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

出埃及記19章4-6節    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們都看見了;且看見我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帶來歸我。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做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做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

在利非訂時,摩西的岳父葉忒羅帶著摩西的家小來和他團聚。原來摩西己經有兩個兒子了,可能在埃及時,摩西覺得太凶險了,萬一法老拿他家人做人質,他就很為難了,因此把他們送回岳父家裡。葉忒羅可能聽聞以色列人己經出埃及,不用再顧忌,所以就帶了他們來見摩西。

當年約瑟離開迦南地,在埃及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瑪拿西,一個叫以法蓮;前者之意是「神使我忘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後者之意是「神使我在受苦的地方昌盛。」

摩西的兩個兒子,一個名叫革舜,因為摩西說:「我在外邦做了寄居的」;一個名叫以利以謝,因為他說:「我父親的神幫助了我,救我脫離法老的刀」。

當你為自己的孩子取名時,會不會跟自己的經歷有關係?跟神有沒有關係?約瑟和摩西都把神的恩典記在兒子的名字裡,所以我們每次讀到這些名字時,就知道他們記得神的恩典,因著仰望神,神也祝福他們。

Son of David, Son of God

Hi GAMErs,

Today’s passage is Luke 20:41-21:4. Let’s go!

Luke 20:41-44 (NIV) 
41  Then Jesus said to them, “How is it that they say the Christ is the Son of David? 
42  David himself declares in the Book of Psalms: “‘The Lord said to my Lord: “Sit at my right hand 
43  until I make your enemies a footstool for your feet.”‘ 
44  David calls him ‘Lord.’ How then can he be his son?” 

On verses 41-44: After being asked different questions by the chief priests, teachers of the law and the Sadducees, Jesus asks a question of his own. He first points out what seems like a contradiction in the Old Testament Scriptures. On one hand, the Scriptures teach that the Messiah is “the Son of David” (v41), that is, a descendant of David. On the other hand, in one of David’s most famous written prayers (Psalm 110:1, which Jesus quotes in verse 42-43), David calls the Messiah his “Lord” (v42). It would be strange for an older person to call one of their distant descendants (i.e. their 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great… grand child) “Lord”. So why does David call his own distant descendant, the Messiah, “Lord”? That is Jesus’ question.

「海難背後的傳世聖詩」系列之三:《奇異恩典》詩歌作者背后的奇異人生

【引言】親愛的朋友,您還記得2020年4月12日發生在當時歐洲新冠病毒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義大利著名的的米蘭大教堂門口空前絕後的那一幕嗎?被稱之為世界第四男高音的著名盲人音樂家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在那裏面對前方空無一人的教堂廣場“獨唱”了一首歌,而這首歌就是我今天要介紹的著名聖詩《奇異恩典》(Amazing Grace)。

在近現代基督教無以計數的讚美詩歌中,這首《奇異恩典》毫無疑問是影響力最大的一首。許多人都知道這首詩歌的創作背景,是與該詩作者在海上經歷了一場兇猛的暴風雨, 最後依靠神的拯救和恩典而得以生還的故事有關。但在真實生活裏,作者的人生經歷遠比這一情節更符合這首詩歌的名字。在正文開始之前先讓我們一起聽一下安德烈·波切利所唱的這首詩歌。

 

  ▉01「你們這裏有沒有一個叫約翰·牛頓的英國人?」

1747年的2月間一一艘名叫「灰狗號」的英國商船正沿著非洲的西海岸行駛在塞拉里昂境內的基塔姆河(Kittam)水道上。突然,岸邊有人升起了願向商船售賣貨物的烽煙信號,於是灰狗號就拋錨停下來等待當地人劃獨木舟過來洽談。來人興沖沖地登上灰狗號,沒想到迎面而來的船長開口卻沒有先談生意,而是找人:「你們這裏有沒有一個叫約翰.牛頓的英國人?」那位來者聽了大吃一驚,回答說:「你怎麼會問這個人?他就是我的同事!」

他們兩人交談中這位驚奇的巧合之人就是我今天要介紹的詩歌《奇異恩典》的作者:約翰·牛頓(1725-1807)。

這位才22歲的英國人怎麼會來到非洲?灰狗號的船長為什麼如此急切地要找到他?為何人們說這首《奇異恩典》與他的這段非洲經歷有關?要想搞清楚這些問題還是要回到三年前約翰·牛頓在倫敦被強征入伍成了海軍「夏威克號」戰艦上的水兵那段經歷開始說起。

(下圖是1765年服役的英國皇家海軍戰艦「勝利號」,現在還作為一個浮動博物館停泊在樸次茅斯海軍基地)

▉02 防止他人逃跑的軍官卻自己先當了逃兵!

