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所羅門王以智慧斷案

〈列王紀〉上 3:28以色列眾人聽見王這樣判斷,就都敬畏他,因為見他心裡有神的智慧,能以斷案。

閱讀經文:〈列王紀 〉上 3:16-28   

根據猶太人的傳說,所羅門王豋基時才12歲。因此當大衛對會眾訴說為神建殿的心意時,特別提到:“我兒子所羅門是神特選的,還年幼嬌嫩(代上29:1)”。所羅門在向神禱告時也提到:“耶和華我的神啊,如今你使僕人接續我父親大衛做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王上3:7)”當然也有人認為是14 歲或20歲。認為所羅門不可能在12歲做王的人,覺得這個年記的孩子怎麼會懂律法?但是以後我們還會讀到亞哈斯在20歲做王,做了16年;希西家25歲接續他做王,表示亞哈斯在11歲時就生了希西家。所以所羅門有沒有可能在12歲做王呢,是有可能的。

所羅門向神祈求為民判斷的智慧,因為那是王的責任。那時候不像現在有法院,百姓之間如果有了爭論,只能先去找地方官,地方官斷不了的事再去城門那裡求王判斷。記不記得押沙龍要攏絡人心時,他常常早晨起來,站在城門的道旁,凡有爭訟要去求王判斷的,押沙龍就叫他過來,問他說:「你是哪一城的人?」回答說:「僕人是以色列某支派的人。」押沙龍對他說:「你的事有情有理,無奈王沒有委人聽你申訴。」押沙龍又說:「恨不得我做國中的士師!凡有爭訟求審判的到我這裡來,我必秉公判斷。」若有人近前來要拜押沙龍,押沙龍就伸手拉住他,與他親嘴。以色列人中,凡去見王求判斷的,押沙龍都是如此待他們。這樣,押沙龍暗中得了以色列人的心(撒下15:1-6)。押沙龍故意破壞以色列人對大衛王的信任,對百姓說大衛王的壞話,指大衛王不聽申訴,又沒有秉公判斷。所以審判百姓是以色列王一個很重要的工作。

所有最困難、最麻煩的案子都會帶到王面前,讓王判斷。所羅門那麼年輕,怎麼可能擔此重任?他雖然有最忠心的祭司撒都、最勇猛的元帥比拿雅,還有守護他的母親拔示巴,但是在王的職責上,沒人能代替他來執行審判。當那兩個婦人被帶到年輕的所羅門王面前時,大家都睜大眼睛要看所羅門怎樣處理這個棘手的案子。兩個母親和自己的嬰兒在一起睡覺,一個壓死了自己的孩子,不肯認帳,兩個人都要爭取那個活的嬰兒。

所羅門求智慧

〈列王紀〉上 3:12 我就應允你所求的,賜你聰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沒有像你的,在你以後也沒有像你的。

閱讀經文:〈列王紀 〉上 3:1-15          〈歷代志〉下 1:1-13

假如神問你:“你願我賜你什麼,你可以求。”你會求什麼?假如你今天有了新的工作,你會向神求什麼?假如你今天剛結婚,成立了新家庭,你要向神求什麼?假如今天是你四十歲的生日,你會向神求什麼?在每一個人生階段,神都願意我們向祂求,好讓我們得著祂的祝福,但是要求什麼,才能討神喜悅呢?

所羅門王登基之後不久,就帶著千夫長、百夫長、審判官、首領與族長都到基遍。因為他要在那裡獻祭。他為何不像大衛一樣,在耶路撒冷獻祭即可呢?沒想到這個年輕人還挺念舊的,原來他要到會幕的所在地獻祭。大衛雖然把約櫃從基列耶琳搬到大衛的城裡,但是並沒有把會幕也搬去,只是造了一個帳幕暫時放約櫃。所以摩西做的那個會幕,從示羅被搬到基遍後,就一直在那裡沒動過。從摩西造會幕到所羅門大約有五百年了,所羅門還會想到在會幕那裡獻祭,是他對神的一番心意。

丘壇又是什麼?英文譯為at the high places,就是在高處之意。這種事華人也很清楚,在華山、泰山、山等,反正是大山小丘一定有廟。人有一種想法,神明都是住在高處,所以到越高的地方敬拜,就越顯得虔誠,祈求也容易被接納而得到應驗。奇妙的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自古以來,在巴勒斯坦一帶地方的人,也以山頂爲特別合適敬拜神明的所在,用基督徒的說法,就是拜偶像的地方;通常山頂有形狀為平坦的岩石鑿成的平台,有獻祭用的祭壇或處所。所羅門在登上王位之初就先去會幕那裡敬拜神,自然就得到神的祝福。因為神說:“因為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視我的,他必被輕視。(撒上2:30b)”

