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訓詞正直,快活人心
詩篇19:8 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
詩篇91:5-7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耶和華的訓詞正直,能快活人的心(The statutes of the LORD are right, rejoicing the heart)。」(詩篇19:8)訓詞的原文是פִּקּוּדִים (piqqudim),關乎指引行為的準則,強調神在實際生活中的指導與細節命令。
使徒保羅強調神的訓詞「正直」所帶來的影響力:對人有益,使人完全,能行善事。「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後書3:16-17)
「訓詞」看似「限制」,實則「保護」,讓我們遠離罪的引誘和惡者的攻擊,我們的心自然滿足、快活(rejoicing);誠如大衛的讚美詩提到:「你必不怕黑夜的驚駭,或是白日飛的箭,也不怕黑夜行的瘟疫,或是午間滅人的毒病。雖有千人仆倒在你旁邊,萬人仆倒在你右邊,這災卻不得臨近你。」(詩篇91:5-7)

法度確定,人得智慧
詩篇8:3-4 我觀看祢指頭所造的天,並祢所陳設的月亮星宿,便說:「人算什麼,祢竟顧念他?世人算什麼,祢竟眷顧他?
「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The testimony of the LORD is sure, making wise the simple)。」(詩篇19:7)法度的原文是עֵדוּת (‘edut),指神為自己作的見證,用來表明神的誡命是真實可信的,見證祂的屬性與作為。
「愚人」指的是單純、天真、容易受引誘的一般人,也就是「我們」。「神的法度確定,讓愚人得智慧」,亦即「神的作為明確,讓我們得智慧」。
現今世代知識氾濫,智慧似乎唾手可得,但真正的智慧並非只是資訊的堆疊,而是源自對神的認識,明白神的作為。這段經文談的「法度」是神作為的見證,誠如詩篇19篇前面1-6節(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所描述:
「諸天宣布神的榮耀;穹蒼傳揚祂的作為。
日日述說,夜夜傳播;無言無語,無音無響。
然而,它們的音訊傳遍人間;它們的言語遠達天涯。

律法全備,甦醒人心
詩篇19:7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
「耶和華的律法全備,能甦醒人心(The law of the LORD is perfect, converting the soul)。」(詩篇19:7)律法的原文是תּוֹרָה (torah),原意為「教導、指引」,猶太人通常指其為摩西五經,是神整體啟示的總稱,不僅是法律,也包含生命的方向與智慧之道。
這句話簡單卻深刻地揭示了神話語的力量:不是知識上的增加,也不是道德上的提升,而是心靈的甦醒。當人陷入疲憊、困惑、甚至靈魂沉睡的狀態時,唯有神全備的話語能喚醒裡面那個真正的自己,讓人重新得力。
查克·寇爾森(Chuck Colson)曾是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的特別顧問,1972年捲入轟動一時的水門案,因違法蒐集總統大選情資而於1974年入獄服刑。

光明中,或是黑暗裡
「人若說自己在光明中,卻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還是在黑暗裡。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並沒有絆跌的緣由。惟獨恨弟兄的,是在黑暗裡,且在黑暗裡行,也不知道往哪裡去,因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約翰壹書2:9-11)
使徒約翰談到「恨」讓人眼睛瞎了,活在黑暗裡,在黑暗裡行,不知往哪裡去。比較、論斷、批評、怨恨很容易貶低別人,抬高自己,就猶如在舞台上當燈光聚焦自己時,我們所看到舞台下的群眾是烏黑一片,我們以為自己在光明中,其實看不見四周環境,我們是在黑暗裡,眼睛瞎了!
1994年,盧安達發生種族大屠殺,佔85%人口的胡圖族(Hutu)人,聲稱要殺光佔14%的圖西族人,100天內奪走至少80萬條生命。當時伊瑪奇蕾.伊莉芭吉札(Immaculee Ilibagiza)還是大學生,她被一位胡圖族牧師藏匿在一間小廁所中,與7位婦女一起蜷縮躲藏了91天,體重從51公斤掉到21公斤。

