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愛相連(1)
約翰福音 15:12 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
《Blest Be the Tie that Binds》(中譯:以愛相連)是一首甜美的讚美詩,它描述作者約翰·福塞特(John Fawcett)的故事。約翰於1740年出生於英國約克郡的貧困家庭,十二歲就成了孤兒。他曾是裁縫學徒,在十六歲那年因聽了佈道家喬治·懷特菲爾德(Whitefield)的講道,大受感動且獻身成為傳道人。
1765年,約翰成為約克郡瓦恩斯蓋特一所鄉村小浸信會教堂的牧師。教會會友多屬貧窮人家,無法支付傳道人足夠的薪水,每個月不到16元,卻要負擔全家開銷,生活辛苦且委屈。然而,看到會友們愛主的心,愛傳道人的心,約翰不忍心多求或是怨言,也因此更得會友們的愛戴及欽佩。

我靜故神在
詩篇131:2-3 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
有個週六清晨來到校園,聽到陣陣的警報聲,詢問校門口警衛,明白是火警誤動作,從深夜響到清晨。進入辦公室,牆上廣播器不斷循環播放著,「有火災發生!所有人員請立即疏散!」,房間內的警報聲更形刺耳。
我坐了下來,開啟電腦,開始晨更也準備當天的分享,毫無頭緒的找到二十年前在教會跟主日學孩子們的分享,「不管怎樣(Anyway),總是要…」,也從YouTube迅速找著「Anyway」詩歌來匹配,我將詩歌音量調到最大,似乎也無法抗衡警報聲。在詩歌和警報聲交響中,我送出了當天的分享。
總算有人關了警報器,我走到室外,感受到大片的寧靜和安詳,我感謝主!

對自由的盼望
約翰福音1:9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馬太福音11:28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又名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 La Liberté éclairant le monde)座落於美國紐約港自由島,由法國雕塑家Frédéric Auguste Bartholdi設計,Gustave Eiffel建造,1886年10月28日落成,是法國人民送給美國人民的禮物。
塑像人物是身穿長袍的女子,代表羅馬神話中的自主神,右手高舉火炬,左手冊子上用羅馬數字寫有美國獨立宣言簽署日期:JULY IV MDCCLXXVI(1776年7月4日),腳下還有斷裂的鎖鏈。這座塑像是自由和美國的象徵,也是對外來移民的歡迎信號。

兩群六十萬人
申命記8:2-3 你也要記念耶和華你的神在曠野引導你這四十年,是要苦煉你、試驗你,要知道你心內如何,肯守他的誡命不肯。 3 祂苦煉你,任你飢餓,將你和你列祖所不認識的嗎哪賜給你吃,使你知道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耶和華口裡所出的一切話。
出埃及記12章記載:以色列人在住滿埃及四百三十年的那一天,猶太曆正月十五日,他們從蘭塞起行,往疏割去;除了婦人孩子,步行的男人約有六十萬(出埃及記12:37-41)。這大群以色列人包括婦人孩子,可能高達兩百萬人,神領他們出埃及,走曠野的路。
在曠野的旅程中,他們因恐懼埃及軍隊的追趕而抱怨摩西,懷疑神的帶領(出埃及記14:10-12),在瑪拉因水苦而抱怨(出埃及記15:23-24),在曠野中抱怨沒有食物(神為此賜下嗎哪和鵪鶉)(出埃及記16:2-20),在利非訂再次因缺水而抱怨(出埃及記17:1-7),在西奈山下拜金牛犢,嚴重背叛神(出埃及記32:1-6)…。

兩條路
希伯來書1:3 祂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祂洗淨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
這是我首次飛往印度,班機在凌晨抵達班加羅爾機場。儘管要來接機的朋友先前已經寄給我許多電子郵件,但我還是不知道誰會來接我,也不知道該在哪裡與對方碰面。我隨著人群來到行李領取處,再前往海關,在潮濕悶熱的黑夜裡,試圖從茫茫人海中看到友善的眼神。
整整一小時,我在人群前面來回走動,希望有人能認出我。最終,有個和藹可親的人走過來,問道:「你是惟恩嗎?真抱歉!你就在我面前走來走去,我卻認不出你,但你的樣子跟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我們經常因為一時糊塗,而無法認出我們應認得的人或地方。但上帝提供一種明確的方式,讓我們能準確無誤地認出祂。

