个十分爱好音乐的父母亲。父亲在家里开办了一所唱歌培训学校,而母亲就是钢琴师;因此虽然加布里埃尔从来没有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但却因着家庭的影响和熏陶而具备了良好的声乐基础。他不但有一副好歌喉,而且还凭着个人天赋在尚未成年时就曾因着本地教会牧师的邀请写过一首包括歌词和曲谱的完整诗歌。到了17岁那年,他决定离乡背井前往四处旅行;期间并且还曾效法父业,在所到之地开班授徒,通过教学他人唱歌和音乐来养活自己。
随着音乐素养和社会知名度的提高,加布里埃尔在34岁那年被旧金山的格雷斯卫理公会圣公会教堂聘请为音乐总监。在这家教会工作期间,他被要求为一个宣教庆典活动写一首歌;为此他创作了一首名叫《送光》的圣诗。后来这首诗歌被正式发表,成了他成名的处女之作。此后他的作曲才华得到脱颖而出,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当时颇有影响的作曲家。
1912年位于伊利诺斯州的著名出版商荷马·罗德海弗公司慕名向他伸出了橄榄枝,邀请他搬来芝加哥,专门为公司从事音乐编辑和创作。而麦克丹尼尔的这首《自耶稣来住在我心》,正是他来到公司两年后为其完成谱曲的一首作品。
加布里埃尔退休前先后在多家出版公司任职。在他一生中经他编辑的作品包括:35本福音歌集,8本主日学诗歌集,7本男声合唱本,6本女声合唱本,10本儿童歌曲集,19本颂歌集,以及大量的音乐教学书籍;而经他个人创作及谱曲的歌曲更是高达近8000首之多,其中除了这首《自耶稣来住我心》外,还包括《向高处行》(Height Ground)、《祂既看顾麻雀》(His Eye Is On The Sparrow)、《祂真稀奇》(I Stand Amazed in the Presence)、《我总不忘记你》( I Will Not Forget Thee)、《祂拯救我》(He Lifted Me)、《祂是我灵的救主》 (He’s the Savior of My Soul)等著名诗歌。因在这方面的杰出贡献,他在1982年被选入福音音乐名人堂。
▼以下是反映加布裡埃爾譜曲的《向高處行》《祂既看顧麻雀》《祂拯救我》和《我真稀罕》這四首詩歌的圖片
作为歌手出身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作曲家,加布里埃尔在福音音乐创作上并不束缚于传统圣诗的固有形式,而是吸收了20世纪早期黑人灵歌的精华及当前流行音乐的元素,将其融合在创作之中,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创作的音乐既注重节奏和变化,又不过于强调旋律的复杂结构和技巧,同时非常注重和歌词内容的契合和一致,以突出福音音乐的本质特征,引人生命翻转,信靠耶稣。他谱曲的诗歌往往具有容易上口的特点,因此特别适合音乐水平相差各异的广大会众传唱,也十分有益于福音的广泛传播。
他的上述创作风格在这首《自耶稣来住我心》诗歌里更是表现得十分充分。整首诗歌节奏明快,起伏流畅,音域适当,充满着动感和活力;编曲和歌词内容配合入微,相互交织,生动地展现了因为有了耶稣而给信徒生命改变所带来的强大动力,以及信徒对永恒的美好盼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谱曲时采用了较低的平稳音符作为旋律的开始,以此来展现信徒内心那份内省、沉思、谦卑、渴慕的情感;接着伴随着信徒生命的改变和升华,旋律逐渐向上升调,并在结束时“自耶稣来住我心”的音节尾处抵达整首诗歌音符的最高点;然后又通过连续三拍的延长音极其自如地连接上副歌的的首音,继而通过旋律的起伏在“喜乐如潮涌溢满我魂”音节处再度将整首诗歌推向高潮,从而成功地将歌者和听众带入到心潮澎湃的共鸣状态,以充分感受和领悟有耶稣同在的欢乐之情。
接下来我们再来进一步领略这首诗歌歌词中所蕴含的属灵亮光。我们可以从这五节诗歌内容中看到一条从过去到现在以至延伸到未来的时间轴线,而这条轴线所反映的正是我们每个基督徒所经历的生命旅程。(多数中文诗歌集以及演唱视频只取自其中三段或四段)
