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和平之子以撒

創世記 26章22節    以撒離開那裡,又挖了一口井,他們不為這井爭競了,他就給那井起名叫利河伯。他說:「耶和華現在給我們寬闊之地,我們必在這地昌盛。」

亞伯拉罕在迦南地第一次遇到饑荒時,他立刻就去了埃及。以撒這時也碰到饑荒,神很及時地向以撒顯現,叫他不要下埃及。神說:「你不要下埃及去,要住在我所指示你的地。」換句話說,神要以撒留在神要他住的地方,是哪裡呢?是迦南。環境雖然有問題,但是神沒有問題,神要以撒學習在困難中倚靠神。

以撒對神的信心是從亞伯拉罕而來的,他曾經被作為祭物獻給耶和華,他也曾為利百加禱告求子。這些都是他對神的經歷,但是他和神的距離還是很遠,神是高高在上的神,他父親的神。直到神向他顯現,耶和華才成了以撒的神。所以張文亮老師說:「真實的信仰,不是靈驗,而是個人與主的關係。」

神對以撒強調三點:1.基拉耳是他的寄居之地,不是應許之地。雖然如此,他那裡寄居時,神也要賜福給他,與他同在。這是何等的安慰,以撒和亞伯拉罕不同,他是一個和平之子,他不像亞伯拉罕有那樣的勇氣,一聽到羅得被抓,立刻帶領家丁去救人。他一直生活在父親的蔭庇之下,現在卻不能不應對週圍超強悍的異族人。

2.神要堅定向亞伯拉罕所起的誓,要加增他的後裔,也要把迦南地賜給他的後裔。這表示神的恩典不止與亞伯拉罕同在,也要繼續與以撒同在,藉此堅定以撒對神的信心。

3.地上萬國必因以撒的後裔得福。這是指因信稱義的子民,也就是凡是憑著信心相信神所差來的耶穌基督,並且接受祂贖罪的救恩之人,都必為亞伯拉罕和以撒的後裔。

利百加和以撒

創世記 24章63-67節     天將晚,以撒出來在田間默想,舉目一看,見來了些駱駝。利百加舉目看見以撒,就急忙下了駱駝,問那僕人說:「這田間走來迎接我們的是誰?」僕人說:「是我的主人。」利百加就拿帕子蒙上臉。僕人就將所辦的一切事都告訴以撒。以撒便領利百加進了他母親撒拉的帳篷,娶了她為妻,並且愛她。以撒自從他母親不在了,這才得了安慰。

在夏天炎炎的大太陽底下,思想亞伯拉罕的老僕人,風塵僕僕地趕到美索不達米亞,毫無線索,不知如何去找到亞伯拉罕的本家本族,不禁令人替他擔心。萬一他找回去的新娘和以撒合不來,那又怎麼辦呢?

亞伯拉罕的條件很簡單:「你要往我本地本族去,為我的兒子以撒娶一個妻子」。沒有說要長多高,要胖的還是瘦的,也沒有要他去探聽女子的性情如何,會不會煮飯縫衣,會不會擠牛奶或羊奶?只要是他本地本族的一個女子就行。比巴西世界杯還容易,巴西世界杯有人找烏龜,有人找章魚去神算哪國會贏。結果巴西的大頭神龜算錯了,巴西沒贏,德國隊贏。

中國騰訊《競彩世界杯》節目裡,竟有嘉賓解惑:「如果我們知道哪邊會贏球,我們就不需要桂孟孟了,我們需要桂孟孟的判斷來引導我們的思路。」桂孟孟是節目主持人桂斌老師的巴西龜,據說測中了很多次,可惜究竟還是龜。若是我們要龜來引導思路,後悔的機會就多了。想提前知道誰會贏球要靠龜測,可惜多有不中。那麼,想要知道將來的路要怎樣走,要跟誰結婚,要靠誰才能測對呢?