兩千肘
希伯來書1:3 祂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祂洗淨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
這是我首次飛往印度,班機在凌晨抵達班加羅爾機場。儘管要來接機的朋友先前已經寄給我許多電子郵件,但我還是不知道誰會來接我,也不知道該在哪裡與對方碰面。我隨著人群來到行李領取處,再前往海關,在潮濕悶熱的黑夜裡,試圖從茫茫人海中看到友善的眼神。
整整一小時,我在人群前面來回走動,希望有人能認出我。最終,有個和藹可親的人走過來,問道:「你是惟恩嗎?真抱歉!你就在我面前走來走去,我卻認不出你,但你的樣子跟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我們經常因為一時糊塗,而無法認出我們應認得的人或地方。但上帝提供一種明確的方式,讓我們能準確無誤地認出祂。

愛他、愛她、愛他們
希伯來書1:3 祂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祂洗淨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
這是我首次飛往印度,班機在凌晨抵達班加羅爾機場。儘管要來接機的朋友先前已經寄給我許多電子郵件,但我還是不知道誰會來接我,也不知道該在哪裡與對方碰面。我隨著人群來到行李領取處,再前往海關,在潮濕悶熱的黑夜裡,試圖從茫茫人海中看到友善的眼神。
整整一小時,我在人群前面來回走動,希望有人能認出我。最終,有個和藹可親的人走過來,問道:「你是惟恩嗎?真抱歉!你就在我面前走來走去,我卻認不出你,但你的樣子跟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我們經常因為一時糊塗,而無法認出我們應認得的人或地方。但上帝提供一種明確的方式,讓我們能準確無誤地認出祂。

認出上帝
希伯來書1:3 祂是神榮耀所發的光輝,是神本體的真像,常用祂權能的命令托住萬有。祂洗淨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邊。
這是我首次飛往印度,班機在凌晨抵達班加羅爾機場。儘管要來接機的朋友先前已經寄給我許多電子郵件,但我還是不知道誰會來接我,也不知道該在哪裡與對方碰面。我隨著人群來到行李領取處,再前往海關,在潮濕悶熱的黑夜裡,試圖從茫茫人海中看到友善的眼神。
整整一小時,我在人群前面來回走動,希望有人能認出我。最終,有個和藹可親的人走過來,問道:「你是惟恩嗎?真抱歉!你就在我面前走來走去,我卻認不出你,但你的樣子跟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我們經常因為一時糊塗,而無法認出我們應認得的人或地方。但上帝提供一種明確的方式,讓我們能準確無誤地認出祂。

看不見嗎?聽不見嗎?不記得嗎?不明白嗎?
馬可福音8:14-21 門徒忘了帶餅,在船上除了一個餅,沒有別的食物。 15 耶穌囑咐他們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 16 他們彼此議論說:「這是因為我們沒有餅吧?」 17 耶穌看出來,就說:「你們為什麼因為沒有餅就議論呢?你們還不醒悟,還不明白嗎?你們的心還是愚頑嗎? 18 你們有眼睛看不見嗎?有耳朵聽不見嗎?也不記得嗎?
「吃飯囉!」太太吆喝著。「好吃的嗎?」總是有個期待,「哇!吃草哩!苜蓿芽…」在驚嘆中享用晚餐。女兒抱著小紙盒進家門。「好吃的嗎?」歡迎她回家。「來來來!吃吃看!一本書。」女兒逗趣著回應。
在家裡,自己口頭禪「好吃的嗎?」似乎多過於「感謝主!」
「活在恩典很隨意,認知恩典不經意」是我們的日常生活寫照,耶穌的門徒似乎也是如此。

七次提醒-剛強壯膽
約書亞記6:2-5 耶和華曉諭約書亞說:「看哪,我已經把耶利哥和耶利哥的王,並大能的勇士,都交在你手中。 3 你們的一切兵丁要圍繞這城,一日圍繞一次,六日都要這樣行。 4 七個祭司要拿七個羊角走在約櫃前。到第七日,你們要繞城七次,祭司也要吹角。 5 他們吹的角聲拖長,你們聽見角聲,眾百姓要大聲呼喊,城牆就必塌陷,各人都要往前直上。」
七個祭司拿七個羊角,繞耶利哥城七日,第七日繞城七次,耶利哥城牆就塌陷了。七是聖經中的完全數,神用六日創造天地,第七日安息(創世記2:1-3),七日成為一週,七代表完美、完全。
最近我也經歷七次「剛強壯膽」的提醒。前些日子讀經,從申命記末幾章讀到約書亞記第一章,發現約書亞分別從摩西(申命記31:7)、神(申命記31:23,約書亞記1:6,1:9)以及以色列百姓(約書亞記1:18)得著五次鼓勵,當「剛強壯膽」承接摩西的使命,降服於神,竭力追求神的旨意,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

