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中的永恆盼望:詩歌《堅固磐石》背後的故事

作者:徐彬

前言: 《堅固磐石》是一首基督徒耳熟能詳的傳統聖詩。歌詞深切地表達了信徒對基督的完全信靠:即“唯有基督是我根基,其餘根基都是沙土。” 詩歌的旋律更是以莊重、厚實而堅穩的節奏加添了詩歌的生命感召力。然而,鮮為人知的是,作者在創作這首詩歌時並不是像許多人那樣,已經是一位經過神學院訓練的牧師,而僅是一位年輕木匠,直到他五十五歲才被呼召成為牧師。然而正因為如此,他的詩歌更帶著一種真實的人生厚度,在歷史長河中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信徒。他的名字叫愛德華·穆特(Edward Mote)。下面就由我來帶您走進這首詩歌背後的故事,去挖掘詩歌作者的精彩人生,並探尋其信仰是如何與音樂結合,在19世紀的英國與美國,點燃了無數信徒心靈的盼望。

(一)從街頭少年到木匠信徒

穆特出生在十八世紀末的1797年,是倫敦南華克(Southwark)一個普通家庭裏的孩子。他的父母在倫敦泰晤士街上經營一間小酒館;由於日夜忙於生計,根本無暇顧及孩子們的教育和成長,更別說屬靈生活的餵養。主日時,別的孩子都隨父母進教會,他卻常在街頭遊蕩,混跡於不良少年中;到了學童時期他又被送入一所禁止讀聖經的學堂學習。為此穆特曾在自傳中這樣寫道:「我的童年沒有聖經,沒有禱告,甚至愚昧到不知道世上有一位上帝。」

轉機出現在他十幾歲的時候。父親把他送去一家木工行裏去當學徒,學習傢俱製作的手藝,而這家鋪子的老闆是一位敬虔的基督徒。他不僅在技藝上悉心教導穆特,也在主日帶他和家人一起前去教會聽道。

1813年的一天,年僅十六歲的穆特第一次走進了托特納姆宮路禮拜堂。當日來講道的是著名傳道人約翰·海厄特牧師(John Hyatt 1767–1826)的。海厄特的人生經歷與穆特有某些相似之處——他的父親同樣也是小酒館的老闆,少年時也曾在櫥櫃製作鋪當學徒,學習木匠手藝;後來因受妻子的影響歸主,並逐漸成長為一名卓越的佈道家。那天的講道主題是和經文“耶和華使我們眾人的罪孽都歸在祂身上”有關。 聽完講道穆特第一次強烈意識到自己是個罪人,渴望認識那位能赦罪救贖人的耶穌。

從那以後穆特努力探尋真理之道。他先是加入《家庭靈修》作者亞曆山大·弗萊徹牧師所牧養的教會,隨後又轉入約翰·貝利牧師的教會。兩年後他終於在1815年的11月1日完成了受洗,在眾人面前公開承認耶穌基督為救主。從這一天起,他的人生方向徹底翻轉。

(二)從櫥櫃業者到福音使者

隨後的歲月裏,已經學徒出師的穆特憑藉嫺熟的木工技藝與一定的資金積累,創辦了屬於自己的橱櫃製造工廠。隨著業務的逐漸穩定,他有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參與所在教會的各項事工,也常常利用空餘時間為福音雜誌撰寫文章與詩歌。雖然當時的他只是普通的教會同工,但在敬虔、愛心與事奉上諸多的出色表現,已經顯露出一個未來牧者的潛質。

五十五歲那年,神的呼召終於臨到穆特身上,他成了一名全職的傳道人。按立後他來到英格蘭薩塞克斯的雷霍博特浸信會(Rehoboth Baptist Church)當牧師,在那裏牧養教會長達二十一年。期間他以忠心與真誠服事神,並憑藉扎實的聖經教導、溫暖的肢體關懷和個人的美好見證,深深影響了會眾屬靈生命的成長,使雷霍博特教會成為一個堅固的屬靈家園;他也因此深受弟兄姊妹的敬重與愛戴。

