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大衛示所羅門聖殿模型

〈歷代志〉上 28: 19 大衛說:「這一切工作的樣式,都是耶和華用手劃出來使我明白的。」

閱讀經文:〈歷代志 〉上 28章

相信在大家讀了〈歷代志〉上這幾章之後,對大衛王會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理解,不會只記得他殺了歌利亞和犯罪兩件事,也能看到他在位時,為以色列付出的勞苦和心血。在這一章裡,大衛王顯示了兩件極重要的事,一是所羅門做王是出於神的揀選,二聖殿的設計是出自於神,神親自繪出聖殿的藍圖給大衛,好讓所羅門按著神的設計去建殿。

大衛說:“我心裡本想建造殿宇,安放耶和華的約櫃,作為我神的腳凳”,這意思是指約櫃本是個黃金包木的箱子,箱子上面有兩個有翼基路伯天使作為裝飾,基路伯的中間就是神施恩的寶座,所以約櫃也可以算是神的腳凳。大衛對約櫃的作用非常清楚,不像有的以色列人把它當作神同在的依據,好像拜偶像一樣,以它為護身符。大衛非常明白,守護人的是神,而不是約櫃。

大衛召集所有王室行政人員,向他們說明神對他和所羅門的揀選,以及為何他不能建殿的原因。大衛的開誠佈公使服侍他的人知道怎樣去配合他要做的事,我想這是做一個領袖的高明之處。一個為首之人必須和與他同工的人有良好的溝通,才能彼此信任,相互理解,避免不必要的誤會。以色列雖然有王了,但還是一個神權統治的國家,對他們而言,神的揀選是一個必要的條件:“你總要立耶和華你神所揀選的人為王。(申17:15)”大衛也在此強調:“耶和華以色列的神在我父的全家揀選我做以色列的王,直到永遠。”

掃羅及三子陣亡

〈撒母耳記〉上 31:13 將他們骸骨葬在雅比的垂絲柳樹下,就禁食七日。

閱讀經文:〈撒母耳記〉上 31:1-13         〈歷代志〉上10章

以前看電視連續劇〈雍正王朝〉,它的主題曲寫得實在好,讓我在想到掃羅的結局時不禁想引用幾句:“數英雄論成敗 / 古今誰能說明白 / 千秋功罪任憑說 / 海雲天風獨往來 / 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 / 也難說身後罵名滾滾來 / 有道是人間萬苦人最苦 / 終不悔九死落塵埃”。你覺得跟掃羅有沒有一點貼近的感覺?掃羅翻滾了一生,東征西討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可惜因為離開神,對大衛嫉恨交加,終於落個‘九死落塵埃’,更‘身後罵名滾滾來’。若給他再活一次,他會有不同的選擇嗎?若是神再給你一次重來的機會,你的人生會有何不同的選擇?

這一場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的戰役甚為壯烈,掃羅和他的三個兒子和跟隨掃羅的人,都戰死了。沒有神的恩典,以色列人在非利士人面前實在是不堪一擊。那時以色列人還不會製造鐵器,他們要兵器沒有兵器,要裝備沒有裝備,要戰士沒有戰士。有許多勇士,包括掃羅自己本族便雅憫的勇士,有些都投靠了大衛。因為掃羅的作為太失人心了。所以這場戰役對掃羅而言,是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非敗不可。神給他的時間已經到頭了。

在撒母耳警告掃羅之後,神還給了掃羅機會和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希望他能悔改認罪。可惜掃羅一心想的只是神要把王位給大衛,所以非除掉大衛不可。人若不認清自己的責任,一心數算他人的錯,那麼自己就會越來越接近滅亡。大衛不殺他,他自己也會被滅亡。掃羅因著自己的驕傲自大,始終不肯悔改歸向神。他把王位看得太重,忘記那是出於神的恩典,而不是因著他自己的能力或作為。

亞瑪力人焚掠洗革拉

〈撒母耳記〉上 30:24b  上陣的得多少,看守器具的也得多少,應當大家平分。

閱讀經文:〈撒母耳記〉上 30:1-31  

大衛離開了非利士人,走了三日,終於回到洗革拉。原以為能見到家人,沒想到洗革拉已面目全非。亞瑪力人來過了,攻破洗革拉,焚燒了洗革拉,帶走城內的婦女和大小人口,卻沒有殺一個。這是神很大的恩典和保守,身外物可以失去,生命卻無法挽回。看似好像很慘,可是我們繼續讀下去,便會發現,原來這有可能是神要把大衛支開的一個方法。倘若大衛留在洗革拉,必然聽到掃羅和非利士人的戰情,為了約拿單,為了在神面前的義,也為了以色列人,他不可能乾坐在洗革拉,很可能就帶人衝上戰場了。