多加種子,多增果子,多方施捨
哥林多後書9:10-11 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 11 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就藉著我們使感謝歸於神。
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後書第九章鼓勵教會信徒樂意慷慨捐獻:「那賜種給撒種的,賜糧給人吃的,必多多加給你們種地的種子,又增添你們仁義的果子;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就藉著我們使感謝歸於神。」(哥林多後書9:10-11)
種子或果實除了靠自體的掉落或彈力外,也會藉風力或水流等自然力量來傳播,甚至利用鳥類、螞蟻、動物來幫忙攜帶至遠方。
作物成長需要日光、水、空氣和營養素,營養素可由空氣、水和土壤中吸收,也可以靠現代化的肥料來供給。
在神的創造裡,祂撒種於大地,孕育作物成長,結出果實、成為糧食給人吃。從種子到結出果實、成為糧食的過程中,人參與其中,與神同行,且與神同工。

「十」分出「一」
利未記27:30-34
「地上所有的,無論是地上的種子是樹上的果子,十分之一是耶和華的,是歸給耶和華為聖的。 31 人若要贖這十分之一的什麼物,就要加上五分之一。 32 凡牛群羊群中,一切從杖下經過的,每第十隻要歸給耶和華為聖。 33 不可問是好是壞,也不可更換;若定要更換,所更換的與本來的牲畜都要成為聖,不可贖回。」
34 這就是耶和華在西奈山為以色列人所吩咐摩西的命令。
拿供物獻給神源自於該隱和亞伯兩兄弟(創世記4:1-16),而最早的十分之一奉獻,則是當亞伯蘭殺敗諸王回來,把所得的拿出十分之一奉獻給來迎接他、給他祝福的撒冷王麥基洗德(至高神的祭司,希伯來書7:1)。
申命記14:22-26論及以色列人的十一奉獻:「你要把你撒種所產的,就是你田地每年所出的,十分取一分;又要把你的五穀、新酒、和油的十分之一,並牛群羊群中頭生的,吃在耶和華─你神面前,就是他所選擇要立為他名的居所。這樣,你可以學習時常敬畏耶和華─你的神。…」

一首搖滾上月球
哥林多後書1:4-5 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神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 5 我們既多受基督的苦楚,就靠基督多得安慰。
《一首搖滾上月球(Rock Me To The Moon)》描寫臺灣罕見疾病家庭的日常壓力以及病友間互相扶助的情誼,由六個罕見疾病家庭的父親共同成立「睏熊霸」(睡太飽)樂團,以登上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表演為目標的奮鬥歷程。本片2013年獲第15屆台北電影節「觀眾票選獎」與第50屆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來自六個家庭的父親,職業從國中教師、網站設計師、捏麵人師傅、課輔班老師、教會行政主任到計程車司機都有,相同的是家中都有罕病兒。他們組成樂團,六人從不會使用樂器到站上海洋音樂祭舞臺,面向大海獻唱《一首搖滾上月球》。
「尼曼匹克症C型」(Niemann–Pick disease, type C、NPC)是極其罕見的疾病,全台灣不到10個病例,如果一個家庭就有兩個,而且醫師宣告「可能都活不過20歲」,你會不會覺得,這樣的苦難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踩剎車
詩篇119:11 我將祢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祢。
民數記22-24章記載: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後,在約旦河東邊的摩押平原安營。摩押王巴勒畏懼以色列人,打發人拿著卦金,去找巴蘭為他咒詛以色列人。巴蘭求問神,神不允,他就回絕巴勒的請求。巴勒再次差遣使臣,比先前的又多又尊貴,巴蘭再次求問神,神任憑巴蘭前去,但要求他遵行神所說的話。
巴蘭早晨備上驢,帶著僕人和摩押的使臣前去。在路上他的驢子三次看見天使站在前方,於是跨進田間、擠傷巴蘭的腳、臥在巴蘭底下不走,巴蘭卻看不到天使,因此發怒,用杖打驢。最後,驢子說話,告訴巴蘭它看見了天使,這讓巴蘭感到驚訝和恐懼。神讓巴蘭的眼目明亮,對他說:「你為何三次打驢呢?我出來敵擋你,因你所行的,在我面前偏僻。」又說:「你同這些人去吧!你只要說我對你說的話。」
後來,巴蘭反倒三次祝福以色列人,說:「巴勒就是將他滿屋的金銀給我,我也不得越過耶和華的命,憑自己的心意行好行歹。耶和華說甚麼,我就要說甚麼。」巴勒看出巴蘭不會詛咒以色列人,所以打發他離開。

