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快樂的結局

〈約伯記〉42:5   我從前風聞有祢,現在親眼看見祢。

閱讀經文:〈約伯記〉42章

你有沒有設想過,有一天神會面對面和你對話?每次想到這個問題時,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想到耶穌呼召彼得時,他跪在耶穌面前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但是耶穌不但沒有離開他,反而呼召彼得跟隨祂。2014年10月,在以色列Ashdod城市舉辨的一場福音音樂會,聖靈在其中大大的作工,有525位猶太人站起來決志信主,接受耶穌為彌賽亞。在其他猶太人福音事工中,從來沒有如此大規模的猶太人同時信主。究其原因,是因為有許多人向耶穌禱告後,疾病得到醫治。

有一位猶太媽媽向耶穌禱告說:“如果祂是彌賽亞,請醫治在家臥病不起的小孩”,結果回到家中,她的小孩竟然在廚房做菜,病已經完全好了,她問小孩得痊癒起床的時間,剛好正是她向耶穌禱告的時候,後來她們全家都信主了。有位以色列福音差會的宣教士說,在英國對猶太人宣教十幾年之間,僅1-3個人秘密信主。因此有這樣多人同時決志信耶穌,是一件神蹟。除了疾病得醫治之外,也有很多人在夢裡見到耶穌,因而信主。在回教徒裡也有許多類似的見證。至於你,是怎樣從風聞有神,到親眼看見神?

約伯原就是個敬虔的人,到此時他完全相信他所敬拜的是又真又活的神。我們都像約伯一樣,雖然相信,但究竟會有人的迷惑。我們用各樣的理由讓自己有信心,我們說不憑眼見只憑信心,但是假如沒有與神接觸的親身體會,光是頭腦的相信,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都必須從風聞有神,進入親眼看見神,我們的信心才能扎實在耶穌身上,有根有基。

水族之王

〈約伯記〉41:11   誰先給我什麼,使我償還呢?天下萬物都是我的。

閱讀經文:〈約伯記〉41章

在神的形容中,有一些是我們從來沒看過的事,例如“動物的口中發出燒著的火把與飛迸的火星,從牠鼻孔冒出煙來,如燒開的鍋和點著的蘆葦,牠的氣點著煤炭,有火焰從牠口中發出”。這種動物或情景我們在電影的特效中看過,但不曾想到那是真的。但是在〈約伯記〉的最後四章裡,我們知道神描述一些自然界的常見事物,並非象徵性的說法。約伯和他的朋友們都明白神在說些什麼,因此我們可以很大膽地推論,在約伯的時代有一些生物是我們現在看不到的,已經絕種了。

聖經教師傑夫哈理遜指出Leviathan/希臘文drakon/希伯來文稱其為tannin(複數tanninim)。在希伯來文的字根tanan是指這些動物會發出咆哮的聲音,所以是咆哮的野獸。在七十士譯本裡譯為drakon,那就是英文dragon(龍)的字源。若牠是水棲爬行動物時,其希臘名是Keetos,複數是Keetee,指的是一種大型海怪。在早期講希臘語的基督徒認為,那條吞下約拿的keetos便是一種巨大的,類似恐龍的兩棲爬行動物。所以牠可以上到海岸附近,把約拿吐在旱地上。Leviathan在聖經裡也譯為拉哈伯。

根據維基百科:恐龍(Dinosauria)是在1842年由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歐文(Richard Owen)正式提出,歐文把恐龍總目定義為蜥形綱(Sauropsida)的一個獨特部族或亞目,包含當時在英國與世界各地發現的恐龍。Dinosauria這名詞衍化自古希臘文,δεινός/deinos意為「恐怖的」或「極其巨大的」,σαύρα/sauros意為「蜥蜴」。歐文在命名時,考量到牠們的牙齒、利爪、巨大體型、以及其他令人印象深刻的恐怖特徵,因此命名牠們為「恐怖的蜥蜴」。中文的恐龍一詞,源自日本的翻譯「恐龍(恐竜)」,最初由中國地質學家章鴻釗提出,後來在中文地區廣泛使用。

