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以色列人重蹈覆轍

〈尼希米記〉13:22b 我的神啊,求祢因這事記念我,照祢的大慈愛憐恤我。

閱讀經文:〈尼希米記〉13章

一幌12年,當尼希米再回到耶路撒冷時,己是物是人非,在這一章裡,我們彷彿看到自己就是以色列人的化身,有那麼多的軟弱。雖然曾經在主前立誓定約,要一生跟隨主,要效法耶穌,要做主所喜悅的事,讓主的旨意成就在我們的身上。可是就像保羅的感嘆:“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林後11:29a)”也正像他說的:“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羅7:18-19)”

在尼希米做第一任省長時,百姓在先知的激勵和尼希米的榜樣帶領,以斯拉用律法教導時,他們愛神的心何等火熱,首領都去簽約要守律法,百姓也發誓要遵從神的律例典章,但是當尼希米離開耶路撒冷,再從巴比倫回到耶路撒冷時,一切都不再一樣了。最基本的,要與閒雜人絕交的誓言,就像一陣風,無影無蹤。曾經帶領眾祭司建立羊門,安立門扇,又築城牆到哈米亞樓直到哈楠業樓的祭司以利亞實竟然監守自盜。先是和亞捫人多比雅結為親家,又把聖殿裡的一間大屋子給多比雅住。

以利亞實是聖殿中管庫房的,反而把庫房裡敬拜要用的素祭、乳香、器皿,以及供應利未人、歌唱和守門的要吃的五穀、新酒和油都搬到別的地方去了。他很可能把這些東西和食物都貪為己用,以致於那些服侍神的人無糧可吃,只好回去自己的田地去耕種。如此一來,聖殿就形同虛設,因為沒有人做事了。

城牆告成之禮

〈尼希米記〉12:27耶路撒冷城牆告成的時候,眾民就把各處的利未人招到耶路撒冷,要稱謝、歌唱、敲鈸、鼓瑟、彈琴,歡歡喜喜地行告成之禮。

閱讀經文:〈尼希米記〉12章

看到今天的經文,你會不會像我一樣,發出一聲哀號慘叫:天啊,又是一堆人名!這些人名好像跟我們一點關係也沒有,可是對以色列人而言,卻是十分重要的記錄。因為安排事工,追尋祖源都要靠它。這些人名也表示了當時記錄的人之工作心態,何等認真一點也不馬虎。我們現在雖然不知道他們是誰,但相信有一天到了天父那裡,還有機會跟他們打招呼,變成好朋友。

從聽到回歸之人的苦境到建立城牆,尼希米和同代之人深深明白為什麼先知撒迦利亞說:“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從外邦人對他們的輕視、擾亂,甚至性命的威脅,到城牆的完工,充滿了緊張和壓力的52天,他們終於在神的恩典裡把耶路撒冷的城牆修建好了,敵人不能隨便地進來,他們總算稍微可以喘一口氣,過幾天安心的日子。

因此他們要稱謝,要歡呼,要把心裡的喜樂和苦楚都釋放出來。他們要藉著歌唱、敲鈸、鼓瑟、彈琴,歡歡喜喜地行告成之禮。從這個告成之禮,我們可以看到大衛王所設立的制度對以色列人的影響深遠。以色列的音樂之所以特殊迷人,不在於輕快的樂音,還有許多靈魂深處的傾訴和交托,他們和神之間那種相依相附的親密,飄盪在無數個世代的悖逆與歸回交結中,充滿感傷卻又十分甜蜜。從大衛的詩篇裡,就傳達了這種對神的無比渴慕之情。這稱謝、歌唱、敲鈸、鼓瑟、彈琴的祭禱方式,便是從大衛王開始的。

