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同行

創世記22章1-19節記載亞伯拉罕帶著以撒上摩利亞山獻祭。亞伯拉罕心裡明白,這不是習常的獻祭,而是獻上他晚年得來、萬分疼愛的以撒。往摩利亞山的路,漫長且沉重,亞伯拉罕手拿刀與火,以撒背負獻燔祭的柴,父子倆人一步步走向神所指定的山。聖經簡潔卻有力的描述:「於是二人同行。」(創世記22:6)

旅程中亞伯拉罕沉默不語,腳步堅定,心中卻藏著撕裂的痛。以撒問:「父親哪!」亞伯拉罕說:「我兒,我在這裡。」以撒說:「請看,火與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裡呢?」亞伯拉罕說:「我兒,神必自己預備作燔祭的羊羔。」聖經再次描述:「於是二人同行。」(創世記22:8)

「二人同行」不只是地上的路,更是心靈的同步:父親在信心中前行,兒子在順服中同行,他們一起經歷神的考驗,也一起見證神的預備(創世記22:16-18)。

長久以來,我們家以及父親的家,除了家人偶有遠行、或遷移外地,主日總是「家人同行」到教會的日子。對我而言,感受更覺深刻,因為我除了出國讀書期間外,就一直在台南;從小跟著父親到教會,他刻鋼板,我學刻鋼板,他畫海報,我學畫海報…,他教主日學、講故事,我也學教主日學、講故事…,我就是這樣與父親「同行」長大的。但是,父親與我也有一段沉重的「同行」旅程。

金多加金,甜上加甜

詩篇19:7-9

7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8 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
9 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

大衛在詩篇19:7-9描述神對人的啟示,經由六個層面讓人認識祂、經歷祂、也得著祂:

耶和華的律法(教導與指引)全備,能甦醒人心。
耶和華的法度(神自己見證)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耶和華的訓詞(行為的準則)正直,能快活人的心。
耶和華的命令(命令或誡命)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
耶和華的道理潔淨(人對神的單純敬畏),存到永遠。
耶和華的典章真實(神對人的真實判斷),全然公義。

前四個層面帶給人的影響,包含:讓人的心被導正、得智慧、人心快活且眼目明亮,充分描述神的兒女必然經歷的導引,以及確實擁有的祝福。後兩個層面則強調人對神的單純敬畏存到永遠,而神對人的真實判斷全然公義。

父親的心轉向兒女

瑪拉基書4:5-6 「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 6 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

李‧史特博(Lee Strobel)是《鐵證待判》(The Case for Christ)一書的作者,過去曾任《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的法律記者,是一位邏輯嚴謹、個性堅毅的堅定無神論者。年輕時,他一心投入事業,對信仰不屑一顧,常對家庭中的情感與屬靈氛圍表現出冷漠與不耐。

他早年與父親的關係極度疏離。高中畢業前夕,父親曾冷冷地對他說:「我沒有足夠的愛,連我最小的手指都無法填滿你。」這句話深深烙印在李的心中,成為他日後質疑天父是否真愛自己的情緒根源之一。

後來,妻子Leslie成為基督徒,李不但極力反對,甚至嘲諷她的信仰。然而,他察覺到妻子的言行有了轉變,變得溫柔、有耐性、充滿愛心。他雖心存抗拒,卻也好奇:「究竟是什麼讓她有如此改變?」

兒女的心轉向父親

瑪拉基書4:5-6 「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 6 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

奧斯卡影帝、舞台巨星─丹佐·華盛頓(Denzel Hayes Washington, Jr.),或許在人前是萬眾矚目的演員,但在內心深處,他常自覺只是「一位牧師的兒子」。

丹佐的父親─老丹佐·海伊斯·華盛頓牧師(Reverend Denzel Hayes Washington, Sr.)是五旬節教派的牧師,同時也在紐約水務局工作,信仰堅定、生活端正。丹佐回憶道,父親每天讀聖經、講道,雖然不苛刻,卻以身作則,在靜默中留下深遠影響。許多年輕人的現今生活裡缺乏父親的角色,他卻慶幸自己擁有一位屬靈的導師,「不是高聲吩咐,而是默默活出」的基督信仰。

年輕時,丹佐曾吸毒、販毒,一度遠離神,他坦言:「我現在沒有待在監獄裡,是神的恩典。」他形容自己曾拒絕神、恨神,但也愛神、讚美神,這段掙扎正是信仰的真實樣貌。然而在1980年代,丹佐曾與好友造訪教會,並經歷一次強烈的聖靈充滿,令他震撼落淚。母親告訴他,那是聖靈的工作。那一刻,他知道,父親從未停止為他禱告。

