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豐盛的生命(之2)

如同福杯滿溢的人生

  第二,一個有豐盛生命的人,是一個流露生命、分享生命的人,因為他的生命豐盛,他便流露出這豐盛,正像一個杯,你盛水、奶在裡面,當這杯充滿以後,就流出來了,這是很自然的,一點不勉強的,好像《聖經》所講的「福杯滿溢」。今天為什麼有一些人一面事奉上帝,一面很痛苦呢?如果我們的事奉加上憂鬱、痛苦,我們的事奉就不正常。一個正常的事奉應當是歡歡喜喜、充滿喜樂的事奉,雖然有很多身體上的辛苦勞累,但我們心裡的滿足、快樂讓我們忘記曾經付出的代價。請問,你的事奉是充滿喜樂,或是充滿不滿的痛苦呢?你說:「我怎麼可能一面事奉,一面充滿喜樂呢?」因為你明白耶穌所講一句很重要的話:「施比受更為有福」。

為什麼世界容納不下耶穌一切所行的?

  這句話是耶穌所講的,但在〈馬太福音〉沒有,在〈馬可福音〉沒有,在〈路加福音〉沒有,在〈約翰福音〉也沒有。耶穌的話不是記載在四福音嗎?這句話是從哪裡的呢?這句話是在〈使徒行傳〉裡告訴我們的。換句話說,四福音沒有把耶穌講過的話、做過的事的一切都記下來,這也是為什麼〈約翰福音〉最後一章最後一節說:「耶穌所行的事還有許多,若是一一的都寫出來,我想,所寫的書就是世界也容不下了」(約21:25)。我從小就思想為什麼這節經文說如果將耶穌所行的事都記載下來,就連世界都容不下。我想了十多年,最後才想清楚。我想很多基督徒也曾想過卻不得其解。

  為什麼說世界都容不下呢?很容易明白的,因為不但地球是祂造的,宇宙千千萬萬億的星球也是祂造的,所以如果把祂在宇宙中所做的事都記下來,這世界一定記不下。古代人憑著他們有限的天文知識,以為天上的星是很少的。我們能數的有限,我們知道的有限,我們看見的有限,所以當上帝對亞伯拉罕說:「我要賜福,使你的子孫像天上的星、海邊的沙那樣多 (創22:17) 」的時候,這兩個很不平衡的比喻到底在講什麼呢?你的子孫像天上的星,這有多少呢?你的子孫像地上的沙,這算得出來嗎?我們感覺上面的很少,下面的太多,我們就沒有辦法明白這其間的比例到底是什麼。但當人類的天文學知識越來越多的時候,人類發明望遠鏡,透過望遠鏡看天上的星的時候,才知道天上的星是千千萬萬,怎樣數都數不清,我們才醒悟過來,「原來上帝的話是沒有錯的」。

吹角節和贖罪日

〈民數記〉29:1 七月初一日,你們當有聖會,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做,是你們當守為吹角的日子。

以色列人的吹角日,是個很特別的日子。在這日要用彎曲的羊角吹號,不可用牛角或其他角代替。現在的猶太人以吹角日(七月1日)為新年,但是神在〈出埃及記〉12章2節說:「你們要以本月為正月,為一年之首。」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以色列的新年為何從1月1日變成7月1 日?假如希伯來曆的正月一日是新年,那麼就會在逾越節(正月十四日)之前,也就是每年陽曆的三、四月期間。

根據猶太拉比的解釋,因為巴比倫的新年是提斯利月的初一,和希伯來曆的吹角日是同一天。被擄的猶太人從巴比倫回歸後,在重建聖殿時期,開始以巴比倫的提斯利月為希伯來曆的第七月。因為拉比們不想公然接納阿基圖(巴比倫新年節慶的名字),所以他們把異教的節日猶太化,把吹角節改為猶太人的新年。在《聖經》裡並沒有為吹角節定一個特別的名稱,所以拉比比較容易把七月一日定為新年。話雖如此,拉比們無法否定希伯來曆的正月初一是新年,而且訂七月一日為新年是有點古怪,但是因為巴比倫人一年慶祝兩次阿基圖,使猶太人的吹角節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為猶太人在七月的第二個新年。(以下簡稱猶太民曆為民曆,希伯來曆為神曆)

