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亞倫大祭司

民數記18章20節    耶和華對亞倫說:「你在以色列人的境內不可有產業,在他們中間也不可有份。我就是你的份,是你的產業。」  

《聖經》裡有不少兄弟,一開始有該隱和亞伯,再來是以掃和雅各,他們都因事翻臉甚至謀殺;都不如摩西和亞倫一起合作了約40年之久。亞倫,是大摩西三歲的哥哥。當我們看摩西時,很難不感受到亞倫的存在。他是那樣安靜,摩西叫他說他就說,摩西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在何烈山上,摩西一直拒絕神的呼召,到最後說自己拙口笨舌時,神說就讓亞倫代替摩西的口,為摩西的代言人,亞倫就這樣登上以色列領袖的大舞台上。從此這一對兄弟就形影不離了。

根據猶太人對亞倫的看法,他非常平易近人,並且喜歡做和事佬。也許因為他不喜歡得罪人,但並不是出於本心,所以在很多「案子」裡,他都沒有受到懲罰,且被神揀選為大祭司,喻表耶穌基督是我們天上的大祭司。但是有人就認為他性格軟弱,沒有主見,不敢說「不」,容易受人擺佈。可能我們當中有的人的性情就像亞倫,因此也容易被人誤會。

讓我們來看亞倫靈性的成長。亞倫一開始是不大認識神的,跟所有的以色列人一樣都是風聞有祢。但是跟著摩西事奉之後,他開始體會到耶和華神的真實。他知道自己手裡的杖是根死木頭,死透的,乾透了的木棍。但是神藉著那根死木棍變出了好多神蹟,到最後還讓它發芽開花結果。認識神的過程裡,亞倫有一些特別的經歷。

摩西上尼波山

申命記34章4  -5節   耶和華對他說:「這就是我向亞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應許之地,說:『我必將這地賜給你的後裔。』現在我使你眼睛看見了,你卻不得過到那裡去。」於是,耶和華的僕人摩西死在摩押地,正如耶和華所說的。

米利暗和亞倫相繼去世後,摩西又面對了幾件大事。一是沿途的作戰,二是鑄造銅蛇,三是在不知不覺時中了摩押人的詭計。

以色列人兩三百萬人浩浩蕩蕩,又有神蹟相隨,但是迦南人也不是省油的燈,那麼多人進迦南,就等於要立國了。所以迦南人找他們打仗,附近的亞摩利人也跟他們打,巴珊王也出來打他們。這些人就是10個探子口中高大的強人,使以色列人看起來像蚱蜢般的偉人,所以神對摩西說:「不要怕他。因我已將他和他的眾民,並他的地,都交在你手中。」事情就這樣成了。

雖然神不許以色列人侵犯摩押的地,摩押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去找了一個出名的術士巴蘭來咒詛以色列人。但是在神的干預之下,巴蘭對以色列人的咒詛都變成了祝福。後來巴蘭向摩押王獻計。摩押王就約了亞捫人,利用美人計去弔誘以色列的男人犯姦淫,又帶他們去拜偶像,得罪耶和華。以玫耶和華對以色列人發怒,直到非尼哈出手殺死一個以色列人和亞捫的一個公主,神的憤怒才止息。

銅蛇是因為以色列人又抱怨食物的淡薄,神因而叫火蛇去咬他們。他們也知罪了:「我們怨讟耶和華和你,有罪了。求你禱告耶和華,叫這些蛇離開我們。」因此神要摩西鑄一條銅蛇,凡仰望它的就必痊癒。這個銅蛇喻表耶穌將要被高舉在十字架上,凡仰望祂救恩的人,就可以出死入永生。

摩西在米利巴擊磐出水

民數記20章12節   耶和華對摩西、亞倫說:「因為你們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為聖,所以你們必不得領這會眾進我所賜給他們的地去。」

