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便雅憫人娶妻
〈士師記〉 21:25 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閱讀經文:〈士師記〉 21:1-25
在〈士師記〉 的初期,以色列人還可以為了征討不法之人而同心敵愾;在底波拉時,有的支派各自營生,已經無法同心;到了參孫時,神只能用他單打獨鬥非利士人。在〈士師記〉 裡,以色列人猶如一盤散沙,沒有王,因而各人任意而行。以色列人攻打便雅憫人時,正是亞倫的孫子,以利亞撒的兒子非尼哈做大祭司的時候,所以這場內戰應發生在〈士師記〉 的早期。以色列人在米斯巴集合,如同一人去攻打便雅憫人,但是他們打勝仗之後,卻痛哭不止,為什麼?
打勝仗不是應該歡呼慶祝嗎?以色列人得勝了,但是他們很痛苦,因為這是一場內戰,是他們在懲治自己的弟兄。他們原本以為給他們下馬威,只要他們交出犯罪的人即可。沒想到便雅憫人不肯,因此他們就發動戰爭了。這些作法從人的眼光來看,似乎理所當然,但是我們看到他們對自己處理的後果並不滿意,反而很痛心,因為死傷了太多人,都是自己人,便雅憫人幾乎都被他們殺光了,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中有一支派被自己人幾乎滅絕了。在人的意氣用事之下,雖然理直氣壯,沒想到後果竟如此嚴重。
這就是人的本相,我們有時看到不法之事就怒氣填胸,立刻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往往兩敗俱傷。但是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倘若我們可以在生氣時學會禱告,讓神來負責整件事,後果必然完全不一樣。有位姐妹作見證,有次有位同事對她很不客氣,她本想立即反擊。但是她立刻安靜下來,在心裡禱告,聖靈立刻給她一節經文:「要愛你的仇敵」。此時姐妹一抬頭,那位同事正好也在看她,姐妹衝她微微一笑。同事整個人都傻住了。可想而知,這位姐妹不但沒有豎敵,反而多了一個朋友。當我們看不法之事時,都會有意氣之爭。我們很可能有道理,理都在我們這邊,但是我們解決事情的方法是否高明,那就不一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