本來約翰是可以躲過這場兵役的。雖說那年約翰才19歲,但因為從11歲起就跟著當船長的父親多次出海,17歲正式入行,此時已經已是一名很有經驗的商船水手。入伍前他結束了一趟地中海航行回到倫敦家裏已經休息了好久,父親因為知道近期英法關係緊張,隨時有可能爆發戰事而趕緊給他聯繫好去另一艘商船;可是就在臨出發前他卻執意要去探望他外地的女友瑪麗,結果耽誤了商船的起航時間,這才被強制徵兵入伍成了夏威克軍艦上的水手。

戰事當前,兒子去當了兵,老父豈能安心。於是在航海界頗有名氣的老約翰船長就通過關係疏通到夏威克號的艦長,求他關照自己的兒子。不久後艦長便破格提拔約翰當了一名海軍軍官候補生。儘管這個軍銜只是皇家海軍軍官中最低的等級,但約翰卻因此馬上變得得意忘形,不但把他過去在商船沾染上的壞習慣搬到軍艦上來,甚至還竟然極力去嘲笑不久前還與他同甘共苦的水手弟兄;之後他又因看了船上書記官米契爾推薦給他的一本無神論書籍,言行變得更加變本加厲。

1745年的春天,約翰所在的艦隊進入普利茅斯港維修。此時他聽說艦隊下一步將調去東印度群島,這意味著他將可能有數年見不到他日夜思念的女友。正好有一天艦長出於信任派給他一個任務,要他下船去負責監督另一艘補給艦船的水兵,防止他們中間有人逃跑;結果他一到陸地便趁機腳底擦油開溜,自己先當了逃兵。

約翰的計畫是儘快趕到50公里外的達特茅斯港,他父親的船此時正好停泊在那裏,找到父親可以讓他幫自己另尋一份商船的工作。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約翰快到目的地時被海軍的糾察隊抓個正著,將其押回到夏威克艦上。艦長對約翰的背叛大發雷霆,當眾對他施行了96下的鞭刑,然後將其貶為普通水手;被約翰嘲笑過水手們也趁機對他百般羞辱。約翰為此痛恨艦長到極點,一度還想謀殺他,幸而被一雙無形之手制止。

(下圖是歷史上英國皇家海軍施行鞭刑的圖作,其所使用的鞭子稱“九尾鞭”,其重370克,由九根繩索組成)

▉03  幸運如願又成了商船水手

不久幸運降臨到他身上。1745年的5月9日的早上,約翰本來還躲在船艙裏睡懶覺,一位副官看見後就逼他上甲板去幹活,結果剛好看到一艘叫「柏迦蘇斯號」的商船上來了兩名船員;他們出示了艦隊司令官的手令,要艦長用艦上的兩名水手與他倆交換。見此良機約翰馬上毛遂自薦,懇求艦長把他作為人選。沒想到艦長居然因對其反感還就真的答應了。約翰終於如願脫下了軍服,再次成為一名商船水手。

柏迦蘇斯號本次航行的目的地是去非洲。船長彭樂斯也認識約翰的父親,因此對他極其友善。但是離開了海軍嚴厲管束環境的約翰卻本性難改,不但對船長絲毫不領情,反而還編出歌謠在背後羞辱他;同時在船上他還用自己各種放浪不羈的行為帶壞了許多水手。

時間到了當年年底。彭樂斯船長不幸染病去世;接替他的是大副伯蘭特。約翰深知大副對自己毫無好感,擔心遲早會把他遣返回海軍,重新去過那不堪回首的日子,於是又想尋機離開。

約翰渴望的“機會”再次來臨了。有一天船上來了一位叫阿莫斯·克勞的英國人。他是柏迦蘇斯號的船東之一,這次是為了回他在非洲的妻子家。克勞原是靠販賣奴隸起家,後來又在塞拉里昂娶了一位土著酋長的女兒佩耶公主(Princess Peye)為妻,借著這位酋長的影響力在非洲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約翰乘此機會向克勞求一份當助手的工作,而克勞又正好缺少有航海經驗的幫手,兩人一拍即合。於是當船抵達塞拉里昂後,約翰高高興興地地和克勞一起換乘小船在普蘭登群島的主島登陸,前往克勞在當地的家,然而等待著他的卻是此刻他完全無法想像的日子。

        (下圖為塞拉里昂在非洲的位置)