從西乃山到加低斯僅需要11天的路程,但是從加低斯到約旦河,以色列人飄流了37年6個月。在出埃及後的第四十年,以色列人再度安營在加低斯。在這一年裡米利暗,亞倫和摩西相繼離世。

加低斯,一個印滿了以色列人足跡之地,是西奈半島北部最大的綠洲,位於連接亞喀巴灣與地中海的通道附近。加低斯的曠野(The Wilder-ness of Kadesh),是別是巴以南沙漠中的綠洲和聚居地。這裡是耶和華應許賜給以色列人為業的迦南地之南界。

以色列人在此地飄流了近38年後,再度碰到缺水的問題,也再度聚集攻擊摩西和亞倫。這些以色列人和倒閉在曠野中的上一代以色列人一樣,碰到問題就埋怨,就攻擊摩西,又想著埃及,因為那裡有各樣的果樹,是奴隸也有果子吃,寧可生生世世做奴隸 ! 這樣的態度終於使世上最謙和的摩西發怒了。

摩西、亞倫招聚會眾到磐石前。摩西說:「你們這些背叛(悖逆)的人聽我說:我為你們使水從這磐石中流出來嗎?(出20:10)」摩西舉手,用杖擊打磐石兩下,就有許多水流出來,會眾和他們的牲畜都喝了。這水名叫米利巴水,是因以色列人向耶和華爭鬧,耶和華就在他們面前顯為聖。

摩西第一次大罵以色列人悖逆,他不再忍了。他用杖擊打磐石兩下,大概非常用力。他破功了。真的破功了。

可拉的叛亂

民數記17章8節  第二天,摩西進法櫃的帳幕去。誰知利未族亞倫的杖已經發了芽,生了花苞,開了花,結了熟杏。

〈民數記〉16章所記載的可拉一黨的叛亂,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讓我們看到摩西面對的挑戰一級級地加重。曠野裡的生活就好像人的一生,不停地受到挑戰,讓我們來看看摩西怎樣面對這個局面。

猶太拉比根據猶太經典Midrash(釋經書)裡的資料,作出了一些分析。可拉之所以背叛摩西與亞倫的原因,至少有四項因素:1,沉湎於自身的家世背景,2,貪圖祭司的職分,3,不服神所設立的代表權柄,4,懷着不信的惡心 。

1,沉湎於自身的家世背景:可拉是利未支派哥轄次子以斯哈的長子(出6:21),因此他與摩西、亞倫在輩分上稱得上是平起平坐,並且是他們堂兄弟中最年長的,所以當他未受摩西重用時,心中十分惱怒。尤其比他年幼的平輩以利撒反-烏薛的次子(出6:22)被任命為哥轄宗族的首領(民3:30),而不是他時,他感到屈辱不平。

2,貪圖祭司的職分:比可拉年幼的幾位晚輩-亞倫的四個兒子,拿答、亞比戶、以利亞撒和以他瑪都是受膏的祭司,承接聖職供祭司職分,而他這個長輩卻未被授予祭司的職分,心中當然忿忿不平。(他不明白這是神的揀選。)

三、不服神所設立的代表權柄 :由於心中長期以來累積的種種不滿,對於神所設立的代表權柄摩西與亞倫,自然心生怨懟,認為他們兩人高擡自己,超過耶和華的會眾,並且常憑己意行事。(例如亞倫的四個兒子都承接聖職供祭司職分,他認為一定是因為亞倫是摩西的哥哥,所以摩西纔如此安排。)可拉沒有看見耶和華的權柄,他以為這是個人的問題。

四、懷著不信的惡心 :由於心中不服神所設立的權柄,故進而對於神藉摩西所頒布的律法也產生懷疑。他認為神在西乃山上衹有頒布十條誡命,其餘所謂的律例、典章、法度等都是摩西杜撰的,為要藉著這些律例來統治他們。

摩西打發探子去迦南

民數記14章 18節  耶和華不輕易發怒,並有豐盛的慈愛,赦免罪孽和過犯,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

在教堂關閉的日子裡,我們特別需要信心,尤其明白自己的信心究竟是在哪裡?在教堂裡嗎?在牧師身上嗎?在小組長身上嗎?或是,神的殿就在你心中?