祝福找上我
民數記6:24-26 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25 願耶和華使祂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 26 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
巴哈馬有位名為謝爾文·加德納(Sherwin Gardner)的福音音樂家兼牧師,每次教會敬拜、禱告結束後,他總會對弟兄姊妹說:「記住,有些美好的事將會發生在你身上。」
2023年底,加德納將敬拜中的領受譜成歌曲,在歌詞中加入「我很感激能來到這裡」、「昨天已過,新的一天已經來臨」…感謝、祝福的語句,完成旋律後,將它交由一位肯亞編曲家進行編曲製作。聖誕節完成錄製後,12月31日晚上在TikTok和Instagram平台發佈新年祝福歌曲《Find Me Here (Blessings Find Me)》,傳達2024年將會是很美好的一年。
這首歌在社群媒體上出乎意料的引發「病毒式」擴散,翌日早上醒來,加德納不到千人的TikTok帳號,竟然暴增到2萬名粉絲,歌曲瀏覽量一個上午就從1萬多次躍升到10萬次。這首歌在TikTok創下10億人次觀看,加德納成為首位達成此播放量的黑人福音歌手。

這一生最美的祝福
約翰壹書5:4 因為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
這支Youtube詩歌影片自8年前至今已有650萬次瀏覽,我摘下幾則留言與你分享:
今年的四月15 號,我16歲的兒子早上起來,吃好早餐、換好衣服,準備去學校上課,出門前突然斷氣,沒有任何理由的離開了世界。我的心破碎,無法接受,心裡埋怨神,覺得受委屈,好長的一段時間無法面對神,不想禱告,感覺聖經裏給的應許只是好聽,卻沒有實質的意義。感謝神!我最近慢慢的找回了我對神的感覺,願我能繼續找回對神更強大的信心…。(@peiwenberniceli6948/4年前)
這6年我因工作受傷,至111年7月19日開腦10次,命危3次(骨灰罈都準備好了),1/3的頭蓋骨是人工的,雖然由正常人變中度殘障,至少生活還能自理。主耶穌請求醫治我,我因著…信,才得著醫治,感謝主耶穌基督!(@峰正蘇-v3p/2年前)

不可少的只有一件
詩篇27:4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華,我仍要尋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瞻仰祂的榮美,在祂的殿裡求問。
路加福音10:38-42 他們走路的時候,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他到自己家裡。 39 她有一個妹子名叫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他的道。 40 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 41 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 42 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
路加福音10:38-42記載耶穌進了一個村莊,有一個女人,名叫馬大,接祂到自己家裡。馬大的妹妹馬利亞,在耶穌腳前坐著聽祂的道。馬大伺候的事多,心裡忙亂,就進前來,說:「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個人伺候,你不在意嗎?請吩咐她來幫助我。」
耶穌回答說:「馬大!馬大!你為許多的事思慮煩擾,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馬利亞已經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
耶穌來了!接待祂到自己家裡,馬大當然忙著殷勤款待,貴客臨門,我們一定也會如此忙碌。然而,耶穌看重的不是被款待,而是被接納、被接受,願意聽祂的道,與祂談話。

缺少一件 / 一件美事
有一個人跑來問耶穌說:「良善的夫子,我當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這人說他從小就遵守一切的誡命。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馬可福音10:17-22)
《一件美事》耶穌被釘十架前兩天,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坐席,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門徒看見就不喜悅,認為香膏可以賣許多錢來賙濟窮人。耶穌對他們說:「由她吧!為甚麼難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她所做的,是盡她所能的;她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馬可福音14:1-9)
同樣是財富的運用,富人很可惜的《缺少一件》:變賣所有的,分給窮人,女人卻完成了《一件美事》:盡她所能的,膏抹耶穌。
耶穌用綿羊和山羊的比喻說:「…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25:31-46)