在他晚年時,會眾出於感激之情,曾按那個時代的通常做法想將教會的產權贈予他,但穆特卻立刻婉拒了這一提議,並幽默地說道:「我不需要禮拜堂,只需要講臺;如果到了我不能再傳講基督時,你們就把我趕出去吧。」

穆特直到1873年七十六歲那年因健康原因才辭去牧職;退休一年之後,他即安息主懷。臨終時,他向身旁的人輕聲說道:「我想,我即將踏入天堂。是的,我正在靠近天家的港口。那些我一生傳講的真理,如今成為我生命的堅固依靠,也必可讓我安然面對死亡。」(I think I am going to heaven.Yes, I am nearing port.The truths I have preached I am now living upon, and they will do to die upon.)

(三)上班路上和病榻之旁的天啟之歌

現在讓我們回到1824年作者創作這首詩歌的歷史時刻。以下是筆者根據穆特本人在1852年寫給《福音燈塔》雜誌(The Gospel Herald)編輯部信中所提供的信息,所還原詩歌的創作過程:

那天穆特正走在倫敦沿著霍爾本山(Holborn Hill)去上班的路上,兩句歌詞如同天啟般闖入他的腦海:「我立於磐石基督上,其餘根基盡是沙土」(On Christ, the solid Rock, I stand; All other ground is sinking sand.) 他立刻意識到這是聖靈的饋贈,當天回到家後就以此為主題完成了四節詩歌的創作,每一節的結尾都用了這兩句詩句。然而,他當時並不知道,這首詩歌的真正使命還遠在後面。

接下來的一個安息日,穆特剛從萊爾街的敬拜聚會中出來,就遇見了認識的一位弟兄,他是一家教會的執事,名叫King。對方帶著愁容告訴他,自己的妻子已病入膏肓,渴望有人去探望和禱告。

當天下午穆特就走進了那個被疾病陰影籠罩的家。坐下不久,King弟兄就道出他和來客見面時的“三部曲”習慣——即先要唱詩、讀經、禱告;然而那時,他翻遍了角落,卻尋不著那本熟悉的詩歌集。

就在那一刻,聖靈仿佛突然點撥了穆特。他從衣袋中取出一張紙,那上面正是他前幾日因聖靈感湧而寫下的詩歌:「我這兒有一首剛寫完的新歌,”他輕聲說,“若不介意,我們可以一同來試唱。」

於是,在病人床榻之側,三個人一起唱了起來:「我立於磐石基督上,其餘根基盡是沙土……。」

詩歌唱罷,房間裏一片寂靜,仿佛餘音撞響了天堂的門扉。臥病已久的King夫人眼中閃著淚光,以一種近乎懇求的語氣說:「弟兄,您能否能給我一份副本?」

這個請求如同神聖的託付。回到家後的穆特獨自坐在跳躍的爐火邊,白日的一幕幕場景在他心中燃燒;他提起了筆,在原有的四節之後又續寫了兩節。筆尖劃過紙張的沙沙聲,仿佛是與永恆對話的回音。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穆特每天下午都來到King家。令人驚訝的是,這個本該被悲傷籠罩的家庭,卻因著這首詩歌充滿了屬天的喜樂——他們為著神的作為歡笑,為著永恆的盼望歌唱,直到King夫人安然渡過生命的河流,站在彼岸那堅固的磐石之上……。

(四)詩歌的流傳和署名的“風波”

那幾天的特殊經歷讓穆特真正觸摸到這首詩歌的使命,即用以去鼓勵那些特別軟弱的肢體。於是他印刷了一千份單張,將詩歌分給了更多需要的人。但那時的他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他這首誕生於上班路上和病榻之旁的詩歌,最終能夠超越數百年的時空與地域,成為聖詩詩壇上一首如此著名的經典詩歌,給無數的信徒帶來了莫大的安慰和盼望。