但是現在碰上家人都被擄走,大家心急如焚,怎樣都要把他們先救回來,大衛也就無法分心再去考慮那麼多了。“大衛和跟隨他的人放聲大哭,直哭得沒有氣力”。這句話很感人。讓我們知道,大衛再怎樣厲害,也是一個有情的凡夫俗子,這是人最真實的一面。有人說:“男人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傷心處。”大衛和跟隨他的人過著飄泊不定的生涯,最想念的豈不是家的溫馨?妻子兒女的笑顏?在被掃羅追殺時,沒有人抱怨;在曠野沙漠,頂無片瓦時,也無人感到命苦;但是現在眾人為了自己的兒女,都恨不得拿大衛出氣,想拿石頭打死大衛。問題是,打死大衛也不能把妻兒救回來啊!

在眾人悲憤不已時,大衛做了一個最智慧的決定,去求問神。神給了他一個最美,讓他最感穴忍的答覆:“你可以追,必追得上,都救得回來。”這就是大衛和掃羅的不同,在最緊張的時刻,在眾人都要離開他的時候,掃羅就自行想辦法要挽回人心;但是大衛反而離開眾人去求問神。所以掃羅失敗,大衛成功。環境,往往像一杯熱水,要呈現裡面茶包的真滋味。你要讓環境左右你呢?還是讓神來主宰環境?“大衛卻倚靠耶和華他的神,心裡堅固”。大衛相信神能夠主宰這個局面,所以他心裡不慌亂,可以冷靜下來思考。哭可以哭,盡情地哭,但是眼淚擦乾之後,要繼續尋求神的帶領。

非利士人的首領不信大衛

〈撒母耳記〉上29:2 非利士人的首領各率軍隊,或百或千,挨次前進,大衛和跟隨他的人同著亞吉跟在後邊。

閱讀經文:〈撒母耳記〉上29:1-11 

當亞吉興高采烈地叫大衛做他永遠的護衛長,讓他和跟隨的人一起去攻擊以色列人時,這時大衛的心裡有何打算呢?當非利士人的首領各率軍隊,挨次前進,有點像在閱兵時,他們發現了走在亞吉後面的大衛和從人。記不記得上次大衛投靠亞吉時,非利士人的首領都懷疑大衛;這次亞吉收容他們,他們沒有再出聲,因為確實知道掃羅在追殺大衛。但是要讓大衛一起出戰,大衛對非利士人有那個忠誠度嗎?他們恐慌了。他們想得很遠,大衛有可能以他們的頭作為與掃羅和好的禮物。亞吉無奈,只好叫大衛不要跟著去打仗。

在我的想像裡,這是很有可能的。非利士人在前面跟掃羅打仗,大衛在後面幫忙殺非利士人。因為大衛絕不會去殺以色列人。如此一來,前後圍攻,非利士人就會被殲滅了。無奈,這不是神的計劃。神把大衛和跟隨他的人趕出非利士人的陣營。從另一方面而言,當大衛聽到這個消息時,心裡會高興或不高興?至少,不必跟著非利士人去打以色列人,他的馬腳就暫時不會露出來了,大概是鬆了一口氣的感覺。不管怎樣,他還是對亞吉假惺惺地說:“我做了什麼呢?自從僕人到你面前,直到今日,你查出我有什麼過錯,使我不去攻擊主我王的仇敵呢?”自古以來,政治就是這麼虛偽啊!

