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长青
李登辉的人生历程中,曾艰难地探索个人的信仰问题,终于在卅而立时期,成为虔诚的基督徒。信仰的力量使他度过政坛上一个个难关,并以强烈的使命感促成台湾的民主化。
由于李登辉的基督信仰是我决定写这组文章的原因,所以我最关注的问题是他如何走上信仰之路的,而信仰又在他的生命中起到了甚么作用。他对这个题目的兴致似乎和我一样,并不亚于对台湾政治。他这样说过:
「我年轻的时候主要面对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怎么克服自我。我小时深受祖父和母亲疼爱,为了使自己不太娇惯,上中学的时候就每天早晨第一个跑到学校去洗厕所,以锻炼自己。我的性格又太热烈,所以十四、五岁的时候,开始坐禅、修行。那时候,我是相信唯心主义的,试图从佛教中寻找克服自我的力量。」
李登辉的母亲也认为他「个性太热情、太冲动。最好能稍微理性一点。」所以当时李登辉最热衷阅读的书是日本明治—昭和时期的佛教哲学家铃木大拙的《禅与日本文化》。他不仅很认真地坐禅修炼,扫厕所,而且在严冬游泳,为的也是「克服自己」。
「第二个是死的问题。我大概十六岁的时候开始发问,人为甚么会死?人死了之后究竟会到哪里去?我刚上京都帝国大学一年多的时候被征兵,体检是甲等,也就是最好的。他们问我要做什么兵,我说要做步兵。我当时想,我和死亡较量一下吧,拿我的生死做一个赌博。结果由于我是学生兵,不够资格做冲锋陷阵的步兵,被分配做了高射炮兵。」他试图用和死亡较量的方式,来战胜对死的困惑和恐惧。
当了一年多共产党员
但是,对佛教的修炼似乎没有解决李登辉的「克服自我」和「对死亡的困惑」这两个重大问题。于是在廿岁左右的时候,他开始转向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由于战后台湾社会一片混乱,尤其是在228事件之后,台湾人对国民党的不满情绪加重,共产党的宣传开始生效。于是和战后很多年轻人一样,李登辉开始对马列主义感兴趣,认为台湾要振兴,或许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先治理外在的环境,这大概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而唯心主义则是要解决内在的人心问题。
他开始研读《资本论》等马克思著作,并加入了共产党。但仅仅一年多以后,他就退党了,因为他很快就看出了共产党的做法没有人性。当时他只有二十四岁。即使以今天的眼光看来,一个廿刚出头的人,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看出了共产党的没人性,不能不说是相当有智慧的。反观中国今天许多自认为是自由派知识份子的人,在今天人类对共产主义有了无数深刻的剖析之后,却还在强调共产党在1949年以前是好的。
退出了共产党以后,李登辉就逐渐开始开始怀疑唯物论了。在历经了二次世界大战、又面临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动荡不安,30岁的时候,李登辉意识到「人生不仅止于追求真理,更重要的是必须有信仰。」
先明确了必须有信仰,下一步就是信什么。佛教他已经尝试过了,对唯物论也不相信了。在这种情况下,他受到妻子的影响,开始对基督教感兴趣。李夫人曾文惠的母亲在五十七岁的时候因患乳癌而去世。她深爱母亲,面对这个意外的打击,顿时有失去精神依靠之感。由于她就读的是基督女校,所以在这时信了基督。当时虽然也对耶稣把两条鱼分给五千人吃的故事表示怀疑,但还是选择了这个信仰。
花了五年时间找到上帝
但李登辉毕竟是个理性很强的知识人,不可能说信一下子就闭上眼睛信了。他是一个非常认真的人,决定信仰以后,每星期有三、四个晚上,和妻子到处去听牧师讲道,跑遍了台北的二十多个教会。「能找到和我共鸣的牧师就打算相信。」他说。
「打算信」是一个人的理性决定,而不是「我能不能信?」的犹豫不决。信耶稣基督是基于「灵性」,而不是理性研究推论的结果;但「决定信」则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在理性做出这个决定之后,「灵性」才能开始显灵。所以一般来说,决定信,打算信,基本就注定了最后一定会信。但李登辉还是经过了相当的内心挣扎。「开始也很难信,」他说。「圣女玛丽亚不用男人就怀胎,耶稣又从死里复活,可能吗?这些都是理性常识所不能解释的。」但他最后遇到一个牧师强调「先信再说。」他说,「你要相信,单单地相信,信就可以得生。」李登辉被这位牧师的热情所感动,很钦佩他,于是就去这个教会受洗了。