儘管穆特寫給編輯部的那封信中並沒有明確提到詩歌創作的年份,但是在信中他曾提到,最初他是以匿名身份將這首詩歌投給了《靈修雜誌》(The Spiritual Magazine),而根據《聖詩檔案》(Hymnology Archive)等比較可靠的網站所介紹的信息,可知該詩歌發表在這份雜誌1824年年底的1卷8期上。因此我們可以推算出創作時間應是在1824年的年底前。(許多中英文相關文章將它寫成了1834年)

詩歌發表後,1826年倫敦索霍皇冠街的出版商約翰.理斯(John Rees, Crown Street, Soho)在他出版的一本詩歌集(A Collection of Psalms and Hymns from Evangelical Authors)中收入了這首沒有作者署名的詩歌,並在編輯的過程中將原詩的六節整合成四節。(許多文章把該詩集的出版時間寫成1836年)此書的出版進一步促進了這首詩歌的流傳。1837年福音佈道家大衛·丹納姆(David Denham)在其出版的詩集《聖徒的喜樂》(The Saints’ Melody)中進一步引介了這首詩歌,但卻錯誤地將“理斯”(Reese)當作了作者。儘管穆特本人已在1836年的《禱告詩歌》集(Hymns of Praise, A New Selection of Gospel Hymns)中發表了有自己署名的這首詩歌,並注明為“原創”,但由於丹納姆的影響力,導致此後出版的不少詩集都繼續延用這一錯誤署名。這樣一來就難免讓某些讀者對究竟是誰才是詩歌的作者產生疑惑,這也是為什麼穆特要在1852年親自寫信給《福音燈塔》雜誌編輯部,詳細說明詩歌的創作經過的原因。

(五)戰火中的曲調和詩歌的名字

詩歌問世後,在傳唱的過程中曾配上過多種不同的曲調,但以布拉德伯理(William B. Bradbury)於1863年所譜寫的曲調影響最大。他作曲的那年正值美國內戰的高潮和轉捩點,特別是那場決定勝負的葛底斯堡戰役,南北雙方的死傷人數高達五萬餘人。無數普通百姓的家園在這場戰爭中毀於一旦,社會分裂和戰爭恐懼的陰影籠罩著全美國,人心劇烈動盪不安,教會的信徒也難以置身事外….。正是在這一特殊歷史時刻,素有“主日學詩歌之父”之稱、深諳聖詩音樂醫治力的布拉德伯理,特地選取了穆特的這首詩歌來重新譜曲,並以“堅固磐石”(Solid Rock)作為詩歌的調名,以回應戰亂中的民眾的特殊心靈渴求,激勵人們在經歷苦難時完全信靠耶穌基督的永恆應許。

下左圖為1887年由瑞典裔美國畫家图雷·德·图尔斯特鲁普創作的反應該戰役中北方聯邦將軍漢考克指揮部隊衝鋒的場景

▶下右圖為同時代美國畫家保羅·亨利·伍德所作的著名畫作《戰火下的赦免》;記錄了葛底斯堡戰役期間隨軍牧師威廉.考比在戰火中為北方陣營紐約88團士兵禱告的歷史時刻

布拉德伯理創作時選擇了明亮的C大調和穩健的四拍結構,其節奏簡潔而富於力量,完美契合了詩歌“堅固磐石”的意象。各樂節多以下行音階来收尾,仿佛象徵著信徒的信心因穩落在基督的根基上而能在風雨動盪中得以“站立”與“安息”。曲調音域適中,旋律線條流暢,沒有繁複的跳進或裝飾音,十分適合會眾齊聲頌唱。副歌部分通過旋律的反復,突出“站在基督堅固磐石上,其他根基皆是流沙”的核心主題。詩歌不但完美地契合歌詞本身的神學意涵,也給生活在美國內戰陰霾中的無數民眾帶來極大的安慰與勇氣。