我覺得讀摩西的事蹟,越讀就越羨幕他和神的關係,這也是每日親近神想帶給讀者的信息,我們的信心來自於我們與神的關係;我們若經常親近神,信心很自然就產生;我們若不親近神,信心要從何產生呢?今天就是要看兩種人的信心,為何一組有信心,一組沒有信心,而且處在同樣的大環境下,為何大多數人會沒有信心?只有少數人有對耶和華神的信心?

在〈民數記〉的記載裡,神吩咐摩西打發探子去窺探迦南地;在〈申命記〉一章裡記載 … 摩西說,「你們都就近我來說:『我們要先打發人去,為我們窺探那地,將我們上去該走何道,必進何城,都回報我們。(申1:22)』」可見大家都非常興奮,都希望看看神所應許的迦南地是怎樣的?那時正是葡萄初熟的時候。

四十天後,12個探子回來,他們到了以實各谷,從那裡砍了葡萄樹的一枝,上頭有一掛葡萄,兩個人用槓抬著,又帶了些石榴和無花果來(民13:23)。他們手裡拿著那地的果子下來,回報說:『耶和華我們的神所賜給我們的是美地。(申1:25)』又告訴摩西說:「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民13:27)」12個探子都印證了神的話之真實。

摩西的謙和

民數記12章3節   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

〈民數記〉是摩西寫的,摩西說他為人極其謙和,你認為呢?這事情是這樣引起的,摩西的大姐米利暗和哥哥亞倫一起來找他,不是找他吃飯,是找他理論, 抗爭。理論一件極為隱密的事。

他們說摩西娶了古實的女子,因此毀謗摩西,這件事很可能只有他們三姐弟知道,不然早就給敵人大作文章了。毀謗是指在背後說他人的壞話,因為到了當事前不能亂說,會被拆穿,所以要在背後說。說完之後呢,他們卻對摩西說:「難道耶和華單與摩西說話,不也與我們說話嗎?」這兩件事好像風馬牛不相及,不是嗎?可見他們別有用心。

根據猶太拉比在一本猶大經典《Mirash(米大示)》看到的記載,當摩西逃離法老(出2:15),到達米甸之前,摩西先逃到埃及南方的古實(Cush)。那時他還是一個年輕人,他先是為古實的國王服務,在國王死後,摩西被任命為國王,但是必須娶前王的遺孀為妻。摩西拒絕與她同住並一起敬拜古實的偶像,所以選擇離開,後來才到米甸,娶了米甸祭司的女兒西坡拉。

有的人認為那是他們故意眨低西坡拉,因為長期生活在沙漠,膚色比較黑,所以叫她為古實女人。另一說則認為西坡拉當時己死,是指摩西的續弦(啟導本)。但是無論如何,這些事和他們對摩西的質問是不相干的:「難道耶和華單與摩西說話,不也與我們說話嗎?」神聽到他們對摩西的質問。

他們長期和摩西在一起,還不能明白神和摩西的關係何等親密,神和摩西的同在是何等明顯,竟以為神不在。神聽到了。這裡為何加了一句:「摩西為人極其謙和,勝過世上的眾人。」我相信是因為摩西任憑他們指責,一點都不回嘴,神也看不過去了,就把他們三個都叫出去。

摩西的禱告

民數記十章36-37節     約櫃往前行的時候,摩西就說:「耶和華啊,求祢興起!願祢的仇敵四散,願恨祢的人從祢面前逃跑!」約櫃停住的時候,他就說:「耶和華啊,求祢回到以色列的千萬人中!」