亞弗位於平原與山地的交界,它的地勢稍高,附近斷崖之麓有豐富的泉水,位於一條約旦河的支流雅孔河(Yarkon River)的源頭;它又位於有名的國際幹道(the Great Trunk Road)的交通要衝,又在從耶路撒冷通到約帕港的要道上,因此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約書亞在攻取迦南時,曾經也殺掉一個亞弗王(書12:8),但是不久後亞弗就被非利士人佔去了。在以利的最後一場戰爭裡,非利士人也是安營在亞弗,以色列人安營在以便以謝,後來以色列人大敗,連約櫃也被搶去。在新約時代大希律重建亞弗,改名為安提帕底Antipatris;主後三百多年的一場大地震把亞弗夷為平地,沒有再重建,目前已成了廢墟。

掃羅去見隱多珥女巫

〈撒母耳記〉上 28:6  掃羅求問耶和華,耶和華卻不藉夢,或烏陵,或先知回答他。

閱讀經文:〈撒母耳記〉上 28:1-25   

你可記得“作法自斃”這句成語的由來?當年商鞅為了使秦國變強,推行變法,使人民都不敢犯法。十年之後,秦國路不拾遺、山裡沒有盜賊,家家戶戶都豐衣足食。但是重用商鞅的秦孝公死後,太子繼位。太子曾因為犯法,他的師傅被割去鼻子,此始開始報仇,說商鞅謀反。商鞅想要逃走,逃到國境關卡,已經天黑。想要投宿,旅舍老闆對他說:“商君訂立的法令,接納沒有通行證的客人投宿,要受連坐之罪。”不讓他投宿。商鞅興歎:“唉,我立下的法令竟然如此不通人情嗎?”這就是“作法自斃”的典故。

在《聖經》裡也有一個類似的故事:掃羅起初做王時,很敬畏神,因此下令國中剪除交鬼的和行巫術的。後來掃羅轉離神,不再遵守神的道。當非利士人要大舉來攻打以色列時,掃羅看到非利士人的陣容非常害怕。他求問神時,神不答覆他,因此他得不到任何指引。此時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撒母耳,即使撒母耳已死,他也希望能把他從陰間叫上來。沒想到那交鬼的婦人怕觸犯了掃羅的法令會受刑,因而不肯為掃羅招死人。

其實不只是古時,到現在也還有人在做這種事。美其名為招靈,實際上有的是在騙錢,預先做了一些手法;也有的是利用邪靈假扮成先人的鬼魂出來迷惑人。不相信神的人,在迷惘時不知去哪裡求幫助,很多人選擇用這種方式。所以要知道信耶穌的人何等有福氣,當我們有困難時,可以藉著禱告向真神祈求,不必靠邪靈的幫助。因為倚靠邪靈要付上很大的代價,而且被欺騙了也不曉得,有的人被騙得很慘。但是為何有些自稱是基督徒的人也會去做這種事呢?

大衛遁至非利士地

〈撒母耳記〉上 27:6 當日亞吉將洗革拉賜給他。因此洗革拉屬猶大王,直到今日。

閱讀經文:〈撒母耳記〉上 27:1-12

大衛應不應該離開以色列的國境,跑到非利士地呢?有的人認為這是大衛靈裡最軟弱的時候,雖然神在屢次危難時都拯救他,保守他十分平安,但是那種驚嚇和負荷還是讓大衛選擇了離開。人實在很有限,不是嗎?就好像〈路得記裡〉的以利米勒,因為以色列地遭遇饑荒,他就帶著妻兒離開伯利恒去摩押地,到最後只剩妻子拿俄米和媳婦路得回到伯利恒。離開神命定的地方,會碰到更多的困難,這是大衛事前沒想到的。

大衛第一次到迦特找亞吉時,因為亞吉身邊的人記得大衛殺死歌利亞,無法相信大衛。大衛為了保命而不得不裝瘋,才得以逃離迦特。但是這次來到迦特,亞吉卻對他另眼相看,還給了他一座城洗革拉。因為在第一次時,亞吉還不知道大衛被掃羅追殺的實情,有可能認為他是間諜,來打探軍情;但是經過了一段時間,掃羅追殺大衛一事已經傳遍各地了,大家都知道大衛是掃羅的眼中釘,因此亞吉大喜,他很可能希望把大衛收為自己的僕人。

果然,掃羅聽到大衛逃到非利士地,就不再尋索大衛了。大衛在非利士地住了一年零四個月。這是一段不算短的時間。洗革拉原是猶大南部的一座城,後來給了西緬支派,不知何時卻落入非利士人手中。亞吉又把它賜給大衛。有人說,就因為如此,大衛終於從非利士人那裡得到了冶鐵的知識和方法。因為非利士人恐怕希伯來人製造刀槍,所以不肯教以色列人冶鐵。以色列人要磨鋤、犁、斧、鏟,就下到非利士人那裡去磨,但有銼可以銼鏟、犁、三齒叉、斧子並趕牛錐,所以在爭戰的日子裡,只有掃羅和約拿單有刀有槍(撒上13:19-22)。現在大衛得到了這座非利士城,焉不是神給他的良機嗎?

