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巴比倫之囚

〈歷代志〉下 36:21這就應驗耶和華藉耶利米口所說的話,地享受安息,因為地土荒涼便守安息,直滿了七十年。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25:1-30   /   〈歷代志〉下 36:17-23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她利雅)→約阿施→亞瑪謝→亞撒利雅(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瑪拿西→亞捫→約西亞→約哈斯→約雅敬(以利亞敬,約哈斯的哥哥)→約雅斤→西底家

像清朝的末代皇帝一樣,猶大國最後一任王西底家,也面臨了最大的恥辱。西底家原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簡稱:尼王)所立的王,可是由於他性格優柔寡斷,後來又想倚靠埃及獨立,他的背叛招致巴比倫進軍,雖有埃及出兵暫解耶路撒冷之圍,但耶利米預言巴比倫必然傾覆猶大(耶37:5)。在亡國之前,西底家請求耶利米為他禱告,這本來是一件好事。可惜西底家並不是真的想悔改,以求得神的憐憫,他只想利用禱告,利用神來緩解當時的困局。

耶利米一直向西底家進言,因為“耶和華如此說:住在這城裡的必遭刀劍、饑荒、瘟疫而死,但出去歸降迦勒底人的必得存活,就是以自己命為掠物的,必得存活。(耶38:2)”雖然神要懲罰猶大人,但是祂依然為他們開一條路,要看他們肯不肯聽從神的話。就好像當年在曠野,百姓因為發怨言惹動神的怒氣,神就讓火蛇去咬他們。後來神叫摩西做了一條銅蛇,凡是被蛇咬,卻肯仰望銅蛇的人,就必得活。神要的就是人對祂的信心,不管神的方法在人的眼中是何等不可思議,何等奇怪,神並不跟我們討論得救的方法是否合理,而是要我們憑信心去接受。人若沒有信心,懷疑神的話,那麼再合理的方法,也可以找出很多理由去拒絕順服。

約雅斤和西底家

〈歷代志〉下 36:15 耶和華他們列祖的神因為愛惜自己的民和他的居所,從早起來差遣使者去警戒他們。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24:8-20   /   〈歷代志〉下 36:9-16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她利雅)→約阿施→亞瑪謝→亞撒利雅(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瑪拿西→亞捫→約西亞→約哈斯→約雅敬(以利亞敬,約哈斯的哥哥)→約雅斤→西底家

自從約西亞王死後,猶大國淪為埃及的附傭國;猶大的百姓立約西亞的兒子約哈斯為王,但是才做三個月,就被埃及廢了,另立約雅敬為王。約雅敬為王時,巴比倫戰勝了埃及,搶走了埃及所有的屬地,猶大淪為巴比倫的附傭國。就在約雅敬的第三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圍困耶路撒冷,帶走了一些聖殿的器皿,以及猶大宗室和貴胄中年少沒有殘疾,相貌俊美,通達各樣學問,知識、聰明俱備,足能侍立在王宮裡的,要教他們迦勒底的文字言語,要養他們三年,以備將來侍候尼布甲尼撒王。這就是第一次的被擄,包括了但以理和他的三個朋友。

約雅敬做王11年死後,他的兒子約雅斤做王三個月加十天,尼布甲尼撒(以下簡稱:尼王)又親臨耶路撒冷城下。正如耶利米先知的預言:“耶和華說:猶大王約雅敬的兒子哥尼雅(又名:約雅斤/耶哥尼雅),雖是我右手上帶印的戒指,我憑我的永生起誓,也必將你從其上摘下來。並且我必將你交給尋索你命的人和你所懼怕的人手中,就是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和迦勒底人的手中。我也必將你和生你的母親趕到別國,並不是你們生的地方,你們必死在那裡。但心中甚想歸回之地,必不得歸回。(耶22:24-27)”約雅斤帶著母親、臣僕、首領、太監一同出城投降,尼王把他們都擄到巴比倫,包括先知以西結。這是第二次的被擄。

猶大王約哈斯和約雅敬

〈列王紀〉下 23:34法老尼哥立約西亞的兒子以利亞敬接續他父親約西亞作王,給他改名叫約雅敬,卻將約哈斯帶到埃及,他就死在那裡。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23:31-37   /   〈歷代志〉下 36:1-8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她利雅)→約阿施→亞瑪謝→亞撒利雅(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瑪拿西→亞捫→約西亞→約哈斯→約雅敬(以利亞敬,約哈斯的哥哥)→約雅斤