百姓掣籤住耶路撒冷

〈尼希米記〉11:2 凡甘心樂意住在耶路撒冷的,百姓都為他們祝福。

閱讀經文:〈尼希米記〉11章

在這一章裡,我們看到尼希米面臨一種困境,大家都不想住耶路撒冷。此時的耶路撒冷十分荒涼,又有許多外邦人雜居在此。回歸的猶大人都想回到自己支派的屬地住,安安靜靜地過日子,重打根基。誰也不想在耶路撒冷戰戰兢兢,過著擔心受怕的日子。但是耶路撒冷不能沒有人住,更不能沒有人防守,區區五萬回歸的人根本就不夠用,要是大家都只為自己著想,那麼耶路撒冷就會再度淪入外邦人的手裡。

因此他們採用掣籤的方法,十個抽一個,被抽到的人就留住耶路撒冷。掣籤的方法使人認為結果是出於天命,天命不可違,便沒有紛爭了。就好像台灣的服兵役,也是用掣籤的方法,海陸空抽到哪個就去那裡服役。但是還有另一種留在耶路撒冷的人,他們是甘心樂意住在耶路撒冷,他們也是為了興旺耶路撒冷才回來的。這樣的人,百姓都為他們祝福。祝福是希望神與他們同在,有神的保守,神的預備和供應。

還有另一批人也是心甘情願地留在耶路撒冷,便是一些首領、祭司和利未人,他們的名字都記錄下來了。因為聖殿若沒有祭司、利未人和尼提寧(在聖殿工作者),敬拜和獻祭的事便無法按章進行。這些人當中還包括了不少大能的勇士,表示他們當中有善戰者,可以負起打仗之責。

簽名誓遵摩西所傳律法

〈尼希米記〉10:32 我們又為自己定例,每年各人捐銀一舍客勒三分之一,為我們神殿的使用。

閱讀經文:〈尼希米記〉10章

想到以色列的首領、祭司和利未人一個個到台上簽名,與神重新立約,要守神的律法時,那種心裡的感動真是難以平復。彷彿看到一對對婚姻破裂的夫妻,重新到神的面前立約,要照主的話彼此相愛。重燃愛火,被神那永不改變的愛感動,因而願意重新獻上自己,再次為主而活。這樣的愛讓他們願意多走一里路,不僅守律法,更願意每年多捐銀一舍客勒三分之一,作為聖殿的使用。

別小看了這多捐的銀一舍客勒三分之一,換算起來大概只有現在的3美元,因為一舍克勒的銀子大約是2.2美元。但是對於當時的人是一筆不少的錢,因為每個人的贖罪銀也只收半舍克勒,好讓窮人也可以付得起。更重要的是,這是他們自發要給神的,神沒有向他們要,但是他們自願在神所定的十分之一之外,加上這筆錢。這自發的心意要比錢的多少更加使神喜悅。就好像有的孩子放學回家後會自動替父母分擔家務,不必叫他,就會幫母親把地板掃一掃,幫父親把垃圾倒掉。這些雖然不是大事,都是雞毛蒜皮的家務。但是看在父母的眼裡,該是何等欣慰!

因為心裡有愛,才會心甘情願地付出。雅各說,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換個說法,沒有行為的愛也是死的。父母愛孩子,所以再多的付出也不心疼;夫妻之間若彼此相愛,也會勇於付出。因為只有愛,可以使金錢眨值。假如夫妻之間有一方把金錢看得比配偶還重要時,配偶會有怎樣的感覺?能夠感受到對方的愛嗎?不可能。如此生活下去,必然越走越分歧,失去了起初的真心。人若把錢看得太重,必然使愛他的人感到傷心和不值。因此主耶穌在復活之後問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 “這些”指的便是世上的財物、事業和養生的一切。人若不能分別“這些”的價值,和神與人何者為重,便無法享有真愛的甘美。