從摩西五經裡我們看到摩西的工作實在繁多,不僅要處理百姓的事務,還要把神的各樣交代鉅細無遺地寫下來。假如你是一個牧者或是小組,團契的組長,就會發現照顧人的工作不容易。我也曾聽過帶旅行團的導遊之種種難處。因為每個人都有情緒,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聽話或守時守規則,只要有一兩個人不留心,就可以讓帶領的人氣大了頭。

摩西帶領百姓在西乃山下做了會幕,交代了祭司的工作。你可能也會發現,當祭司真不容易,除了要像庖丁般地解牛殺羊,還得懂得分辨各種皮膚病,房子的霉爛怎樣處理,還要背誦神的613條律法,等等,而摩西當時就必須把這些從神教導的知識去教導這班祭司。

摩西也需要人的幫忙,因此當他的岳父的兒子何巴,也就是他的小舅子要離去時,他大力挽留,因為何巴對曠野比摩西熟悉。摩西雖然有神的帶領,他還是知道自己的軟弱和不足。有的人因為領受了一兩個神的特殊恩典就變得十分驕傲,自覺靈性高人一等。但是我們發現摩西完全沒有這樣的驕傲,他越親近神就越謙和。我常常在想在這樣多重的壓力下,他什麼時候會懪發。他究竟只是一個人。

果然,在他們離開西乃曠野,來到巴蘭的曠野時,百姓又開始發怨言了。百姓不像摩西心存遠景,一心為以色列打拚。百姓想要的就是過好日子。對著無肉無魚,也沒有黃瓜、西瓜、韭菜、蔥、蒜的食物,百姓各在各家的帳篷門口哭號。那真是很難形容的景象,他們沒有想到神應許的迦南,也不感激不用再做奴隸,有盼望的生涯,只想換換口味。或許居家隔離了幾個月,我們都有一點體會,好像在曠野,只敢想,卻又不能想。美國有幾州一開放,人群就聚在一起,就又有感染,這是人類的劣根性,被慾望控制就失去理智,一定要患病了在生死邊緣徘徊,才說:「我當初太小看這病毒了。」

以色列的國家隊

民數記 2章 34節   以色列人就這樣行,各人照他們的家室、宗族歸於本纛,安營起行,都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

在《創世記》 裡告訴我們「在起初」發生的重大事件,其中「架構出、規範」了人類歷史發展的總體方向和路線,包括:耶和華神的創造、人類的犯罪,人離開神、土地受咒詛、人類文明的「自行發展」、耶和華神的毀滅與「歷史的終結」。接著,就是「救贖」歷史的開展,由亞伯拉罕肩負「修復」世界的任務,再由耶和華神「確立」出一條神聖產業「血脈傳承」的系譜,也就是亞伯拉罕–以撒–雅各這條「主線」,以「確保」修復世界、回到起初的總工程可以被「延續」下去,不致中斷。

在《出埃及記》裡,再次強力證明了《創世記》的信息:耶和華神是創造天地宇宙萬物的主宰,祂定意要執行「修復」世界的國度計畫。所以,以色列百姓被領出埃及後,很快地來到西奈山與耶和華神「相認」,拿到一張新的「國民身分證」,要成為『祭司的國度,聖潔的子民,在萬民中做專屬耶和華的子民』;另外還領取一份「永恆的婚約」,就是神的聖法:十誡及一切的典章、律例、法度,統稱為「妥拉」。

這是人類歷史上,耶和華神 (首度) 將祂的「整套聖法」系統性地授予一個特定的人類社群。因此《出埃及記》的結尾,也是《出埃及記》的巔峰和「完成」,就提到了會幕的豎立和完工,讓神的榮耀 (在人類犯罪以後),首次得以在一個人類團體裡面「居住和同在」,這代表耶和華神初步「恢復」了祂與人類「在起初」的同住狀態。