從主前約1050年,以色列人要求立王,掃羅成為第一任以色列的王,到約雅敬作王約主前604年。在這大約400年的期間證明了一件事,神是對的。以色列人想要學外邦人有王統治,有王率領,但是約400年的經歷,讓我們看到,除了神,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的。假如碰到一個好王,就國泰民安;若是碰到不好的王,那真是全國皆悲,一天不如一天。世界的政局也淘汰了君王制度,因為在一個有限的人管轄之下,百姓看不到希望。所有的人都要看一個人的臉色行事,太令人感到痛苦了。

約西亞想阻止埃及去攻打亞述,不僅阻擋不了埃及,並且約西亞也戰死沙場。這時原本獨立的猶大國變成受制於埃及了。法老尼哥二世打敗約西亞後就在哈馬地的利比拉安營,這是以色列北部的一個軍事重鎮。利比拉是軍隊安營的戰略地點,它操控了埃及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南北商業及軍事路線。當地水源充足,軍隊可以在周圍的山谷和森林搜集糧食和燃料,所以是兵家必爭之地。

約西亞戰死沙場

〈列王紀〉下 23:3王站在柱旁,在耶和華面前立約,要盡心、盡性地順從耶和華,遵守他的誡命、法度、律例,成就這書上所記的約言。眾民都服從這約。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23:1-30   /   〈歷代志〉下 35

猶大王:羅波安→亞比央→亞撒→約沙法→約蘭→亞哈謝→(亞她利雅)→約阿施→亞瑪謝→亞撒利雅(烏西雅)→約坦→亞哈斯→希西家→瑪拿西→亞捫→約西亞

在耶羅波安做第一任北國的以色列王時,他造了兩個金牛犢。神派了一位神人從猶大去伯特利警告他,並且預言:“大衛家裡必生一個兒子,名叫約西亞,他必將丘壇的祭司,就是在你上面燒香的,殺在你上面,人的骨頭也必燒在你上面。(王上13:2)”神的預言何等準確,連約西亞的名字都在預言之中。在預言發出的三百多年後,約西亞不但拆毀焚燒耶羅波安所的壇,殺假祭司,並且打發人將墳墓裡的骸骨取出來,燒在壇上。死人一般被認為不潔淨,將人的骸骨燒在祭壇上,是一種污穢異教祭壇的作法。

約西亞在位時所做的一切讓我們看到當時異教的風俗何等盛行:不僅拜巴力和亞舍拉,還向日、月、行星並天上萬象燒香。他們在聖殿裡拜巴力和亞舍拉以及天上的萬象,聖殿裡還有給孌童住的屋子,給婦女為亞舍拉織帳子的地方。在城裡山上,從所羅門到亞哈斯、瑪拿西、亞們為異教所築的丘壇,約西亞都把它們污穢了。欣嫩子谷是指在耶路撒冷以南的一個山谷,靠近耶撒冷城的哈珥西門口。亞哈斯和瑪拿西曾經在此向假神獻上自己的兒女,把他們活活燒死,因此又得名“陀斐特”,即焚燒之處。此處也拿來作為崇拜摩洛之處,神曾經藉著耶利米先知宣告此地將不再稱為欣嫩子谷或陀斐特,而要稱為“殺戳谷the Valley of Slaughter”(耶7:32),因為他們在這裡流無辜人的血。在約西亞王褻瀆那神龕,並禁止在那裡獻祭之後,這地方成為焚燒犯人、動物屍體和廢物的地方。因此欣嫩子谷日後被用作“地獄”的同義詞,猶太人的傳統曾把此地作為地獄的入口。

猶大王瑪拿西

〈歷代志〉下 33:13他祈禱耶和華,耶和華就允准他的祈求,垂聽他的禱告,使他歸回耶路撒冷,仍坐國位。瑪拿西這才知道唯獨耶和華是神。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21:1-18
〈歷代志〉下 33

瑪拿西是舊約聖經裡出名的浪子。就像耶穌所說的浪子比喻,瑪拿西用盡了神藉著希西家留給他的美好產業,最後被亞述擄去。敵人用鐃鉤鉤住他,用銅鏈鎖住他,他失去一切,成為階下囚,連尊嚴也失去。在急難時,他和浪子一樣,想起了他的父親。但瑪拿西想起的是天上的父親,神。當他自卑,悔改時,神就饒恕他。奇蹟似地,讓他能夠回到耶路撒冷,仍舊做王。這時瑪拿西才知道唯獨耶和華是真神。這是很多拜偶像、信假神的人,成為基督徒時所做的類似的見證。