▉04 人在非洲竟成了奴隸

約翰對即將開始的新生活充滿了期待,他回想起父親幾年前曾經安排他去牙買加去學做生意,只因他去瑪麗家探望所待的時間過久才未能成行,如今終於有機會在非洲完成父親的宿願。幾天後克勞準備帶約翰去內陸地區收貨,可偏偏此時他染上了熱病;克勞無奈只好讓他留在家裏,讓妻子照顧。

克勞前腳一走,厄運就降臨到約翰身上。原來那位酋長女兒見克勞身邊第一次出現了一名白人,生怕今後有一天約翰在丈夫心裏地位過高而影響到她個人的利益和權勢,故一開始就對他深具戒心和敵意。因此當克勞一離開,她就趁機百般折磨約翰。她先是以約翰的熱病會傳染為藉口,把他趕到室外的草棚裏與自己的黑奴同住,然後故意每日不給他足夠的飲水和食物,逼得約翰實在撐不住時只能去野地採集千人掌的球莖來充饑解渴;在女主人的指使下,甚至家裏的每個黑奴都爭著去使喚、欺負他。那時的約翰真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度日如年。

好不容易熬到克勞做完一趟買賣回來,可是當約翰向克勞訴苦時,老闆卻單方面只相信妻子的辯解。不久之後更大的打擊又接踵而來。一次克勞帶約翰去內陸做買賣時,有人誣告他有偷竊行為;結果克勞聽信了讒言,對他完全失去了信任。接下來克勞每次要上岸辦事,就先把約翰拷上腳鐐,用鐵鏈把固定在船上甲板上的鐵圈上;若當日克勞不能及時返回他只能獨自挨餓…..。此時的約翰已如同奴隸,甚至還不如奴隸;他的遭遇比起聖經《路加福音》裏的那位餓到吃喂豬的豆莢為生的“浪子”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下圖為在一艘沉沒於1794年奴隸船上發現的鐐銬,現保存在南非開普敦博物館)

身陷絕境又舉目無親的他這時候只能偷偷托人捎信向遠在英國的父親求救。幾個月之後,信件終於輾轉流落到老約翰手裏。父親聞訊後肝膽俱裂,立刻寫信給他的好友、利物浦的船東約瑟·孟尼斯提,請他幫忙尋回流落在非洲的兒子。約瑟趕緊聯繫到一艘馬上要前往非洲的商船,拜託其船長到達塞拉里昂時一定要千方百計尋找到約翰的下落,將其帶回英國。這艘商船就是本文開始說到的灰狗號,它前來非洲是為了尋購黃金、鑽石、象牙、蜂臘、染料等當地重要特產,故有機會到達非洲各地,船長的名字叫史萬威。

船長史萬威好不容易找到了約翰,但他萬萬沒想到約翰卻表示不願意跟他返回英國。原來此時的約翰因為認識了當地的另一位白人富商,在後者的反復交涉下不但脫離了克勞的控制,還在這位白人手下謀得一份體面的工作,因此又想繼續留在非洲。史萬威為了不負朋友重托,硬是編造了約翰的女友瑪麗繼承了一大筆遺產,要他趕緊回英國與她晚婚的謊言,誘騙約翰上了灰狗號….。

▉05  灰狗號進入了颱風的中心

接到約翰後的灰狗號繼續在非洲的商業航行直到基本滿倉後開始啟程返回英國。開始時船長看在約翰是船東朋友之子份上,對他頗為客氣。儘管船上因水手不斷有人得熱病倒下而缺乏勞力,但船長仍然不給約翰安排任何工作,讓他吃好睡好。然而約翰好了傷疤忘了疼,在船上又肆意妄為,放縱了起來;更可惡的是他甚至在水手面前毫無顧忌地說褻瀆神的話,以各種似是而非的謬論去動搖眾人的基督信仰。作為基督徒的船長目睹其惡行後開始感到後悔。

在漫長的航行中,約翰有機會讀到一本叫《效法基督》的書籍,裏面有許多話對他有所觸動。特別是這段:「一個人的性命是何等的短暫和不可測度,你必須正視你的性命。今天,你也許充滿了活力,事業興旺;明天,你可能何等衰微, 一無所有….。啊!可憐的犯罪動物!你來日在審判臺前如何站立得住,你一切隱藏的罪在神的光中將無所遁形。 」讀罷他不禁為自己以往的行為感到不安,但此時的他仍然不願意向神降服….。