所羅門殺約押和示每

〈列王紀〉上 2:35  王就立耶何耶大的兒子比拿雅做元帥,代替約押,又使祭司撒督代替亞比亞他。

閱讀經文:〈列王紀 〉上 2:26-46

雖然所羅門是一個非常有智慧的君王,他所處的時代也是一個太平盛世,但是這個時代以殺戮開始,還是令人感到惋惜,這是個什麼樣的預兆?在大衛的遺命中,亞多尼雅和亞比亞他並不在其中,但是因為亞多尼雅的執迷不悟,以致於使所羅門心生殺機。哥哥比他年記大,排長幼秩序也是亞多尼雅的王位。現在他做王了,亞多尼雅輸了,假如亞多尼雅還在,所羅門能夠安心地做王嗎?亞比亞他曾經選擇亞多尼雅為王,他能夠忠心地尊所羅門為王嗎?不要以為王位很好坐,坐上去了才曉得它是滾燙,讓人坐立不安的一個位置。所以掃羅才要不停地追殺大衛,因為他不安,不安到一個地步,寧可丟下國事去追殺大衛。所以掃羅做王時,對以色列的建設實在屈指難數。

所羅門的不安和掃羅的不安基本上是一樣的,害怕有人爭奪王位。不同的是,所羅門可以快刀斬亂麻,一勞永逸;但是大衛有神的同在,神不讓掃羅追到大衛,掃羅就永遠追不到。所羅門沒有辦法再信任亞比亞他,也只能讓他走。神當年對祭司以利說:“我要為自己立一個忠心的祭司,他必照我的心意而行。我要為他建立堅固的家,他必永遠行在我的受膏者面前。你家所剩下的人都必來叩拜他,求塊銀子,求個餅,說:‘求你賜我祭司的職分,好叫我得點餅吃’。(撒上2:35-36)”神的預言應驗了,以利的子孫亞比亞他不能再做祭司。由撒都代替了他的職位。

撒都是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非尼哈的後裔。在〈民數記〉25章11-13節裡,神說:“(非尼哈)以我的忌邪為心,使我不在忌邪中把他們(以色列人)除滅。因此,你(摩西)要說:我(神)將我平安的約賜給他,這約要給他和他的後裔,作為永遠當祭司職任的約。 ”亞比亞他是亞倫另一個兒子以他瑪的後裔,也是以利的後裔,因為以利尊重他的兒子過於尊重神,所以神奪去了他的後裔做祭司的福份,祭司的職份到亞比亞他為止。神的話就這樣應驗了。

亞多尼雅被殺

〈列王紀〉上 2:12 所羅門坐他父親大衛的位,他的國甚是堅固。

閱讀經文:〈列王紀 〉上 2:1-15

有古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我覺得把它改成“其言也真”更合適。從大衛對所羅門的交代裡,我們發現他的心裡對某些事難以忘懷,而且他要所羅門為他執行。大衛要所羅門做的事不算善,也不是不善,只是要兩條人命,因為那些人曾經做過一些不該做的事,他們必須為自己做過的事付出代價。當然,你可能會說,主耶穌不是教我們要饒恕,申冤在祂,祂必負責嗎?為何大衛不能饒恕這些得罪過他的人呢?

大衛沒有在他們犯罪時就懲罰他們,並不表示他們可以逃過罪的審判。我覺得這和神的審判有點類似,神沒有在我們犯罪時就一棒打下來,敲碎我們的腦袋,祂給我們時間去悔改。我們若固執不肯悔改,有一天罪會追上我們,不僅要嚐到犯罪的苦果,更要面對神的審判。所以還在罪中洋洋得意的人要很小心,因為犯罪的後果和審判都不是容易受的。所以,我們要明白,審判不是不到,只是時機未到;一旦時機到了,審判也隨之來到。所以千萬不要以為人有逃過罪責的可能,我們應當存對神的敬畏,時時保守自己的心懷意念。

有哪幾件事讓大衛耿耿於懷呢?第一,是約押在太平時期殺了兩個元帥的事情。一是押尼珥,二是亞瑪撒。這兩個人都是掃羅家那邊的勇士,接受了大衛的任命後,就被約押殺了。在戰爭時殺人是不得已的,但是在太平時期殺人,便是謀殺。大衛沒有在他的任上解決此事,因為他和約押的關係太親密了。從大衛逃亡開始,他就緊緊跟隨大衛,不計生死地幫助大衛。要大衛親手處決約押,對大衛來講應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約押對大衛實在是非常地死忠。因此即使他犯下這兩件謀殺大罪,大衛也只能口頭咒詛,不敢有實際的懲罰。但是大衛知道約押必須為他的罪行負責,免得他的罪行變成大衛的罪行。因為大衛是約押的領袖,部下有罪不罰,罪當然就由領袖承擔。就好像一艘船或飛機出事,不管是誰的錯,船長或機長都必須出面負責。因此,約押不能不死。他偏偏又在亞多尼雅一事上站錯邊,又多了一條罪名。

