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周刊:记者| 林亦君/摄影| 何宗升
矛盾混合体 以色列三城记:耶路撒冷
作为国际新闻常客的以色列,其实是个开车3个多小时就可贯穿南北的小国。
我从特拉维夫到耶路撒冷再到死海,短短200公里路程,地貌便由海港、山城变化至盐湖与沙漠,简直是3个不同的世界。
双脚真实踏在这块土地上,才能理解人们的冲突不过是挣扎求生的手段,这些都是国际新闻没说的事,也是旅行之必要。
川普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之后,我从台北转道香港飞往以色列,从赤腊角机场起飞的国泰班机,12小时之后稳稳降落在滨临东地中海的特拉维夫,入眼是地中海常见的蔚蓝与蓊郁绿意。
我们自特拉维夫东南方的本古里安机场(Ben Gurion)搭车往内陆前进,车窗外的景色从地中海式的蓝与绿,渐渐变成黄土与石块,行过69公里后,耶路撒冷的石墙巍峨现身眼前,这里是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徒的共同圣地,宗教气氛浓厚、民族组成复杂,跟自由奔放的特拉维夫相比,完全是另一个世界。
这种民族与宗教间的差异,在耶路撒冷不只是意识形态之别,而是切实存在于每个人生活当中,我的导游丹娜说,阿拉伯人的休息日是周五;犹太人把周五的日落之后到周六日落前的时间,订为安息日;基督徒则是在周日休息。
对圣经故事稍有了解的人,会觉得圣经中讲述的一切都在眼前活生生出现,耶稣与十二门徒吃最后晚餐的地点,现在是一座空荡荡的建筑,常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信徒,专程到这里围成一圈手拉手祈祷,在旁观看的我们,也不禁被那种虔诚的氛围感染。(镜周刊:记者| 林亦君/摄影| 何宗升)
矛盾混合体 以色列三城记:死海
翻看以色列观光资料,发现他们很喜欢用数字来形容或表达,提及死海时,列出的数字是这样的:300万年前形成、地表上最低处(海平面下428公尺)、地球上第二大咸水湖、名列世界新七大奇景。 犹太人的数字概念真的很强大,光看数据,就知道自己来到了不得的地方,放眼望去一片光秃秃的黄土尽头便是沙漠,湿度与地貌的骤变,连我的皮肤都有感觉,而我们距离温暖舒适的特拉维夫,仅仅176公里。
矛盾混合体 以色列三城记:特拉维夫
特拉维夫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城,由4,000年历史的古老港口雅法,与20世纪初建城的特拉维夫合并而成。这个全年气候温和的地中海城市,拥有明媚绿意、独特建筑美学与闲适浪漫的生活气息,让长期暴露于战争威胁的以色列人,觅得一方喘息的天地,也吸引外来者一窥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