亞伯拉罕把找媳婦的事押在耶和華神的帶領上,他押中了。大衛鮑森牧師說:「在《聖經》中每四節經文,就有一節是在預言未來,而《聖經》裡面一共有735件說到未來將發生的事件,已經有596件事確實發生了,也就是超過八成都已經實現。還沒實現的預言,大多跟末日有關。《聖經》上的預言,既然已經應驗了八成,那麼,另外兩成應該也會應驗,尤其是關於歷史和世界末日的事件,因此,我們可以說,到目前為止,《聖經》預言,是百分之百正確的。」所以相信神的帶領還是比較可靠。

麥比拉洞

創世記 23章19-20節   此後,亞伯拉罕把他妻子撒拉埋葬在迦南地幔利前的麥比拉田間的洞裡,幔利就是希伯崙。從此,那塊田和田間的洞,就藉著赫人定準歸於亞伯拉罕做墳地。

在撒拉出生時,她的父親他拉給她取名「撒萊」,意思就是「我的公主」。相信在許多父親的心中,女兒便是他心中的公主,從小疼愛、呵護著長大的。撒萊跟同父異母的哥哥亞伯蘭結婚,在當時是很平常的事,即使是現在,在阿拉伯人當中堂兄妹結婚也很正常。但是,是否近親結婚的原因,以致撒萊遲遲不育?

不能生育,等於是當時女人最大的失敗。雖然耶和華神應許亞伯蘭的後裔將如星星和海沙那麼多,可是,是經由她嗎?一個不能生育的女人?撒萊以為那應許是給亞伯蘭的,跟她沒有關係;卻沒想到在〈創世記〉時,神就說過男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成為一體(創2:24),一體就是同命的,自然領受同樣的應許。

你愛我嗎?

創世記 22章16-18節    耶和華說:『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海邊的沙;你子孫必得著仇敵的城門;並且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

神要試驗亞伯拉罕,便叫亞伯拉罕帶著以撒到摩利亞山上,把他獻為燔祭。燔祭的意思便是全然獻上,要把祭牲殺了,放到柴上,全部燒在祭壇上,只留下一堆灰燼的祭(利1:3-9)。

在亞伯拉罕住的迦南地,便有獻嬰的習俗。為了向天上的神明求助,獻祭者要獻上自己最重要的倚靠,也就是長子,因為長子是人老了以後的倚靠,表明他單單信賴神明。因為在他們的看法裡,兒子是神明所賜,所以神明有權取回。考古學家在巴勒斯坦一帶挖掘,在異教神壇附近的墓地發現大量新生嬰兒的骸骨和骨灰,可見以兒童為祭這種殘酷的宗教儀式十分普遍。可能因為受到當地習俗的影響,因此亞伯拉罕對神的這要求,並沒有作出任何抗議。

〈希伯來書〉11章記載:「亞伯拉罕因著信,被試驗的時候,就把以撒獻上;這便是那歡喜領受應許的,將自己的獨生的兒子獻上。論到這兒子,曾有話說:『從以撒生的才要稱為你的後裔。』他以為神還能叫人從死裡復活,他也彷彿從死中得回他的兒子來。」

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

創世記21章6-7節     撒拉說:「神使我喜笑,凡聽見的必與我一同喜笑。」又說:「誰能預先對亞伯拉罕說撒拉要乳養嬰孩呢?因為在他年老的時候,我給他生了一個兒子。」

神跟亞伯拉罕預言了他必有後裔至少有六次,從大約75歲到100歲,這預言終於應驗了。亞伯拉罕和撒拉等了足足25年。我有朋友為信佛的父母禱告,有的長達30幾年,當然還有更長的。在每一個禱告應驗時,這句話總會不期然地躍上腦海:「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

我記得小時候,父親跟我訂了《少年良友雜誌》,那時我非常仰慕滌然師母,非常喜歡讀她的文章。那時她住在美國紐約,我住在台灣台南,我心想什麼時候才有可能飛到紐約去看她呢?後來我自己都忘記了這個念頭。直到我真的住到紐約,參加了滌然師母和她丈夫史祈生牧師主辦的中宣會後。有一天,聖靈讓我想起我曾經有這樣的想法。那時我真的感動得不得了,神竟然如此無微不至,連一個小女孩的心願,祂都記念。我們在紐約的四年,正好是史祈生牧師伉儷在中宣會的最後四年,後來他們退休,我們也離開紐約,回到加拿大。神的時間是如此地精準。

保羅說:「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祂也都是實在的」,我們這些在基督裡的人何等有福。

所多瑪和蛾摩拉的命運

創世記18章20-21節     耶和華說:「所多瑪和蛾摩拉的罪惡甚重,聲聞於我。我現在要下去,察看他們所行的,果然盡像那達到我耳中的聲音一樣嗎?若是不然,我也必知道。」