在布拉德伯理譜曲前這首詩歌曾有過不同的標題。最初穆特投給《靈修雜誌》的這首詩歌名字叫《罪人盼望的不变根基》(The Immutable Basis of a Sinner’s Hope),但許多詩集也按聖詩的傳統將詩歌的首句「我心所望別無根基」(My Hope Is Built on Nothing Less)作為詩名。到1864年布拉德伯理將這首詩歌收入到他編輯的詩歌集《金香爐》(Golden Censer)之中時,他直接使用了《堅固磐石》作為歌名,最終這一名字被更多的社會大眾接受,普遍沿用到今日。

(六)詩歌的亮光和永恆的盼望

下面我們就來欣賞這首詩歌:後人在評論這首詩歌時指出,穆特的創作靈感可能來自於馬太福音7章的24-27節和哥林多前書3章的11節,即:「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因為那已經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穌基督,此外沒有人能立別的根基。

穆特的詩歌正是將這些經文的亮光轉化成一句句歌詞,去讚美耶穌基督這一人生唯一可以依靠的穩固根基。其四節詩歌層層遞進:首節宣告信徒的盼望唯獨建立在基督的“公義和寶血”之上,除此以外“別無依靠”;次節強調當“黑雲遮住主面”,“風浪”來臨時,要像“錨”那樣紮在主的恩典之中,倚靠主恩,毫不動搖;第三節確信基督“寶血的聖約”是信徒在洪水氾濫時的“居所”和“盼望”;末節則是展望“號角響起”時,信徒因“穿戴救主雪白義袍”,能夠站立在寶座前的榮耀。副歌則反復吟唱:“我站在基督這堅固磐石上,其他一切根基皆是流沙。” 整首詩歌從救贖的根基到末世的盼望,展現了從個人信仰到永恆盼望的完整弧線。

(七)結束語

從十九世紀的英國到今日的全球教會,《堅固磐石》這首詩歌穿越了時空和地域,成為各民族基督信徒心中的信靠之歌,給無數基督徒在面臨人生及環境暴風雨時帶來了無盡的盼望和安慰。詩歌之所以具有這樣的感染力,是因為它觸及了人類最深層的渴望:即在一個動盪不安的世界中有一個永不動搖的根基可以依靠!

親愛的慕道朋友們,穆特從無神論的迷霧中走出,憑著信心的微光,找到了基督這塊“堅固磐石”。他的詩歌不僅是個人信仰的見證,也是對不同時代生活在黑暗之中無望掙扎靈魂的呼召。願這首詩歌給您帶來生命的啟示,讓您明白什麼才是人生最寶貴的堅固依靠和盼望,指引您走上通向永恆的屬天大道。

親愛的弟兄姐妹,或許你正深陷人生的低谷——疾病的折磨、事業的挫敗、孤獨的煎熬、人際的衝突,甚至還面對死亡的陰影或信仰的試煉。願《堅固磐石》這首詩歌陪伴你度過艱難的日子,助你在基督這永不動搖的根基上站立安穩,得享由祂而來的屬天平安和力量。

或許此時,您也在為今日世界所面臨的各種亂象和危局而感到困惑、擔憂、甚至愤怒:天災肆虐、戰火不息、經濟衰退、道德淪喪、政黨對立、社群分裂,以及各种駭人的社會重大新聞等,無不衝擊著我們的眼目和心靈;甚至連自己身邊的家人或教會的弟兄姐妹都可能因為相關的是非和話題而引發了紛爭和衝突。願這首詩歌給我們帶來啟示,帶領我們穿越眼前的黑暗和迷霧,定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主耶穌,明白這世上的一切都只是流沙,都必將過去,唯有“在主耶和華裏,我們(才)有永久的磐石”(以賽亞書26:4),唯有基督的應許是神國子民永恆的盼望。願每一個弟兄姐妹們在祂那得勝、公義國度的磐石上堅定站立,直到祂再來!

我的心哪,你當默默依靠神,因為我的盼望從祂而來。祂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詩篇62:5-6)阿們!