3月9日的半夜間,熟睡中的約翰被一陣巨大衝擊波驚醒。他起身一看,海水已湧進船艙!接著他又聽到上面有人在喊:「船快要沉了!」於是他立馬就沖上甲板。船長一看到他,馬上命令他趕快去找把刀來;可就在約翰轉身下船艙的那一瞬間,一個巨浪打來,把甲板上的一位水手捲入海裏。約翰若無剛才船長那個命令,此時就在那個位置,必也一樣葬身大海。

原來是灰狗號進入了颱風的中心,又撞上了礁石!船帆也被狂風撕成了碎片,連船身的橫樑都被風浪撞擊到脫落,整條船上下四處狼藉,破損不堪;海水不但從甲板上沖進船艙,也從船內的大小破洞中湧入艙內。危急當頭,約翰自然無法置身之外。他先按船長吩咐把那些纏繞著船桅的繩子割斷,然後和大家一起把船艙裏的衣服和被褥搬來去填塞漏水的各個破口,接下來再齊力不停地把湧進的海水舀出船外….。

就這樣不停地連續幹到第二天的上午,每個人又冷又餓,實在是筋疲力盡了。這時候約翰居然突然脫口而出,說:「如果這樣做還不行,但願主憐憫我們!」他震驚自己此時會想到神,但轉眼一想,像他這樣褻瀆神的人,還能有什麼資格得到憐憫呢?

風浪還在繼續,每當前方一個巨浪打過來,船頭就會隨海浪的起伏從浪尖落到浪底,每次都可能是灰狗號的末日。船長看到約翰已實在沒有力氣繼續舀水,乾脆安排他到駕駛室去掌舵。

▉06 暴風雨中的“洗禮”

船長讓約翰去“掌舵”並非是因為他的能幹,而是此時所謂的“掌舵”只需要簡單地保持灰狗號迎著風浪前行而已;但即使如此當事人所面臨的風險卻不小,因為暴風雨引起的巨大波動和衝擊隨時可以把他摔出船外。為此當時一個水手還特地用繩子把約翰固定在駕駛位置上,這下子他的命運只能和灰狗號“風雨同舟”和“共存亡”了!

灰狗號在黑壓壓的暴風雨中前行,時而沖上浪尖,時而沉入浪底,不時還有船體撕裂的聲音傳來。此時的約翰如同看到了末日,渾身發抖,不由得大喊:「神啊,請寬恕我,憐憫我的靈魂吧! 」這是他虔誠的母親在他小時候經常說的一句話。接下來他又在心裏對神起誓:「如果禰救我安抵陸地,我願永遠成為禰的僕人,從此過不一樣的生活!」

當約翰絕望中向神求救時,他腦海裏又浮現出以往一幕幕化險為夷的經歷。

除了剛才遵船長令下艙去取刀因而僥倖躲過海浪那驚魂一擊外,不久前灰狗號在非洲加蓬河航行時他還有過一次險情。那天夜晚他叫上了四名個水手和他一起喝酒取樂,喝醉後便在甲板上亂舞;突然一陣風把他的帽子吹落到海裏。醉眼朦朧的他以為帽子就落在船邊的小艇旁,轉身就想跳入艇中,可其實那艘小艇離灰狗號足有二十英尺之遙,一旦落水定是生死難料。好在那一刻身旁的一名水手及時抓住他,避免了悲劇的發生。

再往前想,他年輕的時候在家鄉時曾認識了一名水兵,後者約好帶他和幾個小夥伴一起上軍艦去參觀。到了要出發的那一刻,偏偏他外祖父一邊吃喝一邊教訓他個沒完,因此耽誤了時間。等到他趕到碼頭時,夥伴們的小艇已在劃向軍艦的半途中。正在他懊悔之時,突然看到遠方的那艘小艇撞上了水面下的一塊礁石並頃刻翻轉,幾個人在海面上掙扎翻騰不久便全部被大海吞沒。他因遲到又逃過一劫。

還有一次更早的,那是發生在他12歲那年。有一次他偷偷騎上他外祖父的一匹馬,快速通過一條小巷時,突然發現前方路邊的灌木林從籬笆上方延伸出來、長滿刺釘狀的樹枝條就橫在他眼前,他根本來不及做出反應;可就在那一瞬間,他騎的馬猛然一顛,把他從馬背上摔了下來,躲過了帶刺的樹枝對他眼睛的傷害,落地後的身體也安然無恙。

約翰突然領悟到以前的這些經歷絕非是偶然和巧合,是神奇異的恩典!他又想起了小時候在母親的帶領影響下曾經是那麼的虔誠愛主,那麼的喜歡讀聖經唱聖詩,但自從7歲時母親因病去世,兩年後繼母進門,後來就逐漸變得越來越叛逆;到下海當了水手後更完全被魔鬼所誘惑,沾染了滿身的污穢,一直活在罪中而不可自拔。可是儘管自己過去是如此地得罪神,但神卻一直在暗中憐憫保守他,並不斷在危難時出手拯救他,等待他認罪悔改,真正歸主….。