从30到35岁,他花了五年的时间,除了听牧师讲道,还读了康德的《纯理性批判》等许多哲学著作,认识到人类理性的极限和「为了要让道德与幸福一致,必须强调灵魂的不灭与神。」最后他终于明白了,「信仰是理性解决不了的,是心的问题。要用心来感觉世界,而不是单纯靠头脑。」我十分钦佩他的认真,同时更感叹:「你才花了五年时间,可我花了十五年。」
虽然在受洗初期李登辉还是有所疑惑,但是随着生活和阅读《圣经》,他的信仰越来越坚定,而且信仰在他以后的人生中所起到的作用,是没有任何其他力量可以取代的。「我们能够平稳地活到现在,我想都应该是得到信仰的支撑,」李夫人曾表示,「我们多次遇到挫折和沮丧时,总是打开《圣经》才重新站起来度过难关。」
「上帝赐给的十字架太重了」
在李登辉夫妇半个多世纪的恩爱姻缘中,最大的伤痛莫过于中年丧子。就在李登辉刚刚升任台湾省主席不久,三十二岁的长子李宪文患鼻咽癌去世,留下年轻的妻子和只有七个月大的女儿。在《虎口的总统》这本书里,读到了李宪文去世前几年写的散文《我的母亲》,《父亲与我》。我惊奇地发现,他的文笔之好超过了我读过的大多数中文作家,尤其是他有关父母的爱情、父子之情的细腻描绘,简直催人泪下;字里行间表现出,他是一个非常正向、上进,更充满感情的小伙子。难怪他的去世令李登辉夫妇痛苦万分。
由于不忍心看着儿子的遗体被用担架推走,李登辉亲手抱着宪文送到太平间。独子的去世,使坐到省主席高位的李登辉痛苦到考虑退出政坛,去当牧师传教。但教会的人士劝他说,他只能是个平凡的传教士,而留在政界,将会是个伟大的政治领导人。于是李登辉听从了教会的指教,留在政界;靠着《圣经》来安慰心灵,渡过了最痛苦的时光;并由基督信仰而使自己重新振作精神。从此之后,夫妻俩信仰更加虔诚。
但政坛不仅远比教堂复杂,更危机四伏。在蒋经国去世、李登辉按照宪法继任总统之后,国民党内部那些元老、大老们自然不服,千方百计地抵制他、找他的麻烦。在那些艰难日子里,柔弱的李夫人不断地祈祷:「上帝,您赐给我们的十字架太重了,我们背不动。请赐给我们力量和智慧。」上帝应允了李夫人的祷告,帮助李登辉度过了难关,稳住了失去政治强人后惊惶失措的台湾政局。
台湾的前途受到上帝的祝福
1990年,李登辉接替蒋经国的总统位置届满,下届总统将由「国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无意当上两年总统的李登辉,虽然此时已有意一搏,竞选总统,但党内斗争激烈,国民党元老李焕、郝柏村等紧锣密鼓地研究对付李登辉的策略。在这种紧张的时刻,李登辉的精神压力很大,他有很多夜晚都无法安下心来睡觉,于是就和太太半夜起身,共同跪在床沿,随手翻开《圣经》的一页,就照着那页的经文祈祷,以此寻求神对他的启示。《圣经》帮助他增加了战胜困境的信心。
在前八年的总统任职内,李登辉依靠上帝的力量和帮助,冲破国民党半个多世纪板结起来的专制官僚机构,带领台湾完成了从独裁政权走向民主体制的本质性变化。1996年,通过全民直选,李登辉成为第一个民选的台湾总统,他继续推动台湾民主化的信心更强了。但中共的打压、国内旧势力的阻碍、国际环境的不利,使台湾的进一步突破困难重重,但李登辉依旧靠着上帝的智慧和力量,继续疾步地往前迈进。
1997年他去巴拿马参加一个会议,并做了演讲。当他走下讲台要离开时,一位天主教神父等在出口处告诉他:「回到房间后,读一读『以赛亚书』第四十五章第二、三节。」回到房间后,李登辉夫妇马上按照神父的指教,找到《圣经》中这段话:「我必在你前面行,修平崎岖之地。我必打破铜门,砍断铁闸。我要将暗中的宝物,和隐秘的财宝赐给你 …… 」李登辉感觉这是「一道明光」,预示著台湾的前途受到上帝的祝福。在后来的困境中,李登辉多次想起这「一道明光」。
长老教会也对李登辉寄予厚望。曾任台湾基督长老教会议长的黄彰辉,在蒋经国去世李登辉宣誓继任总统后表示,「李登辉是一个台湾人、一个基督徒,我对他的评价很高、期待也很大。」李登辉本人更是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使命。
手捧《圣经》做台湾的摩西
很多基督徒都有一种使命感,因为他们相信上帝创造每一个人都有祂的目的,都让他完成一种使命;所以人生在世,首先要弄明白上帝交付给自己的使命。耶稣就是背负著巨大的使命而降升,并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去死。在美国的基督徒领袖中,林肯从年轻的时候,就清晰地意识到要结束奴隶制的使命,最后终于在完成这个使命之后,荣归天国。美国当代总统里根,在上任二个月后即遭暗杀袭击,但没有致命,不仅他自己坚信上帝还有需要他完成的使命,而且教皇保罗二世和德蕾莎修女都同样告诉他,上帝仍有希望他完成的使命——战胜苏联共产帝国、结束冷战。