可能有很多人不覺得拜偶像是罪,拜假神是可咒詛的。放眼社會上,那麼多人都在拜偶像,親近邪靈,要是說他們都在行惡,很可能會被套上一頂蔑視他人的大帽子,甚至還可能琅璫入獄。最近有一些拒絕為同性戀服務的例子,都遭到了麻煩。用這樣的尺度來看瑪拿西,你實在不會覺得他有多壞。不過就是不信耶和華神罷了,他豈沒有選擇宗教信仰的自由?這也是一些父母的想法,不要在孩子年幼時帶他們去教堂,讓他們長大成人時,自己去做選擇。他們覺得從小教孩子學《聖經》是剝奪了他們的人權。

問題是,我看到很多父母親因為愛小孩,在孩子尚未出生之前,已經很注意母親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在孩子出生後,更是要孩子吃最天然的食品,準備最好的環境,甚至在孩子出生後就開始選最好的幼稚園,以便上最好的小學,最好的中學,最好的大學。但是誰知道今年“最好的”,明年或後年是否還是“最好的”?在世界上的選擇,父母都要選最好的給孩子,為何獨獨漏掉孩子靈魂之所依?為何要孩子認識他們的父母、父母、外祖父母,甚至姑姑、伯伯、叔叔、舅舅,卻單單不要他們認識賜予他們生命的主?

希西家的感恩之歌

〈以賽亞書〉 38:17 看哪,我受大苦本為使我得平安,祢因愛我的靈魂,便救我脫離敗壞的坑,因為祢將我一切的罪扔在祢的背後。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 20
〈歷代志〉下 32:24-31

希西家是一個很有信心的君王,但君王也是凡胎俗體,免不了會生病。希西家病得要死,當以賽亞先知去看他時,也是這樣告訴他:“你當留遺命於你的家,因為你必死,不能活了。”倘若是你聽到這樣的宣告,怎麼辦呢?死路一條。希西家不敢說什麼,轉臉朝牆,向神禱告。他希望神因為他對神所存完全的心,又做神所喜悅的事,希望神能夠憐憫他。希西家是希望神因為他的“用功和成績”,或許給他一點額外的恩惠。神不是因為希西家的作為而醫治他,因為人做好是應當的,在神面前沒有功德這一論。就像主耶穌說的,我們只當說,這是僕人當做的。神醫治希西家是因為希西家的祈求,神聽見了他的禱告,看見了他的眼淚,因而醫治他。

但是這樣祈求來的壽命也是有限的。此事讓我們明白,神聽得見我們的禱告,也看得見我們流下的眼淚。但神要用什麼方法幫助或醫治,我們不知道,因為在神每個人身上的計劃都不一樣,但是信徒的禱告必不徒然,眼淚也不會白流。以賽亞離開希西家,還沒走到皇宮的中院,都還沒出門,神就告訴他,要增加希西家十五年的壽數。有的人得了癌症,卻可以不立刻死,又活了好幾年,但不管神再給多少年的壽命,都是有限的。神給人最好的禮物是永生,在世上多少年就不用太計較了。

希西家喜出望外,擦乾眼淚不哭了,像小孩子一樣,向以賽亞求兆頭。因為一個病重得快死的人,兩天之後就會好起來,第三天就可以上聖殿,簡直不可思議。希西家要求一個日影往後退十度的兆頭,神就讓亞哈斯的日晷向前進的日影往後退了十度。以賽亞叫人拿一塊無花果餅貼在希西家的瘡上,王便痊癒了。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食用無花果對人有很多好處,也可以醫痔瘡,把無花果餅貼在瘡上,不知有沒有人試過?但是只要神願意醫治,凡物都可作為媒介。

亞述王西拿基立被殺

〈列王記下〉下 19:30猶大家所逃脫餘剩的,仍要往下扎根,向上結果。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19:1-37

這真是每個遇到霸凌的人最高興的結局,霸凌被解決掉了,從此可以高枕無憂了。但是在霸凌被除掉之前,我們要先明白必須有怎樣的信心才能度過面對霸凌的日子。希西家盡全心去建築工事和裝備,也勉勵百姓要倚靠神。但是當眼前的局勢越變越糟時,他的信心還站立得住嗎?靠近非利士邊境的拉吉被亞述佔據了,而亞述正在攻擊立拿。這兩個地方都是軍事重鎮,可以阻擋從埃及來的軍隊。亞述王聽到古實王要出來與他爭戰的話,更希望趕快攻下耶路撒冷,免得兩面受敵,因此要先拿下立拿和拉吉,好讓埃及軍隊不能經過。有人說這位古實王其實是古實籍的埃及王,也有人說是埃及尼羅河北部的古實之王。因為埃及離猶大和以色列比較近,所以有時會向他們求援。