河馬或恐龍

〈約伯記〉40:19   牠在神所造的物中為首,創造牠的給牠刀劍。

閱讀經文:〈約伯記〉40章

當神出現之後,又問了那麼一大堆問題,我想約伯可能快嚇暈了。我們有時像約伯一樣,覺得神為什麼不回答,為什麼神這樣待我,為什麼神不指明祂的意思,我們問啊問的,結果神出現了,反問我們一大堆問題。這時你會不會很想找個洞躲起來。我們好像理直氣壯,義氣填胸,但是真要面對神時,才會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什麼都不會,什麼都不懂,所以當神叫約伯回答祂的問題時,約伯只好說:“我是卑賤的,我用什麼回答你呢?只好用手摀口。我說了一次,再不回答;說了兩次,就不再說。”

神太大,我們太渺小;但是神的愛和寬容使我們忘了自己的地位。像一個不懂事的小孩竟敢在大庭廣眾之下,躺在地上又哭又鬧,就為了讓父母就範。所以當我們又哭又吵又鬧時,會以為神不聽禱告,以為神不在我們身邊,其實神一直在等我們冷靜下來。神要讓人懂得祂對我們的愛,但是祂是有主權的神,祂的旨意是不可廢棄的。所以我們最好不要挑戰祂的權威。

有的父母覺得要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做孩子們的朋友,陪他們一起長大。但有一位牧師指出,父母倘若失去父母的威嚴,就沒有辦法引導自己的孩子了。父母的威嚴能使孩子有安全感,相信他們有能力可以保護孩子們。父母若失去威嚴,那麼孩子怎樣尊重你呢?神的威嚴並不影響我們認識祂的愛,同樣的,父母的威嚴也不是用來彰顯自己的地位,而是要讓孩子知所進退,明白父母的教導和引領都是為了他的好處。這樣孩子才會相信父母的話,尊重父母的意見。雖然父母不像神那樣知道一切,但是父母在屈身擁抱孩子時,陪他們戲耍時,不要忘記自己是父母。

鴕鳥之笨,馬之威

〈約伯記〉39:17 因為神使牠沒有智慧,也未將悟性賜給牠。

閱讀經文:〈約伯記〉39章13-30節

從神的創造之物,可以稍微感受到神那奇妙的想像力和幽默感。鴕鳥,是世界現存最大的鳥,有翅膀但不能飛,只能跑,但牠跑的速度很快。鴕鳥的翅膀不能飛,但有保溫作用,主要是用來平衡身體,在寒冷天氣時覆蓋無羽毛的大腿以保持體溫或幼鳥,或交配時展示用。牠的頭很小,眼睛很大,有濃黑的眼睫毛,是陸地生物中最大的眼球,僅次於鯨;可以看到3-5公里遠。牠們最大的天敵是獅子或獵豹,但因為駝鳥的速度極快,最快速度可達每小時60公里,每步距離可達6至8公尺,可持續奔跑20至30分鐘,因此獅子或獵豹往往追牠們追到筋疲力竭。這就是為何牠挺身展開翅膀,就嗤笑馬和騎馬的人,因為馬的速度沒有牠快。馬的時速大約40-48公里而已。

鴕鳥養殖業有一條金科玉律:沒有充足的陽光,雌鴕鳥不會下蛋。一個鴕鳥蛋的重量可以達到13公斤,雌雄鴕鳥輪流晝夜孵化,每次產8-15枚,孵化需時約35-42天。雄鴕鳥只在夜間孵蛋,免得牠鮮豔的羽毛遭來天敵的注意。但有時雌鴕鳥下蛋之後就跑掉,過了一陣子再回來,那時牠的蛋有可能已經被別的動物踩破了。一隻鴕鳥可以活30-60年。神賜給鴕鳥有這樣多的特質,但是卻沒有給牠智慧或悟性,因為智慧和悟性是神給人的特殊禮物,給動物的是本能。

神再以馬來詰問約伯,實際上不管是鴕鳥或馬或鷹雀,我們對牠們的了解都很有限。養殖鴕鳥的人,不一定理解馬或鷹雀;養馬的也不一定理解鴕鳥或鷹雀,養鷹雀也不一定知道鴕鳥和馬的習性。也就是說,我們人窮極一生,也只能了解一種或數種動物;但是神對牠們通通知道。神知道牠們的脾性、需要、造型、特點,等等,因為是神把牠們造成那樣獨特的生物,各從其類。所以神給馬有很大的力氣,卻又可以被人馴服作為交通工具、勞動、打仗和比賽等等用途,馬肉卻不好吃。馬肉和鴕鳥肉都可食用,卻都是〈利未記〉所列為不潔淨的動物。

禽獸之性

〈約伯記〉39:1     山巖間的野山羊幾時生產,你知道嗎?母鹿下犢之期,你能察定嗎?