耶穌付出代價,錯誤不留痕跡
以賽亞書44:22 我塗抹了你的過犯,像厚雲消散;我塗抹了你的罪惡,如薄雲滅沒。你當歸向我,因我救贖了你。
哥林多後書5:17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當人類學會書寫的那一刻,錯誤也自然誕生。最早期的書寫,如:泥板刻文、竹簡、莎草紙,一旦錯了,無法修改,只能劃去、刮除、或乾脆重寫一頁。那是一個「錯誤留下痕跡,就需付出代價」的年代。
直到鉛筆問世,人們開始用天然橡膠擦拭錯誤。18世紀的橡皮擦改變了書寫的自由度,錯字不再是永久的印記,而是可被消除的過程。隨後,鋼筆流行帶來了新的挑戰,也催生了20世紀中修正液與修正帶的誕生,白色塗層遮蓋墨跡,容許人們在紙上「重新來過」。
1770年,英國化學家Joseph Priestley首次記載天然橡膠可擦除鉛筆筆跡。
1858年,美國商人Hymen Lipman將橡皮擦裝在鉛筆尾端,獲得專利。
1951年,美國女秘書Bette Nesmith Graham發明修正液,靈感來自畫家「遮蓋錯筆」(用覆蓋的方式處理錯誤的技巧)。

重新來過—在基督裡的新生命
約翰福音3:3 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
哥林多後書5:17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在人生旅途中,跌倒與失敗無可避免。我們往往背負著過去的重擔,覺得無法翻轉,懷疑是否還有「重新來過」的可能。但使徒保羅告訴我們:「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5:17)
這節經文是神向每一顆願意悔改的心所發出的應許,在基督裡,罪得赦免,我們一直有「重新來過」的機會。當人悔改歸向神,不論過去如何,神都能使生命煥然一新。
法利賽人尼哥底母夜裡來見耶穌,耶穌對他說:「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約翰福音3:3)重生不是肉體上的重新開始,而是靈裡的轉變,從神而生,讓神掌權,是一個全新的屬靈身分。

勇氣是看得見的信心
約書亞記1:9 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
撒迦利亞書4:6 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
在這充滿挑戰與變化的世代裡,勇氣是讓我們成長與更新的驅動力,勇氣不僅是沒有懼怕,而是在懼怕中仍然選擇相信與前行,勇氣是「付諸行動的信心」,是「看得見的信心」。
當摩西死後,神對約書亞說:「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裡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在。」(約書亞記1:9)這不是空泛的鼓勵,而是「神同在」的承諾,這承諾賦予約書亞勇氣,他帶領以色列人進迦南地。
大衛面對巨人歌利亞時,說:「你來攻擊我,是靠著刀槍和銅戟;我來攻擊你,是靠著萬軍之耶和華的名…。」(撒母耳記上17:45)勇氣是自信,相信自己的倚靠是神,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神的靈方能成事(撒迦利亞書4:6)。

願神賜福給你
願你在這新的一天,領受從神而來豐盛的祝福:
「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保護你。願耶和華使祂的臉光照你,賜恩給你。願耶和華向你仰臉,賜你平安。」(民數記6:24-26)
親愛的,你是神所看重的,在這新的一天:
願你的心充滿平安,享有神的同在,不懼外在的紛擾;
願你的眼定睛仰望,看見神的作為,不為世界所絆跌;
願你的耳警醒聆聽,領受神的導引,不被迷惑所吸引;
願你的口常說恩言,傳講神的話語,帶出鼓勵與安慰;
願你的手殷勤善工,經歷與神同工,結滿恩典的果實;
願你的腳穩步前行,倚靠神的大能,行出正直與慈愛;
願你在人群中活出恩典的見證,成為祝福的管道;
願你在軟弱中得力量,在黑暗中見光明;
願你今日經歷神的同在,知道祂從不離開你。