膏立祭司

利未記8章5節     摩西告訴會眾說:「這就是耶和華所吩咐當行的事。」

有人問,在居家隔離這段時間裡,除了睡覺吃飯,你有沒有利用時間提升自己?有的人覺得居家隔離就好像在曠野裡,想要什麼沒有什麼,想做什麼也都提不起勁。但也有些人利用這段時間做了一些平常沒有時間做的事,把在曠野的生活過得充實又有意義。有的人快樂地陪伴家人,享受與父母或兒女的相處,有的人拚命玩遊戲,有的人和配偶吵架大打出手而離異。

曠野是一樣的,但是怎樣面對它的心態非常重要。有的人以為當基督徒不能做很多世俗的事很無聊,可是當你看摩西被神使用時之忙碌,你就曉得無聊不在跟隨神的人之字典裡。摩西做好會幕之後,下一步會是什麼?

神對摩西說:「你將亞倫和他兒子一同帶來,並將聖衣,膏油,與贖罪祭的一隻公牛,兩隻公綿羊,一筐無酵餅都帶來,又招聚會眾到會幕門口。」摩西就照耶和華所吩咐的行了,於是會眾聚集在會幕門口,告訴會眾:「這就是耶和華所吩咐當行的事。」。神要摩西去膏立亞倫和他的兒子們承接祭司的職份。

神沒有揀選摩西和其後裔作為祭司,摩西的後裔和其他利未人一樣負責幫助祭司,照顧會幕的事。假如換了別人,會不會想為自己的兒女或後裔爭取比較好的職位或差事呢?人總是要計較自己的工作或收入,夫妻之間也要計較誰是頭,但是神的安排讓人明白,每一種工作和職份都是平等的,只是工作的性質不同。

所以在摩西膏立祭司這件事,每一件事都帶著這一句話:「都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摩西完完全全地順服神的每一句話,讓我們看到摩西對神的敬畏和忠心,表現在每一件事的細心上。從把把冠冕戴在亞倫頭上,在冠冕的前面釘上金牌;為亞倫的兒子們洗身,給他們穿上內袍,束上腰帶,包上裹頭巾,都是照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

建造會幕

出埃及記35章29節    以色列人,無論男女,凡甘心樂意獻禮物給耶和華的,都將禮物拿來,做耶和華藉摩西所吩咐的一切工。

不曉得你有沒有參與過建立教堂的聖工?我倒是參與了一次,因為建立教堂不是常有的事,很多教堂早就建好了,所以有幸參與一次也算很難得了。那是溫哥華華人宣道會預備建立菲莎崙教堂時,我們在牧師的帶領下,大家在一塊尚未動工的土上一起禱告,看老牧師拿著鏟子意思一下地鏟了土。從那時起到菲莎崙教堂完工,就像看著一個夢想的形成和實現,感受神從無到有的奇妙作為。

當然,從牧師和長執會有這個異象之後,就跟會眾分享,大家有了共識之後,就開始有信心認獻。信心認獻的意思是,自己回家禱告,看看神給你有多少信心,今年裡可以為建堂奉獻多少。不是看自己每個月賺的,也不是看你的存款,而是看神怎樣感動你,就憑著信心寫下那個數目交給教會,然後看神怎樣在今年祝福你達成那個指標。參加這樣的信心挑戰是信徒生活裡極為重要的功課。

摩西在曠野裡的經歷更刺激,曠野裡實在沒有什麼資源,但是神要摩西在曠野裡建一座神的會幕。建會幕需要有布,有木頭,有釘子,有金子,有銀和銅和各樣的材料。除了木材可以就地取柴,砍皂夾木之外,曠野裡就是一片沙漠。

但是你記得當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神叫他們向埃及人盡量索取,四百年的奴役生涯,要付多少賠償才算公平呢?因此每一家以色列人都有不少的家當。但是神並沒有要摩西叫以色列人拿出什麼。相反地,他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你們中間要拿禮物獻給耶和華,凡樂意獻的,可以拿耶和華的禮物來…….(出35:5)」假如不樂意或捨不得,神也不會拿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