自猶太人淪為巴比倫的俘虜後,他們接受了巴比倫人的一個觀念:新年伊始是神在上天審判世人的日子。《密西拿Mishnah》(猶太教口傳律法書)中說:「在新年,世人都要在神面前被審判」,以決定他在新的一年中的命運是好是壞。《密西拿》中講了三種情況:在新年這一日,完全的好人、義人立即被判以生;完全的壞人、惡人立即被判以死;有好有壞中間狀態的人,他的判決懸著直至贖罪日(民曆1月10日/神曆7月10日)才作出最後的判定:無罪者生,有罪者死。這樣,新年就成了審判日(YOM DIN)。虔誠的猶太教徒從年底就開始做懺悔祈禱(SELIHOTH)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他們刻苦己心,深刻反思一年中所犯的過失和罪孽,論罪悔改,決志更新。祈求上帝原諒他們的過失,赦免他們的罪孽。因而民曆1月1日到10日/神曆7月1日到10日,又稱為「敬畏神的日子Days Of Awe」。

當獻之祭

〈民數記〉28:25 第七日當有聖會,什麼勞碌的工都不可做。

祭祀對猶太人而言是很重要而嚴肅的事情,因為它代表了與神的溝通和交流。所以從〈出埃及記〉開始,我們就看到摩西不停地在重覆神的交代。這些祭典,也成了以色列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禮儀。

這章講到的當獻之祭,包括了每天早晚的燔祭,安息日,月朔,逾越節,初熟節,等等的祭祀。

祭禮是每天進行的,每天早晨和黃昏各一次,這表示神是真的像祂所說的,要和以色列人同在。若沒有這些祭禮,以色列人怎樣明白神與他們同在呢?所以我們也要如此到主面前,我們的靈修便是每天到神面前所獻的馨香之祭。

燔祭,是先獻上自己;然後,神接納,並賜下能力和恩典。靈修,也是如此,每天先獻上自己,完全交託,然後領受神賜下的能力和恩典,才能過得勝的生活。每天的開始都要從敬拜神開始。

安息日要加獻兩隻一歲無殘疾的羊羔。現在一週七天的由來,是神在創世時所訂的。那時神把第七天作為祂的安息日,歇了創造之工;又把這安息日賜給以色列人。現在世界上也都沿用這一週七天的生活方式。猶太人守安息日,基督徒是否一定也要守安息日敬拜?

保羅對猶太人說:「你們謹守日子、月份、節期、年份,我為你們害怕,惟恐我在你們身上是枉費了工夫。(加4:11-12)」又說:「有人看這日比那日強,有人看日日都是一樣,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守日的人是為主守的;吃的人是為主吃的,因他感謝神;不吃的人是為主不吃的,也感謝神。(羅14:5-6)」新約後,使徒們守主復活之日行敬拜之儀,也有主所賜的安息之實。每個星期的第一天都是從敬拜神開始。

摩西和約書亞的交接

〈民數記〉27:18-20  耶和華對摩西說:「嫩的兒子約書亞是心中有聖靈的;你將他領來,按手在他頭上,使他站在祭司以利亞撒和全會眾面前,囑咐他,又將你的尊榮給他幾分,使以色列全會眾都聽從他。」

在美國大選塵埃剛落定的此際,看到摩西和約書亞的交接,心裡特別有感觸。雖然說民主有民主的好處,但是因為人的罪,使再好的制度都充滿了邪惡與紛爭。看到神帶領摩西把權柄交給約書亞,完成了一個非常平和而順利的交接,對以色列人而言,那真是很有福氣的一個過程。

人的生命何等有限,偉大如摩西,也有一天要歸回他列祖之地。而神對摩西的定論是,他在米利巴時,沒有按著神的吩咐叫磐石出水,而是因為被百姓激動,極為憤怒的情況下,擊打磐石出水。因此神說,摩西和亞倫不信祂的話,沒有在百姓之前尊神為大,因此他和亞倫都不能進迦南地。相比之下,我們的一生中有多少次渺視神的命令呢?摩西只有一次違背神的命令,就進不了迦南地;那麼我們是否也因為違背神的命令,而失去許多神曾經預備要給我們的福氣?