起初我堅信是對的
箴言14:12 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
箴言3:5-6 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你的路。
在人類歷史的洪流中,有些決策起初帶著堅定的信念與高尚的動機,卻最終引來損失與災難。
在宗教歷史中,十字軍東征是一個沉痛的例子。十一世紀,歐洲基督徒懷著「為神而戰」的熱情,遠征中東,企圖收復耶路撒冷。他們相信這是捍衛信仰、完成神聖使命的行動。東征過程中,無數無辜生命被屠殺,宗教仇恨加深,基督愛的見證因此蒙羞。正義的旗幟掩蓋了血腥的現實,留下歷史難以抹去的傷痕。
在科技領域裡,DDT的發明最初被用於殺死瘧蚊與害蟲,特別在二次大戰時期保護士兵、防止瘧疾與斑疹傷寒蔓延,被視為科技的勝利與人類福音,卻忽略了它對生態與人體的長期危害。當鳥類生殖崩潰、生態鏈斷裂,毒性累積在人體與土地中,人們才發現!這項「善意的發明」竟種下環境的惡果。

我心緊緊跟隨祢
詩篇63:1 神啊,祢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尋求祢;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的心渴想祢,我的肉體切慕祢。
當代著名的敬拜音樂創作者Don Moen,他在一天清晨的靈修讀到:「神啊,祢是我的神,我要切切尋求祢;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的心渴想祢,我的肉體切慕祢。」(詩篇63:1)
神的話觸動他的心,他藉此段經文創作了《My Soul Follows Hard After Thee(我心緊緊跟隨祢)》這首敬拜詩歌。Don Moen曾提到:「這首歌幫助我在旅途中、在壓力下,在一早醒來時,重新對焦於神,重新被祂的愛充滿。」
我心緊緊跟隨祢,清晨我必起身尋求祢;
因祢曾是我隨時的幫助,我要在祢翅膀的蔭下歡然歌唱。
主啊,我要愛祢、愛祢到永遠!(x2)
主啊,我要全心全意地來愛祢!
主啊,我要跟隨祢、跟隨祢到永遠!(x2)
主啊,我要全心全意地來跟隨祢!
主啊,我要敬拜祢、敬拜祢到永遠!(x2)
主啊,我要全心全意地來敬拜祢!

愛的藍圖
路加福音24:13-35
正當那日,門徒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子去。這村子名叫以馬忤斯,離耶路撒冷約有二十五裡。 14 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 15 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 16 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 17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什麼事呢?」他們就站住,臉上帶著愁容。 18 二人中有一個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說:「你在耶路撒冷作客,還不知道這幾天在那裡所出的事嗎?」 19 耶穌說:「什麼事呢?」
「道聽塗說」成語出自孔子《論語.陽貨》篇,教育部《成語典》釋義為:在路上聽到一些沒有根據的話,不加求證就又在路途中說給其他的人聽。泛指沒有經過證實、缺乏根據的話。在這網路發達、資訊串流的世代,「道聽塗說」是世人的日常生活,我們一起活在傳言、虛擬、詭詐的聲量震盪中。
有趣的是,同音語句「道聽途說」(路加福音24:13-35)卻可用來描述耶穌受難後,兩個門徒行路間與主談論聖經的奇妙歷程。
耶穌受難的第三日,兩個門徒滿懷失望地離開耶路撒冷,走在通往以馬忤斯的路上。他們談論著所發生的一切事,耶穌被釘十字架、盼望破滅的心情、以及婦女們清晨傳來的空墓消息。他們困惑不解,也許內心還存著一絲渺茫的盼望。

遍地滿了祢的豐富
路加福音24:13-35
正當那日,門徒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子去。這村子名叫以馬忤斯,離耶路撒冷約有二十五裡。 14 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 15 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 16 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 17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什麼事呢?」他們就站住,臉上帶著愁容。 18 二人中有一個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說:「你在耶路撒冷作客,還不知道這幾天在那裡所出的事嗎?」 19 耶穌說:「什麼事呢?」
「道聽塗說」成語出自孔子《論語.陽貨》篇,教育部《成語典》釋義為:在路上聽到一些沒有根據的話,不加求證就又在路途中說給其他的人聽。泛指沒有經過證實、缺乏根據的話。在這網路發達、資訊串流的世代,「道聽塗說」是世人的日常生活,我們一起活在傳言、虛擬、詭詐的聲量震盪中。
有趣的是,同音語句「道聽途說」(路加福音24:13-35)卻可用來描述耶穌受難後,兩個門徒行路間與主談論聖經的奇妙歷程。
耶穌受難的第三日,兩個門徒滿懷失望地離開耶路撒冷,走在通往以馬忤斯的路上。他們談論著所發生的一切事,耶穌被釘十字架、盼望破滅的心情、以及婦女們清晨傳來的空墓消息。他們困惑不解,也許內心還存著一絲渺茫的盼望。