灰狗號終於走出了暴風雨,那位水手前來解開了約翰的繩索,並告訴他灰狗號遇險之所以沒有沉沒,是因為遇到了神跡:暴風雨帶來的衝擊,讓貨艙裏的貨物移位了,正好神奇地把船舷上的大洞堵住了….。

▉ 07 「我們船上有一個“約拿”!」

雖然灰狗號度過了暴風雨的危機,但因風帆已損而失去了動力,只能任憑風向在海面上漂泊。許多天過去了,接下來糧食和飲用水成了新的危機;儘管已經實行了嚴格的配給,但眼看也逐漸快到到盡頭。

終於,一個水手因饑餓而體力不支死了。大家心裏都非常害怕和恐懼,甚至有人想到,再繼續下去,船上總有一天可能會發生有選擇性地殺人,用人肉來充饑的慘劇。

虔誠的船長此時再也無法克制自己。他當眾人面盯著約翰說,我們這是受到了天譴,因為在我們船上有一個“約拿”;如果我把他拋進海中,我們全船的人就可能不致於死亡。讀過聖經的約翰知道《約拿書》中有約拿因得罪神,所坐之船在海上遇到風暴,最後被人拋進海中,風浪就平靜了的情節。他知道船長所說的就是自己,也明白船長說的沒錯;但他更害怕那時眾水手眼裏對他露出的凶光,擔心有一天真的成為他人的獵物和食物….。

(下圖為根據聖經《約拿書》創作的約拿被拋入大海的畫作)

就在約翰惶惶不可終日時,因著他的悔改,神的眷顧和憐憫臨到灰狗號上。1748年的4月8日,就在全船的人喝完貯存的最後一點淡水那天,前方終於出現了陸地,那是愛爾蘭西部的斯威利湖(Lough Swilly)港。上岸後,約翰隨即到了當地的教堂,跪下禱告說:「神啊,謝謝禰的恩典和憐憫,把我從海浪中救拔出來。我犯了褻瀆和咒罵的罪,頂撞了禰,但禰仍然赦免我,拯救我。在禰的扶持下,我願將餘生奉獻給禰,被禰使用。」

約翰一生都永遠都不會忘記他在暴風雨中向神求救的那一天,他稱其為「扭轉命運的那日」。從那天起,他不但歸向了神也從此避免了褻瀆、賭博和飲酒的不良行為,但在信仰之路上還剩下一個情欲的試探等待著他….。

▉08  重返非洲的試煉和試探

約翰從非洲回來後為找到工作住在利物浦,因為那裏是英國“三角貿易”的主要港口。所謂的三角貿易是指從從英國將貨物運往西非去換取奴隸,再將奴隸運往西印度群島做苦力,從中換得糖、朗姆酒和其他商品,然後再把這些商品運回英國。在那個時代的英國,舉國上下並沒有把這種貿易當做罪惡和可恥,因為當時的非洲本身就是奴隸制,而整個英國的百分之八十財政收入又是來源於這種貿易。(下圖為下圖為顯示當年英國“三角貿易”的海圖)

很快約翰依靠父親的人脈關係在一艘船叫「布朗洛號」的船上獲得了大副的職位,也加入到這種貿易之中。這次的目的地是前往幾內亞。當經歷了漫長孤躁的海上航行抵達非洲時,約翰一時按捺不住深藏內心的欲火,上岸便找了當地女人鬼混。放縱情欲後他又萬分懊悔,哀歎「在神給了我這麼大的憐憫之後,這種事竟然還會發生!」

當約翰•牛頓在情欲上無法自拔時,神出手管教了他,把他再次挽回了過來;而這期間發生的“奇事”居然就發生在當年約翰在非洲“為奴”的克勞家!