大衛再次放過掃羅

〈撒母耳記〉上 26:24  我今日重看你的性命,願耶和華也重看我的性命,並且拯救我脫離一切患難。

閱讀經文:〈撒母耳記〉上 26:1-25 

現在出現的人名越來越多了,我們要來看一下,掃羅的元帥是誰?押尼珥是誰?大衛的元帥又是誰?不要小看大衛只有六百多人,也是一個小小的軍隊。掃羅的父親是基士,押尼珥的父親是尼珥,基士和尼珥是兄弟,所以掃羅和押尼珥是堂兄弟。亞比篩、約押和亞撒黑是大衛的姐姐洗魯雅的兒子,算是大衛的外甥。所以不只是華人兄弟親,在以色列人那樣重視宗派的民族裡,親人的份量也很重。

〈歷代志上〉第十一章記載了一個故事,當非利士的防營在伯利恆時,防營即防守地方的軍隊;那時大衛躲在亞杜蘭洞的山寨裡,不能下去伯利恒。但是他非常想喝伯利恆城門旁井裡的水。他原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真的有三個勇士聽到他的話,就闖過非利士人的營盤,從伯利恆城門旁的井裡打水,拿來給大衛喝。大衛知道後卻不肯喝,因為他說那水就好像是三個勇士的血一樣,因為他們冒著生命的危險去為他取水。因此他把水澆奠在耶和華面前。這三個勇士的首領就是約押的弟弟亞比篩。亞比篩曾經一個人用槍殺了三百人,這槍不是現代的子彈槍,是古時的長矛槍。所以他被推選為卅個勇士的首領。

亞比篩一生對大衛都非常忠誠,他驍勇善戰,曾率兵擊殺了一萬八千個以東人,也帶頭擊潰了亞捫人,平定後來便雅憫人示巴的叛亂。在大衛最後一次出征時,大衛碰上非利士巨人以實比諾,他的銅槍重三百舍客勒(約三公斤),又佩著新刀,也是亞比篩上前幫忙,殺死以實比諾,救了大衛。也因為忠於大衛,所以凡是有人要對大衛不利,他都會挺身而出,不顧自己的性命。

大衛和亞比該

〈撒母耳記〉上 25: 30 我主現在若不親手報仇流無辜人的血,到了耶和華照所應許你的話賜福與你,立你作以色列的王,那時我主必不致心裡不安,覺得良心有虧。耶和華賜福與我主的時候,求你記念婢女。

閱讀經文:〈撒母耳記〉上 25:1-44

以色列中集先知、士師和大祭司一身的偉人撒母耳死了。再偉大的人都要面對肉體的死亡,每一個人都要面對肉體的死亡。死了才能蓋棺定論。對於撒母耳本人,他的工作實在可圈可點,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甚多。他的一生是以色列人從士師時代轉到王國時代的一座橋。他的順服在於,不得不去做神所不喜悅的事,卻不能做神所喜悅的事。神不喜悅以色列人立王,但是當神叫撒母耳去做時,撒母耳不能不順服。撒母耳的偉大在於他對神的順服和盡忠,他一點沒有私心。只可惜可能因為時間都用在照顧以色列人的事工上,以致和以利一樣,沒能把兒子們教好。但還是一個值我們敬愛和學習的偉人。

大衛在逃亡的過程裡要經歷許多事情,這章經文所寫的故事使我們明白,在掃羅沒有追殺他的日子裡,他們所做的一些事情。因為跟隨大衛的人口眾多,先是四百人,再來是六百人,人數一直在增加。因此大衛不能不想辦法去找口糧,使眾人能夠生存下去。這裡說到在瑪雲有個大財主拿八,他有三千綿羊,一千山羊。他雇了人在迦密看顧他的羊群。但是他不知道,在曠野裡有許多過游牧生活的阿拉伯人,又稱為貝都因人,他們住在可以隨時遷移的帳篷;他們主要的工作是養駝、養羊、狩獵、劫掠。