〈約伯記〉38:39-41   母獅子在洞中蹲伏,少壯獅子在隱密處埋伏,你能為牠們抓取食物,使牠們飽足嗎?烏鴉之雛因無食物飛來飛去,哀告神,那時,誰為牠預備食物呢?

閱讀經文:〈約伯記〉39章1-12節

神以天空萬象詰問了約伯之後,再轉到萬獸的生活。神的問題其實都很基本,對祂而言很基本,但是對人而言,若不經過長久的思考研究和不斷地探索,根本無法知其一二。從母獅到烏鴉,神問我們,誰曾為那些野獸的生存操心?有誰注意過牠們的需要?在2015年十月,台灣嘉義縣八掌溪出海口沙洲發現有條抹香鯨的屍體,解剖後發現牠的胃部內有大量魚網和塑膠袋。人類不僅無法照顧到這些神所創造的生物,更成了直接或間接的殺手。現在有許多動物面臨絕種,都因為人類的濫殺和貪心。但是神照顧這些生物,不僅為了讓人類得以有生存的條件,也因為牠是創造這些生物的主。

所主耶穌說:“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太6:26)”這最重要的兩個字就是:你們的“天父”,父表示生命之來源。我們的父必負起供應我們的責任,正如祂供應祂所創造的一切生命。肉身的父親或有不足或軟弱,但天上的父親卻是一切擁有者。天父向我們要的就是信心,一個孩子對父親所具有的單純信心。所以當我們信心軟弱時,要走出自己蝸居,看看天上的飛鳥,地上的螞蟻,甚至那令人厭惡的小強(蟑螂);神都眷顧牠們,豈能不眷顧你?

你有看過山羊或母鹿生產嗎?當小羊或小鹿出生後,掙扎幾下就站起來了,雖然搖搖晃晃,但是抖幾下就會走動了,比人的嬰兒能幹多了。羊媽媽和鹿媽媽也不用坐月子,照吃照喝,一切從簡。牠們肚子疼痛時,屈一下身就生完了;相比之下,為何人的生產會那麼辛苦?不禁要回想到始祖犯罪後,神給女人的咒詛:“我必多多加增你懷胎的苦楚,你生產兒女必多受苦楚。(創3:16)”那是罪在人身上的記號。直到主耶穌來了,這個咒詛才算破解了:“然而,女人若常存信心、愛心,又聖潔自守,就必在生產上得救。(提前2:15)”舊約裡許多咒詛,都在新約裡變成祝福,都是因為主耶穌的救恩。

造物之奧妙

〈約伯記〉38:19   光明的居所從何而至?黑暗的本位在於何處?。

閱讀經文:〈約伯記〉38章19-41節

有很多人質疑神的存在,卻不曾質疑過自己的存在。若是沒有神,萬物的一切豈不空穴來風?有何物可以不經創造而存在呢?英國著名天文學家哈雷,因推算出一顆彗星的軌道而出名,這顆彗星因而起名叫哈雷彗星。哈雷是牛頓的朋友,他不肯相信上帝創造宇宙萬物。有一天,哈雷到牛頓 家,看到牛頓所造的太陽系模型,中央是一個鍍金的太陽,四圍各大行星各按各的位置排列整齊,一拉曲柄,各行星立刻照自己的軌道和諧轉動,非常形象和美妙。 哈雷見到這模型,玩弄了好久,驚歎叫好,問牛頓是誰設計製造的。牛頓回答說,這個模型沒有人設計和製造,是由各種材料偶然湊巧碰在一起而形成的。哈雷當然不信,並說設計和製造的人是位天才。

牛頓高興地說:「這個模型雖然精巧,但比真正的太陽系,實在算不得甚麼,你尚且相信一定有人製造;難道比這個模型精巧 億萬倍的太陽系,豈不是應該有一位全能的上帝,用高度智慧創造出來的?」哈雷恍然大悟,也信了上帝。這是一個許多人都知道的故事。但是不等到神詰問約伯,我們還不知道自己是何等有限,何等沒有聰明,何等缺乏智慧。所以也無法順服神。