親近神
希伯來書11:6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
神在西乃山上向摩西頒布律法和誡命,以色列人花了一年多建造完會幕,為的是突顯出神對祂的百姓的心意,「聖潔」。「聖潔」貫穿整本利未記,意思是「分別」,將人或物分別出來,歸給神,為神專有。
耶和華從會幕中呼叫摩西,對他說:「你曉諭以色列人說:你們中間若有人獻供物給耶和華,要從牛群羊群中獻牲畜為供物。」(利未記1:1-2)
上面經文:若有人…,指的是獻供物是心甘情願,且是個人的行為,也循著古人的經驗,如:亞伯、該隱、挪亞、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他們知道應向神獻祭,獻上無瑕疵的供物。
現今的我們,因著神已將耶穌作為無瑕羔羊獻祭,在靈性上通往神的路已經開通了,我們不再在有形的會幕裡親近神,而是隨時隨地用心靈直接親近神!

讀祢、想祂
詩篇63:1 神啊,祢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地尋求祢,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祢;我的心切慕祢。
「讀你」是蔡琴唱的、膾炙人口的一首老歌,歌詞這樣寫著: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讀你的感覺像三月,浪漫的季節,醉人的詩篇,唔…;讀你千遍也不厭倦,讀你的感覺像春天,喜悅的經典,美麗的句點,唔…。
將歌詞中的「你」換成「祢」,世人渴慕情感的歌詞表達,不也正是神的兒女渴慕與天父關係的內心寫照。讀祢千遍也不厭倦?讀祢的感覺像三月、像春天,是嗎?
過去有段時間,牧師回德國省親,請我幫忙站主日講台。我是平信徒,沒受過神學教育,深怕錯言真理,站講台不適當,只能說是分享,也因如此,我會提早準備要分享的主題和內容。在那段時間,我愛上了台鐵的區間車,我搭著它到不遠的高雄或嘉義開會,區間車的座位蠻舒服的,冷氣夠強,行駛速度慢,沿途我呆望車窗外掠影,腦子裡卻默想著即將到來的主日分享,那是一段難得的,身心靈都舒暢、好棒的時刻。

傳福音是要與神同行
哥林多前書2:9 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詩篇 92:1-3 稱謝耶和華,歌頌祢至高者的名,
2 用十弦的樂器和瑟,用琴彈幽雅的聲音,早晨傳揚祢的慈愛,每夜傳揚祢的信實,這本為美事。
4 因祢耶和華藉著祢的作為叫我高興,我要因祢手的工作歡呼。
出過50張專輯的蔡琴,得獎無數,多年巡迴演唱相當耀眼。她對生命充滿好奇,曾研究紫微斗數、八字、星座…,在演藝界擁有「星座大師」之稱,還曾於主持的節目中剖析星座。2003年,她在美國一間教會受洗,回台後雖參與聚會,但生命無太大改變。自從參與團契小組後,她在肢體關係中明白,有人能與她同分擔痛苦、分享喜樂。
蔡琴長年在各地巡迴演出,信主受洗後亦是如此,因此沒辦法固定參加主日。她渴望用歌聲榮耀神,但卻不知如何是好,心中湧生疑惑:「我有個千萬人都在聽的聲音,然而我又不能在商演場合唱詩歌…」
她開始從團隊中尋找曾去教會、受洗的人,組成「行動教會」,彼此分享經文、一起禱告。彩排日,他們會彼此分享經文,表演日除了分享經文外,並且為觀眾、台前表演人員、幕後人員禱告。

神愛世人
約翰福音3: 16-17 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 17 因為神差祂的兒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
在歷史傳承中,「公義」和「慈愛」是猶太人代代經歷、且傳頌的兩個神的屬性。詩人說:「公義和公平是祢寶座的根基;慈愛和誠實行在祢前面。」(詩篇85:10),大衛也以他生命的經歷,見證說:「耶和華在祂一切所行的,無不公義;在祂一切所做的都有慈愛。」(詩篇145:17)
然而,從舊約聖經所描述猶太人和外邦人間的滄桑、血淚歷史裡,我們也許試想,猶太人會問:「祢的慈愛在哪裡?」,外邦人當然也會問:「祢的公義在哪裡?」;而我們則是一頭霧水,不易看出或分辨「公義」和「慈愛」,進而認識那位創造的神,還有「祂與我有何關係?」。
聖經是描述神與人的關係,仔細數算一下,「公義」一詞在舊約出現227處,新約僅有36處;「慈愛」一詞在舊約出現188處,新約僅有6處。看來在新約中,「公義」和「慈愛」用以描述神屬性的次數減少了許多,神的屬性改變了嗎?