以色列眾禁食認罪

〈尼希米記〉9:2以色列人就與一切外邦人離絕,站著承認自己的罪惡和列祖的罪孽。

閱讀經文:〈尼希米記〉9 章

在以斯拉天天為百姓們讀神的話語之後,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猶大曆的七月初十是贖罪日,七月十五日是住棚節。但是在住棚節的嚴肅日結束之後,以色列人聚集禁食,身穿麻衣,頭蒙灰塵,與一切外邦人隔絕,站著承認自己的罪惡和列祖的罪孽。這是一次自發性的禁食認罪聚會,原本可以散會回家了,他們卻反而聚集禁食。所以詩人說,“祢的言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使愚人通達。(詩119:130)”只有在神的話語中,人才能看見自己的罪,渴慕被潔淨。

有的人把禁食禱告拿來當作要求神應允所求的一個方法,有點像小孩子威脅母親:“你不給我買玩具,我就不吃飯!”但這裡的禁食是一種發自心底的祈求,求神赦免他們和列祖的罪;是一種知錯要改,為自己和列祖的罪痛心,願意回到神面前的決志。因此在他們的禁食裡,他們認罪、敬拜神,又繼續唸神的話;有幾個人甚至站在利未人的台上,大聲哀求神。

他們的決心帶出行動,與一切外邦人隔絕。因為與外邦人雜交,使他們失去了自己的信仰,在生活習性各方面都觸動了耶和華神的怒氣。神不是不愛外邦人,所有願意歸向祂的,與猶大人在一起的,神都一視同仁;但是對於那些不是要歸向猶大人,而是把他們拖離耶和華神的,神就不喜歡了。在我小時候,父母親也會叫我們不可以跟某些小孩玩,因為怕他們把我們帶壞了。就是現,若知道有人吸毒、賭博或行為不端,我們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跟他們做朋友。不是看不起別人,而是怕自己的孩子染上惡習。

以斯拉宣讀律法書

〈尼希米記〉8:10b 你們不要憂愁,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

閱讀經文:〈尼希米記〉8 章

水門是耶路撒冷城東城牆上的一道門,在馬門和泉門之間,門朝東。希西家王時已有該城門,尼希米時期重修。民眾聚集在水門前的寬闊處,聽祭司以斯拉宣讀律法書。舉行竣工典禮時,第一隊參加慶典的人從北面向南走到水門。以色列人請文士以斯拉讀律法書給他們聽,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水門前的寬闊處。亡國前的以色列人對先知的教導何等不悅,何等討厭被先知指責。因為那時享受罪中之樂,以為神的審判永遠不會來臨。經過了亡國之痛,做了俘虜的悲哀,終於逐漸醒悟,若不遵照神的律法,有一天他們將永遠失去神的眷顧。就像很多人在福中不知福,不明白神的憐憫和寬容,總是要等到身患絕症或走頭無路時,才肯謙卑下來,才明白自己是何等的罪人。假如能早一點回頭,不是可以少受很多苦嗎?

當以色列人敞開心扉,願意傾聽神的話時,耶和華神的心該是何等歡喜!祭司和利未人都盡量“清清楚楚地唸神的律法書,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唸的”。這是教導神的話語很重要的幾個條件,一要把神的話讀得清楚。所以在自己沒有學好一種語言時,不要自以為是去應用,免得讓人有吃生米飯的感覺。

二要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唸的。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有的神學教授對《聖經》讀得滾瓜爛熟,可是卻根本不信有神;所以讀神的話語,卻胡亂解釋,自以為很科學,實在很可惜。所以我們讀神的話要務求明白,才能得到神話語的滋潤和供養,靈命才能成長。這也是本網站〈每日親近神〉的目的,希望讓更多人能因為明白神的話,而領受到其豐盛,並且更加親近神。假如讀神的話卻不明白其精意,就好像腸胃有問題,吃了很多食物卻無法吸收,何等可惜。