希西家派家宰和書記披上麻布去見先知以賽亞,說:「今日是急難、責罰、凌辱的日子,就如婦人將要生產嬰孩,卻沒有力量生產。或者耶和華你的神聽見拉伯沙基的一切話,就是他主人亞述王打發他來辱罵永生神的話,耶和華你的神聽見這話就發斥責。故此,求你為餘剩的民揚聲禱告」。在等待的時候,在危難中看不見希望之際,希西家沒有離棄神,他派人去找神的僕人,請他代禱。在急難、責罰、凌辱的日子裡,希西家依然仰望神。有的人看到情勢不對,就去算命、抽籤,希望從別處得到指引。但是希西家認定了唯有耶和華是真神,他就不像其他的王轉向假神,反而去找神的僕人。

這樣的信心得到神的肯定,因此神藉著先知回應希西家:「你聽見亞述王的僕人褻瀆我的話,不要懼怕。我必驚動他的心,他要聽見風聲,就歸回本地,我必使他在那裡倒在刀下」。哇,多麼令人得安慰的話,神終於應允要出手了。但是亞述王給希西家的信卻令他傷痛不已。不是為了國勢的危險,而是他所敬畏的神被亞述王眨得一文不值,被亞述王拿來與其他國家的假神相比。希西家把信件拿到聖殿,在神的面前展開,求神救猶大脫離亞述的手,使天下萬國都知道,唯獨耶和華是神。希西家的禱告蒙神垂聽了,因為神必不讓自己和其他的假神做比較。我們若要為霸凌事件禱告,也要這樣禱告,讓耶和華神彰顯祂自己的榮耀,使世上的人都知道,我們倚靠的是真神。

亞述王進攻猶大

〈歷代志〉下32:8 與他們同在的是肉臂,與我們同在的是耶和華我們的神,他必幫助我們,為我們爭戰。

閱讀經文:〈列王紀〉下18:5-37

在信徒的人生中難免也會碰到不講理的人,想要罷佔他產業的人,或是其他方式的霸凌。最近不止在學校中有霸凌,網路上也有霸凌,有的人因為氣不過就自殺了。被欺負當然很可憐,但是自殺就太不值得了,只要你不死,你就有爭口氣的機會,一死就冤死了,白白吃了那麼多年的飯。希西家倚靠神,在他前後的猶大列王中,沒有一個及他的,他辦事都很順利,甚至還有能力可以去攻打非利士人。

在以色列亡國之際,亞述王撒珥根過世,趁著亞述內部動亂不安,無暇顧及迦南地時,希西家趁機向西擴展領土,直到非利士人的領土迦薩(Gaza),並囚禁原本忠於亞述的非利士人的以革倫王帕第(Padi)。這件事記載在撒珥根二世兒子西拿基立的年鑒上:“因著Padi對亞述神的忠心,他的貴冑、臣僕和官員們把他交在猶太人手中。希西家王就非法地,把他當作敵人,囚禁起來。” 他的父親亞哈斯被非利士人攻擊,現在輪到他去攻擊非利士人。但是他也遇到了當時的國際霸凌,亞述。

在希西家當王的前幾年,不斷有消息傳來,亞述怎樣圍攻以色列北國的新聞,聽著都讓人害怕。因為亞述人的行徑實在太殘酷了。亞述攻了三年,終於攻下撒瑪利亞,希西家看到以色列人流離失所,被亞述擄去,心裡也發毛。猶大南國在亞哈斯王執政期間,亞哈斯不停地用錢去餵飽亞述人的胃口,但是亞述人後來不但不幫他,還欺負他,只拿錢,不幫忙打仗了。亞哈斯死的時候,猶大人己經民不聊生,十分窮困,猶大淪為亞述的藩屬,但是在希西家的經營下,終於有了復興的跡象。希西家再也不肯像他父親那樣,一味地拿錢去討好亞述了,他要倚靠神來脫離亞述的霸權。這話說來容易,做起來不容易。