(1)我生命已经有极奇妙的改变,自耶稣来住在我心; 我渴慕的亮光今照耀我心间,自耶稣来住在我心。 (2)我流荡已停止,永不再入迷途,自耶稣来住在我心; 我的罪虽众多,主宝血已抹涂,自耶稣来住在我心。 (3)我今有大盼望,既坚定又稳固,自耶稣来住在我心; 不再有众疑虑如黑云遮我路,自耶稣来住在我心。 (4)虽经过死荫谷亦有光照我前,自耶稣来住在我心; 那美丽的城阙,我因信能远见,自耶稣来住在我心。 (5)我深知将永居那美丽的圣城,自耶稣来住在我心; 我真是多快乐,多快乐向前行,自耶稣来住在我心。 副歌:自耶稣来住在我心, 自耶稣来住在我心, 喜乐潮溢我魂如海涛浪滚滚, 自耶稣来住在我心。
诗歌开篇的一、二两节展现的是作者的深情告白:自从耶稣来到心里之后,他的生命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奇妙的大改变。原本他活在黑暗王国,属于撒旦之子和罪的奴隶;如今因着耶稣的救赎真光而驱散了黑暗,让他成了光明之子和上帝的后嗣;从那一刻起,他在人生道路上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彷徨流荡,迷失方向,因为他知道自己往昔所有的罪孽都已经因为主耶稣的宝血涂抹而得到洁净和赦免,如今他已经成为一个新造的人。
到了第三和第四节,作者的目光转为聚焦在当下和未来。他进一步强调,因信了耶稣,他的生命从此有了明确而坚定的盼望;这盼望是如此的坚固,足以驱散前行道路上的任何疑虑和乌云;即使要穿越死荫幽谷,他深信前方依然会有光芒照耀,去指引他前行的道路;甚至凭着他对主耶稣应许的信心他还能够看到,远方有那座永恒之城已为他打开了大门。
接下来的第五节,既是第四节的延续,也是作者生命旅途将来要抵达的终点:他满怀热情地欢呼,有一天他将进入那个美丽无比的圣城,并在那里永远居住,与主耶稣永远同在!那将是何等的荣耀和福分,让他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喜悦!
至于连接诗歌每一节的副歌,作者更是通过前后三次重复的“自耶稣来住我心”和“喜乐潮溢我魂,如海涛之滚滚”歌词的组合来呼应耶稣进入作者生命后的每一阶段的变化和升华,不断地将这趟属灵旅途推向新的高潮!
亲爱的朋友,了解了完这首诗歌背后的故事之后您有什么感想?如果您还没有认识诗歌里的这位主角 – 耶稣,您可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和疑问:为什么一个经历了老来丧子的父亲还能够写出这样喜乐的一首诗歌?为什么人的生命在迎来耶稣之后会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为什么人信了耶稣之后能够与永恒相连,得着那无比的福分?
对此,我想用圣经《约翰福音》中耶稣自己说的话来回答是再合适不过了: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1:6)“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 ( 5:24)“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6:40)“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15:11)
诗歌的词曲作者正是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明白了耶稣的话是信实的才会写下这些美好的文字,才能够创作出这样感人的旋律;而过去两千多年,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一代又一代难以计数的亿万民众经久不衰的信仰传承和集体见证更是证明了祂的话确实是“真理、道路和生命”!
哦,我的朋友,如果你在人生道路上还在“游荡”,如果你对现实和未来还有太多的“迷惑”,如果此时你正在因经历“死荫幽谷”的“黑暗”而陷入绝望,请打开您的心门,让“耶稣来住你心”,您必会体验到诗歌里所说的那种“奇妙改变”,并享受到那与永恒相连、如同“海浪”和“潮涌”般的大喜乐。您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