有人說光明和黑暗只是一種對比,因為只要有一絲光射進黑暗裡,黑暗就不再是黑暗。但是神指出,有光明的居所,也有黑暗的本位。你知道在哪裡嗎?神問科學家:“你總知道,因為你早已生在世上,你日子的數目也多。”神問各種專家,包括老人家,活得越長久,就能知道這些答案嗎?神的作為對人而言何等深奧,神若不向人彰顯其奧密,有誰能明白萬物的來龍去脈?因此人必須知道自己有限,有限得很,才能謙卑在神面前,尋求指引。

神詰問約伯

〈約伯記〉38:4  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你若有聰明,只管說吧。

閱讀經文:〈約伯記〉38章1-18節

聽完了約伯和朋友們的辯論,神從從旋風中回答約伯。神只回答約伯。因為「誰用無知的言語,使神的旨意暗昧不明?」當約伯的朋友侃侃而談,自以為是時,神卻認為那些都是無知的言語,使神的旨意暗昧不明!當約伯的朋友們以為自己理解神的心意,當神的代言人指責約伯時,神卻指出他們的言語是無知的,他們使神的旨意暗昧不明。我們可曾碰到如此尴尬,被打臉的時候?

神問了幾個基本的問題,沒有人可以回答。當我們覺得自己很聰明,理直氣壯時,若能把這些問題拿來問問自己:「神立大地根基的時候,我在哪裡?我知道誰定地的尺度嗎?地的根基安置在何處?地的角石是誰安放的?」自然就可以謙卑下來了。

在〈箴言〉第八章裡所羅門王形容 “智慧”:「祂立高天,我在那裡,祂在淵面的周圍劃出圓圈, 上使穹蒼堅硬,下使淵源穩固, 為滄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過祂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箴8:27-29)」這句話點明,世界上能回答神這幾個問題的人,只有“智慧”,因為「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我。從亙古,從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箴8:22-24) 」這“智慧”是指誰呢?所羅門王說:「尋得『我』的就尋得生命,恨惡『我』的都喜愛死亡。(箴8:35/36)」《聖經》裡的神子是誰呢?豈不是主耶穌,神的獨生子嗎?只有主耶穌宣告:「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 凡活著信我的人必永遠不死。(約11:25)」“智慧”就是主耶穌,祂在造化的起頭就已經存在,祂也見證了耶和華神的創造。

這段經文提升了我們看大自然的眼界,我們會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而驚嘆不己,但是不會想到:「海水衝出,如出胎胞,那時誰將它關閉呢?」海水需要神用雲彩當海的衣服,用幽暗當包裹它的布,為它定界限,又安門和閂,被限制:『你只可到這裡,不可越過,你狂傲的浪要到此止住。』。何等奇妙,原來有一位造物主在管理這個世界,使萬物不越過本位。

述神之威能奇妙

〈約伯記〉37:21    現在有雲遮蔽,人不得見穹蒼的光亮;但風吹過,天又發晴。

閱讀經文:〈約伯記〉37章

想到38章裡神跟約伯講的第一句話:“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就覺得神有點著急了。好像若讓以利戶再說下去,不知道他會把祂形容成什麼。以利戶說:“神轟轟的聲音,是祂口中所發的響聲。”以利戶把神的聲音形容成獅子吼似的,“祂發響聲震遍天下,發電光閃到地極。隨後人聽見有雷聲轟轟,大發威嚴,雷電接連不斷。”這可能和古人的迷信有點關係。古時候的人不知道雷電怎樣形成,所以聽見雷聲就以為天神發怒了。其實在《聖經》裡,神都是用微細的聲音跟人講話。

當神呼召摩西時,神在燃燒的荊棘中對他說話,雅各在夢中時神對他說話,以利亞躲到山洞中時,神也是用細微的聲音跟他說話。神跟人說話,是用人能夠理解的語言,不是用轟轟的聲音來展示祂的威嚴。神的口中會發如雷的響聲嗎?祂應該可以,但是神並不選擇如此來嚇我們。大自然裡的雨和風雪都在神的權勢之下,但是神何時封住人的手,來曉得祂的作為呢?筆者反而覺得,神利用各種方式去向人啟示大自然的規律,使人懂得雷電的法則,從而可以使用電力、風力,甚至太陽能來讓生活更加方便,做事更有效率。