 

What Jesus Wants His Church to Focus On

Hi GAMErs,

Today’s passage is Mark 13:1-13.  With an open mind and a humble heart, read this passage and see what sticks out to you in this passage.  Is there a verse, a phrase, or a lesson you think the Holy Spirit may be highlighting for you in this passage?  After you’ve thought about the passage yourself a bit, read the GAME sharing below.  Let’s go!
 
Mark 13:1-2 (NIV)
1  As he was leaving the temple, one of his disciples said to him, “Look, Teacher! What massive stones! What magnificent buildings!”
2  “Do you see all these great buildings?” replied Jesus. “Not one stone here will be left on another; every one will be thrown down.”
 
On verses 1-2:  Even as the disciples were admiring Jerusalem’s pride and joy, the temple, as well as the surrounding buildings, Jesus predicts that all these builds will be destroyed one day.  Jesus was right. 

麥死(袂死=不會死)的勇氣

約翰福音12:24-25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莫大的恩典讓我能領受神的話語, 且能與你(妳)分享. 分享中, 禱告裡, 心中總是有個禱求, 我們能一起明白神的話語, 跟隨主的腳步, 經歷聖靈的保守, 讓我們走出疑惑, 失望, 挫折及失敗的陰影, 尋得平安喜樂的生命. 我懇求神, 照著祂豐盛的慈愛和不斷絕的憐憫, 成就祂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應許。

帶著擔憂,我們走入2025年,因為我們親眼看見耶穌的提醒:

「你們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不要驚慌。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地震、饑荒。這都是災難的起頭。」(馬可福音13:7-8)

帶著使命,我們走入2025年,因為我們明白領受耶穌的託付:「但你們要謹慎;因為人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並且你們在會堂裡要受鞭打,又為我的緣故站在諸侯與君王面前,對他們作見證。然而,福音必須先傳給萬民。」(馬可福音13:9-10)

Worthy of All the Honour

Hi GAMErs,

Today’s passage is Mark 12:35-44.  With an open mind and a humble heart, read this passage and see what sticks out to you in this passage.  Is there a verse, a phrase, or a lesson you think the Holy Spirit may be highlighting for you in this passage?  After you’ve thought about the passage yourself a bit, read the GAME sharing below.  Let’s go!

Mark 12:35-37 (NIV)
35  While Jesus was teaching in the temple courts, he asked, “How is it that the teachers of the law say that the Christ is the son of David?
36  David himself, speaking by the Holy Spirit, declared: “‘The Lord said to my Lord: “Sit at my right hand until I put your enemies under your feet.”‘
37  David himself calls him ‘Lord.’ How then can he be his son?” The large crowd listened to him with delight.

On verses 35-37:  The Pharisees, the Herodians, the Sadducees and the teachers of the law all had their turns asking Jesus tough questions.  Jesus answered every one of their questions with amazing wisdom and poise.  Now it was Jesus’ turn to ask a question. 

迎接新一天的盼望

詩篇59:16   但我要歌頌祢的力量,早晨要高聲稱頌祢的慈愛;因為祢作過我的高臺,在我急難的日子作過我的避難所。

詩篇46:5 神在其中,城必不動搖;到天一亮,神必幫助這城。

新衣、新車、新房…,每一個人都喜歡,但不竟然人人都能得到,且能經常得到。機會,也是每一個人都喜歡,但奇妙的是,人人都能得到,且能經常得到;每一天全新的早晨,擺在你眼前的就是全新的機會,你想如何踏出今天的第一步?

早晨是「我新的存在」,顯明神在我身上,不斷絕的慈愛與憐憫。「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因祂的憐憫不致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祢的誠實極其廣大!」(耶利米哀歌3:22-23)

早晨是「更新的開始」,憂愁留在昨夜夢迴,不再藏於今日思緒。「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篇30:5)

The Key to Entering God’s Kingdom

Hi GAMErs,

Today’s passage is Mark 12:28-34.  With an open mind and a humble heart, read this passage and see what sticks out to you in this passage.  Is there a verse, a phrase, or a lesson you think the Holy Spirit may be highlighting for you in this passage?  After you’ve thought about the passage yourself a bit, read the GAME sharing below.  Let’s go!