尼希米治理耶路撒冷

〈尼希米記〉7:1-73 城是廣大,其中的民卻稀少,房屋還沒有建造。

閱讀經文:〈尼希米記〉7 章

起初波斯王古列將龐大的帝國分成七十省,在以斯帖時期劃分為127省,每省都立省長管理,因為每一個省份的地域遼闊,所以當時的省長有如獨立的小國王。波斯王立尼希米為猶大地的省長,因此尼希米也有權找人來管理耶路撒冷,並且對於服侍的人有一番安排;接著就是重新整理記錄回歸之人的家譜。

在〈以斯拉記〉裡,聖殿修建完工之後已有服侍之人的安排,而以斯拉在巴比倫時也已經做了一份回歸之人的家譜。以斯拉的記錄的家譜和尼希米的記錄有稍微的出入,因為尼希米是在耶路撒冷的城牆建成後,才按著已有的家譜名單重新整理。因為時間上的差距,在這段時間內有的人或許去世,或有其他原因,因此兩份名單不盡相同也是必然。

不管是在〈以斯拉記〉或〈尼希米記〉,我們都看到聖殿服侍人員的安排都是第一線的工作,惟有把工作的範圍釐清,各人按著各人的工作去執行,聖殿的工作才能有條不紊地進行。這就是秩序。從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神在西乃山用了幾乎一年的時間,教導以色列人有關律法和敬拜的事,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秩序。這秩序抱括了神、人、物的秩序,敬拜時工作的分配、獻祭的禮儀,等等,都要有秩序。甚至在日常生活中,哪個支派先行,哪個支派後行,帳幕在哪裡搭起,都有一定的秩序。這就是在西乃山下,神給以色列人的教導,凡事都要有秩序。所以我們的生活也要有秩序,不可以雜亂無章。

敵人的恐嚇

〈尼希米記〉6:9b 神啊,求祢堅固我的手!

閱讀經文:〈尼希米記〉6 章

眼看耶路撒冷的城牆都快修好了,雖然尚未安裝門扇,但是城牆本身都沒有破裂之處。在修建以前,敵人嗤笑他們所修造的石牆,就是狐狸上去也必跐倒。現在看來未必啊,不僅狐狸上去不會跐倒,就是敵人想要把它撞倒也不容易。猶大人的成功使他們的仇敵更為嫉恨,於是他們想出了別的招數,邀請尼希米去阿挪平原相會。

阿挪平原在耶路撒冷和撒瑪利亞中間,耶城西北約31公里之處,由波斯政府直接管理的一個地方。那時尼希米尚未為耶路撒冷的城牆安上門扇,一旦安上門扇,那麼仇敵要出入耶路撒冷就更加困難。因此他們想來個調虎離山,把尼希米帶離開耶路撒冷。之後呢?只要尼希米不在,其他人就會被嚇跑,不敢繼續再做下去。那他們就可以繼續欺負壓榨猶大人。尼希米一旦離開耶路撒冷,進入他們的掌握之中,會發生何事呢?一是軟禁,二是謀害。在路上隨便找個匪徒把他做掉,簡單得很。

尼希米心知肚明,他和仇敵之間有何事需要商議?仇敵的唯一想法就是要害他,他豈能不知?敵人四次邀請,他四次回絕。不給敵人留地步。有時候我們會因為面子問題不好意思拒絕,即使知道別人不安好心,或是有引誘之意,也半推半就,因此往往被牽連或拖累。例如做生意時,對方要你去酒色場所談生意,你可以拒絕,不一定會失去生意,因為正直的商人很可能會因而更覺得你這人可靠,有原則;你若是半推半就地去了,一來喝酒傷肝,二來情色傷人,讓妻子生氣,三來喜好杯中物的生意對象往往要你做某方面的妥協,不公道或不守規則的妥協,賺這種錢讓你天天難以入睡,怕被人發現其中的不軌之處。