希西家定獻祭之例

〈歷代志〉下31:21 凡他所行的,無論是辦神殿的事,是遵律法守誡命,是尋求他的神,都是盡心去行,無不亨通。

閱讀經文:〈歷代志〉下31:1-21
〈列王紀〉下18:1-4

在希西家帶領以色列人和猶大人過完逾越節之後,以色列眾人就到猶大的城邑打碎柱像,砍斷木偶,甚至到以色列北國去拆毀丘壇和祭壇,這是猶大地和以色列地的信仰大復興。希西家還打碎摩西所造的銅蛇,這是一件非常勇敢的創舉。摩西是誰?他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後,近迦南時所造的銅蛇,竟然有百姓還在拜它。希西家稱那銅蛇為銅塊,因為他知道那是一堆銅所塑造出來的東西,並不是耶和華神。這也幫助我們明白為何神要隱藏摩西的屍體,因為若有人找到摩西的屍體,或被魔鬼拿去,那麼後果必然十分可怕。連個銅蛇過了幾百年都還有人在膜拜,何況是以摩西形像出現的“人”,必然使人十分困惑,甚至遠離真神。

以色列人和猶大人在耶路撒冷過了極為喜樂的雙倍除酵節之後,這個喜樂和敬拜並沒有因為節日的過去而停止,他們回家拆除偶像,並且遵行律法,按時獻祭,供應利未人和祭司。所以和神建立關係之後,我們的喜樂並不是停留在教會或特會裡,真正的敬虔是讓聖靈繼續帶領之後的每天的生活,讓神居首位。聚會時的“high”是情緒一時的興奮,但是每天的生活才是真正與神同行。所以我們不要一直停留在對聚會時之高潮的懷念,也不要一直倚靠聚會或特會來使我們感覺神的同在,因為神是以馬內利,永遠與我們同在的神。我們若遵行神的話語,就是時時刻刻在“充電”了。

當人們不敬畏神時,祭司和利未人就少吃少穿,甚至無法生活下去,只好去兼差,好像〈士師記〉裡有個利未人去米迦的家裡做祭司一樣,米迦的祭司後來還被但族人搶走。因此希西家下了諭旨,分咐百姓供應祭司和利未人應得的份。當百姓都樂意獻上十分之一時,祭司和利未人就吃不完兜著走了(正面的意思)。當神的僕人不用再為生活而奔波時,自然可以專心侍奉。希西家繼續吩咐,教導利未人和祭司管理所收到的奉獻,並且公平地分給亞倫的子孫和一切載入家譜的利未人。

希西家和百姓守逾越節

〈歷代志〉下30:20耶和華垂聽希西家的禱告,就饒恕百姓。

閱讀經文:〈歷代志〉下30:1-27

自從所羅門王之後,猶大和以色列都沒有再過逾越節。假如華人不再過春節,你會有什麼感覺呢?春節好像是華人的特徵,就好像洋人若不過聖誕節,也就沒了洋味兒。再困難的時候,我們也會想起和家人一起度過的春節;秋天看到月圓時,也會聯想起中秋。神設立光體,可以分晝夜,做記號,定節令、日子,彷彿是為了提醒我們一些事情。不然的話,一日滾過一日,吃了三餐就睡覺,睡醒了又吃三餐,與動物何異?動物不過節,人是要過節的。因為節日給了人的生命和生活有一些基本的意義。

對以色列人和猶大人而言,逾越節便是一年之初最重要的節日。因為這節日提醒他們記念神和他們這個民族的關係,讓他們明白自己的生存和自由是何等可貴。在埃及人的眼中,他們是供人驅使的奴隸,但是在神的眼中,他們是神所揀選的珍貴的兒女。所以逾越節是他們的重生之日,重見天地之時,離開奴役成為自由身,重新與神立約的節期。當他們不再記念這個節日時,就彷彿忘記了自己的生日一樣,再次變成宇宙中沒有意義的存在。

希西家在潔淨了聖殿,獻上了各樣的祭禮和敬拜之後,立刻呼籲猶大人過逾越節。但是他不止呼籲猶大人,他沒有忘記那些已經亡國的以色列人。他寫信給以法蓮和瑪拿西人,又定了命令,傳遍以色列,從別是巴直到但,叫大家都來耶路撒冷過逾越節。假如我們記得以利亞在迦密山上獻祭以先,他先用十二塊石頭築壇,這十二塊石頭代表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包括猶大支派。在神的眼中,這十二個支派是合一不可分的。所以假如只有猶大人在耶路撒冷守節,神的心不會得到滿足;神必要看到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都出現,祂的心才會得到滿足。就好像做父母的人,不會因為有一兩個兒女在身邊就很滿足,除非所有的兒女都回到他們身邊,他們的心才會得到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