典章真實,全然公義

詩篇19:9  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

「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The judgments of the LORD are true and righteous altogether)。」(詩篇19:9)典章的原文是מִשְׁפָּטִים (mishpatim),係指神的審判與判斷,經文強調祂的「真實」與「公義」,可作為衡量人行為的標準。

「真實」表示神的話語不虛假,不含謬誤,無論古今時空、無論境遇如何,都能信靠。神不說謊,也不改變祂的標準。祂的典章揭示的是永恆的真理,而非一時的潮流。

「公義」則指出神的律例不偏不倚,不論貧富貴賤、種族性別,神都以同一準則對待人。這樣的公義,令人敬畏,也讓人得著安慰。即使世上有不公平的審判,神的典章卻成為信靠祂之人的庇護和依據。

真誠敬畏,存到永遠

詩篇19:9  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耶和華的典章真實,全然公義。

「耶和華的道理潔淨,存到永遠(The fear of the LORD is clean, enduring for ever)。」(詩篇19:9)「道理」的原文是יִרְאָה (yirah),原意是「敬畏」,指的是人對耶和華發自內心的敬重、謙卑及順服。

這樣的敬畏是「潔淨」的,是出於認識祂的聖潔、公義與慈愛所產生的敬愛之心。它不是懼怕懲罰的屈身,也不摻雜私心、不單求恩典,它是單純、透明、聖潔的,是神所悅納的心態。

這樣的敬畏將「存到永遠」,不僅在今生引導我們走正路,更在永恆中成為與神同行的記號。在新天新地中,眾聖徒依然敬畏神,因祂的榮耀超過萬有;即便無苦難與黑夜,我們對祂的敬愛仍不減分毫。

萬古磐石

約翰福音1:1-9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2 這道太初與神同在。 3 萬物是藉著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造的。 4 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5 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 6 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裡差來的,名叫約翰。 7 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 8 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 9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The commandment of the LORD is pure, enlightening the eyes)。」(詩篇19:8)命令的原文是מִצְוָה (mitsvah),常用於具體的「命令」或「誡命」,神明確要人遵行的事,是具約束力的指示。

「明亮的眼目」是神創造人極大的恩典,人有眼目可以自由地觀察、尋找、欣賞…,因此可以自由的行動、工作、吃喝…。然而,眼目需要「光照」才能「明亮」,沒有光照,猶如目盲,眼不能見,手觸無感,行路踉蹌,人在黑暗中摸索。

命令清潔,明亮眼目

約翰福音1:1-9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2 這道太初與神同在。 3 萬物是藉著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造的。 4 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5 光照在黑暗裡,黑暗卻不接受光。 6 有一個人,是從神那裡差來的,名叫約翰。 7 這人來,為要作見證,就是為光作見證,叫眾人因他可以信。 8 他不是那光,乃是要為光作見證。 9 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

「耶和華的命令清潔,能明亮人的眼目(The commandment of the LORD is pure, enlightening the eyes)。」(詩篇19:8)命令的原文是מִצְוָה (mitsvah),常用於具體的「命令」或「誡命」,神明確要人遵行的事,是具約束力的指示。

「明亮的眼目」是神創造人極大的恩典,人有眼目可以自由地觀察、尋找、欣賞…,因此可以自由的行動、工作、吃喝…。然而,眼目需要「光照」才能「明亮」,沒有光照,猶如目盲,眼不能見,手觸無感,行路踉蹌,人在黑暗中摸索。

進入祂的平安

約翰福音16:33   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到的。

「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翰福音16:33)

這是個短暫寧靜、片刻休憩的週六早晨,外面的雨似乎滌不盡昨晚的激情、喧囂,卻又即將灌滿一天的焦慮、頹喪。心中湧出一首熟悉的台語詩歌《主惦我心內,無驚惶自在》,它帶我進入祂的平安,我相信祂得勝的應許!

這首台語詩歌翻譯改編自英文聖詩《Be Thou My Vision》(成為我異象),旋律取自愛爾蘭傳統民謠Slane,並後來被收錄為基督教詩歌之一。

原始詩歌的作者不詳,可能是約在西元八世紀出自愛爾蘭的信徒所寫的古詩;後來在1905年被Mary E. Byrne翻譯成英文散文,於1912年由Eleanor Henrietta Hull改寫為詩體。

我喜歡

哥林多前書2:9   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聽一群孩子唱「我喜歡」,心中有莫名的感動,喚醒了年少歲月的歡樂記憶…;在歌聲中重溫舊夢,想起神在我們四周環繞的預備,祂為我們彩繪自然美景、溫燉親情時光、彈奏高低音符、點綴生活零碎、編織成長場景、鋪排生命歷程…。

這一切的預備並不偶然,因著神的愛,祂為我預備,祂讓我享有,祂讓「我喜歡」;我知道「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書2:9)

我感謝神為我預備新的一天!讓我享有!也讓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