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拉法(Jehovah Rapha)

出埃及記15:22-26

22 摩西領以色列人從紅海往前行,到了書珥的曠野,在曠野走了三天,找不著水。 23 到了瑪拉,不能喝那裡的水,因為水苦,所以那地名叫瑪拉。 24 百姓就向摩西發怨言,說:「我們喝什麼呢?」 25 摩西呼求耶和華,耶和華指示他一棵樹。他把樹丟在水裡,水就變甜了。耶和華在那裡為他們定了律例、典章,在那裡試驗他們。 26 又說:「你若留意聽耶和華你神的話,又行我眼中看為正的事,留心聽我的誡命,守我一切的律例,我就不將所加於埃及人的疾病加在你身上,因為我耶和華是醫治你的。」

「拉法」的字意是醫治、痊癒,這個字在舊約通常是指醫治病人身體上、或靈性上的疾病。神用苦水變甜的神蹟來表明祂是醫治的水源,先知以利沙用鹽治水,也是用同樣的字眼。

耶利哥城的人對以利沙說:「這城的地勢美好,我主看見了;只是水惡劣,土產不熟而落。」以利沙說:「你們拿一個新瓶來,裝鹽給我」;他們就拿來給他。
他出到水源,將鹽倒在水中,說:「耶和華如此說:『我治好了這水,從此必不再使人死,也不再使地土不生產。』」於是那水治好了,直到今日,正如以利沙所說的。(列王紀下2:19-22)

「耶和華拉法」:留意聽神的話,行祂眼中看為正的事,聽誡命,守律例,神保守我們遠離疾病,得著醫治。

一粒麥子的勇氣

馬可福音13:7-10

7 你們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不要驚慌,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 8 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地震、饑荒,這都是災難[a]的起頭。

9 「但你們要謹慎,因為人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並且你們在會堂裡要受鞭打,又為我的緣故站在諸侯與君王面前,對他們作見證。 10 然而,福音必須先傳給萬民。

帶著擔憂,我們走入2025年,因為我們親眼看見耶穌的提醒:
「你們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不要驚慌。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地震、饑荒。這都是災難的起頭。」(馬可福音13:7-8)

帶著使命,我們走入2025年,因為我們明白領受耶穌的託付:
「但你們要謹慎;因為人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並且你們在會堂裡要受鞭打,又為我的緣故站在諸侯與君王面前,對他們作見證。然而,福音必須先傳給萬民。」(馬可福音13:9-10)

帶著信心,我們走入2025年,學習年少的大衛面對挑戰(身高六肘零一虎口的迦特人歌利亞),他宣告:
「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又使這眾人知道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因為爭戰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他必將你們交在我們手裡。」(撒母耳記上17:45-47)

與神和好

哥林多後書5:17-19      所以,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18一切都是出於上帝;他藉著基督使我們與他和好,又將勸人與他和好的使命賜給我們。 19這就是:上帝在基督裏使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信息託付了我們。

一年即將過去,「關係」的變化與抉擇左右了我們大半年的生活步調和情緒起伏,不知你我今年過得好嗎?跟人的關係好嗎?跟神的關係好嗎?

中文「關」字的原意與閉門用的橫木有關。在古代,「關」指的是門閂或門栓,用來把門固定或關閉;「關」用來指守衛處所,如關口和關隘,用於遏止或管理人員與物資的進出,也引申成為「關閉」的意思。另外,因為門閂可以控制門的開關,「關」也引申為控制、影響等意思,如「關鍵」。

「係」當名詞用,是繫物的繩子;若作動詞,可表示「關連、牽涉」,亦可作為書面化的連接詞,表達「是」的意思,例如「確係」、「實係」。將「關」與「係」結合在一起,形成「關係」,表示兩個或多個事物間的聯繫或相互影響。例如,朋友間的關係、工作上的關係等。

「關係」的英文是「relation」,源自於拉丁文「relatio」,意思是「帶回來,恢復」(a bringing back, restoring)。字尾「-lation」被用在多個英文字尾端,如:translation, inflation, calculation…,它表示與前端字根相關的操作或過程,描述了一種狀態、動作或過程。

盡力而為,然後休息(Do Your Best, Then Rest)

詩篇 46:10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尊崇。

約翰福音15: 5  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

生活中我們經常認定我們應該努力讓事業成長,讓家庭豐裕,讓孩子做正確的事。我們一直有壓力必須去解決問題、改善現況,因此努力奮鬥,想要做得更好;內心持續爭戰著「沒有休息,沒有平安」。

詩篇46:10說:「你們要休息(原文可譯為安靜、或放輕鬆),要知道我是神!」另一種翻譯是:「停止你的努力,承認我是上帝。」如果我們一直處於自我奮鬥模式,試圖解決一切問題,認為結果的好壞都取決於自己,我們就不會知道祂是神,也無法領受祂的恩惠和良善。