那天布朗勞號來到塞拉里昂,約翰決定順便前往普蘭登群島去探望這位前老闆。此時的約翰不但已今非昔比,而且還可能給克勞帶來生意;所以當他抵達後,克勞夫婦除了熱情招待外,當晚還特地提供一個女黑奴給約翰陪睡,意在盡可能彌補過去虐待約翰的“虧歉”。

可是就在當夜,約翰突然發了熱病,躺倒在床上渾身無力,肌肉疼痛。他猛然知道這是魔鬼的試探,也是神的試煉和管教。於是儘管他高燒未退,仍然從床上掙扎著起來,外出在黑暗中跪下來流著淚向神認罪禱告,祈求主耶穌的寶血的潔淨自己…..。從那天起,他的一生再也沒有一次陷入情欲的陷阱,每日的禱告也成為陪伴他終身的習慣。

上帝奇異的恩典再次發生。在布朗洛號準備從非洲轉向去西印度群島之前,約翰帶著幾名水手登上了一艘補給船,準備上岸去採購木材和飲用水。然而就在即將出發的前一刻,船長突然把他叫回,另派了一人代替他前往。結果第二天一早,有人前來報信,說昨晚那艘船沉了,船上所有人全都溺斃,無一倖免。約翰聞之非常震驚,但他知道這確實是神的保守,因為身旁的那位船長告訴他,昨日他自己都不明白為什麼在那一刻會莫名其妙地叫回約翰,另換他人。即使這位船長並不是基督徒,但此時也不得不承認,將來神在約翰的身上定有美好的旨意!

▉09  終成神使用的貴重器皿

約翰後來的發展證明船長的預言說的沒錯。布朗洛號回到英國之後,約翰馬上向瑪麗求婚。1750年2月1日兩人終成眷屬,在英國羅徹斯特的一家教堂舉行了婚禮。之後的幾年裏他雖然還為生計先後在「阿蓋爾公爵」和「非洲號」船上擔任船長,在英國非洲和西印度群島間從事那種不道德的“三角貿易”,但因自己在非洲曾經曾經有過類似奴隸的悲慘經歷,加上作為船長親眼目睹被販賣的奴隸在海上所遭受的苦難,他對那份工作日益心生厭惡,期望能夠早日脫離。

(下圖為反映當年奴隸船上悲慘狀況的圖作)

神再次憐憫了他。1754年11月初,就在約翰即將作為另一艘叫「蜜蜂號」的船長即將起航駛往非洲的前兩天,他毫無先兆地從椅子上掉到地下,不省人事;經醫生診斷他的身體不再適合航海。之後不久他就得到了一份岸上的觀潮員工作,從此他不但擺脫了奴隸貿易,而且可以和普通人一樣每週參加教會的聚會。儘管那時候他還不知道今後神在他身上究竟賦予了什麼旨意和使命。

在利物浦的教會期間約翰結識了多名著名傳道者和牧師,在他們的影響和鼓勵下靈命不斷得到成長。若干年後,許多人都希望約翰能夠來全職來服事神,他也想起母親在自己兒時曾經向神許過的願,讓他將來成為一名牧師來事奉神。然而約翰天生卻又是一個說話結巴的人,要上臺講道有巨大的心理障礙。但他雖然幾經失敗,卻依靠禱告和聖靈的力量一直堅持不放棄,不斷地通過在家練習、在教堂作見証、以及去其他教會分享等方法來提高自己的講道水準,直至成為一個優秀的傳道人。1758年他正式向英國國教聖公會的約克大主教提出擔任神職人員的申請,但卻因為他只有二年的學校讀書記錄學歷太低而被拒絕。對此約翰毫不氣餒,乾脆就在家裏舉辦聚會講道。

時間到了1764年,一本收集了約翰近幾年講道和見證的文集《一篇真實的記述》公開出版並在英國引起了轟動。此後在一名叫達茂斯的伯爵親自力薦下,聖公會的林肯主教在1764年4月29日終於正式按立約翰•牛頓為國教神職人員,並指派他在英國白金漢郡的一個偏遠城市奧爾尼(Olney)擔任教會牧師。在隆重莊嚴的按立儀式中,約翰充滿感恩地對到場的觀眾說,「沒有人像我這樣如此的不配。因為我長期以來都在頂撞神、褻瀆神,過著放蕩的、淫佚的生活。今天我得以蒙受這麼大的恩典,實在是我所不配得的….。」

因為約翰的精心事奉和講道的影響力,奧爾尼教會出現了空前的大復興,人數不斷增長,最多時多達二千人。其他城市的許多教堂也紛紛來請約翰前去講道,無數人因他的講道和見證而歸向神!