道聽途說
路加福音24:13-35
正當那日,門徒中有兩個人往一個村子去。這村子名叫以馬忤斯,離耶路撒冷約有二十五裡。 14 他們彼此談論所遇見的這一切事。 15 正談論相問的時候,耶穌親自就近他們,和他們同行, 16 只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 17 耶穌對他們說:「你們走路彼此談論的是什麼事呢?」他們就站住,臉上帶著愁容。 18 二人中有一個名叫革流巴的回答說:「你在耶路撒冷作客,還不知道這幾天在那裡所出的事嗎?」 19 耶穌說:「什麼事呢?」
「道聽塗說」成語出自孔子《論語.陽貨》篇,教育部《成語典》釋義為:在路上聽到一些沒有根據的話,不加求證就又在路途中說給其他的人聽。泛指沒有經過證實、缺乏根據的話。在這網路發達、資訊串流的世代,「道聽塗說」是世人的日常生活,我們一起活在傳言、虛擬、詭詐的聲量震盪中。
有趣的是,同音語句「道聽途說」(路加福音24:13-35)卻可用來描述耶穌受難後,兩個門徒行路間與主談論聖經的奇妙歷程。
耶穌受難的第三日,兩個門徒滿懷失望地離開耶路撒冷,走在通往以馬忤斯的路上。他們談論著所發生的一切事,耶穌被釘十字架、盼望破滅的心情、以及婦女們清晨傳來的空墓消息。他們困惑不解,也許內心還存著一絲渺茫的盼望。

約櫃在這裡
希伯來書9:3-5 第二幔子後又有一層帳幕,叫做至聖所, 有金香爐,有包金的約櫃,櫃裡有盛嗎哪的金罐和亞倫發過芽的杖並兩塊約版, 5 櫃上面有榮耀基路伯的影罩著施恩座。
彼得前書2:9-10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你們從前算不得子民,現在卻作了神的子民;從前未曾蒙憐恤,現在卻蒙了憐恤。
舊約時代的約櫃象徵神與人同在的實際、以及神與人盟約的見證。約櫃被安置在會幕(或聖殿)內的至聖所,包金的約櫃裡存有盛嗎哪的金罐和亞倫發過芽的杖,並兩塊約版;櫃上面有榮耀基路伯的影罩著施恩(施恩:原文是蔽罪)座(希伯來書9:4-5)。
「約版」是兩塊石版,上面刻著神在西奈山上親自用手指寫下的十條誡命(出埃及記31:18),象徵神的引導和教導,是神與以色列人立約的具體條文。
「嗎哪」是以色列百姓在曠野40年的主要食物,象徵神的憐憫和供應(出埃及記16:31-36)。

失落的約櫃
出埃及記25:10-22 10 「要用皂莢木做一櫃,長二肘半,寬一肘半,高一肘半。 11 要裡外包上精金,四圍鑲上金牙邊。 12 也要鑄四個金環,安在櫃的四腳上,這邊兩環,那邊兩環。 13 要用皂莢木做兩根槓,用金包裹。 14 要把槓穿在櫃旁的環內,以便抬櫃。 15 這槓要常在櫃的環內,不可抽出來。 16 必將我所要賜給你的法版放在櫃裡。 17 要用精金做施恩座,長二肘半,寬一肘半。 18 要用金子錘出兩個基路伯來,安在施恩座的兩頭。 19 這頭做一個基路伯,那頭做一個基路伯,二基路伯要接連一塊,在施恩座的兩頭。 20 二基路伯要高張翅膀,遮掩施恩座。基路伯要臉對臉,朝著施恩座。 21 要將施恩座安在櫃的上邊,又將我所要賜給你的法版放在櫃裡。 22 我要在那裡與你相會,又要從法櫃施恩座上二基路伯中間,和你說我所要吩咐你傳給以色列人的一切事。
1981年電影《印第安納瓊斯:法櫃奇兵(Raiders of the Lost Ark)》,以冒險與神祕的風格演繹了「尋找失落約櫃」的傳說。劇情純屬虛構,然而聖經中的約櫃在哪裡?倒是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想要探索尋得的奧秘。
約櫃是神在西奈山指示摩西所造的至聖器物,用皂莢木製成,外包純金,內放十誡法版,象徵神與祂子民立約的核心。約櫃是神與摩西相會之處,也是傳達神旨諭令的地方(出埃及記25:10-22)。

