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伟

天使加百列向上司玛莎请求,希望能引导一位迷惘的人走出困境。(剧照来源:车库娱乐)

如果有一天,可以跟世界首富伊隆马斯克交换人生,体验他的日常,你会愿意吗?绝大多数的人肯定愿意尝试一下,不用为五斗米折腰的生活,尽情享受美食佳肴及舒适家居,何乐而不为?

一位在美国到处打零工为生的印度裔阿杰,某晚就获得这个绝佳好运,可以跟一位有钱富豪交换人生。这或许是为何片名取为《Good Fortune》的原因,剧情故事幸运又奇幻,却也引发一连串不可收拾的闹剧。本片是阿兹‧安萨里执导的轻松喜剧片,但背后却带出生活中的挣扎、零工经济、AI与机器人的普及、居住正义等社会议题。以夸张戏谑的方式演出,来凸显日益严重的问题。

电影中的加百列,是阻止人类开车分心使用手机的天使。(剧照来源:车库娱乐)

资本主义下的市井小民

故事主角加百列(基努李维 饰),是位专门阻止人类开车分心使用手机的天使,并在危急时刻提醒他们,避免撞车丧命。某天,加百列听到一位天使慷慨激昂地分享如何挽回迷惘的人,激起他心中的企图心。他也想要引导一位「迷惘」的人,不再只是作拯救「滑手机驾驶」之类的低阶工作。于是,加百列相中了阿杰,这位住在车上,做外送、打杂工,经济濒临崩溃的年轻人。

加百列为了向阿杰证明「金钱并非万能」,应该要更着重于生命的意义与美好,就将阿杰与富豪杰夫的人生互换。没想到过惯苦日子的阿杰,一享受到富豪生活,爱的不得了。非但没有如加百列预期的方向反省,还惹出一连串的事情,导致加百列被贬为凡人,除非能将事情恢复原样。

加百列找上阿杰,让他与富豪交换人生,想帮助他明白金钱并非万能。(剧照来源:车库娱乐)

荒唐有趣的闹剧,却带出高度资本主义下的社会,贫富不平等的日益加剧。阿杰怀抱着美国梦,以为胼手胝足就可以过上好生活,但事实却非如此。他拥有大学学历却找不到工作,有专业技术却无用武之地。贫穷人不再是想像中的没有能力、学识,而是连高知识份子也会陷入求职困难。

片中凸显的零工经济的问题,带出低薪、收入浮动、工作与生活界线模糊、缺乏保障及福利等,再加上扣税及AI机器人的竞争,进一步压缩零工者的生存空间。社会经济体制被设计成越往富人靠拢、越压榨低阶劳工,市井小民汲汲营营地工作,却赚不到对应的报酬,反倒资本家从容地赚取大部分的金钱,并订下更苛刻的市场规则。难怪阿杰一享受到富豪生活,就不想回去了;若能跳到理想中的生活,谁还要回去没有盼望的底层打滚?

「往上」与「往下」两种对照

电影将穷人与富人的生活对调,以此凸显极大的反差。「往上」组的代表,是阿杰与他女友艾琳娜。阿杰原本是穷人属于被剥削者,一夕之间成为富豪,享有从未有过的尊重、礼遇,生活环境大幅改善。虽然享受这样的生活,但缺乏中间努力的过程,心中会有罪恶感,因为是窃取别人的生活。艾琳娜清楚知道自身条件与环境,工作之余努力改善劳工待遇问题,为不合理的制度发声,是所有角色中最积极的人。

「往下」组由富豪杰夫与天使加百列为代表。从小占尽优势的杰夫,头一次体验被剥削者的生活,被迫在社会低层求生存。一心想帮助迷惘人的加百列,却不知道什么是「迷惘」,直到他成为了迷惘的天使,被贬成凡人努力过活,才明白人们为了生活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

被贬为凡人的加百列,头一次体验进食和工作赚钱。

加百列的角色,有点像部分制定计画的学者,有时候只靠理论的想像,并未切身体会到受助者的需求。因此,加百列想用交换的方式来说服阿杰「金钱并非万能」,反倒助长
阿杰认为钱是可以解决一切的。

片中强制的「阶级流动」,虽然让富有的、贫穷的都能体验到彼此的好与坏,但太过去脉络化的结果,反倒让结局的说服力降低。不过电影从轻松嘲讽的角度切入,倒是让我们省思,为何社会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这不只是贫与富的问题,而是整个运作机制逐渐极端化。

被恢复记忆的富豪杰夫,为交换人生一事大感震惊,试图导正回来。(剧照来源:车库娱乐)

关怀弱势、为社会正义而努力

有研究指出,自1980年以来,美国最贫穷者实际收入没有增长,但处于顶层的超级富豪却每年增长6%,贫富差距的影响超过你我想像。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可能使许多人摆脱绝对贫困,但不平等可能会腐蚀社会。

片中的阿杰与艾琳娜身兼数职才得以糊口,他们不会饿死,但也无法变得更好。许多不公平的职场规则,不断在侵蚀他们的权力及福利。因此,许多人开始要求改变现有制度,而不是满足少部分的私人利益。近年来,出现各种改善想法和建议,其中不约而同地认为,定义企业的「成功」需要多元的衡量,而不是只看营收利润。

箴言二十八章8节告诫我们:「人以厚利加增财物,是给那怜悯穷人者积蓄的。」那些靠着压榨、欺骗累积财富的人,也许风光一时,但神看重的不是资产的多寡,而是背后的动机与行为的公义。最终,这些不义之财将流向那些行善怜悯的人手中。

重返各自人生的阿杰、杰夫、加百列,开始做出行动改变。阿杰依然在低层努力往上,但他不再消沉,参与抵制不合理的工作要求。杰夫则改善旗下企业劳动待遇;而加百列不再只是个「上位者」,而是有参与过人生的体验者。

《拾穗》这幅名画是米勒受到《路得记》的启发而创作,但也反映19世纪法国农村的社会状态与贫富差距。利未记中提到,收割时不要割净田角边的庄稼,也不要捡那些掉在田里的穗子,要把这些留给穷人和寄居在的外族人。这规定蕴含高度的人道关怀,使路得和她婆婆在困苦中得以存活。

换作是现代社会,有能力的富人,可以凭借神赐的才干与恩典,获取大量的资源和财富。但千万不要赢者全拿、过度压榨雇工,而是要留意身边的弱势者,为社会公益努力,如此企业才得以永续经营,建构立意良善的循环。(编按:本片分级为保护级)

文章来源: 基督教论坛报