當我們意識到我們沒有責任讓一切事情都順利完成時,我們會感到非常自由。把神放在第一位,祂就會帶給我們所需要的。所有的努力只會讓我們精疲力盡、感到不知所措、徹夜難眠、帶來情緒問題。

卸下壓力!我們無法讓人們做正確的事,讓同事喜歡你,讓財務狀況好轉;我們的工作就是每天做到最好,榮耀上帝,祂會讓夢想成真。

我父的家、我父的事

路加福音2:40-52

40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

41 每年到逾越節,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 42 當他十二歲的時候,他們按著節期的規矩上去。 43 守滿了節期,他們回去,孩童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並不知道, 44 以為他在同行的人中間。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親族和熟識的人中找他, 45 既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 46 過了三天,就遇見他在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

有別於其他三卷福音書,解經家認為路加福音著重於描述耶穌「完全人」(人子耶穌)的身分,2:40-52單獨記載了耶穌年少的成長: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神的恩在祂身上(2:40)。

按照猶太人的律例,男孩在3歲斷奶,穿有繸子的衣服,母親開始教導孩子,5歲學習律法撮要和問答,滿了12歲,就被稱為「律法之子」,開始遵行「律例」。到了第13個生日,就要學習禁食,初次像猶太成人祈禱時一樣,佩帶經文,到了30歲能進會堂念聖經,正式成為會堂成員。

當耶穌12歲時,跟隨父母按著節期規矩上耶路撒冷去。守滿了節期,回程中,父母在親族和熟識的人中找不著耶穌,於是回耶路撒冷找祂,過了三天,在聖殿裡找著正坐在教師中間,邊聽邊問的耶穌。眾人希奇祂的聰明和應對,母親焦急地對祂說:「我兒!…看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2:42-48)

耶穌回答說:「為甚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或譯: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裡嗎)?」(2:49)

長者得見救恩、傳承盼望

路加福音2:21-39

滿了八天,就給孩子行割禮,與他起名叫耶穌,這就是沒有成胎以前天使所起的名。

22 按摩西律法滿了潔淨的日子,他們帶著孩子上耶路撒冷去,要把他獻於主, 23 正如主的律法上所記:「凡頭生的男子,必稱聖歸主。」 24 又要照主的律法上所說,「或用一對斑鳩,或用兩隻雛鴿」獻祭。

25 在耶路撒冷有一個人名叫西面,這人又公義又虔誠,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來到,又有聖靈在他身上。 26 他得了聖靈的啟示,知道自己未死以前,必看見主所立的基督。 27 他受了聖靈的感動,進入聖殿,正遇見耶穌的父母抱著孩子進來,要照律法的規矩辦理。 28 西面就用手接過他來,稱頌神,說: 29 「主啊,如今可以照你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 30 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你的救恩, 31 就是你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 32 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你民以色列的榮耀。」

路加福音2:21-39記載耶穌出生滿了八天後,領受割禮,並起名叫耶穌(沒有成胎以前,天使所起的名字;馬太福音1:21);再按照摩西律法,在母親馬利亞滿了潔淨的日子(40天;利未記12:2-8),他們帶著孩子上耶路撒冷去,把祂獻與神(凡頭生的男子必分別為聖歸與神;出埃及記13:2)。

耶穌的父母抱著孩子進入聖殿,遇見一個人名叫西面,他為人又公義又虔誠,素常盼望以色列的安慰者來到,又有聖靈在他身上。西面用手接過孩子,稱頌神說:「主啊!如今可以照祢的話,釋放僕人安然去世;因為我的眼睛已經看見祢的救恩,就是祢在萬民面前所預備的:是照亮外邦人的光,又是祢民以色列的榮耀。」(2:29-32)

西面盼望尋見神,在年老的時候,他親手抱耶穌,親眼得見救恩;於是,欣然求神釋放他安然去世,他知道耶穌為他開啟那條路,那條路能到父那裡去(約翰福音14:6)

我真愛講這個故事

路加福音 2:15-20
15 眾天使離開他們升天去了,牧羊的人彼此說:「我們往伯利恆去,看看所成的事,就是主所指示我們的。」 16 他們急忙去了,就尋見馬利亞和約瑟,又有那嬰孩臥在馬槽裡。 17 既然看見,就把天使論這孩子的話傳開了。 18 凡聽見的,就詫異牧羊之人對他們所說的話。 19 馬利亞卻把這一切的事存在心裡,反覆思想。 20 牧羊的人回去了,因所聽見、所看見的一切事正如天使向他們所說的,就歸榮耀於神,讚美他。

《我喜歡講這故事(I Love to Tell the Story)》是一首著名的讚美詩,由英國福音傳道者凱瑟琳·漢基(Katherine Hankey)寫成的詩,威廉費雪(William G. Fischer)為這首詩配樂。

漢基在非洲傳教時生了場重病,在漫長的康復期間,她於1866年寫了一篇關於耶穌生平的長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一首五十節的詩,題為「想得著的故事(The Story Wanted)」(1866年1月29日),第二部分題為「被傳講的故事(The Story Told)」(1866年11月18日)。