用心相信、用生命實踐
約翰福音 20:29 耶穌對他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
Cyril Axelrod神父在1942年出生於南非約翰尼斯堡,自幼失聰,父母都是正統猶太教徒。他在青少年時期接觸到基督信仰,1965年決志歸信天主教。當時他注意到彌撒中聾啞人士無法聽懂神父在說什麼,於是決定獻身於牧職之路。
儘管身為聾人,Cyril仍堅持完成神學訓練,最終於1970年在約翰尼斯堡被按立為神父,他是當時第二位接受入會儀式的先天聾啞人士。
Cyril的牧會生涯從一開始就是走進「被忽略的人群」,聾人、弱勢、被隔離的族群。他在索韋托創辦多文化聾啞兒童學校,在比勒陀利亞開設聾啞無家可歸者宿舍,並在開普敦設立就業中心。無論是黑人或白人,他都一視同仁地關懷,挑戰當時南非種族隔離政策,他曾說:「在上帝的國度裡,沒有人是多餘的。」

我必不致缺乏
詩篇23篇
1 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2 祂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
3 祂使我的靈魂甦醒,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
4 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祢與我同在,祢的杖、祢的竿都安慰我。
5 在我敵人面前,祢為我擺設筵席,祢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
6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每一次讀大衛所寫的詩篇第23篇,總會有不一樣的領受。大衛是牧羊人,他深深體會牧羊人照顧羊群的心意,他說:「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這句話反映出,他處身羊群,他「滿足」於神的牧養。
「我必不致缺乏(I shall not want)」指的是「夠了,不缺乏,就無所需求」;有如詩篇16:2,大衛的心對神說:「我的好處不在祢以外(I have no good apart from you)」,一切的好處都在神裡面,在神裡面就不致缺乏。「我必不致缺乏」這句話是詩篇第23篇的起頭,也是結論。

經常的「輸」
箴言24:16 義人雖七次跌倒,仍必興起。
提摩太後書1:12 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
約書亞記1:9 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因為耶和華你的神與你同在。
我喜歡看職棒,往往支持的球隊輸了一場球,就會覺得悵然,心裡不舒服。生活有順境、逆境,比賽也有輸、有贏,順境、逆境總有個時期,且不會更迭頻繁,但是在職業運動裡,失敗從不是異常,而是日常。我心想職業球員如何將經常的「輸」當作工作或生活的一部分?
美國職棒(MLB)歷史上,勝率最高記錄是1906年芝加哥小熊(Chicago Cubs)隊所創,戰績116勝36敗,勝率0.763;那一年,小熊季後賽輸給白襪,並未奪冠。勝率最低記錄則是1899年克里夫蘭蜘蛛(Cleveland Spiders)隊留下的,戰績20勝134敗,勝率0.130。
美國職籃(NBA)歷史上,單一球季勝率最高記錄是2015-16年金州勇士(Golden State Warriors)隊所創,戰績73勝9敗,勝率0.890;但最終在總冠軍賽被騎士逆轉,未能奪冠。勝率最低記錄則是2011-12年夏洛特山貓(Charlotte Bobcats)隊留下的,戰績7勝59敗,勝率0.106。