Mark 12:28-31 (NIV)
28  One of the teachers of the law came and heard them debating. Noticing that Jesus had given them a good answer, he asked him, “Of all the commandments, whi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29  “The most important one,” answered Jesus, “is this: ‘Hear, O Israel, the Lord our God, the Lord is one.

On verses 28-31:  After answering questions from the Pharisees, the Herodians, and the Sadducees, now Jesus is confronted by a representative of another group: the teachers of the law.  This teacher asks Jesus, “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mandment in the Jewish law?”

勞碌中享福

傳道書2:22-23  人在日光之下勞碌、累心,在他一切的勞碌上得著什麼呢? 23 因為他日日憂慮,他的勞苦成為愁煩,連夜間心也不安。這也是虛空。

傳道書2:24  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我看這也是出於神的手。

傳道書1:12-2:26描述傳道者(多數學者認為是所羅門王)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找尋生命的意義。

他本以智慧為榮,卻發現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就加增憂傷(傳道書1:16-18)。他試著用歡樂來滿足自己,用酒來使肉體舒暢,為自己建造房屋、栽種葡萄園、修園栽樹、挖池澆灌,也經營家業,買僕婢、得牛羊、積財寶、擁妃嬪…;他得到眼所求的、心所樂的,這是他從勞碌中所得的分、所成的功。(傳道書2:1-11)

他看出智慧勝過愚昧,智慧人的眼目光明,愚昧人在黑暗裡行;然而,他發現智慧人和愚昧人都要都必遇見一件事,就是都要面對死亡,都被忘記,完全沒有差異。(傳道書2:12-16)

更有甚者,傳道者發現自己用智慧、知識、靈巧所勞碌得來的,卻要留給未曾勞碌的人,那人是智慧、是愚昧,誰能知道?竟要管理他勞碌所得的,就是在日光之下用智慧所得的。(傳道書2:17-21)

關於本網站的問題

神不喜悅的心

箴言4:23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雅各書4:6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

雅各書1:8  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

馬太福音15:19-20  因為從心裡發出來的,有惡念、凶殺、姦淫、苟合、偷盜、妄證、謗讟。這都是污穢人的。

在人與神的關係中,祂關注人的內心勝於人的行為。箴言4:23提到「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神不喜悅的心,並不是表面上的軟弱,而是內裡深層的驕傲、剛硬、詭詐、貪婪與邪惡、不信與悖逆。

「驕傲的心」使人自高自大、自以為是,不倚靠神。「凡心裡驕傲的,為耶和華所憎惡…」(箴言16:5)「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各書4:6)

「剛硬的心」抗拒神的感動與教導,不願意悔改,不順服神。「你們今日若聽祂的話,就不可硬著心,像在曠野惹祂發怒、試探祂的時候一樣。」(希伯來書3:8)

Is There Marriage In Heaven?

Hi GAMErs,

Today’s passage is Mark 12:13-27.  With an open mind and a humble heart, read this passage and see what sticks out to you in this passage.  Is there a verse, a phrase, or a lesson you think the Holy Spirit may be highlighting for you in this passage?  After you’ve thought about the passage yourself a bit, read the GAME sharing below.  Let’s go!

Mark 12:13-17 (NIV)
13  Later they sent some of the Pharisees and Herodians to Jesus to catch him in his words.
14  They came to him and said, “Teacher, we know you are a man of integrity. You aren’t swayed by men, because you pay no attention to who they are; but you teach the way of Go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ruth. Is it right to pay taxes to Caesar or not?

On verses 13-17:  By asking Jesus whether it is right to pay taxes to Caesar, the Pharisees and Herodians were trying to trap Jesus in a lose-lose situation, a “catch-22”.   If Jesus answered their question by suggesting that the Jews should not pay taxes to Caesar, the Pharisees and Herodians could then take this to the Roman government and say, “Look, Jesus is inciting rebellion against Caes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