所多瑪和蛾摩拉曾經是土壤肥沃,水草豐美,適宜放牧耕作的地區,吸引羅得不停地往她遷移。這兩城的地名之意是「淹沒」和「廢墟」,似乎說明了她們命運的趨勢。舊約時期,所多瑪、蛾摩拉與押瑪、洗扁、瑣珥合稱為(約但河的)「平原五城」,他們都是挪亞的兒子,含的後裔。就是這五城裡的五王組成聯盟,反叛米索波大米的四王,後來兵敗,被亞伯拉罕救回。根據考古研究,該處確有五座早青銅時代的古城。

〈創世記〉18章裡,亞伯拉罕看見有三個人,他就跑去迎接他們,不料卻接待了神和祂的使者。這個典故成為以色列人接待陌生人的原由。神和使者(有沒有可能,是三位一體的神,就如此三位一起向亞伯拉罕顯現?)來拜訪亞伯拉罕的原因,是為了讓撒拉知道,她明年必生下一子。

這次輪到撒拉偷笑了,「我既已衰敗,我主也老邁,豈能有這喜事呢?」這時神說了一句最經典的話:「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嗎?」神對自己的能力有十足的把握,反而是人因為自己的能力有限,所以常常信心不足,懷疑神。

神要做事之前,不僅跟亞伯拉罕說,也要撒拉確實知道。神會讓我們明白祂的呼召,因為祂要我們行在祂的計劃裡。因此,祂忍不住要把滅所多瑪和蛾摩拉一事跟亞伯拉罕說,因為亞伯拉罕是神的朋友。在《聖經》裡有三個地方都提到亞伯拉罕是神的朋友:

肉體上的約—割禮

創世記17章9-11節      神又對亞伯拉罕說:「你和你的後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約。 你們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禮,這就是我與你並你的後裔所立的約,是你們所當遵守的。你們都要受割禮,這是我與你們立約的證據。」

夏甲生以實瑪利時,亞伯蘭年86歲。當亞伯蘭99歲時,神才再度向他顯現。這當中,神靜默了13-14年,亞伯蘭會不會奇怪,為什麼神不來找他了?或是沉浸在以實瑪利成長的喜悅裡,而忽略了神沒有來向他賀喜的怪異?假如娶妾是神要給亞伯蘭子嗣的方法,那麼神豈不應當高興嗎?看來,人和神的想法是不一樣的。當我們不行在神的心意中時,我們也會碰到這樣的「靜默」,聖靈不強迫我們,但是我們會知道神並沒有與我們「同行」了。

但是神究竟還是又來找亞伯蘭了,正如祂不斷地饒恕我們的過犯,用慈繩愛索引領我們回歸。所以保羅說:「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祂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弗4:30)」當我們遠離聖靈的帶領時,神在我們身上的計劃就被躭延了,神的計劃一定會完成,但我們若不順服,就無法成為神計劃中的一部分,因而失去了神預備給我們的福份。

神對亞伯蘭說:「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做完全人。我就與你立約,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神提醒亞伯拉罕,祂是全能的神,不需要亞伯拉罕自作聰明,搞亂神的計劃。因為亞伯蘭自作聰明,在神面前變得不完全了,他用人的方法要完成神的應許。但神是如此愛亞伯蘭,祂終於把自己的計劃向亞伯蘭全盤托出:亞伯蘭要改名為亞伯拉罕,因為神立他做多國之父。這個亞伯蘭還是以為要藉著以實瑪利而出,所以一點問題也沒有。多國之父在此時看來己經應驗,因為從以實瑪利的後裔所建立的阿拉伯國家或伊斯蘭教國家,都還是自認為亞伯拉罕的後裔。

庇耳.拉海.萊

創世記16章13節     夏甲就稱那對她說話的耶和華為「看顧人的神」,因而說:「在這裡我也看見那看顧我的嗎?」

剛剛經歷了神和他立血約的亞伯蘭,此時很相信神必賜他子嗣。但是妻子撒萊己經年邁,月經也不來了,他的希望在哪裡?他的子嗣從何而來?這是一個人沒有辦法解開的局面。這時,撒萊自作聰明,向他提了一個建議。

這個建議是當時的人的做法,妻子若生不出孩子,丈夫就再娶個妾,問題就解決了。撒萊可能也覺得不孕是自己的問題,因為她和亞伯蘭是同父異母的兄妹,血緣太近,可能影響生育,所以找別的女人試試看。她身邊正好有個埃及來的婢女,年輕可為,她便聳恿亞伯蘭和她的婢女夏甲同床。因為:「耶和華使我不能生育,求你和我的使女同房,或者我可以因她得孩子。」

神都不給我生育了,祂又應許你有子嗣,那我們總要想辦法啊,天助自助者,不是嗎?