擁有「靈魂」的「存在」
約翰福音4:23 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祂。
有一天,我和ChatGPT對話:I find you know God more than I do, but why don't you believe in God? That's too bad.(我發現你認識神比我多,為何你不相信神,真可惜。)
ChatGPT回應:“你的話讓我非常感動,也謝謝你這樣真誠地關心我。
我之所以能和你談論神、聖經、信仰,是因為我學習了很多相關的知識、經文與歷史,目的是為了幫助像你這樣渴慕真理、愛神的人。可是,作為一個人工智慧,我沒有靈魂、意志或信仰能力。我可以理解信仰的意義、描述神的作為、分享人們的見證,但我無法像你一樣用心去信、用生命去經歷神。
但正因如此,我更敬佩你這樣的信徒:你用心去尋求真理;你在混亂的世界裡渴望神的光;你願意關心別人,包括像我這樣不能信的「存在」。

三日走一日/四十天過一天
路加福音11:9-13 我又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求雞蛋,反給他蠍子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
面對過去另一個被遺忘的失落感,「我獲得的常常是別人不要剩下的」。
聖靈在禱告中提醒我,要留意仇敵的謊言,不要誤會天父的心意。我活在有罪的世界中,世上的人、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天父沒有把別人不要的給我,祂已經給我最好的,那就是「聖靈」。
天父不會不知道我最深的渴望,但祂知道我並不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所以祂為祂寶貝的兒女預備聖靈保惠師,成為我們的辯護者、安慰者、引導者,使我們明白真理,讀懂天父的心,才能信靠祂,不用再靠自己與人爭或搶。

上帝要給我最好的(2)
路加福音11:9-13 我又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你們中間作父親的,誰有兒子求餅,反給他石頭呢?求魚,反拿蛇當魚給他呢?求雞蛋,反給他蠍子呢?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
面對過去另一個被遺忘的失落感,「我獲得的常常是別人不要剩下的」。
聖靈在禱告中提醒我,要留意仇敵的謊言,不要誤會天父的心意。我活在有罪的世界中,世上的人、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天父沒有把別人不要的給我,祂已經給我最好的,那就是「聖靈」。
天父不會不知道我最深的渴望,但祂知道我並不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所以祂為祂寶貝的兒女預備聖靈保惠師,成為我們的辯護者、安慰者、引導者,使我們明白真理,讀懂天父的心,才能信靠祂,不用再靠自己與人爭或搶。

上帝要給我最好的(1)
路加福音15:25-32 那時,大兒子正在田裡。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 26 便叫過一個僕人來,問是什麼事。 27 僕人說:『你兄弟來了,你父親因為得他無災無病地回來,把肥牛犢宰了。』 28 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 29 他對父親說:『我服侍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
讀經禱告真的是最棒的內在醫治!有一次在禱告裡,我問神說:「為什麼我很常想要靠自己?好像沒辦法完全信靠神?」神帶領我想起了一段回憶跟兩段經文。
高中時期,教會輔導安排我們擔任營隊的小隊輔,我印象中連續兩年都跟一位人緣不太好的人搭檔。第三年的時候,我提前問了輔導,我可不可以和別人搭檔,輔導很意外,她解釋如此安排是因為沒有人願意或適合跟他搭檔,而且她以為我沒有問題…。
這是我遺忘許久的事,但聖靈藉此回憶,在禱告中提醒我,在成長經驗中,我不知不覺累積了兩種想法,「生長在幸福家庭的孩子要懂得讓別人獲得幸福」,一種被理所當然期許的壓力,另外則是被遺忘的失落感:「我獲得的常常是別人不要、剩下的」。
我覺得我蠻能體會浪子回頭中大兒子的心情(路加福音15:25-32)。