平穩安靜
詩篇131:2 我的心平穩安靜,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
箴言1:33 惟有聽從我的,必安然居住,得享安靜,不怕災禍。
科學月刊582期一篇文章談到「安靜」。有些人認為聽音樂讓人身心放鬆,不過在2006年一項關於聆聽音樂與寂靜對於人體的影響報告指出,安靜的環境較有音樂的環境更讓人體放鬆。
研究人員邀請24名受試者,一半為受過音樂訓練的音樂家,另外一半為未受過音樂訓練的學生,讓他們聽六種不同旋律、節奏、和弦的音樂,但在音樂間穿插2分鐘的寂靜。研究人員發現那寂靜的2分鐘,受試者的心跳、呼吸頻率等生理狀況明顯較趨緩,因此他們在結論提到,安靜的聲音較音樂來的讓人放鬆。
安靜也許是身體重新生長的要素之一。2013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讓不同組的小鼠分別聽白噪音(類似電風扇、吹風機運作時發出的聲音)、莫札特奏鳴曲、事先錄製狗的叫聲以及其中一組絕隔外界聲音,每天數小時。

陪孩子打一場籃球
詩篇127:3 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
陪伴孩子長大就像打一場籃球,隨著時間、歲月的延伸,角色變了…
從起頭,我們徘徊球場邊,扮演孩子的教練,左手拿毛巾,右手帶水杯,千叮嚀走位,萬交代防守;隨著球賽的進行,我們來回走動,或舉手、或頓足,眼睛盯著孩子的身影,吶喊指揮、握拳嘆息,差點沒衝入球場,抱起孩子灌籃得分。
接下來,我們躍入球場內,成了孩子的隊友,牽手搭背圍圈圈,大喊三聲「嘿!嘿!嘿!」,一起加油;隨著球賽的進行,我們試著阻擋、抄截、跳傳、助攻,就是想把球傳給孩子,等著看孩子投球,一刷進網得分。
然後呢,我們坐在觀眾席,化身孩子的球迷,或許我們會跳腳大吼對手犯規、越位,但是鼓掌紅了手,嘶喊失了聲應該是我們的經常;隨著球賽的進行,

我啥事都不會做
馬太福音25:40 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有次到高雄市參加一個政府部門的開標審查會,遇見同校教書的老師也參與審查,他是教會的弟兄,也是我在西北的老同學。審查會結束一齊搭火車回台南,途中他興奮的分享:「我去年到柬浦寨短宣。」我眼睛一亮,說:「你到詐騙園區短宣!大挑戰!」「沒有!我們去偏遠貧困的區域。」他咧著嘴笑說:「我啥事都不會做,我教他們摺紙。」這位弟兄是學校的特聘教授,是政府的環評委員、是國內空氣汙染的頂尖專家,但是,他在偏鄉的短宣裡,教「摺紙」。
年輕的時候習慣在繁雜的教會服事中,抽空去探視長者。進入長者的居家或養護之家,蹲下來,唸一處經文(總是詩篇第23篇),唱一首聖詩(清唱,還會走調),長者揮動枯槁的手,低語感謝,泛紅的眼睛簌簌滴下淚珠;在哽咽中為長者禱告,心裡莫名地感受到他們透露出“ 近鄉情怯 ”、或是前路茫茫的落寞,我體會到「老」的感覺,那個瞬間似乎很貼近神。

永在燈塔,長亮的光
約翰福音1:1-4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2 這道太初與神同在。 3 萬物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 4 生命在他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5 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
約翰福音8:12 耶穌又對眾人說:「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
希臘古詩記載,遠在西元前666年,地中海上就有導航用的「燈標」,當時在埃及與腓尼基船隻進出頻繁的尼羅河及地中海沿岸,築有類似我國古代建於邊境的「烽隧台」或「烽火台」,焚燒柴草產生火光,作為船隻夜間航行的辨識目標。
世界上最早的燈塔是「亞歷山卓」燈塔,位於埃及的亞歷山卓對面的法羅斯島上,也叫「法羅斯島(Pharos)」燈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這燈塔大約在西元前283年由小亞細亞的建築師索斯塔特(Sostrate)設計,在托勒密王朝時建造,二十餘年始完成,三層樓的塔高約130公尺,強光足以照亮方圓55公里的海面。
燈塔通常用來提供船舶定位、引導船隻航行、指示港口航道、警示險礁淺灘…,它的功能是確保海上船舶航行安全。人們常用燈塔來形容人生的方向、希望…