所羅門作王

〈列王紀〉上 1:52 所羅門說:「他若做忠義的人,連一根頭髮也不至落在地上;他若行惡,必要死亡。」

閱讀經文:〈列王紀 〉上 1:28-53

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宮庭鬥爭,大家都為了自己的前途在拚命。因為都知道,假如自己做不了王,性命堪虞,這就是宮庭鬥爭的可怕。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大衛王雖然年記老邁,卻依然思想清楚,沒有老年癡呆的症狀。他立刻向拔示巴保證,他應許過所羅門要做王一事,依然有效,而且必然成為真實:“我今日就必照這話而行”。大衛也立刻明白兩邊的情況,因此召來亞多尼雅沒有邀請的幾個人:祭司撒都、先知拿單和比拿雅,要讓他們幾位帶領所羅門,騎上大衛的騾子到基訓泉,膏他做以色列的王。

可能因為不在戰爭時期,所以大衛出入不用馬而用騾子。騾子是一種動物,有雌雄之分,但是沒有生育的能力。牠是馬和驢交配產下的後代,分爲驢騾和馬騾。公驢和母馬交配,生下的叫“馬騾mule”;公馬和母驢交配,生下的叫“驢騾hinny”。馬騾個大,具有驢的負重能力和抵抗能力,又有馬的靈活性和奔跑能力,是非常好的役畜(摘自中文百科)。大衛的騾子是馬騾Mule,馬騾耐性好,又聰明善體人意,需要的飼料也比馬少,是平常可以代步的好牲畜。約瑟當年戴上法老的戒指,坐著法老的副車出門,象徵他是法老的代表;所羅門騎上了大衛王的騾子,眾人一看就明白,他就是繼承王位的人。

在古代,基訓泉和隱羅結水泉是大衛城兩個主要的水泉,兩泉之間只相距約七百米。據說當年大衛攻下耶布斯城(後來的耶路撒冷),就是約押從基訓泉的隧道進去,裡外夾攻,才克敵制勝。既然亞多尼雅去了隱羅結的水泉,所以大衛就讓所羅門去了基訓的水泉,在那裡讓祭司撒都和先知拿單膏他做以色列的王,然後叫人吹角,並且呼喊:“願所羅門王萬歲!”大衛的計劃十分完善,雖然是小小的儀式,卻發揮了大大的作用。眾民的歡呼聲衝破雲霄,直達到亞多尼雅的耳中。

亞多尼雅想做王

〈列王紀〉上 1:18 現在亞多尼雅做王了,我主我王卻不知道。

閱讀經文:〈列王紀 〉上 1:1-27

當大衛年老時,就像所有的人年老一樣,因為血液循環不好,越來越怕冷,蓋了極多的被子還是不夠暖。他的僕從們就想到要找人用體溫去為他取暖。我們看電視或電影時,偶而也會有類似的情節,當一個人在水裡浸得太久,或在雪裡被埋了,救他的人在沒有任何設備的情況下,往往就把衣服脫了,跟昏迷的人抱在一起,用自己的體溫去使那昏迷的人得到溫暖,而能存活下來。大衛不需要這樣的急救,只是因為常常覺得很冷,所以僕從們就想到一個這樣的方法。可能因為大衛的妻妾都年記大了,無法給大衛足夠的溫暖,所以他們要特意去找一個處女和大衛睡覺。但是我們看到大衛王和以前不一樣了,一來可能是因為年記大了,二來也有可能經過拔示巴一事之後,被神懲罰,因此在這方面十分警戒小心,以致不願意再親近亞比煞。

亞比煞雖然只是個伺候王的童女,但是因為一直在大衛身邊,所以宮庭裡的機密,她知道的還不少。例如拔示巴去找大衛為所羅門說項的事。大衛年記大了,宮庭裡的有心之人都開始為自己籌謀,免得大衛一駕崩,他們就沒有靠山。這就是倚靠人的實情,尤其在權力鬥爭時,要選擇站哪一邊便是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就好像現在很多搞政治的人,他們選擇去擁護同性戀、贊成墮胎、大麻合法化,等等不合神心意的事,因為他們以為選票是在人的手中,所以他們要去討好那些贊成做那些事的人。他們選擇離棄神,去投靠人。

我們也看到繼押沙龍之後,大衛的四子亞多尼雅,也開始展露野心。他說:“我必做王”。亞多尼雅前面的三個哥哥都消失了,在他的心中,他應該就是繼承王位的人。可是從各樣的蛛絲馬跡來看,似乎所羅門的呼聲比他更高,於是他決定趁著大衛不知道時,放手一搏,來個霸王硬上弓,造成時勢,使大衛不得不承認他的王權,也不能立所羅門為王。大衛平時雖然知道亞多尼雅喜歡為自己造勢,自尊自大,可是大衛從來不過問,也不阻止他。大衛的放縱可能使亞多尼雅誤以為大衛默認了他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