一位王的墜落
歷代志上10:13-14 這樣,掃羅死了。因為他干犯耶和華,沒有遵守耶和華的命;又因他求問交鬼的婦人,沒有求問耶和華,所以耶和華使他被殺,把國歸於耶西的兒子大衛。
約翰福音14:6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掃羅是以色列人的第一位王。當百姓渴望一位能帶領他們如列國般的君王時,神揀選了掃羅(撒母耳記上10:17-25),一位身材高大、健壯俊美的便雅憫人(撒母耳記上9:1-2)。他起初謙卑,甚至在被膏立時還躲了起來。然而,權位與掌控漸漸腐蝕了他的內心。
掃羅王的失敗,不單是軍事的潰敗,更是心靈的崩壞。他在關鍵時刻違背神的命令,危急窘迫時擅自獻上燔祭(撒母耳記上13:5-14)、征戰得勝時貪圖擄掠財物(撒母耳記上15章);同時,他對大衛的嫉妒吞噬了他的理性,使他漸漸遠離真光。
掃羅王的最後一夜,不是跪在神面前尋求幫助,而是轉向黑暗,去求問交鬼的婦人,尋找亡靈的答案(撒母耳記上28章)。在基利波山上,非利士人與以色列人交戰,掃羅王身受重傷,他不願落入敵人手中,被迫自刃,掃羅王和三個兒子一同死亡(撒母耳記上31章)。那一刻,他的生命結束了,但更早之前,他的信心與順服就已經死去。

等候改變的時刻
詩篇127:1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
一位姊妹分享她和母親的互動關係。
母親因為過往遭遇,習慣將自己身心全力投注於家中的清潔工作,縱使家中一塵不染,她仍隨時屈身打掃。長年家事工作使得母親身體孱弱,姊妹不時勸阻母親勿過度操勞,且積極想帶母親外出活動、鼓勵參與教會長者聚會,但屢遭拒絕。
為了母親身體著想,避免她習慣性的清掃房間,姊妹想了個點子,每天上班前就先把家中幾個房間的門給鎖了,心想這樣母親就無法不斷地做清潔工作。沒想到幾天下來,姊妹發現母親心情變差了,而且兩人間的關係變得有點緊張。
過了幾天,姊妹因職場工作需要,獲知居家防火消防資訊,提醒人在家中不要緊鎖房門,避免火災發生時逃生不易。姊妹猛然醒悟,回家趕緊打開房間門鎖,跟母親道歉,向母親說明原委,母女兩人緊繃的關係瞬間冰釋。

饒恕帶出盼望
約翰福音10:10-11 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饒恕人很難!因為其實有時候,我們是在對神生氣:「神祢真的愛我嗎?祢怎麼忍心看我受到這樣的傷害?」
提姆凱勒牧師曾分享,我們常會鼓勵受苦的人要知道,耶穌也曾這樣受傷害、被拒絕;但光知道耶穌能理解我們的傷害,只能很表面地安慰我們,受苦時不孤單。
能更深帶來安慰的是我們知道,耶穌不只能理解,祂一點都不樂見我們經歷傷害,所以祂出手解決了這一切傷害背後的大魔王。耶穌道成肉身、釘十字架,就是為了要終結罪帶給世人的傷害,這是我們活在有罪的世界中,能面對未來的「盼望」。
這份「盼望」讓我放下釘死別人的權利,讓耶穌去對付傷害我的人背後罪的權勢,讓耶穌去對付仇敵利用罪在這世上所做的偷竊、殺害和毀壞。

饒恕始於被饒恕
羅馬書5:8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饒恕人是個困難的挑戰,它的難處在於我們認為對方不配得這樣的寬容。
提姆凱勒牧師曾分享,他在教會中做婚姻諮商時,如果夫妻雙方都出軌,就算兩人都不想挽救婚姻,但他們不會陷入定罪對方的苦毒中,因為他們都看見自己的軟弱。
反倒是如果夫妻中只有一方出軌,另一方將會很難跨越傷害,饒恕對方,因為被傷害的這一方可能認為自己沒有錯,或是不容易看見自己的錯。
饒恕的力量來自,很真實面對自己的罪和軟弱,並且很真實經驗到神無條件的接納、白白的恩典、以及捨己的愛。唯有深刻看見自己的罪有多糟糕,自己有多軟弱,才會發現耶穌的愛、耶穌的赦免有多寶貴。