(下圖為約翰在奧爾尼教會當牧師時期講道的講臺)

在奧爾尼約翰的家門口掛有一個橫匾,上面寫著《以賽亞書》和《申命書》的兩段經文:「因我看你為寶為尊,又因我愛你,所以我使人代替你,使列邦人替換你的生命」(賽43:44);「你要記住你在埃及作過奴僕,耶和華你的神把你從那裏救贖出來,所以我吩咐你要遵行這話。」(申24:18)再沒有比這兩句經文更合適神在約翰身上的恩典和旨意。

在奧爾尼牧養教會近16年後,神引導約翰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倫敦,在著名的聖瑪麗•鄔爾諾(St.Mary Woolnoth)教會事奉。這所有著巴洛克風格的教堂據考證有兩千年的歷史,1716年經歷了它第三次重建,那時已是倫敦城的第一教堂,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神職人員曾經在這裏事奉。約翰為此感恩道:「一個在非洲過著連奴隸都不如的人,因著神奇異的恩典,竟然成為世界第一大城市的第一教堂的主任牧師。」但此時的他完全沒想到,神讓他來到倫敦還意味著要他參加一場英國歷史上重要的爭戰:廢除奴隸制度!

(下圖分别為約翰曾經服事過的倫敦聖瑪麗•鄔爾諾(St.Mary Woolnoth)教堂在街道改建前的外景照片以及現今保留在改建後建築物內的教堂内部照片)

 

1785年一名新進下議院的議員威廉·韋伯福斯(William Wilberforce)前來聖瑪麗教堂尋找約翰幫助。他從前曾經在奧爾尼聽過約翰的講道,現已成為一個敬虔的基督徒,並決心制止英國罪惡的販賣黑奴制度,兩人因此成了志同道合的戰友。1788年約翰應他邀請去英國議院聽証會演說,通過親身的經歷公開懺悔自己曾經參與奴隸買賣的歷史,痛斥販賣人口的罪惡和不道德;隨後他又出版了一本名為《對非洲奴隸買賣的感想》的小冊子,列舉奴隸制的種種罪惡;該書發行後銷量高達數萬本,有力地推動了英國廢奴運動的開展。

這場禁止買賣黑奴的爭戰在歷經廿餘年之後,1807年由威廉·韋伯福斯提出的《奴隸貿易法案》終於在英國國會獲得通過。約翰打完了人生最後這美好的一仗,就在這一年返回天家,享年82歲。

約翰去世之前親自為自己寫了墓誌銘,總結了他的一生:「約翰.牛頓牧師,從前是個犯罪作惡、不信上帝的人,曾在非洲作奴隸之僕。但藉著主耶穌基督的豐盛憐憫,得蒙保守,與神和好,罪得赦免,並蒙指派宣傳福音事工。」

下圖是2006年電影《奇異恩典》中威廉·韋伯福斯在英國議院為是否應該廢除奴隸制展開辯論時的鏡頭:

▇ 10  奇異恩典

約翰一生寫了很多聖詩,《奇異恩典》是他的代表作。這首詩歌是他在奧爾尼教會期間在準備為1773年的元旦講道時寫的,也是作為自己對聖經《歷代志上》第17章16至17這兩節經文學習的見證。經文內容是:「耶和華神啊,我是誰,我的家算什麼,你竟使我到這地步呢?神啊!這在禰眼中還看為小,又應許你僕人的家至於久遠。耶和華神啊,你看顧我好像看顧高貴的人。」在講道中他由衷地說:「神奇異的恩典叫我的心懼怕,但也是這個恩典解除了我一切的懼怕;當我一接受這個救贖的恩典時,我是何等地寶貴這奇異的恩典!」

詩歌寫完後首次出版在1797年發行的《奧爾尼讚美詩》詩集中,當時並沒有譜曲,因此也沒有引起很大反響。然而當詩歌傳到美國後,卻在十九世紀初的基督教第二次大覺醒運動中大放異彩,經常被浸信會和衛理公會在佈道中使用,也特別受到當時美國南方正在追求自由的黑人群體的喜愛,成為他們的「靈歌」。但那時這首歌所唱的曲調卻五花八門,多達20多種。最後在1835年,由美國著名的作曲家威廉·沃克(William Walker) 在當時的鄉村音樂「新不列顛」(New British)曲調基礎上正式改編了曲譜,由此奠定了該詩歌在聖詩歷史上的地位,成為一首最為著名的經典讚美詩。

下圖為《奧爾尼詩集》第53頁中的《奇異恩典》詩歌;右圖為譜曲者威廉·沃克的頭像:

當我們瞭解約翰如此不平凡的一生,再來閱讀或吟唱他的這首充滿敬虔,以生命作為見證的基督教詩歌,更能領略詩歌裏所體現的救贖、赦免、感恩、重生、及永生盼望的不朽主題和永恆亮光!