大衛和跟隨他的人經常要在曠野上跑來跑去,看看有沒有掃羅來的蹤跡,因此看到有人騷擾拿八的羊群,便上前保護,因此使拿八的羊群一無所失。按著拿八一個僕人的說法:“他們晝夜做我們的保障”,表示大衛和從人都很看顧他們,免於被人欺負。

大衛在隱基底

〈撒母耳記〉上 24:16 (大衛)對跟隨他的人說:「我的主乃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

閱讀經文:〈撒母耳記〉上 24:1-22

隱基底位於猶大曠野的盡頭,正在死海的西岸,屬猶大支派的城鎮,是猶大山區的“出入口”。在亞伯拉罕時期是亞摩利人居住的地方。隱.基底En-Gedi由兩個希伯來字組成,“隱”是泉源,“基底”指羔羊,所以,隱基底的意思就是“羔羊之泉”;又因為是野山羊出没之處,又稱為“野羊的磐石”。在曠野和死海一帶,隱基底有如世外桃園的綠洲。在〈雅歌〉裡,所羅門王形容愛人如一束鳳仙花開放在隱基底的葡萄園裡(歌1:14),非常有詩意。大衛逃避掃羅追殺時,逃到乾旱疲乏無水的猶大曠野,隱基底成為他的避難所。

在這野羊的磐石裡,大衛碰到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和從人進入羊圈深處躲避掃羅,沒想到在那樣空曠的地方,那麼多洞穴的地方,掃羅就選中了大衛他們躲的那個羊圈進去大解。是一個報仇的機會,也是一個對大衛的試探。跟隨的人用神的話鼓勵大衛去殺掃羅,大衛偷偷去割下掃羅的衣襟,心裡卻已經感到不對勁了。他立刻對跟隨他的人說:“我的主乃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大衛的心裡何等敬畏神,在這性命攸關的時刻,也不願意逞一己之快而得罪神。他並且以同樣的話去攔止跟隨的人殺掃羅。

一個好像是神送上來的好機會,然而因著敬畏神,大衛戰勝了這個試探。大衛若此時殺了掃羅,勢必遺臭萬年,成為一個不忠不義的弒君之臣,即使當上了以色列王,又有何面子?到處都會被指責他殺了以色列王,以色列人會忠於他嗎?從歷史上來看,雖然他根本沒有動手加害掃羅,但是在大衛執政的初期,便雅憫族的人都認為大衛是搶了掃羅王位的人,而不肯歸順大衛。

西弗人幫助掃羅

〈撒母耳記〉上23:14  大衛住在曠野的山寨裡,常在西弗曠野的山地。掃羅天天尋索大衛,神卻不將大衛交在他手裡。

閱讀經文:〈撒母耳記〉上23:14-29

很奇妙啊,掃羅和約拿單都去找大衛,同樣在西弗曠野的樹林裡,約拿單一下子就找著了,掃羅天天尋索大衛卻找不著。這也是天父的幽默感。掃羅作王,不管理國事,一天到晚就想著要除掉大衛;掃羅喜歡到處亂跑,就給他跑個夠,讓他疲於奔命。看他何時才會發現自己的愚蠢!我們若不尋求神的心意,也會變成一個掃羅式的人,為了自以為重要的事忙個不停,到最後才發現所付出的精力和財力都是徒勞無功。

西弗曠野也在猶大支派的領地裡,曠野和樹林都是缺少人煙的地方。西弗ziph的原意是flowing湧流,在曠野或沙漠中有何物會湧流?但是神奇妙的恩典就在這看似沒有希望和前景之地,向大衛湧流出祂的厚愛。像一隻被追逐的動物,大衛不斷地逃,掃羅不停地追;大衛每天要觀望,要逃躲,會不會覺得自己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浪費了?在曠野裡有一餐沒一餐,臥無遮蓋,睡無床舖,餐風露宿,不知何時才到頭?但是在曠野中,約拿單來了。

這個曾經用自己性命保他的王子,約拿單來了。約拿單來看大衛,他說了三件事,使大衛在曠野的生命得到了湧流的祝福。一,他勸告大衛,使他倚靠神得以堅固。彷彿神看到大衛已經開始軟弱疲乏,很想放棄一切時,讓約拿單來鼓勵他,要倚靠神。人都有軟弱的時候,此時我們需要的,是靈裡互相勸勉的朋友,再次提醒我們,要倚靠神得以堅固,不倚靠神就站立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