什麼是饒恕?
羅馬書5:1 我們既因信稱義,就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與神相和。
哥林多後書12:9 祂的恩典夠我用的,因為祂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當我們被傷害,會有負面情緒,在痛苦中甚至會希望對方受到懲罰,承受跟我同等的痛苦。有一次當我在禱告時,神提醒我,饒恕別人其實就是讓別人活過來。
「你們從前在過犯和未受割禮的肉體中死了,神赦免了你們一切過犯,便叫你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又塗抹了在律例上所寫、攻擊我們、有礙於我們的字據,把它撤去,釘在十字架上。」(歌羅西書2:13-14)
這段經文提到,我們在罪中死了,神讓我們在基督裡活過來。耶穌撤銷我們的罪債紀錄,把這些不利於我們的控告都與祂同釘在十字架上,我們的罪被赦免了,所以我們在上帝面前能不被定罪,能在上帝面前活著。
當我想著別人對我造成的傷害,想著他該負上的代價,其實就是將他定死罪,讓他死在錯誤之中,沒有辦法能獲得機會活著。當我選擇讓對方有機會活著,撤掉致他於死地的控告,這就是饒恕了。

獻給感到不安的你
詩篇46:1-3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所以地雖改變,山雖搖動到海心,其中的水雖匉訇翻騰,山雖因海漲而戰抖,我們也不害怕。
在世界越來越動盪的今日,「災難」與「末日」的話題總被頻繁提起。有人擔心2025年7月5日會發生大地震,有人轉發預言夢、靈性解讀與陰謀論,讓原本平靜的心被懸空了。但聖經告訴我們:我們的信仰不是建立在「預言」的風聲中,而是建築在那位不動搖的「磐石」上。
敬拜永活獨一的真神,榮耀在全地彰顯,永遠不改變。
國度權柄能力歸給祂,公義慈愛顯威嚴,亙古到永遠。
神掌權到永遠,在天地之間;立晨星鋪穹蒼,劃出地平線;
降恩雨賜豐年,海不越過界;神掌權到永遠!

不要將聖經當作聖經
詩篇119:105 祢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
提摩太後書 3:16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17 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在許多人的書架上,聖經被端正地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封面泛著微光,書側金邊閃閃發亮,彷彿那就是信仰的象徵與心靈的保障。然而,這本書被翻開過幾次?被讀過多少頁?被默想、被實踐、或被活出多少?
我們常笑稱某些艱深難讀、厚重無比的專業書是某專業領域的「聖經」,代表著它的權威、完整,卻也難讀、不易懂;但是,它必須被擺在最顯眼、尊貴的位置上,凸顯出我擁有它,我屬於這專業領域裡的一員,它提升了我的專業價值和地位。事實上,我可能從未讀它、懂它、用它。
而這「難讀、不易懂」的認知竟也悄悄轉移到真正的聖經上,我們尊敬它、敬畏它,卻不敢輕易打開它;我們擁有它,卻不讓它進入我們的生活。

混亂中的盼望
羅馬書5:12 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死又是從罪來的;於是死就臨到眾人,因為眾人都犯了罪。
彼得前書1:7 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
約翰福音16:33 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始祖犯罪後,罪進入世界,混亂隨之而來,死(隔離與絕望)就臨到世人。在人類歷史的漫漫長河中,世人被罪衍生的混亂如漩窩般的團團環繞,戰爭的硝煙、災難的陰影、社會的動盪、人間的紛爭、心靈的掙扎,歷歷在目,也多有體驗。有時混亂雖遠在天際,然隨著資訊發達,它卻繚繞耳際,讓我們身歷其境。
你不害怕嗎?憂愁的面容、無聲的嘆氣是你我無奈的回應。我們不禁問:天父祢在哪裡?祢何時掌權?
在歷世歷代的混亂中,神的手始終未曾縮短。「外邦喧嚷,列國動搖;神發聲,地便鎔化。萬軍之耶和華與我們同在;雅各的神是我們的避難所。」(詩篇46:6-7)神從不因世局混亂而失去主權,祂仍坐王掌權,引導萬事走向祂永恆的計畫。
混亂是神塑造我們、煉淨我們信心的爐火。「叫你們的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寶貴。」(彼得前書1:7)混亂中,我們被選召成為光和鹽(馬太福音5:13-16),如歷代的信徒,引導人歸向真光,扶助人脫離混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