W. H. Doane博士於1867年從第一部分中摘取了某部分詩句,構成流行且熟悉讚美詩的開頭,《告訴我古老的故事(Tell Me the Old, Old Story)》(中譯為古老福音);來自第二部分的某些詩句則被選入讚美詩《我喜歡講這故事(I Love to Tell the Story)》。

聖誕夜過後

路加福音1:46-55

46 馬利亞說:「我心尊主為大, 47 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 48 因為他顧念他使女的卑微。從今以後,萬代要稱我有福, 49 那有權能的為我成就了大事,他的名為聖! 50 他憐憫敬畏他的人,直到世世代代。 51 他用膀臂施展大能,那狂傲的人正心裡妄想就被他趕散了。 52 他叫有權柄的失位,叫卑賤的升高; 53 叫飢餓的得飽美食,叫富足的空手回去。 54 他扶助了他的僕人以色列, 55 為要記念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施憐憫直到永遠,正如從前對我們列祖所說的話。」

聖誕夜過後,平安夜的音符不斷迴盪耳際,聖誕樹的裝飾依然閃爍,樹下的禮物拆了封,遺下空殼,一個夜晚的歡慶,你我得著了什麼?

也許你覺得鬆了一口氣,幾個月的籌備和練習終於圓滿呈現!

也許你覺得興奮,因為你邀請的朋友來參加慶典,街頭的路人收下你的傳單,社區的鄰居聆聽你帶來的聖誕佳音,你成為傳福音的使者!

也許你說我感動莫名,我留下了眼淚,我知道耶穌愛我,祂為我而生!

也許你說我今年享用了聖誕大餐,和朋友歡樂聚會,又抽中大獎,超棒的夜晚!

也許你問自己,每年聖誕節見耶穌,這是第幾次了?

也許你想耶穌誕生了,我再等個三十年,祂開始傳講信息,我就跟隨祂的話,還不遲?

這一夜我坐在台下

路加福音 2:6-20

 6 他們在那裡的時候,馬利亞的產期到了, 7 就生了頭胎的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因為客店裡沒有地方。

8 在伯利恆之野地裡有牧羊的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 9 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的人就甚懼怕。 10 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 11 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這一夜我坐在台下,聆聽熟悉且歡樂的頌讚歌聲,望著台上幕幕穿梭變化的場景,細數近七十年來自己曾參與一次次的聖誕慶典…,我無法確定我是否有缺席過,但我相信在母親懷中我已經聽過聖誕歌聲,而我父親那時應該在聖誕舞台上忙進忙出。

寒風練歌練團練台詞、課後爬上爬下建舞台、幕前台風穩健過橋段、幕後手忙腳亂跑龍套…是聖誕節難忘的滋味;馬槽邊的小羊、野地裡的牧羊人、來自東方的博士…,只差馬利亞和馬槽裡的洋娃娃外,好像都曾有自己扮演過的身影。聖誕慶典後的報佳音、享用長輩預備的豐盛宵夜、睡教會聊整夜…是聖誕夜又興奮又溫暖的記憶,那一夜大家談論耶穌。

牧者尋見牧者

路加福音 2:1-20
8 在伯利恆之野地裡有牧羊的人,夜間按著更次看守羊群。 9 有主的使者站在他們旁邊,主的榮光四面照著他們,牧羊的人就甚懼怕。 10 那天使對他們說:「不要懼怕,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 11 因今天在大衛的城裡,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12 你們要看見一個嬰孩,包著布,臥在馬槽裡,那就是記號了。」 13 忽然有一大隊天兵,同那天使讚美神說: 14 「在至高之處榮耀歸於神!在地上平安歸於祂所喜悅的人!」

誰來探訪耶穌?路加福音2:1-20記載,居里扭作敘利亞巡撫時,約瑟帶著接近預產期的馬利亞從加利利拿撒勒城去伯利恆,然後孩子在伯利恆出生了。

耶穌出生時,伯利恆野地有牧羊人看見天使顯現,報給他們大喜的信息,要他們尋見「嬰孩臥在馬槽裡」為記號;接著,一大隊天兵同天使讚美神說:「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有古卷:喜悅歸與人)!」他們急忙往伯利恆去,就尋見馬利亞和約瑟,又有那嬰孩臥在馬槽裡。

伯利恆鄰近耶路撒冷,當時聖殿獻祭所需的牲畜,都飼養在伯利恆附近的野地裡。野地裡,夜間輪班看守羊群的牧羊人,肩負著照顧、保護羊群的責任,他們尋見「嬰孩臥在馬槽裡」的記號,也聽見「榮耀歸與神!喜悅歸與人!」的讚美。牧羊人既然看見,就把天使論這孩子的話傳開了,也因所聽見所看見的一切事,就歸榮耀與神,讚美祂。(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