以利戶觀察大自然,看到“百獸進入穴中,臥在洞內。” 百獸有神所賜的本能,懂得在天氣不好時進入穴中,臥在洞內保護自己。至於大自然界裡的各種現象,不管是冰天雪地或是密雲滿佈,都為神所用。“暴風出於南宮,寒冷出於北方”,這南宮也可譯為庫房。在以利戶的形容裡,有不少是出於民俗的傳言,例如:“神噓氣成冰” ,“金光出於北方,在神那裡有可怕的威嚴。

人不能全知

〈約伯記〉36:25   他所行的,萬人都看見,世人也從遠處觀看。

閱讀經文:〈約伯記〉36章

你可曾有過衝動,想為神解釋,為神開脫?以利戶在此就有這樣的衝動,因為他覺得約伯對神的看法不對。但是人是如此有限,我們所看到的所明白的,都居於自己的背景、教育和經歷,我們怎能描述出神的真面目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以利戶眼中的神有哪些特點:第一,“這位神有大能,並不藐視人,祂的智慧甚廣。”這點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同意,因為這些都是《聖經》裡的啟示。

其二,“他不保護惡人的性命,卻為困苦人申冤。”這點可能有些人像約伯一樣,有所保留。約伯說,“在多民的城內有人唉哼,受傷的人哀號,神卻不理會那惡人的愚妄。(伯24:12)”他舉了很多例子,惡人行惡,神卻容忍惡人,沒有即刻審判刑罰。我們也看到不少這樣的例子,也看到不少惡人在神的恩典裡悔改,成為神的僕人。所以人看為惡人,神不一定看其為惡人。事實上,這世上一個義人也沒有,我們看別人是惡人,我們在神的眼中也有可能是惡人,因為神知道每個人暗地裡的心思意念。神實在是饒了我們這些惡人的性命,並讓我們有回轉的機會。

其三,神看顧義人,使他們被高舉;若被苦難困住,就把他們的作為和過犯指示他們。這正是約伯的祈求,他希望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這世界上曾經有的義人,並不像以利戶所言,時時被高舉,相反地,他們經常遭受迫。如施洗約翰和主耶穌,還有使徒,哪一個不是被迫害至死?度日亨通,歷年福樂的義人不是沒有,但是許多為神而活的義人,都遭到不義之手的殺害。

人的作為與神何干

〈約伯記〉35:5    你要向天觀看,瞻望那高於你的穹蒼。

閱讀經文:〈約伯記〉35章

我有時候很佩服這種可以抓住一句話就大肆發揮的人,我一和人吵架,往往吵到第三句就忘了人家說過什麼話了。因為當你看著對方意興橫飛,口沬四噴的樣子,就不自覺要退後幾步,想找個藉口去擦拭臉。尤其春夏秋冬換季之時最容易有流行性感冒,最好不要被人家的唾液噴到為妙。可憐的約伯坐在那裡,被噴得心火冒升,卻毫無逃逸之法。我常在思考,假如約伯的朋友們說的都不怎麼對,還要約伯為他們的錯誤獻祭,才得神的赦免。那麼讓那麼多廢話遺臭萬年,又有何意義,豈不枉費我們的功夫?

可是真的讀了,才明白為何神要這些討論留下來的原因。因為大多數人的思路都和約伯的朋友們一樣,他們說過的話,我們可能也說過,而且還沾沾自喜,不以為過。想到華理克師母在愛子馬太自殺後,被一會友質問,是否有犯過什麼罪時,真是情何以堪?在有位師母患了長年頭痛無法痊癒,卻被教會的執事叫她要悔改時,使她更痛哭不已,病情加重。這種例子不少,而且都發生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沒有生病就自以為是的信徒,不懂得克制自己的口舌,以致不自覺中犯罪,還以為自己代神出征了。

神要我們讀〈約伯記〉,而且要我們好好地去讀約伯的朋友所說的廢話,免得重蹈覆轍,在自大中傷害到需要幫助的人或軟弱的人。可見驕傲的情緒何等執著地依附著我們,隨時要發動它不義的攻擊。約伯從來沒有說他的公義勝於神的公義。“我不犯罪比犯罪有什麼好處呢?”那是他在苦難中的感嘆,而不是真的以為犯不犯罪無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