李登辉也是这样一个充满使命感的人。许多人形容李登辉带领台湾人民所走的路,就像《圣经》中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去建立一个上帝给予的新的国家。李登辉本人也这样激励自己。他曾不止一次地在大会上引用摩西的故事,说上帝把台湾这片土地给了台湾人民,台湾人应该感谢上帝的恩赐和祝福,并热爱这片土地。
对于台湾人本身有很多人不认同台湾,李登辉表示很遗憾,说这就像以色列人在摩西带领下从埃及到西奈半岛的过程;他们因为被埃及奴役了四百多年,做惯了奴隶,失去了方向,彼此埋怨,始终走不进迦南地;有人宁肯留在目前的困苦中做奴隶,也不要承受路途的艰难。这其中,除了奴性之外,还有认同的问题。经过四十年的寻找自我、重新建立认同之后,才进入迦南美地。
李登辉说许多台湾人也像以色列人,由于长期被外人统治,做惯了奴隶,缺乏站起来做主人的勇气和建立新的国家的决心。
书给了他智慧,信仰给了他谦卑
但深感背负著摩西般使命的李登辉却不仅有决心,更对台湾的民主制度有信心。例如,由于这次台湾大选关系重大,对蓝营,尤其是对国民党来说,几乎是生死存亡的关键;而对绿营来说,它不仅影响到年底的立法委员选举,还影响到2006年的修宪以及2008年前台湾定位的确认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也是至关重要。因而选前气氛非常紧张,于是我问李先生:「如果绿色这次输了怎么办?」
「没有关系,我们2008年再来嘛。」他的口气比我见过的任何一个绿色的朋友都轻松,「我不看这个(指赢或输),我是看输了以后要做些什么,赢了以后要做些什么。」
今天回头来看,他的确具有一个真正民主国家领导人的风范,如果这次民进党真的输了,他也一定会用同样的口气对绿营说,「没有关系,我们2008年再来嘛。」而绝不会像连宋那样,大闹天宫。性格激情、热烈的李登辉,在紧张关头却平静而轻松;而且在深深地涉入现实政治的情况下,他却一直能不断地跳出去,埋头读书,远离尘世地思考「生和死、人生的意义」等哲学问题;这是他和东方文化背景的其他政治家们极大不同的一点。
书给了他智慧,信仰又给了他谦卑。一个人只要跪下来向上帝祷告,立刻就不再狂妄,再也不会觉得自己权力无边,可以为所欲为。「当了十二年总统,还是不习惯权力,」李登辉说,「我并没有想过能在自己手上推行台湾的民主化,这只能说是老天站在我这一边。再追溯远一点,我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踏入政治的世界。现在不做总统了,更是真正的李登辉,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李登辉去年曾做过一个题为「国家领导人的艺术」的演讲,他提出,要做一个好的国家领导人,第一条最重要的是要有信仰。第二条就是,为国着想,不惜放弃权力。「身为政治家,要有那种为了国家,随时都可以放弃权力的觉悟。」他说自己二千年之所以放弃参选,不仅可以对海内外展示台湾真正实现了民主,也是对打压台湾的独裁中共的最漂亮的回答。「政权和平转移可说是空前的创举,不仅是在台湾,即使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头一遭。」
在和李登辉的交谈和对他的观察中,我从未感觉到他对自己曾做过台湾的总统有甚么自豪感,更无自傲感。倒是他那种强烈的使命感,给人一种推你往前冲的气流般的感染和冲击力。现在,没有了任何权力的李登辉,就是用这种感染力和冲击力,推动台湾人民站起来。
他说,「台湾人四百年来一直做奴隶,做长工,被管得很乖,一直不敢出声。你给他说话的机会,他也不敢说话。现在要刺激他们站起来发声。」这就是李登辉正在继续著的使命。
李登辉当总统可以如他自己所说,是个偶然。但我毫不怀疑这里面有必然因素,那就是,上帝有意护佑台湾,拣选了李登辉这个虔诚的基督徒,让他把台湾从专制的轨道中扭转出来,如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走出埃及一般,带领台湾人民走出对岸独裁专制的阴影,走进世界民主自由价值的洪流中,走向一个主权独立的新的国家。
全文:
李登辉的基督信仰
《开放》2004年9月号(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