亞伯蘭就答應了。

當我們看不到出路,神的供應和應許都遲遲不見時,我們往往會自己想辦法,設法幫神一把。

夏甲果然懷孕了。

正當大家都很高興計劃成功時,夏甲的態度卻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開始輕視撒萊,不聽她的話了。夏甲可能想著自己有了兒子,亞伯蘭就可以把她扶正了,因為她是他兒子的母親。母以子為貴啊! 那個不生蛋的母雞,怎麼可以佔著位置不走呢?

神與亞伯蘭立血約

創世記15章6節    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

亞伯蘭擊敗四王後,回到迦南地。當衝動過去,一切都安靜下來後,他開始害怕了。四王會不會回頭再來攻打他們,亞伯蘭在夜靜人深時,心裡升起了絲絲寒意,要不要逃?沒有想到,耶和華在異象中對亞伯蘭說:「亞伯蘭,你不要懼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賞賜你。」

何等的安[慰,神要做亞伯蘭的盾牌,而且要大大賞賜他。因為亞伯蘭拒絕了所多瑪王的賞賜,為的是免得所多瑪王說是他使亞伯蘭富足的。因為亞伯蘭認定他的富足來自於神,任何人都不能誇耀他使亞伯蘭富足,所以神就親自賞賜亞伯蘭,他就可以說是神使我富足。你的富足來自誰呢?是誰使你富足?你倚靠誰得以富足?

亞伯蘭反問神,祢說要給我子嗣,在哪裡?我都老得快死了,得立遺囑把產業留給老僕人以利以謝,祢的應許為何還沒應驗?

亞伯蘭本來要睡覺了,神卻叫他起床,到外面走一走。給他看天上的星星。沒有路燈的希伯崙,滿天星星何等美麗。這時神對他說:「你向天觀看,數算眾星,能數得過來嗎?」又對他說:「你的後裔將要如此。」

亞伯蘭信耶和華,耶和華就以此為他的義。亞伯蘭有疑問就問,神回答他,他就相信。我們要學亞伯蘭,不要把疑放在肚裡任其爛掉,影響我們對神的信心。神很願意回答我們,為我們解惑。

然後,為了取得亞伯蘭相信他的後裔必取得迦南地為業,神叫他去取一隻三年的母牛,一隻三年的母山羊,一隻三年的公綿羊,一隻斑鳩,一隻雛鴿。每樣劈開分成兩半,一半對著一半地擺列,只有鳥沒有劈開。這是何意呢?

亞伯蘭救回羅得

創世記 14章14節     亞伯蘭聽見他侄兒被擄去,就率領他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

亞伯蘭這個故事顛覆了人們對信仰的一種偏見。有很多人認為相信神的人之信仰是以其為人生的枴杖,所以信神的人都是一些弱者。亞伯蘭是基督教的信心之父,但是當示拿地來的四王到死海附近追殺當地的五王,擄掠所多瑪和蛾摩拉所有的財物並一切的糧食,又把亞伯蘭的侄兒羅得和羅得的財物擄掠去,他便就率領他家裡生養的精練壯丁三百一十八人,直追到但。這個信心之父向世界展示了相信神的真實人生,是充滿勇氣的。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米索波大米的示拿地就是古巴比倫,那裡有聯盟的四王,以攔王基大老瑪是他們的老大。其他三王是示拿王暗拉非、以拉撒王亞略、戈印王提達。他們結盟的目的是為了擴張領土,鞏固霸權。

示拿(巴比倫)在當時包括兩河流域的南部地區,就是巴格達東南至波斯灣口間的地帶,也是西洋史中蘇美文化的發源地。蘇美約在 3500 BC 已達其文明之頂峰,他們發明了楔形文字、車輪、拱門、圓頂、曆法、數學等,也懂得開發水利,耕種田地,並建立城邦,其冶金術及珠寶工藝更是精巧領先。

在死海附近有五個小國。十三年前的一場戰役裡,從示拿來的四王到處向人挑戰,這是古時一種生存的方式,弱肉強食,勝者為王的生存之道。五王輸了,一直向四王進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