一生必須不斷成長
詩篇23:5 祢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以賽亞書58:11 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你必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
有一富戶人家,主人帶著僕人清早提著一大桶香濃的牛奶,準備分送給窩居大宅邊的流浪漢。
第一位來到主人面前,舉起他的杯子要裝牛奶,主人問:「杯子內怎還有半杯黃色的液體?」他回應著:「這是我特別留下來的紹興酒,捨不得丟掉。」僕人在旁提醒他:「倒掉它吧!牛奶不能混酒喝。」他猶豫片刻,拿著那半杯紹興酒離開了。
接著第二位,主人皺著眉頭問他:「你的杯內還有牛奶,已經發酸了!」他說:「這是您上個星期給我的,我喝不完,一直留存著。」僕人插話說:「喝不完,何不分給別人?現在牛奶發酸了,不能喝。倒掉它吧!」他躊躇著,緊握那半杯酸牛奶離開了。

空杯求福,福杯滿溢!
詩篇23:5 祢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以賽亞書58:11 耶和華也必時常引導你,在乾旱之地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你必像澆灌的園子,又像水流不絕的泉源。
有一富戶人家,主人帶著僕人清早提著一大桶香濃的牛奶,準備分送給窩居大宅邊的流浪漢。
第一位來到主人面前,舉起他的杯子要裝牛奶,主人問:「杯子內怎還有半杯黃色的液體?」他回應著:「這是我特別留下來的紹興酒,捨不得丟掉。」僕人在旁提醒他:「倒掉它吧!牛奶不能混酒喝。」他猶豫片刻,拿著那半杯紹興酒離開了。
接著第二位,主人皺著眉頭問他:「你的杯內還有牛奶,已經發酸了!」他說:「這是您上個星期給我的,我喝不完,一直留存著。」僕人插話說:「喝不完,何不分給別人?現在牛奶發酸了,不能喝。倒掉它吧!」他躊躇著,緊握那半杯酸牛奶離開了。

麥死(袂死=不會死)的勇氣
約翰福音12:24-25 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
莫大的恩典讓我能領受神的話語, 且能與你(妳)分享. 分享中, 禱告裡, 心中總是有個禱求, 我們能一起明白神的話語, 跟隨主的腳步, 經歷聖靈的保守, 讓我們走出疑惑, 失望, 挫折及失敗的陰影, 尋得平安喜樂的生命. 我懇求神, 照著祂豐盛的慈愛和不斷絕的憐憫, 成就祂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應許。
帶著擔憂,我們走入2025年,因為我們親眼看見耶穌的提醒:
「你們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不要驚慌。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地震、饑荒。這都是災難的起頭。」(馬可福音13:7-8)
帶著使命,我們走入2025年,因為我們明白領受耶穌的託付:「但你們要謹慎;因為人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並且你們在會堂裡要受鞭打,又為我的緣故站在諸侯與君王面前,對他們作見證。然而,福音必須先傳給萬民。」(馬可福音13:9-10)

迎接新一天的盼望
詩篇59:16 但我要歌頌祢的力量,早晨要高聲稱頌祢的慈愛;因為祢作過我的高臺,在我急難的日子作過我的避難所。
詩篇46:5 神在其中,城必不動搖;到天一亮,神必幫助這城。
新衣、新車、新房…,每一個人都喜歡,但不竟然人人都能得到,且能經常得到。機會,也是每一個人都喜歡,但奇妙的是,人人都能得到,且能經常得到;每一天全新的早晨,擺在你眼前的就是全新的機會,你想如何踏出今天的第一步?
早晨是「我新的存在」,顯明神在我身上,不斷絕的慈愛與憐憫。「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因祂的憐憫不致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祢的誠實極其廣大!」(耶利米哀歌3:22-23)
早晨是「更新的開始」,憂愁留在昨夜夢迴,不再藏於今日思緒。「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篇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