 《奇異恩典》

奇異恩典,何等甘甜,我罪已得赦免;前我失喪,今被尋回,瞎眼今得看見。

如此恩典,使我敬畏,使我心得安慰;初信之時,既蒙恩惠,真是何等寶貴。

許多危險,試煉網羅,我已安然經過;靠主恩典,完全不怕,更引導我歸家。

將來禧年,聖徒歡聚,恩光愛誼千年;喜樂頌贊,在父座前,深望那日快現。

親愛的朋友,也許我們的人生無法像這首詩歌的作者那樣奇異,但是約翰所經歷的恩典卻是每一個願意信這恩典背後的恩主 – 耶穌就能夠白白得到的。無論您有著什麼樣的過去,無論您現在還有什麼苦惱和迷茫,無論您前面的道路還存在什麼樣的危難和網羅,祂一直在等待著您的歸來,並願意親自引導您抵達平安喜樂的生命彼岸。這彼岸即是詩中詠唱的“ 將來禧年” – 永恆!

親愛的朋友,請問:您願意得到這奇異的恩典嗎?

最后请欣赏以下四個精彩的視頻:

(1)由著名电影演员孙海英吕丽萍夫妇在悉尼《天歌音乐会》上演唱的《奇异恩典》

(2)全球50個國家用50種語言唱《奇異恩典》

(3)新西兰著名女高音海莉·迪·薇思特拉演唱的《奇异恩典》

(4)由哨笛、风笛和小提琴一起演奏的美妙的《奇异恩典》

 

耶和華尼西Jehovah-Nissi

出埃及記17章14-16節   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亞瑪力的名號從天下全然塗抹了,你要將這話寫在書上做紀念,又念給約書亞聽。」 摩西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尼西,又說:「耶和華已經起了誓,必世世代代和亞瑪力人爭戰。」

汛的曠野位於以琳和西乃中間,是埃及一個主要的防衛站,防範從東邊經巴勒斯坦進侵的敵人。神在此賜下嗎哪和鵪鶉給以色列人,解決他們缺乏糧食的大問題,也藉著嗎哪教導他們要聽從神的話。神的恩賜使以色列人心裡舒暢,那時以色列全會眾都遵耶和華的吩咐,按著站口從汛的曠野往前行,在利非訂安營。

神滿足了他們的要求,他們就都遵耶和華的吩咐,繼續前行,來到利非訂(Rephidim)。利非訂的意思是「休息地」,位於汛的曠野和西奈山之間。再一次,他們碰到了沒有水的問題。這己經不是第一次碰到吃喝的問題了,第一次在瑪拉,第二次在汛的曠野,現在到了利非訂還是有類似的問題。以色列人有沒有變得聰明一些,有更好的心態來面對困境呢?

百姓沒有水喝,所以與摩西爭鬧,說:「給我們水喝吧!」摩西對他們說:「你們為什麼與我爭鬧,為什麼試探耶和華呢?」百姓在那裡甚渴,要喝水,就向摩西發怨言,說:「你為什麼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使我們和我們的兒女並牲畜都渴死呢?」摩西就呼求耶和華說:「我向這百姓怎樣行呢?他們幾乎要拿石頭打死我。」(出17:1c-4)

百姓還是使出老套,像孩子一樣,與摩西爭鬧。摩西說他們是在「試探耶和華」,因為前面幾次的困境神都為他們解決了,為什麼他們還要用吵鬧的方式去表達?好像很幼稚的孩子一樣。並且說摩西把他們從埃及領出來,要使他們和兒女及牲畜都渴死!  如此誣蔑摩西的動機,令人傷心。而且還幾乎暴動,有人想拿石頭打死摩西。他們拿埃及的富足與曠野相比,對現實感到不滿。為奴甚久,己成了沒有理想的一群人。

Speak Their Language

Hi GAMErs,

Today’s passage is Luke 20:27-40. Let’s go!

Luke 20:27-40 (NIV) 
27  Some of the Sadducees, who say there is no resurrection, came to Jesus with a question.
28  “Teacher,” they said, “Moses wrote for us that if a man’s brother dies and leaves a wife but no children, the man must marry the widow and have children for his brother.
29  Now there were seven brothers. The first one married a woman and died childless……

On verses 27-40: The Sadducees, a group of Jews that believed parts of the Old Testament but did not believe that resurrection was possible, come to Jesus with a question to show what they thought was the absurdity of believing in the possibility of resurrection. However, their question was based on a wrong assumption which Jesus challenges. The Sadducees assumed that life in heaven would be just like life on earth, with people marrying and being given in marriage, and that if two people are married on earth, they will be a married couple in heaven too. Jesus corrects the Sadducees’ wrong assumption (v35-36) and then, using the very Scriptures that the Sadducees believed, shows them that their Scriptures affirm the reality of resurr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