尼希米聞民怨而怒

〈尼希米記〉5:10我和我的弟兄與僕人也將銀錢、糧食借給百姓,我們大家都當免去利息。

閱讀經文:〈尼希米記〉5 章

為了要建城牆,可能百姓的民生工作都荒廢了,也沒有時間去耕種,有的人典了田地、葡萄園、房屋,要得糧食充飢,還要向波斯王納稅,生活艱難,甚至要賣兒女為僕為婢;但是有錢的貴冑不工作,卻吸乾百姓的血汗,利用他們的貧窮去謀利。這個問題不是從外敵來的侵犯,而是內部的腐敗。魔鬼的工作永遠不會只停留在一方面,一定從四面八方找人的軟弱去偷襲。我們若不警覺,就很容易被打倒。

在〈利未記〉25章35-37節,神說:“你的弟兄在你那裡若漸漸貧窮,手中缺乏,你就要幫補他,使他與你同住,像外人和寄居的一樣。不可向他取利,也不可向他多要,只要敬畏你的神,使你的弟兄與你同住。你借錢給他,不可向他取利;借糧給他,也不可向他多要。”不管是新約或舊約,神都讓我們知道,錢財是身外之物,敬畏神的人就要像天父一樣有憐憫人的心腸,不可以貪財。人若看到弟兄漸漸貧窮,又有缺乏,卻不肯幫助他,那就是貪財,因為把財物看得比人還重要。因此主耶穌說:“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太16:24)”人若貪財,不僅賠上自己的生命,也墊上其他人的生命,大家都活不了,那些錢又有何益處?

因此尼希米招集大會攻擊這些貴胄和官長,可見那時已經有一股不好的風氣瀰漫在猶大人之間,有錢的更有錢,貧窮的更貧窮。因此貧窮的人感到很痛心:“我們的身體與我們弟兄的身體一樣,我們的兒女與他們的兒女一般,現在我們將要使兒女做人的僕婢,我們的女兒已有為婢的”,我們在神面前都是平等,都是一樣的,憑什麼他們要奴役我們的兒女?把兒女賣為僕婢,哪個父母不心疼?

參巴拉聞建城垣憤恨譏笑

〈尼希米記〉4:15仇敵聽見我們知道他們的心意,見神也破壞他們的計謀,就不來了。我們都回到城牆那裡,各做各的工。

閱讀經文:〈尼希米記〉4 章

當神的僕人工作時,撒旦一定會用各樣的方法去阻擋。尼希米拒絕了敵人假心假意的合作提議,敵人的真面目就顯露無遺。他們大大惱恨,嗤笑猶大人:「這些軟弱的猶大人做甚麼呢?要保護自己嗎?要獻祭嗎?要一日成功嗎?要從土堆裡拿出火燒的石頭再立牆嗎?」亞捫人多比雅站在旁邊,說:「他們所修造的石牆,就是狐狸上去也必跐倒。」

猶大人本來就心存畏懼,現在河東省長參巴拉帶著撒瑪利亞士兵前來,又嘲笑他們,就是為了破壞他們的士氣。但是他們只敢嘲笑,不敢動手阻擋,因為尼希米是奉了王的詔書而來,任何人不得阻擋他們建城牆的工作。撒旦對基督徒的手段也是如此,先是讓其心感害怕,畏懼,以致不敢做這個不敢做那個。但是我們有神的帶領,就不要害怕撒旦的嘲笑和威嚇。

當尼希米看到這個情形時,第一個反應便是禱告:「我們的神啊,求祢垂聽,因為我們被藐視。求祢使他們的毀謗歸於他們的頭上,使他們在擄到之地作為掠物。不要遮掩他們的罪孽,不要使他們的罪惡從你面前塗抹,因為他們在修造的人眼前惹動祢的怒氣。」(4-5節)

尼希米一面禱告,一面鼓勵猶大人作工,因此大家都能專心工作,很快就修造連絡城牆,高至一半,成績裴然。敵人一看到城牆破裂之處都被修好了,以後不能隨時去騷擾猶大人,搶劫欺負他們,不禁更加惱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