摩西沒有任何怨言,他接受神的處治。雖然他曾經為了這個進迦南的使命而付出四十年的光陰,但是他沒有呼天搶地:「這是為什麼啊?太殘酷了!我走了四十年的曠野,受了那麼多苦,竟然只因為一次錯誤,就不能進迦南!」我們有時會因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想像中的回報而心懷不平,但是比起摩西的付出和犧牲,我們的付出又算得了什麼?難怪神說,摩西是在祂全家盡忠的,換句話說,摩西做一切都是為了神,不是為了自己。我們會想到自己的面子,自己的自尊心,自己的損失,自己的報酬,因此我們從來沒有辦法像摩西那樣,在人或神面前俯伏於地。

西羅非哈之女求產業

〈民數記〉27:5 於是摩西將她們的案件呈到耶和華面前。

全世界大概都有這個問題,從女權低落到女權高張,至今爭取女權的運動方興未艾。在以色列人中也有這個問題。

在〈民數記〉第廿六章裡講到以色列人第二次的核數,很奇妙的,在第46節出現了這樣的一句:「亞設的女兒名叫西拉」。當時被數的都是廿歲以上的男人,怎麼會把亞設的女兒放進去呢?莫非她是以色列的花木蘭?根據猶太人的百科,西拉是一位很長壽的女子,她長得非常美麗,並且十分有智慧,為以色列人解決了許多問題,深受拉比們的愛戴。她和雅各一起下埃及,又與摩西一起出埃及。因為她是亞設的養女,所以在雅各下埃及時,沒有把她算在家人之內;但是在出埃及入迦南時,他們特地把她的名字放進去,表示她也是以色列人的一份子。她的故事很有趣,但只記錄在猶太教對律法和倫理進行通俗闡述的宗教文獻《米示拿》Midrash裡,即猶太人的《聖經註釋》,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因為這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所以稍微解釋一下。今天要談到女權的問題,在只有數點廿歲以上的男子時,這西拉的出現正突顯了她的位置。

在猶太人的歷史中,有不少奇女子,而她們的故事也都被傳了下來,讓世人知道在神眼中,女人也是祂所看重的。這段經文的背景是,經過四十年在曠野的飄泊,以色列人終於準備進迦南,開始做分地的工作。此時瑪拿西支派裡有一個人名叫西羅非哈,他生了五個女兒,沒有兒子。和其他男人一樣,他死在曠野裡。這時他的女兒們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她們竟然分不到一寸土地。那進了迦南之後,她們怎麼生存?她們必須見摩西,因為她們的族長無法為她們解決這樣的問題。

那時的婦女要見摩西是件大事,就好像要見當時的國王或總統,因為摩西是以色列人當時的領袖。我們若看以前的記錄,去見他的多是族長和領袖;在初期時他也為百姓解決紛爭,但是後來就有長老們分擔他的工作。因此這五個女兒走到會幕前,當著摩西和以利亞撒大祭司,及眾領袖和會眾前,把她們的問題交上去。

第二次核民數

〈民數記〉26:64      被數的人中,沒有一個是摩西和祭司亞倫從前在西奈的曠野所數的以色列人。

摩西特別指出,流便的後裔法路族的和可拉黨向摩西和亞倫挑釁,向耶和華爭鬧時,雖然有火燒滅了250個首領,但可拉的眾子並沒有死亡。可見神的審判不涉及無辜。在〈詩篇〉裡我們還可以看到有可拉或其後人的創作,他們的後人在聖殿的敬拜中也佔了相當的地位。

數算人數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全迦南地分配迦南地的產業。雖然還沒有進到迦南,但神都凡事先做好準備:「人多的,要把產業多分給他們;人少的,要把產業少分給他們。要照被數的人數,把產業分給各人。」雖然如此,有時人數不相上下,怎麼辦?神要他們使用拈鬮分地。

俞建霈牧師在〈拈鬮分地的意義〉裡指出:「鬮」這字在希伯來文是goral。根據學者研究,這字的意思是「小石頭」,或「小圓石」。因為原初希伯來人用「小石頭」,或「小圓石」來作「鬮」或「籤」,goral這字就轉而用來指「鬮」或「籤」,進一步就是「得的分」, 「命定」,「運氣」,或「命運」。與這字相關的動詞有描述「投」 「擲」 「拋」 「丟」等動作的四個希伯來文動詞;還有「臨到」,「落到」, 「使..落下」的三個動詞,並一次是「賜下」。

按人來說,拈鬮是在於運氣,但神就是我們的運氣,在禱告之後,拈鬮的結果乃是照著祂的命定。神創造地時,關於美地的情形,祂有清楚的看見。譬如,祂很清楚,耶路撒冷和周圍地區是為著猶大,基督要從其中而出。這是豫先命定的,但仍必須藉著拈鬮而得以實現。神命定的手在拈鬮上指引其結果。這就是說,分地不在於約書亞、大祭司、或神以外的任何人。結果,各支派沒有理由埋怨所給他們那地的分。拈鬮分地的方法是公平的,這使每個人服氣。正如所羅門王在箴言裡說的:「掣籤能止息爭競,也能解散強盛的人。(箴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